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皇帝培养手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夏闰羊

    “咳!”沉思了片刻,曹操轻咳了一声,说道“伯仁啊!这段时间,你做得很不错!在左冯翊郡练兵练将的事情,孤就全权交给你继续负责。”

    曹操对一个后辈说出这样一番话,在他自己,以及其他人眼中,已经非常难得了。

    夏侯渊的脸色也变得好了一些,毕竟,夏侯尚是他的亲侄儿,同样也是他亲自举荐给曹操的,如果夏侯尚表现不好的话,不但是丢他一个人的脸,同样也是再丢整个夏侯家族的脸。

    相比较而言,曹洪的表现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了。

    即便有渭河阻隔,军事经验更为丰富,麾下军队无论是从经验还是从战力而言,都更强的曹洪,在面对左冯翊郡敌军的时候,同样是毫无任何的进展。

    曹洪可是军中的宿将,而夏侯尚只是刚刚被提拔起来的,之前没有任何经验的新丁,两相比较,不难看出高下。

    “诺!”夏侯尚闻言,终于松了一口气,郑重其事地向曹操磕了一个头,开口答允道“主公,末将一定不辜负您的吩咐。”

    如果真像苏则话中预判的那样,现如今,在坐镇左冯翊郡的将领和军队是魏延和金珏军的话,曹操深知,单凭夏侯尚和曹洪二人,不管用多长时间,是拿不下对方的,尤其是,敌军还有吕布军在背后做后盾。即便是曹操自己面对这种情况,都大感头痛。

    究竟如何尽快拿下全部左冯翊郡,这件事,曹操还要在私下里和郭嘉、荀攸另外商议好的对策。

    “文师贤弟,既然你认为,坐镇左冯翊郡东部的是金珏军,那么,现如今,为金珏守汝南郡的人又是谁呢”在曹操麾下,除了荀彧之外,与苏则关系尚可的人,也就只有钟繇了,之前,他在关中时便于苏则相识,算是旧交,故此,他站出来问道。

    “元常兄,老实说,你的这个问题,小弟并不知道答案。小弟对关外并不了解,而小弟之所以敢猜测左冯翊郡已经出了变化,其实是有原因的。”苏则如是回答道。

    。




第950 苏则完
    “原因就是,当初,小弟被金珏劫走的时候,其他一些关中家族的士人或者寒士有眼无珠,选择投效了那个奸贼。小弟偶然的机会得知,其中有几个人现在正在左冯翊郡东部地区的属县,担任当地的县长或者县丞。比如说,左冯翊郡的李义和严幹二人。

    这就是小弟大胆猜测,左冯翊郡守将和守军都来自金珏军的根本原因。”苏则说到这里,故意顿了顿,转身向曹操一拱手,接着说道

    “曹司空,关中历经董卓、李榷郭汜之乱,部分县的百姓几乎是被虚耗一空,您主动将关外的一些百姓迁徙进入到了关中,下官认为是上上之举,可是,有一些县,关中百姓还是占了大多数的,故此,下官建议,您应该提拔当地的士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县丞。

    这样做,一方面,既可以抚慰当地世家或者寒士,而另外一方面,又可以让这些人替您安抚关中各县因为您的移民政策而感到不安的百姓们。曹司空,要知道,您的移民政策,现阶段在关中士人或者百姓们的眼中,并不是太友善啊!”

    或许是因为金珏的关系,也或许因为金珏之前让刘山将关中地区比较出名的士人都‘请’走了的缘故,马超在任的时候,没有识人之明,故此,他并未启用太多的关中士人为其所用,而曹操率军攻入关中,夺取了三辅近七成的疆域之后,也同样并未启用太多关中士人入朝为官。

    故此,苏则才会当着曹操的面,用左冯翊郡东部究竟是哪一方面的敌人负责驻守,试图来点醒曹操,让其开始重用关中士人。

    当然,顶着大汉朝排名第三的忠臣,苏则自己并不打算,也不能为曹操尽心尽力地效力了。这一点,他自己心里面也是心知肚明的。

    “哦!”钟繇闻言,点了点头,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曹公,此二人……,这么看来,文师方才所做的猜测原来,真得不是无的放矢啊!”

