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可是知道又能怎样,常宇总不能提着刀一个个都给捅死了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也要费时日,眼下他只能针对性的下手,捡那些尚未病入膏肓而且还有用的忽悠一下为己所用。

    很显然马科还是有用的,毕竟当年是员猛将,毕竟和清军作战经验丰富是个极好的帮手,至于他现在这副死气沉沉的德行常宇也知道仅靠嘴皮子还不足以让其提神,得让他看到些实际性的成就,相信那时可点燃他内心尚未完全熄灭的火种。

    两人正在闲聊中,外间隐隐又嘈杂声传来,常宇微微一笑道,来了,起身便朝门外走去,马科虽不知谁来了,也赶紧跟着走了出去。

    。




第749章
    衙门院内挂着灯笼视线极佳,常宇站在大堂门前的廊檐下面带微笑看着走进来的几人“再晚些咱家可就饿坏了”。

    “让厂督大人久等了,卑职待会自罚三杯”当先一人抱拳道,突的看着常宇身后那人一怔“可是马总兵”

    “唐大人”紧随常宇身后的马科心中一颤认出这人竟然是当年松锦大战时并肩作战的八总兵之一唐通,两人已有数年未见,不曾想却在东厂衙门遇到,自然一番寒暄感慨万分。

    “唐总兵,也给在下引见一下马总兵呗”正感慨之际一个魁梧壮汉走了过来,唐通赶紧拉一下马科道“这位是大名鼎鼎的黄得功黄总兵”。

    “原是黄总兵,正纳闷谁有这等气势呢,久闻黄总兵勇猛今儿一见这气势果然名不虚传”马科和黄得功当真是没见过面,但相互之间自是听过对方名头。

    一听马科这么说话,黄得功心中立刻就开了花“马总兵竟这般能言善道,俺要说的话都被你说了”。

    三人正互捧之际,见常宇突然快步走向院门“尚书大人,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却是兵部尚书史可法来了,马科一震连忙向前见礼。

    史可法是军方大佬也是个文官,却不避嫌的来这个人人畏而远之的地方可谓给足了常宇的面子,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史可法是从南京空降过来的,和京官的关系还没有多亲密,简而言之还没来得及被拉入某个派系时就匆匆奉旨南下督军剿匪了,所以他没那么多顾虑。

    其次,在他初临京城时小太监已和他掏心掏肺,他知道这个小太监是个忠臣是个一心为大明干实事的人,况且若非常宇及时驰援,这次别说他剿匪有功了,恐怕老命都丢在保定城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史可法也是眼下大明极少一部分忠君护国的臣子了,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他知小太监忠又见识过其勇,既然都是一心为大明效力为皇帝尽忠走的近些又怎么了,何必在乎那些闲言碎语,以至于当东厂的番子去请他的时候,直接推掉兵部给他设的庆功宴奔东厂衙门来了。

    因为他知道小太监请客绝对不是为了喝酒,更不是为了风花雪月瞎扯,必然事关军务。眼下没有什么比军务更重要的事了。

    大堂正中一张圆桌,些许酒菜寥寥数人,这一个小规模高规格的私人宴,仅有并不尚书史可法以及黄得功,唐通,马科三位总兵,而陪客便是东厂的第二号人物春祥以及他的私人狗头军师一方和尚李慕仙。

    春祥公务繁忙,本不欲来赴宴,但常宇却暗示他必须到场,因为在座的都是军方大佬给引见一番,日后自有方便之处。

    诸人落座,略作寒暄吃了几杯酒些许菜后,便各自说了自己这近日所为,算是一个通气会,闻得唐通这个苦力从蓟镇率兵马不停蹄西去堵截鞑子,又火急火燎去支援京城和鞑子硬干一场竟还伤了对方一员猛将后,诸人忍不住喝彩。

    马科略显尴尬,长呼一口气“在下手头此时能用兵马不过五千,除非从居庸关抽调人马……这点兵马不知道厂督看得上么”。

    常宇淡淡一笑“马总兵久经沙场总该听过一句话叫兵不在多,贵在精。您那五千兵马拉出来虽不敢说能顶住鞑子的骑兵,但胖揍京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

