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两个女人都领命而去,武好古则穿上了衣衫,先去内书房等候。过了没一会儿,就看见赵佳人和何天然匆匆而来了。
东翁,出了甚事?
赵佳人还不知道米芾去世的消息。
米襄阳没了。武好古道。
那米帅司岂不是要丁忧了?何天然对大宋的各项制度了如指掌,马上就道,东翁,米帅司不可能夺情的。
武好古点点头,又看了看赵佳人。
赵佳人拈着胡须,一双老眼溜溜直转,东翁,沿海帅司不能落到旁人手中,要不然您的河北宣帅可就难当了。
河北五路之中,武好古如果连一个路都控制不住,也不兼任州府,他的宣帅就是光杆司令了。
我亲自兼任如何?武好古问。
那是最好的,赵佳人说,只是两府能放行吗?若是两府一力阻拦,东翁如何应对?
东翁可以请郡沧州。何天然建议道,东翁若出沧州,沿海帅司就没有人能接手了。
请郡是重臣求退的姿态,武好古现在是都军机使,算得上是重臣了,而且官阶是节度留后,绝对有资格请郡。
而沧州又辖着界河商市的地盘,照理应该让沿海帅司兼知沧州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行。如果武好古现在请郡沧州了,那么别人就不大敢去界河做帅司,因为武好古摆明了要给人难堪的,以他在界河的势力,要搞掉一任没有根基的帅司再容易不过了。
只是武好古一旦出任沿海帅司兼知沧州,那么河北整军的事情,就得让他人接手了
还有别的办法吗?武好古心有不甘。
有!赵佳人道,可以让二郎君接手沿海帅司!
第940章 练兵还得亲兄弟
让武好文接手?
武好古听了赵佳人的话,微微有些皱眉。
武好文现在的官也升得飞快,二十六岁就已经升到从六品奉直郎了。不过他在秀州的政声实在不咋地好,不仅疏于政务,而且成天和一群官伎鬼混,被秀州通判和两浙路转运判官好一顿弹劾。可是赵佶不仅不责罚,居然还让教坊司从宫中选了几个色艺上佳的女乐送去秀州陪伴武好文。
不仅如此,赵佶没过多久还把弹劾武好文的秀州通判和两浙路转运判官打发到儋州去做官了从秀州和两浙发儋州,而且还是平调,这简直就是流放贬官啊!两个倒霉蛋哭死的心都有了!
这下不仅江南官场上人人目瞪口呆,连武好古都有点吃惊了这个待遇哪里是个二十多岁的官场新秀能享受的?分明是请郡外任的宰执,而且是那种极受天子尊重的几朝老臣才有的待遇。
以赵佶对武好文的纵容和宠爱,让他去替代米友仁出任沿海市舶制置使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
只是武好古自己的河北宣帅,弟弟又做了下面的沿海路帅司,是不是给人一手遮天的感觉啊?
东翁,赵佳人似乎看出了武好古的心思,低声道,现在不是怕人在背后嚼舌头的时候!只要官家那边能过,硬着头皮也要上啊!反正现在弹劾您的奏章,都快堆满一屋子了,也不在乎再多几份了。如果丢了沿海市舶制置司,那麻烦就大了。
弹劾武好古的奏章是很多的!虽然没有用,但是也没发生过弹劾他的官员被赵佶穿小鞋的事情。
这事儿想想都不大对如果不是赵佶压根不好男风,武好古都怀疑武好文和赵佶有一腿了!
那谁去和官家说呢?武好古又问。
赵佳人听着这话有点讶异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下面的人都知道了,可高高在上的那位爷却反应迟钝
当然是让夫赵佳人想了想,让潘少卿去说了!
