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欧皇崛起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太上老牛




第1950章 钦定长绒棉产区
    “我太难了……鲁加尼大人,古巴本来一切都很顺利。谁能想到,忽然会爆发这么大规模的叛乱啊?我手下的农民都被叛军抓走了,下一季的甘蔗和水稻,谁去种植啊?呜呜……”说着,塔拉拉着鲁加尼的手,居然哭了出来。

    鲁加尼主教能怎么办,只能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

    “主会保佑你的……”得,跟没说差不多……

    莫森男爵等几个敌对邦国的代表,则有些幸灾乐祸,同时也万分庆幸——终于可以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了……

    听说可能会得疟疾,他们可是一刻也不敢多呆了。他们虽然在国内不受宠,不然也不会揽下这趟苦差事。但不管怎么说,他们还是贵族中的一员,活得还是挺滋润的。要是不明不白地病死在这里,那可是血亏啊!所以,还是尽早离开为上。

    双目含泪的塔拉,依依不舍地在码头上和调查团的众人告别。然后,在船只离开码头后,还不住挥手。

    但等到船只的顶帆消失在海平面上后,塔拉立马变成了笑脸,下令道:

    “收拾收拾,我们搬回哈瓦那!”

    然后,他伸了个懒腰,嘀咕道:

    “终于完成了这场忽悠表演了,好累人!”

    事实上,城里的守军比他更累。因为天天晚上要上城头上假装打仗,他们的睡眠也很少。基本上,他们比那几个敌对邦国的代表好不到哪儿去。如今,调查团终于走了,他们也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所以,当天关塔那摩城堡里的众人并没有立即离开。因为,士兵们强烈要求休息一天。塔拉也理解,就让他们补了个觉。然后,第二天早上,一支隐藏在附近海湾里的船队出现在码头,开始搬运城里的东西,以返回真正的哈瓦那。

    不过,这个新建的城市废弃掉又太浪费。没准,以后还能继续拿来演戏呢。因此,塔拉最终留下了50名士兵和50户土著农奴,负责守卫这个城堡,和开垦周围的田地。不过,城市大门上的名牌,则从“哈瓦那”,更改成了“关塔那摩”。

    既然已经修建了这个城市,花费了那么大的成本,就没有白白浪费的必要。在未来,塔拉打算再派更多的士兵和农奴,开发这里。毕竟,城市周围开坑出的几千亩地不能白白浪费。

    而且,关塔那摩拥有非常良好的地理位置。这里离海地岛不远,当军队在海地岛上抓捕到健康的土著人后,可以先运到关塔那摩集中安置,和甄别梅毒疾病。等到确认健康后,再转运往北美殖民地。

    另外,未来开发关塔那摩的人口,也会从海地岛抓来的泰诺人中挑选。海地岛目前可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开发度较高的岛屿,虽然要运几十万人去北美殖民地当农奴。但是,留下几千人在当地开发,还是可以的。而几千农奴,足够把关塔那摩地区开发成一个比较繁华的地区了。

    不过,关塔那摩这片地方有点邪门。因为,在气候普遍湿润的古巴岛上,关塔那摩地区竟然是一个相对干旱的地区……

    这主要是因为关塔那摩北边的山区,挡住了北方来的水汽。而古巴岛位于东北信风带,恰巧被北部山脉挡住了水汽的山南的关塔那摩地区,竟然比较干旱。部分地区,甚至还长出了沙漠地区才有的仙人掌。

    但关塔那摩地区也不缺水,因为,北边雨量充沛的山脉,流下几条河流,带来了充足的水源,可以用来灌溉。只有在河流覆盖不到的少数地区,才会显得干旱一些。

    而这一点,也给当地的开发带来了方便——因为水汽不足,当地原始森林并不茂密。当初塔拉带人来开垦这里的时候,也没砍太多的树。因为,当地树木本来就不太茂盛,很方便开发。要是个森林太过茂密的地区,别说开发了,光是砍树,就累死个人。

    只有关塔那摩地区,因为来自东北海洋上的水汽被山脉阻隔,成为加勒比海地区罕见的干旱地区,树木才足够稀少。

    若是别的欧洲国家,在关塔那摩这种降雨不是很多的地方,没准难以开发,只能搞搞放牧。可是,马林的北海国不存在这个问题。

    只要有河流,就可以开挖灌溉渠,然后开辟出大片良田。无论是种植甘蔗、水稻,还是种植热带水果,都是毫无问题。而且,当地还非常适合种植棉花。因为,棉花是一种很需要光照的作物。