    要知道,在汉献帝东归洛阳之前,在曹操麾下文武官员之中,钟繇可是极少数几个一直呆在汉献帝的身边,当时的他担任黄门侍郎一职,对关中比较出名的士人,即便未谋其面,也还是听过一部分人的名号的。至于苏则方才提到的那两个人,他也恰巧听到过。

    而钟繇的回答,也正好为苏则做了证明。

    “嗯!苏中郎的建议,孤知道了!”钟繇解释完之后,曹操沉默了大约一刻钟左右,这才点了点头,对苏则回答道。

    知道了,只是一种态度,至于曹操之后,会不会按照苏则建议的那样,开始大量提拔关中世家或者寒士入朝为官,为其效力,那就要曹操自己的心情。

    现阶段,早就不是曹操当初在兖州建立基业的时候了,新人想要在曹操麾下立足,甚至是像吕蒙那样被曹操超拔,很难很难。这样的新人,要么就是曹家或者夏侯家的人,比如夏侯尚,要么就是经由郭嘉、荀攸这样曹操身边极得信任的重臣。

    要知道,对曹操极为忠心的贾逵,也因为之前几次办事不利,到现在也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其实,在对贾逵任用的问题上,曹操自己是有责任的,贾逵此人不但文武全才,而且,敢于任事,其人的模版等于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程昱,但是,他却并不适合担任使者。

    其实,也就说,曹操在对待贾逵的问题上,将他用错了地方。

    相反,在三国志魏志中,与贾逵齐名的另外两个人,分别是金珏麾下的杨沛和司马懿手下的李孚,不但得到了金珏和司马懿的充分信任,同时,他们二人的能力也因为二人的信任,在适合的官职上,将他们的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

    现阶段,杨沛一个人就替金珏稳定住了蜀郡、广汉郡和键为郡,这三个益州菁华之地的局势,而且,他还一直都在极为严格按照金珏下达所有的政策在施政,那样做,可是要大大的得罪益州本地世家的,其为政时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而司马懿放手让李孚带兵在河东郡南界,一个人带兵独抗李典和曹仁——曹操麾下这两员大将,这还没有算上之前,李孚同样是一个人,带兵越过黄河,抢先一步从曹操手中替金珏军夺下了左冯翊郡东部地区,并独自抗住了小将夏侯尚的进攻。

    而且,要知道,在司马懿的治下,李孚能够发挥其治政方面能力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要不然的话,金珏有时候会在给司马懿的心中,戏谑地说,当初他自己将李孚‘举荐’给司马懿,可谓是让明珠暗投了。而司马懿本人其实也想要大用李孚。

    可是,说到底,司马懿也只是吕布的一个手下而已,在没说替吕布开疆扩土之前,李孚最多也只能在他的手下当一个能文能武的功曹而已。

    曹操说完,苏则便主动告辞离开了。

    苏则在议事厅里所说的那些话,同时给了曹操、及其麾下文武官员们以极大的震撼。

    很快,此次会议也结束了。

    会议结束之后,曹操将夏侯渊、曹洪、荀攸、郭嘉和钟繇这五个人一起留了下来。

    等众人走了之后,曹操便立即开口问道“奉孝,你们说,文师方才提到的,袁绍很快会另立新君,这种几率会有多少呢”

    一直以来,汉献帝都是曹操手中的一张王牌,而这张王牌也的确是给他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说,之前,曹操的名声一直都在被金珏败坏,导致很多还在观望的名士,不敢轻易地投效到曹操麾下,为其效力。更有甚者,泰山贼当中的昌霸更因为流言,主动投到了刘备的麾下。

    可是,自从曹操将汉献帝迁到许县之后,这种流言对曹操的伤害就变得很小了。

    故此,别看曹操将汉献帝控制得就如同一个随意任他操控的傀儡一般。可说到底,他心里面依然还是不希望现在就失去这个王牌的。

    。



第951 曹军的对策1
    郭嘉闻言,先是和荀攸对视了一眼,沉默了片刻,心里面斟酌了一下,这才回答道“主公,您让陛下册封下邳陈氏,即便有些问题,但是,那么做并不会因此而触动天下其他诸侯。这是因为,刘备自己在徐州的所作所为,已经触动了徐州本地世家的利益。

