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苏东坡李格非黄庭坚短短的时间内,和蔡京作对的高官大佬接连去世,这可真是太好了!
满心欢喜的蔡攸穿过一间间庭院,一条条回廊,最后到了后花园中。这处后花园也是极为雅致的,小桥流水,假山凉亭,水池上还布满了墨绿色的荷叶。
蔡攸快步走过架在水池上的小桥,到了凉亭之外,冲着正在亭内对弈的两人一拱手:父亲,叔父,孩儿刚刚得到消息,黄鲁直昨天晚上过世了。
正在对弈的,就是蔡攸的父亲蔡京和回京述职的蔡卞。两个老头都是一身清凉的薄衫,摇着大蒲扇。听到蔡攸的通报,蔡卞就是一声叹息:没想到黄鲁直竟也跟着苏东坡一起去了!
蔡卞叹了口气:也算不枉此生了国子监祭酒也做过了。
死的早了!蔡京摇摇头,要是再多活几年,等他的学生们在官场上崭露头角,他就肯定要拜相了!他忽然抬头,看着弟弟蔡卞,元度,辟雍学宫必须拿在咱们手里!
他顿了顿,现在章子厚曾子宣一起合开了格致大书院,赵明诚又做了青城学宫司业,苏家和武好古还一起控制了云台学宫如果不能把辟雍学宫拿下,再过个十年八年,就没人替咱们办事儿了。
听到这里,蔡卞的眉头忽地皱了起来,大哥儿,咱们不是要禁掉武好古的伪学吗?怎么还
《实证论《理性论当然得禁止了!蔡京道,现在不禁止,将来早晚要出乱子!不过那些造桥修路的工匠之学,那些治病救人的医术,那些用兵打仗的武夫学问,还是很有用的。
武好古想用这等微末之道替代儒家大道,成为正统,当然是不行的。但是武官伎术官,还是可以用学宫出来的生员。特别是武官官家已经下了决心大办府兵了。要大办府兵就得有一批生员出身的武官。高师严在西北不就靠兵学司出身的生员大杀四方的?所以这五大学宫就该替朝廷输送武官和伎术官,而不应该去抢寒门士子的晋升之路。
元长,你想插手练兵?
蔡卞已经感到不妥了。这兵权在宋朝,可是不大能碰的东西!
愚兄心中有数的。蔡京笑着说,当今的官家不同意以往,是大宋开国以来,除太祖皇帝之外的第一雄主!他是要复燕平夏的。现在西贼已经平复了,就剩下燕云故土了这事儿我们兄弟总要替官家做了。所以这兵我们可以不去练,但是这将,还是得用些心思的。要不然官家就得依靠高俅武好古去恢复燕云了。
如果他要大用高俅和武好古,那么你我兄弟还能安居高位吗?
蔡卞轻轻点头,可是不用高俅武好古,谁又能督军北复燕云呢?
元度,你去当个宣帅怎么样?
第851章 军事家补习班
六月盛夏,整个中原大地,就跟放在火上烤一般。
官道上的行人和往来车马少了许多,沿途的馆驿草市也冷清了不少。这个时节,可真不适合外出赶路。
不过似火的骄阳却阻不了武好古北上的步伐。他的妻子潘巧莲,侍妾西门青,外室杜文玉在去年年末的时候都相继怀孕,今年秋天就该分娩了。另外罗汉婢也在不久前给他添了个儿子,现在正等着武好古赶去起名儿呢。
所以天气再热,武好古也得赶回界河商市。
此外,还有一个武好古必须尽快赶回界河商市的原因,就是他得履行对章惇的承诺将章援培养成为绝世儒将!
这事儿在海州是没法办的,因为云台学宫所属的骑士学院并不在海州,而是开在了界河商市。章援要想成为名将,他自己也不能完全不懂啊,总得有点三脚猫功夫吧?所以武好古准备让慕容忘忧给他办个军事家补习班!
呃,这个军事家还能靠上补习班当上?