    而加勒比地区的海岛,有一种特别的长绒棉,是非常优秀的棉花品种。马林之前就有打算,在古巴岛种植这种又被称为“海岛棉”的长绒棉。

    它是在巴巴多斯岛上被发现的,是马林特地派人去寻找到的。原本历史上,巴巴多斯岛上的长绒棉直到18世纪才被发现,然后输入美国南部的种植园,成为重要棉花品种。但因为南北战争和棉铃虫疾病,老美南部的长绒棉种植基本被摧毁,倒是质量次一点的陆地棉因为生命力更强,保留了下来。

    后来,海岛长绒棉的种植区,主要在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上的巴巴多斯、牙买加和安提瓜等地,成为世界上的珍稀品种。

    在后世,海岛棉可是非常珍贵的纺织原材料。其主要用途,是用来制作昂贵的高档西服。因为稀缺,其价格比真丝和羊绒都要昂贵。

    而海岛棉之所以在后世难以大面积推广,主要在于其品种的环境适应性比较差。主要是,不耐寒,只能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很高。

    至于后世埃及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长绒棉产地,就是因为埃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长绒棉的生长。

    首先,埃及是一个光照极为充足的热带沙漠气候地区。其次,尼罗河带来了充沛的灌溉用水,而尼罗河下游洪水泛滥区的土地也很肥沃。干旱的气候,加上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灌溉用水,使得埃及成为世界著名的长绒棉产地。

    但是,在目前这个年代,埃及并非长绒棉产地。因为,世界棉纺业尚未兴起。而埃及的长绒棉种植,大概要追溯到18世纪末法国入侵埃及失败后,埃及的帕夏(相当于奥斯曼割据的诸侯)为了开辟财源,才引进了海岛长绒棉的种植。后来,因为南北战争摧毁了老美的长绒棉种植,埃及的长绒棉开始一枝独秀,成为英国棉纺业的重要供货方……到了后世,更是成为高档服装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当然,那是原本历史上的事情了。马林穿越来了,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原本18世纪才被英国殖民者发现的长绒棉,马林早就派人去找到了。

    巴巴多斯岛就在格林纳达岛的东北方向,格林纳达总督老乔治接到马林的命令后,直接派几名印度贱民农奴去巴巴多斯岛上寻找,很快就找到了长绒棉。

    印度人本就擅长种植棉花,那几个印度农奴带回长绒棉后,就在格林纳达岛上开始培育。如今,已经有了几百亩的规模。

    但格林纳达岛的气候比较潮湿,常年阴雨,其实并非是长绒棉的理想产地。倒是关塔那摩地区,在开始修建堡垒后,记录下当地的干旱气候和水文条件,才让马林意识到——这时一个绝佳的长绒棉产地!

    只要在当地开辟好棉花种植园,以后,就可以供应优质的棉花,用于优质棉布的纺织。来自后世华夏的马林,其实不太习惯欧洲目前主流的亚麻布和呢绒,更喜欢棉布的衣服。当然,是棉布的内衣。至于外衣,他还是按照习惯穿丝绸的。不然,显不出身份地位。

    不过,里面的衣服,马林肯定倾向于柔顺无异味的棉布。而在关塔那摩开辟海岛长绒棉的种植,其实就是为了以后供应优质的棉布。

    虽然关塔那摩地区的面积不大,但马林对长绒棉的棉布的需求也不大,只要贵族阶层够用就行。至于普通人阶层,用墨西哥陆地棉织成的棉布就行了。

    只不过,因为之前要应付教廷调查团的检查,长绒棉的种植就没有施行。但现在调查团走了,当地就可以种植棉花了。

    正好,马上古巴哈瓦那那边的几千军队就要去海地岛抓人了。到时候,放几千老实的农奴在这里种植海岛长绒棉,专门供应本土贵族需求就行。

    这不,塔拉刚回到哈瓦那,就接到了马林的命令——立即派船通知老乔治,让其派一批印度农奴带着长绒棉的种子,进驻关塔那摩,开始长绒棉的种植……

    不管怎么说,印度人种植棉花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和用棉花织布的国家。马林引进的印度贱民奴隶,部分人有着丰富的种植棉花的经验,一些妇女还擅长织棉布。