    不但是徐州,就连之前被刘备控制的部分汝南郡,也同样是如此。故此,这件事对袁绍的影响并不大。可是,您让陛下册封周瑜这件事,极有可能会真的触动到袁绍的神经。”

    “嗯!孤也知道这一点!”曹操闻言,很无奈地点了点头,想了想,又问道“可是,当初,袁本初也曾想要与孤共同推举刘虞为天子,不但被孤拒绝了,而且,就连刘伯安本人也同样决绝了。故此,即便袁绍想要这么做,可刘伯安的儿子刘和敢接受吗”

    这次,郭嘉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荀攸主动站出来回答道“主公,刘虞之所以能拒绝,敢拒绝袁绍,一方面是因为他真得忠心于大汉,而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不论是在个人声望,还是在幽州的名望,都要远高于袁绍。可是,刘和在这两个方面又如何能够比得上他的父亲呢

    更何况,主公,您不要忘了,刘和一直都想要替父报仇,可是,现阶段,唯一一个能够帮助他报仇,杀了公孙瓒的人,目前只有袁绍一个人能够做到。刘和既有求于袁绍,同时有不敢拒绝袁绍的,故此,如果袁绍真得打算另立天子的话,刘和是既不能不答应,同时,他也必须答应。

    而正像苏文师方才所说的那样,袁绍一旦另立新君,不承认陛下的身份,虽然这件事不会影响到太多天下的百姓,可是,响应袁绍的诸侯必然会变得很多。”

    其实,荀攸说得还算是比较委婉的。

    天下诸侯当中,排除掉那些边远地区,没有希望和能力争夺天下的军阀,剩下的,如果袁绍真的首先发动此事,徐州刘备、江东孙权、并州吕布,以及前任凉州刺史,同样已经被曹操利用汉献帝圣旨主动‘卸任’了的马腾,肯定会纷纷响应。

    荆州刘表的态度会不会因为此事而有所变化,曹操也吃不准,要知道,刘表和袁绍,他们相互之间同样也是盟友的关系。

    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现如今占据了益州的金珏必定不会响应袁绍,因为世人如今都已经知道,金珏自己想要在他自己的治下,挑选其他刘姓之人在将来做天子。而在苏则的故意宣扬和抹黑之下,金珏已经成了一个极度虚伪之人,他这么做,其实根本就是想自己争夺天下,篡位当皇帝罢了。

    在苏则看来,金珏干得皇帝培养计划,只是为他自己篡夺皇位做掩饰而已。

    事实上,早在曹操操控汉献帝下旨册封陈珪担任徐州刺史的时候,荀彧在此事上就曾经劝阻过曹操,一则,当时,有密探回报,袁术反迹已显,曹操若是跟一个敢公然称帝的家伙一起出兵对付忠于汉献帝的地方诸侯,那根本就是在滑天下之大稽。

    这件事,也许不会触动到天下其他诸侯的神经,但是,却必然会触动到那些在心里面依然还忠于大汉朝的士人们。

    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那个时候的曹操一心只想要迅速将被他视为心腹大患的刘备彻底消灭掉。

    从西汉末期开始,凡是有能力的刘姓军阀或者将领,自然会成为其他势力首选的进攻目标,谁都怕此人会称为下一个汉高祖刘邦,或者下一个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的哥哥刘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因为能力太强,被公推出来的汉帝更始帝所猜忌,蒙冤被杀。

    根本没有顾及到暗中与袁术联合起来,对付刘备,这会大大损及到汉献帝的名望。

    当然,这件事,若是没有金珏将之公之于众的话,毕竟,曹操出兵进攻的时间的确是在袁术公然称帝之前发生的事情,他只是在袁术称帝之后,没有及时从徐州退兵而已。

    但是,这对于金珏而言,已经足够了。

    甚至于,曹操究竟有没有暗中与准备称帝的袁术达成默契,先联合起来出兵进攻刘备,袁术再称帝,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只要流言一出来,不论是汉献帝,还是曹操都会深受这件事的影响,名声因此而急剧下降。