其实章援也有这样的疑问。让武好古介绍几个特别能打的帮手好像还比较靠谱,他自己去参加补习班能行吗?
行啊!和章援并辔而进的武好古抹了把额头的汗珠子,又啜饮了一口被太阳晒热的酸梅汤,致平兄,其实吧,许多带兵打仗的武将都是不懂装懂的外行。我去找几个高手给你补习一番,你就有点懂行了,这就比他们强了。如果再给你找几个能真善战的军事机宜,就足够让你在西北大显身手了。
好像有点道理章援想了想,又问:那要怎么补呢?是不是要补《武经七书?
所谓《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
这些书都是很好的,既有战略的,也有战术的,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宋军的战斗力一直堪忧,什么战略都执行不好。至于战术方面的内容就更没啥用了,因为宋朝的军制装备战斗模式和《武经七书中的内容完全脱节。所以学了也是白学,除非要另起炉灶再见一支军队
这个不需要了,武好古笑着摇摇头,你们浦城章家可是累世名门,子弟当然都是允文允武的,你堂兄章子平还以射箭之技震惊辽国呢!致平兄的武艺武略想来也是不错的吧?
章惇的家世可比苏东坡蔡京好多了。他家老祖是五代时闵国的重臣,后来投降南唐还当重臣,再投降大宋照样做官,也算投降出了一家开国小功臣。后来又有不少长辈在朝为官,也算是代代有名臣。
而这样的世家子弟,也就有机会接受允文允武的教育了。那个章衡是个文状元,射箭还达到了武状元的水平。出使辽国的时候不仅秀了一手射箭的绝活,还留心辽国的边防,发现辽国在山后八州布置空虚,还提出了出兵偷袭的建议,可把少年宋神宗给吓坏了
至于章惇的儿子章援,当然也走了文武双全的路线。这个武好古从他骑马的潇洒劲儿就能看出来了。要是没练过,绝对骑不出这样的水准。而且章援的坐骑也不是寻常的走马,而是一匹高大的青唐马,多半是他在西北军前做官的时候得到的。
崇道兄,你的武艺看上去也进步颇大啊。对于武艺,章援也算是内行,他看武好古骑马的姿势,也知道他这些年一直在练习来着。等到了界河,咱们寻个机会笔试则个如何?
好啊!武好古笑吟吟点头,不过致平兄得先补完了军学可有一大堆东西要学呢,有《步兵学《骑兵学《战术论《工兵学《火药兵器学《辎重学。哦,我还让人编纂了一本《古拉姆兵论,你也得读通了。
骑士学院其实也教《武经七书,但这只是一门课程,而步兵学骑兵学战术学工兵学兵器学武艺马术辎重等等的也是必修课程。这些课程章援是不可能按部就班学完的,那得花上三年时间呢!不过课本却能让他记牢了人家可是礼部试第一!说是天下第一聪明人也不为过,智商起码130,背几本书还不跟玩似的?
不过智商起码130的章援还是有没听明白的,他问:《古拉姆兵论?这是
黑汗回鹘和天方教诸国最流行的兵制就是古拉姆。武好古说,古拉姆是波斯语,意思是经过训练的奴隶。
奴隶?
就是奴隶!武好古道,天方教诸国都是存在奴隶制的,他们的君王和大臣会购买突厥种的少年进行长达七年的严格训练,将他们调教成精锐之兵,再用他们组成自己的卫队。黑汗回鹘也是天方教诸国之一,自然也养了古拉姆兵。
还有这种军制?章援摇摇头,使奴隶为兵,难道就不怕这些奴隶造反,反噬其主吗?