    所以,让部分印度贱民奴隶去关塔那摩主导最初的棉花种植和棉布纺织,是很不错的选择。至于后来从海地岛抓人过去,那些后来的泰诺人,完全可以让印度农奴教他们如何种植棉花和用棉花纺纱织布。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关塔那摩这个加勒比海地区难得的干旱地区,将会成为北海国重要的高档棉布内衣的产地。



第1951章 “织毛衣培训班”
    棉花能够取代亚麻布和呢绒,是有它的道理的。棉布不但柔软舒适,而且容易清洗,是做内衣裤的好材料。据说,欧洲人在引进印度棉布后,个人卫生水平都提高了一大截。

    当然,马林并不想用棉布取代丝绸和呢绒。为啥?这不符合他的利益!如果棉布在欧洲流行,那么,丝绸和呢绒就要失宠了。而明朝的丝绸贸易,恰恰是马林的重要利益。因此,用棉布取代丝绸和呢绒,是万万不能的。

    但是,棉布可以用来做内衣啊!

    马林的打算,就是在未来,让欧洲人习惯穿棉布的内衣,呢绒的毛衣。至于外面,则是贵族和富豪穿丝绸外衣,普通人穿毛布和亚麻布的外衣……

    如此一来,三种纺织品,都有各自的生存空间,互不干涉。而马林,也保证了自己丝绸的利益。

    事实上,这种分配模式,很有后世的风格。在现代,人们就习惯穿全棉内衣,内衣外面穿毛衣御寒。然后,再外面就随便了,看个人喜好和财力……

    在马林的推动下,北海国的一些妇女,已经学会了织毛衣,可以织出防寒效果很好的毛衣和毛裤。这些毛衣比较紧身,穿上后不显得累赘,外面也可以穿丝绸袍子,很是方便时尚。而在马林引入毛衣之前,欧洲人内里的防寒衣服,主要是羊皮做的夹克,带毛的那种。但是,防寒效果并不怎样。特别是,胳膊部位照顾不到。或者,干脆是呢绒布做的衣服,穿多层,但很厚重。不像手工织出的毛衣,手艺好和材料好的话,织出来的毛衣既轻便又暖和,还透气。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手工织毛衣,没有场地限制,也不需要机器设备,很适合闲下来的妇女。只要去商店买几团毛线和几根木针,就能没事织毛衣。

    马林可是清楚地记得,上辈子母亲和邻家妇女,冬天要到来之前,农闲时分就邻里几个妇女一边聚在一起聊八卦,一边手上不停,在那织毛衣。

    织毛衣是可以产生效益的,手艺好的妇女,不但可以给家人织毛衣,甚至,马林会安排北海上会下属的店铺,在农闲时分向手艺好的妇女下订单,让她们帮忙织优质毛衣,然后收购起来,集中销售。如此,那些手巧的妇女,在农闲时分,也多了一份收入,可以补贴家用。这对普通人家来说,绝对是大好事,可以让家庭经济条件好不少。

    除此之外,因为织毛衣能消耗掉大量羊毛,对于养羊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刺激。毕竟,即使是劣质的粗羊毛,纺成绒线后,也是可以拿来织毛衣的,而且便宜。

    如此一来,北海国就形成了一个“养羊——剪羊毛——收购羊毛——纺线——织毛衣”的完整的产业链,养活了很多人,也让普通家庭生活变好了很多。同时,还能产生不少税收。

    甚至,马林还下令,花钱聘请某地织毛衣水平最高的妇女,在农闲时分,组织当地年轻女子和女孩,一起向其学习织毛衣的技术。如此一来,织毛衣就成了北海国普通妇女闲暇时重要的工作。不但可以打发时间,还能给家庭带来收入。当然,前提是你手艺别太潮。不然,收购商店是拒收的……

    就目前而言,因为经费有限,以及社会传统观念的原因,北海国官办的工匠学校,目前只招收男孩子。至于女孩,目前还不能正常上学。

    但马林已经决定——借助集中传授织毛衣本领的机会,也教那些女孩子认一些字。不要求多高水平,能起码认字,然后,学习个小学水平的基本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以后日常生活中,也不至于因为没计算能力而被人蒙。