对,对!武好古连连点头,他说合适,这话我不能说我这就去找潘十一哥说说。
东翁,赵佳人又建议道,顺便再给二郎君要个知沧州事吧,最好还能把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名称改为海路市舶制置司。
宋朝帅司一般都会兼任地方守臣,而他们的办公地点就在所兼任的州府治所。也就是说,武好文一旦兼知海州,他的治所就在沧州首县清池县了。武好古则可以趁机占有界河商市南面的制置司城堡作为自己是宣抚司驻地,这样可就方便他实际控制界河商市了。
能要到沧州?武好古回头问赵佳人。米元晖就请过沧州,官家都没给。
肯定能要到的!赵佳人肯定地说,弹劾米元晖的官儿可没去儋州。
米友仁坐在沿海市舶制置司上,完全没毛病是不可能的钱和女人他不是很在意,可是古书古画是他的软肋,这些年可收了不少好东西!官声其实也不怎么好,挨的弹劾自然不会太少了。
而赵佶也就替他压一压,从来没有拿弹劾米友仁的官员开过刀。
第二天上午,崇政殿中,官家赵佶已经知道了米芾去世的消息,他和老米的关系也是极好的,因此显得闷闷不乐。不过米芾并不是宰执一级的重臣,赵佶也不能为了他的去世而坠朝哀悼。
待众臣行过礼后,赵佶就轻声一叹:昨日傍晚收到走马上报,提举苏杭应奉局公事的米襄阳竟然急病而亡,实在让人惋惜!
这下一个苏杭应奉局,一个沿海市舶制置司同时出缺了
朝中众臣可不会为了米芾的去世而惋惜,他们现在的目光都盯着因为米芾之死而空出来的两个肥缺。
这个时空主持苏杭应奉局的不是朱勔,而是米芾和武诚之。他们俩在搜罗珍巧器物奇花异石和名木佳果上的本事,可比朱勔强太多了。特别是米芾可是《画史《书史《砚史等收藏品鉴类著作的作者,还是赝品界的一代宗师,而且他还是收集奇形怪石的大行家,在历史上留下了米芾拜石的趣闻轶事。
在他和武诚之的努力下,苏杭一带的文玩珍宝,源源不断的运往开封府,也算是极大丰富了赵佶的个人收藏。不过却没有酿成花石纲之祸,米芾行事毕竟是有分寸的。而且在开封府土地财政的支撑下,赵佶比历史上更加丰亨豫大,给苏杭应奉局拨下了每年上百万缗的经费,还给了一年50个青城学宫的入学名额。所以在江南搜罗器物石材的时候,并没有酿成太大的民怨。
现在米芾一去,苏杭应奉局的肥缺可是能引得不少人垂涎的!
不过和苏杭应奉局相比,真正让朝中大佬人眼热的还是沿海市舶制置司这个怪物一样的衙门。
谁不知道,这个衙门其实才是实证学派的基础啊!实证学派掌握的四大学宫中,南北云台和格致学宫都设在沿海市舶制置司保护下的两大商市之内。而两大商市同时也是也是实证派的经济基础,维持三大学宫的金钱,主要就来源于界河和京东两大商市。
实证派的军事力量也依赖沿海市舶制置司!实证派控制的骑士学院设在界河商市,同样被实证派牢牢控制的水师学堂则设在京东商市。而沿海市舶制置司下面不仅有一个庞大的总军机房,而且还拥有五岛巡检司澎湖巡检司和南洋巡检司一共三大巡检司,实际上就是三大舰队!
另外,沿海市舶制置司这些年还在海外圈地,旗下拥有耽罗岛租界(并不是整个岛屿,只是一个商港加一个大型养马场)绝影岛租界澎湖岛巡检司辖地(包括澎湖列岛和台湾)流求天孙国租界南洋巡检司辖地(包括南心岛和迦陀诃东部的一小块地皮)亚齐巡检司辖地和兴东港租界等地。
虽然都是零零碎碎的地盘,但是沿海市舶制置司对于这些地盘却有绝对的处置权!
官员的任命,兵力和移民的布署,税赋的收取,乃至同邻近国家的外交,全部都是一笔糊涂账!