名为奴隶,实际上也是待遇优厚的。武好古笑着,会不会反噬其主不知道,不过肯定得小心应付。
章援点点头,心里对武好古的兵学又佩服了几分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武好古在西征黑汗回鹘之战开始前,就把人家的兵制摸透了,还编成了书,看来这一战打不赢都不可能了。
同一时间,在高丽国西京平壤又小又寒酸的宫殿里面,已经变成大外交家的纪忆,正跪坐在高丽国大王王颙对面,用一口流利的高丽话在劝说着这位精神萎靡的大王。
大王殿下高丽国要图强,一定要认清现实!北方的大辽和女真,根本不是高丽可以觊觎的。加固千里长城,稳守防御,才是图强的根本。而高丽可以伸张国威的地方,只有南方的日本诸岛。日本国自唐朝末年时开始锁岛自闭,到现在已经200多年了。原本可以在日韩之间海上纵横的国家,如今已不复存在。日本岛国,若无水师护佑,就是有国无防,万里海疆,处处都可以突入。他们的锁国,其实是锁住了自己,是掩耳盗铃之举。如此愚昧无知之国,正是上天留给高丽人吞并的对象啊!你们高丽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那么我们的沿海市舶制置使就要奏请天子,发兵东征日本国了
王颙努力听着,他感到非常困倦,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得病了好像是被眼前这个穿着绿色官服的大宋奸臣给吓,也许是给气出毛病的。
大宋的奸臣显然不止武好古一个啊!这个姓纪的也够奸诈的!居然收买了蔚州上下不少官员和府兵,让他们帮助雇佣民伕去修筑城池在高丽国的土地上,利用高丽国官员和民众,去修建了一座宋国的城池!真是太奸诈了!
现在宋朝的奸臣怎么那么多,那么奸呢?看起来大宋也是主昏臣奸,就快亡国了。还是高丽国好,臣子们个个都那么老实可靠。哦,那个李汝霖例外,犯了错不说,还因为怕死带着家人奴仆一起逃到绝影岛上去了。
不过这个宋国奸臣提出的南征日本的办法也是个办法!
至少比继续去打生女真要强!生女真实在太厉害了,个个都打不死的妖怪似的,高丽国的战士在人家跟前和豆腐渣似的。
相比之下,日本国的兵应该没有那么厉害吧?
可是宋朝的奸臣提出这种建议,怎么看都不像安了好心,不会是在坑害高丽国吧?
想到这里,王颙就对纪忆的提议产生了疑虑,只是一言不发。
纪忆也只是静静的等待着。
可是日本国并无过错,伐之只怕无名啊!
生女真就有过错了?纪忆一句话就堵得王颙面孔通红。
没有过错,就给他们生造一个吧。纪忆想了想,就说耽罗岛被日本国海盗洗劫,驻耽罗的高丽兵将悉数阵亡。有了这个借口,总可以发兵了吧?
这
王颙还是犹豫,他知道奸臣的提议对高丽和日本都不是好事儿。
但是他现在因为北伐曷懒甸惨败,国内有不少人在反对他,还把他比作隋炀帝,说不定还会有人谋逆造反!所以必须得拿出点战果安抚人心。
大王,只要你同意出兵日本国,今年秋天就能拿下对马岛和隐歧岛。而且也不需要出兵太多,有个三五千人就可以大获全胜了。这样的好事儿还需要考虑吗?如果错过了,等下官带来的船队开走了,再要出兵就麻烦了。
纪忆带来的舰队现在就在釜山浦呆着,可他们不会一直留在高丽,最晚到冬天就要开走了。到了那时,王颙再想出兵,也没船只可以用了。
那那就在八月出兵吧!王颙咬咬牙,终于下了决心,出兵3000,攻打对马岛,可以吗?