    马科嘿嘿一笑诸人也是相视大笑,幸亏王家彦不在场,否则还不气的摔杯而去。

    但气归气,却也是事实,马科的兵马虽不及吴三桂的关宁骑兵那么强悍,但亦是常年在各处征战,杀过贼军干过鞑子战力相对内陆兵马也是强横的一笔,至少不逊色黄得功和周遇吉的部队,只不过是人少了些,主将蔫了些。

    “若说两年前胖揍京营或还轻而易举,不过此时……”马科叹息举杯仰头一饮而尽“久不经战事,怕刀都生锈了,实不相瞒诸位前些日子在平谷时遭遇鞑子数千骑兵,仅两个冲锋便败了下来”。

    “马总兵不用自谦亦不用自贬,你这两年虽未经战事可不保一直养精蓄锐韬光养晦只待今日呢,再者在鞑子手底下吃点亏不丢人,鞑子骑兵强悍这是事实咱们得承认,但却也不是无敌,月前在关外本督和唐总兵联手亦揍了他个屁滚尿流,而当时本督麾下兵马几乎也都是菜瓜蛋子,这主要取决战术和斗志”。

    常宇又在不着痕迹的给他打强心针。唐通亦在旁边附和,言之当时战况如何惨烈,明军如何英勇,诸人听的心血澎湃,黄得功也借酒自吹“前日在城南老子还和鞑子干了一场,若非那场大雨……”说着将常宇和史可法的目光瞥来便蔫了“其实狗鞑子就那样,没啥了不起的……”

    马科心头一热,岂能听不出诸人话中鼓励之意,看了席间几人心中五味杂陈,他在关外和清军干了数年,深浅自知各有优势,只是大明大厦将倾,就靠这几个人扶的住么不由苦笑道“厂督大人太过抬举卑职了,卑职资质平平可没有厂督大人那份天资,久闻厂督大人勇武且善练兵,麾下四营威震沙场,便连京营那些生瓜蛋子临时磨了几下都能拉出去和鞑子干了一场,据说打的还不错呢,这等本事卑职是万万不能的”。

    话锋一转开始恭维常宇,不过也算实事求是,唐通和黄得功也深以为然,连史可法也是连连点头,他三人皆和常宇并肩作战过,亲眼所见其本事,马科见几人神色真诚心道,看来传闻不假,能让黄得功和史可法都点头佩服的人,那是一定是有真本事的了。

    “京营那点事马总兵都听说了,是不是次辅大人告诉您的”春祥端起酒杯向马科敬酒,淡淡一句,却让马科心头直跳,东厂的人果然无处不在。

    吴甡是东阁大学士大明次辅,内阁的二把手,历史上在大明朝快亡国那会深得急病乱投医的崇祯帝重用,一口气晋封其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不过其并未有什么作为,倒是医术不错。

    而让马科心惊是,他傍晚入城时先寻关系人打探消息,这个关系人就是次辅吴甡,两人交情不错,历史上这会崇祯帝还让二人领兵南征剿匪呢,后未成形。

    本以为去拜访吴甡是件隐秘事,没成想早就被东厂的人盯着了,然则事实上马科还是多想了,春祥并非是盯着他,而是盯梢吴甡。

    按说吴甡虽无甚才干但也是个忠臣,相当年魏忠贤只手遮天时他都干硬怼,周延儒为相时欺上瞒下和他也是水火不容,这种直臣为什么要盯着他。

    就因为他太直了,当年魏忠贤的阴影太重,以至于他对东厂对太监都由着极大的偏见和防备心,即便常宇并未有什么私欲且战功赫赫,但依然被他紧紧盯上了,当真是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甚至捕风捉影……

    既是如此,你盯着我,我岂能逍遥自在,春祥便把他列为重点目标之一,只是巧了马科今儿去拜访被发现罢了,此时说来却让马科心惊肉跳一番。

    “在下和次辅大人有些交情,今儿回京时特意去拜访了一下,说些些闲话,听了很多厂督大人的丰功伟绩,当真卑职敬佩不已”后边这话就是对常宇说的了,一边奉承一边表示人家都说你的好,没说别的。