    而更为重要的是,当初,孙策刚死的时候,孙策派到许县的使者张纮,以及荀彧都曾经劝谏过曹操,让他不要轻易改易江东孙氏一族的地位。

    张纮那么说,自然是各为其主,无可厚非,而荀彧当时却并未说明他之所以又会在这种事情上劝谏曹操的原因,现在想来,荀彧也许是早就预料到,曹操如此乱用汉献帝的圣旨,迟早会遭到反噬的那么一天。

    而金珏在大汉忠臣榜上对他的评语,以及曹操一而再再而三的滥用汉献帝威信的作为,真的已经让荀彧对于他自己的选择产生了非常大的困惑。

    这也是荀彧一直没有主动向曹操提出,自己也一起到长安的根本原因。

    荀彧现在真得不知道,自己应该效忠于何人了

    继续为曹操效力,看现在曹操的作为,即便将来曹操真得能够一统江山,可是,他必然会像王莽一样,篡夺汉献帝的皇位。

    功高震主的下场,要么将皇帝拉下马,要么就是被皇帝拉下马,绛侯周勃和条侯周亚夫父子二人的遭遇,给了后世那些功高震主的大臣们以警示。

    “诸位爱卿,那孤应当如何呢”曹操闻言,心中有些苦涩地问道。

    “唉!”钟繇闻言,长叹了一声,回答道“主公,现阶段,也只能做两件事了,一件事,立即派使者到邺城,视情况劝阻袁绍另立新君之事;第二件事,就是尽最大的可能,减少袁绍另立新君之后,对天下士民们所产生的影响,尽量消除士人和百姓们对陛下和曹公您的误解了。”

    。



第952 曹军的对策2
    苏则的一番话,一下子引起了曹操及其麾下谋臣们的巨大担忧。

    最终,这次小型会议终于有了结果。按照郭嘉等人的建议,曹操让钟繇作为朝廷的使者,携带者圣旨,前往邺城,一方面,试探袁绍究竟有无这样的打算,而另外一方面,查探袁绍军的情况。

    当然,钟繇此去,并不是空着手去的,在汉献帝下达的新圣旨中,袁绍的次子袁熙被正式册封为幽州刺史。

    这倒是符合了原本历史上,袁绍自己让他的儿子和外甥高幹独占河北其他三州的打算,只不过,在这个时空里,因为金珏,而使得吕布突然攻占了整个并州,将原先占据这里的高幹赶了出去。

    那么,袁绍究竟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呢

    有!

    自然是有得!

    正像曹操麾下谋士们分析的那样。

    曹操第一次利用汉献帝下达的圣旨,试图干扰徐州内务的时候,的确是并没有引起袁绍太大的反弹,即便那个时候,他麾下的谋臣当中,有人以此唯有,警示过他,万一曹操也利用汉献帝的圣旨,挑拨袁绍治下河北大世家,来达到干预河北内务的目的。

    但是,当时的袁绍却并不在意。

    一方面,当时,曹操这么做,针对的对象是刘备,而刘备与袁绍的死敌公孙瓒是好兄弟。

    袁绍是希望曹操也尽快能够消灭掉刘备的。

    另外一方面,袁术虽然与袁绍不合,但是,他们毕竟是堂兄弟。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了。

    先是,河北遭遇了黑山贼之乱,在事后经过一系列调查并奏报给上去之后,袁绍这才知道,这场原本并不起眼的内乱,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居然超过了自从袁绍担任冀州刺史以来,黑山军对冀州造成损失加起来的总和。

    而损失最大的,除了三县府库里的粮食之外,就是冀州西部各郡属县县城外的青壮年了。

    没了这些青壮,来年,就没有人替袁绍,替各郡县世家耕种更多的土地,从而无法获得更多的粮食。因此,这一次,不单单只是袁绍这个冀州刺史有损失,就连受损地区的世家,都遭到了非常大的损失。
1...264265266267268...3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