    甚至,马林都没打算花钱建立专门的女校,而是打算直接借用各地的教堂。反正,除了礼拜日,教堂也是闲置的。农闲时分,完全可以在教堂以举办“织毛衣培训班”的名义,把女人们都集中叫来,一边织毛衣,一边找修女教女孩子们识字和最简单的加减乘除。

    教学的设备也很简单——教学的修女用黑板和粉笔,而学习的女孩子,则用最便宜的沙盘和树枝。如此,不用场地,也花费不了什么钱,就能让北海国的女孩有最基本的书写和算术能力。不用多高,有小学二年级水准就够了。而且,时间也定在农闲十分,还不耽误女孩平时帮家里干活……

    至于名目,就以“织毛衣培训班”的名义执行。反正,北海国教会在马林的掌控之中,那些教会的人也不敢说啥。借用下教堂场地,又不需要啥成本。至于教小女孩识字,肯定用修女,免得出现什么怪蜀黍的教士。虽然修女不是哪里都有,但是,一个教堂安排一个修女,并不难。大不了,官方安排马车去女修道院接修女去各地教堂授课。

    当然,对于某些特别聪明的女孩子,马林也不想埋没浪费。一旦修女发现那个小姑娘特别聪明,马林就会让财政拨款,送其免费进入马林专门设立的女校,进一步进行培养。然后,根据其特长和兴趣爱好,培养成合适的人才。

    作为后世的穿越者,马林可不歧视女性。甚至,上辈子马林都不敢歧视女性。不然,要被女拳警告的……

    所以,马林一致认为,如果女性把注意力从爱情、娱乐圈、化妆和奢侈品上转移到正事上来的话,除了干体力活不如男性,其他方面差不了多少。

    当然,在这个年代,受到社会价值观的限制,马林也不可能给女性提供太多的就业机会。但是,有些行业,是非女性不可的。比如,妇科医生,特别是妇产科医生和护理等职业,非女性不可。而目前北海国的那些接生婆,没啥文化,专业素养很低,是安全隐患。

    要知道,妇女的生产,关系到人口增长的大计。因此,从“织毛衣培训班”挑选出来的聪明小姑娘,未来大多会被培养成专业的妇科大夫,以及护士等很重要的职业。

    当然,这要看个人兴趣和特长。那些不喜欢当医生的女孩,马林则会安排她们学习服装剪裁和设计,以及艺术等很适合女孩子的职业。也有一部分人会留下,担任女校的老师,培养更多聪明的女性。

    而若是出现很罕见的科研型女性,马林也不会拒绝。相反,会特别鼓励和保护她们。毕竟,有更多科研人员,也是马林所期待的。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织毛衣培训班”的基础教育和挑选。马林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暗箱操作手法,早已熟悉无比了。就像现在北海国很普及的“工匠学校”,其实就是后世很普及的中小学。只不过,面向平民阶层,侧重于理科而已。毕竟,马林要保护贵族利益。但是,不妨碍让平民子弟通过理工类的行业脱颖而出,改变自身命运。

    而这个“挂羊头卖狗肉”的“织毛衣培训班”,则是给这个时代的聪明女性一个机会,一个脱离贫困的机会。如果成为女医生、护士、服装设计师、艺术家或科研人员的话,她们的待遇,肯定会比普通人高,而且会受到马林的保护。到时候,马林不但会给这些厉害的女人较高的薪水,而且也会故意抬高她们的社会地位,以吸引更多女孩上进。



第1952章 女售货员、物流和人力三轮车
    除了想把一些精英女子培养成妇科医生、护理、服装设计师、艺术家和科研人员外,那些非精英的女子,马林也会有一个安排,那就是——让她们成为售货员!

    售货员这个职业,在后世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在这个年代,却是一个技术工种!为何?因为售货员需要一定的计算能力,起码,账不能算错了。

    这个能力,在后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年代,只要智力不是太差的,基本都能胜任。可在这个识字率极低的年代,却是一个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不识字,也不会计算。

    好在,现在欧洲经济落后,商业流通程度很低,需要的售货员也少。可北海国因为马林的种种举措,普通老百姓不但能吃饱,还有了一些闲钱。所以,商业流通比其他国家要发达点。虽然不是后世那种极度繁荣的流通,但是,起码也能达到后世华夏改开前那种统销统购的水准。也就是各个镇子上,都有一些官方的商店,向老百姓出售油盐酱醋和针线布匹等必须的商品。
1...884885886887888...9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