这样的衙门,在大宋一朝的文官看来,简直就是个毒瘤啊,一定得尽快切碎了才行。
之前已经有不少文官上奏要动沿海市舶制置司了,只是掌握制置司的米友仁是赵佶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心腹之中的心腹。所以赵佶也就对沿海市舶制置司的问题视而不见了有这么个心腹管着一个财源滚滚的衙门,对赵佶也没坏处啊,他现在的花销可是越来越大了!如果都走太府寺和户部,两府宰执还不得吵翻天?
不过现在米友仁要丁忧了,沿海市舶制置司这个衙门总可以动一动了!
就在大臣们各自打着小算盘,想着怎么瓜分了沿海市舶制置司这么个大摊子的时候,高高在上的皇帝又开口了。
米芾一去,提举苏杭应奉局公事一职就开缺了。另外沿海市舶制置使米友仁是米芾的长子,应当丁忧,这样沿海市舶制置使也出缺了。提举苏杭应奉局公事不是什么要紧差遣,可以先让武诚之代理一段时日。可沿海市舶制置使却不可长久空置。诸卿可有人选推荐?
执掌苏杭应奉局的人选是不必经过两府的,应奉局本就是为皇宫服务的衙门,只要官家看得上,两府也不好多说什么。
可是沿海市舶制置使是一路帅司,必须经过门下省才能降诏委任。如果赵佶提出的人选得不到两府的认可,门下省又可能会行驶封驳之权。
陛下!苏辙第一个起身上奏,老臣以为,当务之急不仅是选出新的沿海帅司人选,而且还要厘清沿海帅司的责权。如今的沿海帅司其实是将帅司和漕司合一,既掌握兵马,又控制财赋,实在是有违本朝祖制。
张商英也马上附和道:陛下,老臣建议将沿海市舶制置司一分为二,一为海路经略制置司,专管海疆安宁;一为市舶转运司,专管沿海各市舶司,并且为海路经略制置司提供粮饷支援。
赵佶闻言眉头大皱。沿海市舶制置司也的确有点过于庞大了可是也不能依着张商英的办法来。
因为转运司的钱是政事堂在管,入的是户部的口袋。市舶司过去是太府寺管,钱财进的是官家的私库。而现在的沿海市舶制置司则是赵佶的小金库,把小金库交给户部管理那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他现在要花钱,一个纸条送过去,沿海市舶制置司就能给他搞定了。如果把沿海市舶制置司的钱给户部去管,呵呵,一文钱还不得摔成两半花?
而且,昨天晚上他已经把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差遣许给武好文了那是冯二娘托潘胖子来说的!
赵佶想了想,点头道:苏卿张卿所言虽善,但是海外市舶之事岂是寻常地方事务可比的?不能照搬地方的帅司漕司的办法以管辖海外之事,还是得从长计议。不过沿海市舶制置使一职也不可长久空悬,不如就先让武好文出任沿海市舶制置使兼知沧州事,然后再慢慢讨论改制吧!
第941章 殖民帝国的雏形
崇政殿召对正在进行的时候,武好古则在距离崇政殿不算太远的军机房内和张叔夜一边喝茶,一边聊着沿海市舶制置司整理改制的事情。
说实在的,这个沿海市舶制置司发展到如今,早就变成了一个野蛮生长的怪物了,和大宋朝廷下辖的其余二十余个安抚使路完全不一样。这根本不是一个安抚使路或是转运使路,也不是两者的合体,更不什么类似唐末五季的藩镇一样的组织,而是一个殖民帝国的雏形!
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名字完全是错的,应该改成大宋海军和殖民地事务部(省)就对了。
这个衙门干的就是海军和开拓殖民地的事儿,而且做得还相当的成功没有竞争对手啊!
三佛齐海峡那边一堵,以东的半个地球一直到美利坚大陆就是大宋沿海市舶制置司一家独大,妥妥的垄断殖民帝国。再不成功也别玩了!