第852章 佣兵之城
转眼已是八月,界河商市的天气渐渐凉爽起来,同时也迎来了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
街道上变得熙熙攘攘,城外的界河水面上更是轴轳相接,帆樯林立。两岸码头上的货物更是堆积如山,搬运货物的苦力们也不肯放过这一年中最容易赚钱的时节,忙得不亦乐乎。
武好古自海州回到界河老巢已经有一个月出头了,挤压起来等候他处理的公务,也终于料理完毕,可以忙中偷闲上一阵子了。
穿着一身宽松的袍服,躺在自家后花园八角亭中的一张软榻之上,悠然自得的看着近日的堂报和报纸。报纸有《文曲星旬报《士林《清流《界河商报《京东商报《云台学刊等等。经过几年的发展,报纸这种传播消息和宣传鼓动的方式,算是提前在宋朝的大都市中出现了。
最近报纸上最热门的话题,当然是围绕三年一度的科举展开的。今年秋天,各州府军都要举行发解试,明年春天则是礼部试和殿试。对于大宋千千万万的读书人,特别是占读书人大多数的寒门士子而言,接下去的几个月无疑让人兴奋和期待的。
是跃过龙门,还是继续蹉跎,就要看他们在考场之上的发挥了。
不过这一次的龙门之跃,却出现了让天下寒门士子们非常不安的情况龙门之侧,又开了一扇大大的后门!
这扇后门就是右榜进士科!
虽然暂定的名额只有200人,相当于左榜进士的400人这只是暂定的额度,一般情况都会有增减但是右榜挤占左榜的情形已经非常明显了。
要知道建中靖国三年的那一科,登进士第的人数有538人,而这一科已经减少到了400人左右。而被看成右榜进士前身的武进士的等第人数,在上一科只有二十几人,可现在也增加到了约200人,几乎翻了十倍!
而且更让寒门士子们心寒的是左右榜进士在待遇上将完全一样!不再是文武之别了,虽然大部分右榜进士仍然会担任武职,但是在朝廷承认的进士身份上,左右榜是完全平等的。
也就是说,凭着真本事从百万读书人中一场一场硬考出来的左榜进士,居然和走后门的右榜进士平等了这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另外,由于太学的改制,造成了县学—州(府)学—太学这条官学金属路线的消失。
原本的太学上舍生是可以直接授官的,上舍出身虽然不如进士出身,但是比起荫补还是要强一点,更不用说和武官相比了。
因此区区100名太学上舍生的背后,就是全国四百州军数量超过十万的官学生,以及负责管理官学的大批官吏。
虽然现在地方官学并没有取消,但是中央的太学一改组,就切断了地方官学升太学的途径,这就等于动了全天下官学的奶酪。说穿了,它们存在的基础,就是那100名太学上舍生的名额。
既然动了人家的奶酪,那么就得承受天下士子的嘴炮攻击了!
所以这些日子《文曲星旬报《士林和《清流这三份士林大报上,几乎一边倒的都是对右榜进士和实证学派的批斗。
什么骂人诅咒的话都出来了,请废右榜进士的呼声还是比较温和的,喊打喊杀,要诛武好古以平天下士子之愤,诛武好古以慰孔子孟子于九原之下的呼声都出来了。
甚至还有人公开在报纸上呼吁天下读书人仗剑杀之(武好古)幸好天下正经的读书人都是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的,倒是武好古实证一派的读书人都剑不离身,所以武好古的小命儿暂时还是安全的。
但他还是减少了公开露面的次数,尽可能不在公开场合露面了,免得被人用如刀之笔戳中了。
潘巧莲走进了凉亭,挺着个大肚子,由一个丫鬟小心搀扶。看到她,武好古连忙放下报纸,上前去拉着潘巧莲的手,让她坐在自己的身边。
十八,怎么样?武好古笑着将手掌按在了潘巧莲的肚皮上,感受着轻微的胎动,比前两胎可活跃多了,多半是个男孩吧?
但愿吧,潘巧莲俏丽的容颜上写满了忧色,她撇了一眼摆在一张矮几上的报纸,大郎,人言汹汹,颇为可畏啊!
武好古一笑:身处千年未有之剧变,还惧什么人言?十八,你不用担心这些,为夫自有办法对付,保管让蔡元长去海州养老。
潘巧莲笑了笑,心里自然是担心的,可是嘴上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只是道:对了,刚才赵府来人说,钟哥儿回来了,还带来了阿骨打的两个儿子。一个十一岁,名叫斡本,是阿骨打的长子;一个只有八岁,名叫斡啜,是阿骨打的四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