    常宇笑而不语,举杯一饮而尽,突然想到了什么“马总兵和黎玉田熟悉么”他记得史料记载两人前后脚投降清军,且一同领兵南下为清军效力和明军作战。

    “曾在关外共事过,却无深交,黎大人现在还在关外么马科这句话一出口,常宇便确定他俩真的没啥深交了。

    。



第750章
    松锦大败,辽东巡抚丘民仰等一百余大明文武大将被清军杀害,黎玉田临危受命成了大明最后一任辽东巡抚和吴三桂坐镇关外守孤城宁远,不过在数月前已申请回京认职都察院的右都御史。

    明朝的都察院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也可以说是中纪委,权力大的一笔,左右都御史也就是正副纪高官,牛逼哄哄的存在,也是唯一又实力和东厂掰手腕的衙门。

    眼下外边虽军情危急,内里京城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反贪反腐行动,多部门联合行动,都察院明面是带头大哥,暗中东厂才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都察院的人也照查不误,这也惹得对方采取反击,竟也想反查东厂,据说四处搜集有关证据呢。

    从来都是东厂查人,自己家的事也是自己查,怎么容别人来多管闲事,于是都察院的也被春祥盯上了,左都御史李邦华被提为内阁首辅,都察院现在的实际话事人就是黎玉田,他的名字三番五次的传到常宇耳里,所以才有刚才一问。

    酒过数巡,蛋也扯得差不多了,话题终于回归当前局势,清军近三万骑兵就在城外撒野,攻城掠地杀人放过抢劫无恶不作,该怎么收拾他。

    半月前京畿无兵无将,常宇只能用孙子兵法的第莫某计,拖!以帝都为诱饵吊了多尔衮好几天,终于为勤王兵马赢的时间,各就各位等待时机。

    可眼下虽兵多将广然诸人依旧感觉心头如泰山压顶喘不过来气,原因很残酷,人多未必打的过人家。

    多尔衮这次入关是抽调麾下最精锐的骑兵,清军骑兵的战斗力已无需再多述,是非常强悍的存在,绝非内省兵马可轻易挡住的,虽说前天攻城一战,让其死伤惨重,但常宇估计鞑子至少还有两万五以上的战斗力。

    两万五相对他此时手头东拼西凑的近十万的兵力,看上去听上去都相差挺多,可有时候人多无用只是浪费粮食,京营和亲卫的四万兵马充其量只是摇旗呐喊充场面,在清军骑兵阵前根本不堪一击。

    此时麾下面前能和鞑子一战的也就黄得功和周遇吉两部加起来不到三万余兵力,即便是金吾卫和腾骧卫的骑兵也仅仅只能打个助攻。

    可偏偏京畿地处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极其适合骑兵野战,让本就精骑射的清军如虎添翼,刀锋所指所向披靡。

    清军的骑兵战力常宇在关外是领教过的,虽说宁远一战多尔衮被他痛殴狼狈而逃,可那时候他有吴三桂的三万关宁骑兵相助,又借助周边山川地势各种阴招进出,同时还有神机营的火力加持,最终就是以大兵力,地利以及阴招险胜。

    眼下手头兵力虽也不少,可无一能堪比关宁骑兵的战力,其次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可埋伏,最终只能拉开阵势和人家正面怼,也难怪常宇等人一直忧心忡忡。

    没有必胜把握也不能不打,任由鞑子在境内祸害却只眼睁睁的看着这种事常宇接受不了,也做不出来。

    打,必须要打!

    诸人一番合意,最终拿出一个初步方案,正面刚损失必定惨重,倒不如把战圈放大,围追堵截从四面八方啃,让其顾前后难顾左右,分而击之。

    同时下令唐通和马科人马合并一处与李岩和周遇吉成犄角之势分散鞑子兵力,宫字营此役不直接参战,营中太监军下放分派到亲卫军里领兵,又令姬际可唐破天统帅亲卫军,屠元的黑虎营则统领京营兵马,金吾卫和腾骧卫由常宇亲率,史可法和王家彦负责后勤。

    很显然这场仗常宇决定以战练兵,以练为战。

    夜已深,数道军令从东厂衙门发出传往各处军营,明早发兵出城。酒足饭饱席将散去,诸人豪气冲天言之要与鞑子兵酣战一场,正在此时宫里来人皇帝召常宇紧急入宫。

    按说此时皇城已闭门,定是发生了什么急事才会遣人来召,常宇不敢怠慢,急匆匆去往皇城,一路上都在想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会是坤兴公主那边事情败露了吧,那可大大不妙。