而这个沿海市舶制置司的运作和基础,也和历史上大航海时代中兴起的资本主义殖民帝国一模样依靠海军为基础,先占据海运节点,控制海上运输线,以此攫取财富,支持海军的发展和殖民事业。
在这种模式下,殖民帝国运行的就仿佛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海军),优先占据利润最丰厚的市场(海运节点和要道),能够产生稳定而充沛的现金流(通过贸易和拦路收费),而且并不盲目扩大投资(不会盲目发动大规模移民)。
另外,在拥有强大制海权的情况下,沿海市舶制置司也可以充分放权给下面的殖民地总督,使他们可以拥有充分的权限去开展殖民拓展。同时还会辅以大博士团的传教活动,以控制殖民地的思想。
而沿海市舶制置司,也的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以适应自己的角色,也就是事实上的大宋海军和殖民地事务部!
为此,武好古准备在出任河北宣抚使后,将界河防务和界河商市的防务,从沿海市舶制置司分离。海军和殖民地事务部没有必要统辖本土的陆军界河防务和界河商市的防务应该由河北宣抚司直辖。
这样河北宣抚司也就能拥有一点基干的武力,而武好古恁多年来在界河蓄养的武力,也能名正言顺的整合成为大宋的经制之兵。庞大的沿海市舶制置司总军机房也可以变成河北宣抚司总军机房。
同时,有了正确定位后,新的沿海市舶制置司也可以名正言顺建立海军,委派殖民地长官,开展殖民地外交,并且从殖民活动中取得收益。
可谓是一举而多得!
武好古正和张叔夜聊得兴起的时候,军机房就来了一名传旨的小黄门。
两位军机,天子在崇政殿有召,请二位速速前往。
武好古和张叔夜领了口谕,心中都有些吃不大准。也不知道赵佶会不会让武好文执掌沿海市舶制置司?这可是上阵亲兄弟了!虽然本朝多得是兄弟父子同殿为臣的例子,可是沿海市舶制置司和河北宣抚司仿佛也不是一般的衙门啊。
崇政殿中,两府的宰执和一部分重臣还有拟招的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人都还没有离开,朝议仍然在进行之中。
赵佶看上去情绪不高,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朋友米芾的过世?
待武好古和张叔夜行过礼,赵佶就连声说着:武卿,你且说说沿海市舶制置司在来日北伐中的用处吧。
武好古心说:赵佶的眼光还是太近了,只看到北伐,没有看到沿海市舶制置司本身就是一个殖民帝国啊!
想到这里,武好古道:沿海市舶制置司下属的海军可以替北伐大军输送粮秣,也能运输大军前往辽东上陆,扰敌后方,牵制契丹北面大兵。
陛下,输送粮秣,以船舶运兵,都是漕臣的份内之事。知枢密院事郑居中道。
赵佶望着武好古,武好古道:不过是个名义,将沿海市舶制置司改成海路发运使也可啊,反正就是这点事情一个是海路发运,一个是海路经营,再一个是海外商市辖地的经营,最后当然管辖海军了。
海军?苏辙问,这是厢兵还是禁军?
武好古答道:既不是厢兵,也不是禁军,应该算新军吧。
那该由安抚使路管辖,岂可由发运使路统辖?苏辙抚着大胡子道,而且海外商市辖地是怎么一回事?怎么会有年入100万缗那么多?
是啊,海外荒岛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收入?
三佛齐国怎么肯把那么好的岛屿献给咱们?
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兵马是不是和三佛齐国开战了?
在场的宰执们跟着苏辙就抛出一连串的问题。
这帮人本来以为海外荒岛都是一个铜板都捞不着的穷逼地方,至少不会比之前失陷给西夏的那点土地更好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随随便便一个三佛齐海峡一年就能刮到100缗这还是上交给官家的,下面人私分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