    哪知入了乾清宫,崇祯帝当头喝问“为什么通州丢了不知会朕一声”常宇一怔,心里也松了口气,连忙道“臣得知时天色已晚,想着宫门已闭便没来扰皇上清静,加上当时手头还有别的事情要忙,本想着明儿一早向皇上汇报”。

    “扰朕清静朕何时清静过”崇祯帝因通州丢了,心中有气“你不是说鞑子往后只会掠劫不会攻城的么,怎么前脚刚走就把通州破了”

    “皇上,多尔衮在京城这撞的头破血流,心中有气加上士气低迷军队又需要补给,自要搞点动作,通州城小又无兵把守为敌所破早在意料之中,不影响大局,只是苦了通州百姓”。常宇一边安抚崇祯帝一边猜想他得到情报的时候皇城早就关门了呀,是谁把消息传到宫里的

    好不容易把崇祯帝的气给消了,又说了些话,得知常宇已调动京畿各处人马准备明日出城追敌,崇祯帝激动不已又紧张难安在殿内来回踱步搓手“好,好,你一定给朕好好的打,狠狠的打,打断多尔衮的狗腿……”

    从皇宫出来时,天已过了子时,常宇并未留在宫中歇宿,担心若外间有突然状况联系不便于是决定出宫去外东厂衙门。

    东华门外数十亲兵守着一辆马车,见常宇走出来,当值的亲卫首领陈所乐走了过来低声道“厂督,乔师傅和宋女侠失踪了”。

    失踪常宇先是一怔,然后想到什么,微微一笑道“不是失踪,是本督交代些事情他们去办,无需追查”。

    乔三秀和宋洛玉自不会失踪,二人不光是常宇的贴身亲卫还是黄府护院,此时应该是接了乔三秀的妻女去黄府安置罢了,只是事关黄府隐秘不能声张,惹得陈所乐等人以为出了什么事。

    听他这么一说,陈所乐哦了一声不便再问,护常宇上车回衙门。

    ………………………………………………

    不更新时订阅出奇的高,稳定更新时订阅差的一逼,至于为什么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码字很辛苦,书友们请支持正版订阅,喜欢的投个票,推荐票每天都可以投谢谢了。

    。



第751章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整个京城尚在半睡半醒时竟有些噪杂,早起的百姓好奇循声而去却发现是兵马出城。

    城中各军营的兵马正源源不断朝北城德胜门聚集,这是要发兵出城了

    鞑子前脚刚走,朝廷就发兵出城这是要做甚,去打鞑子么,不可能吧,先前人家都打到家门口吓得关门不敢出去,一走就来劲了

    百姓议论纷纷中,天色渐亮,德胜门外的兵马也越来越多,有京营的,有亲卫军亦有昨日刚入城的外地兵马,熙熙攘攘数万人好不热闹,其中京营总督王家彦,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一众兵部大佬的身影也出现此处。

    一道红光刺破云层,眼光撒了下来今儿又是一个好天。

    东厂衙门,常宇洗漱完毕在院中的花架下正喝着粥,听远门口有动静抬头一看,却见李慕仙领着一个小孩走了过来,不由咦了一声“小道士,可还记得我”

    那小孩正是常宇南下助史可法剿匪时途中所遇那个死了师傅的小道士,这小孩年纪虽小,可心态稳的很不吵不闹不悲不喜,看了常宇一眼道“你就是那个大官呗”。

    常宇忍不住笑了,招呼那小道士过来,让方三给他盛些饭一起,便问李慕仙道“怎么把她带过来了”

    “这孩儿和贫道有缘,想收个徒儿还望厂督开个金口”李慕仙作了揖,常宇看了看小道士又看了看一方道士“大战在即你要随本督出战还要带个拖油瓶还有你自己都居无定所,带着他一起遭罪呢,留在京城本督给他寻个好去处不更好”。

    “他自小就随师父修道游历,能背诵数部道家经书是个好苗子,贫道想带着他出去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总是好的,若厂督觉得此行累赘贫道就先在京城寻个道观给他挂个单……”看得出李慕仙真的很喜欢这小道士。

    人各有缘,道家更讲究这套,常宇虽有心给这小道士一个安定生活,可见李慕仙如此,便只好应了“这小道童无名无姓,你就给取个名儿呗”。
1...217218219220221...7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