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灵州其实也不错了,这块地皮可是西北三路中的精华,如果悉心经营,养出两万精兵当不是问题。
武好古顿了顿,又道:另外,臣还建议在灵州设立学宫和博士团分团。
学宫?博士团分团?赵佶问,用来监视高俅?
当然不是了,武好古笑着,学宫和博士团分团是用来汉化河西,或许还有安西的陛下不会对乾顺皇子放任不问了吧?
第803章 小航海时代 二
武崇道,你和高师严这玩得是哪一出啊?
刚从琼林宫出来,武好古就被苏东坡的次子苏迨一把抓住了。苏迨现在的职官是龙图阁待制兼崇政殿侍读,文散官阶则升到了从六品下的通直郎。不过真正的差遣还和原来一样,每天在崇政殿负责给赵佶讲解儒家经义。最近他正在给赵佶讲解《理性论和《形学苏迨参与了《理性论的攥写,所以能把其中的关键讲清楚。
而《形学其实就是几何学的知识,是攥写《理性论的同时,由武好古张择端米友仁和杜文玉等人一同整理编写出来的,用于验证《理性论的。《形学一书中不仅有产生于中国本土的许多几何学的知识,而且还有一些武好古从后世带来的几何学知识,在几何透视法方面尤其精深武好古在传授画学的时候,就把大量的几何学方面的知识一起传授出去了,所以这几位可以参与《形学一书的编写。
在这本《形学之中,武好古还引入了大量后世的几何学术语,如点线直线平行线角三角形和四边形等等。同时,武好古还让将后世的一些尺规绘图工具收录进了《形学一书,包括圆规三角板丁字尺比例尺等等,都画了图样,规定了尺寸。
因为赵佶也学了许多武好古的画学知识,因此他也拥有一定的几何学基础,对于《形学一书上的知识,掌握的比苏迨本人还要快,已经到了可以反过来教苏迨的地步了。
不过今天苏迨并不是因为几何学的问题找上武好古的,而是他爹爹苏东坡的吩咐,是苏东坡想和武好古见面密谈。
仲豫,你是说
武好古看着苏迨,一时没明白他想说什么。
边走边说吧,家父有请。苏迨一招手,他的一个长随就牵了匹马过来。
守在宫门口的武诚久也给武好古牵来了坐骑,武好古的这个十九叔现在也做官了,还不小!堂堂的从八品内殿承制,大使臣级别的武官了。不过却没有实职,还是跟着武好古做个跟班。
武好古和苏迨双双上马,一块儿沿着琼林宫外的御街北行。现在正是两府官员们下班回家的时候,御街上人来人往,都是官员和官员们的随从。还有不少做小买卖的商贩挑着各色点心,沿街叫卖。在靠近琼林宫的御街两侧是没有商行的,都是各种衙门,还有几处皇家宫观。不过也不禁止商贩摆摊,所以每天早晚,都是各种各样的小吃摊贩在沿街做买卖,非常热闹。
苏迨问道:崇道,高师严怎又搞出个桃花石可汗?还替赵乾顺求安西大都护?
桃花石汗并不是高师严搞出来的,武好古摇头道,在本朝初年就有了,而且高师严也没替乾顺求安西大都护啊。
既然桃花石汗都存在那么多年了,也没惹出麻烦,何必去捅这个马蜂窝?苏迨说,而且界河那边都没有人提安西四镇的事儿,高师严却突然提乾顺上了请地请封安西的奏章怎么能不惹人怀疑?现在已经有不少御史在参他了,他还那么不小心,说不定很快就会有人参他一个勾结藩镇了!
说的也是。武好古点头表示赞同,勾结藩镇的罪名的确能往高俅的头上扣了可是他也不能回京啊!赵中丞前两天参了他一个邀买三直军心的罪名,要回京城,恐怕就更不让人放心了。
唉,他这次比狄武襄还麻烦了!苏迨连连摇头。
让他留在灵州就是了。武好古叹道,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只要他不回开封府,御史台还真敢去灵州拿人吗?
你怎么说这样的话?苏迨连连摇头,大郎,你是怎么打算的?真的要让高师严和赵乾顺远征安西?这可是穷兵黩武啊!
我能怎么打算?武好古苦苦一笑,这事儿跟我没关系,我也不知道赵乾顺怎么想的?也许他觉得河西地盘局促,养不活那么多人,才琢磨着要去安西抢地盘吧。
对了那个桃花石可汗还有中国总督好像不是自称的,而是哈里发封的应该是哈里发封的,他们天方教是,哈里发最大,得他来封。
哈里发?苏迨越听越糊涂,他是何人?怎就可以封我中华的可汗?也太妄自尊大了吧?
哈里发是个是个尊称,武好古解释道,天方教的教主兼大食国的官家就称哈里发。他们天方教的地盘是的,教主就是官家,官家就是教主。凡是信教的,都得听哈里发的话。
那这个哈里发也不能封咱们中华的可汗,咱们又不信他的教。苏迨摇头道,难不成这个大食国想要和俺们大宋开战?
开不了战的,武好古一笑,大食国和天方教强盛的时候是唐朝那会儿,现在早就没落了,他们的哈里发都成了突厥人的傀儡了。
那怎么还敢封中华的可汗?
估计是有人花钱买来了的官吧?武好古想了想,一本正经地说,这事儿得查问清楚了,如果属实,就应该向大食国派出使团,要求他们的哈里发取消桃花石汗和中国总督的委任。
武好古早就想往大食国派出使团了!当然不是想问桃花石汗什么的,而是想从巴格达的哲理大学获取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成果这可是古希腊古阿三古罗马和古波斯科学文化的精粹。如果能吸收到云台学宫,就能在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了。
虽然拥有了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儒学,已经有了自行发展出科学体系的能力没有这两件工具,你考天理人欲的那套思维方式,是不可能发展出科学的不过吸收西方文明的精粹却可以大大加速这个过程。
而要派出使团,一定得有一个听上去响当当的名堂,最好能够一下子就把哈里发给唬住的。
你想派人去大食国问罪!?
问话的是病怏怏的苏东坡,他在一间满是中药气味的屋子,靠着一张软榻,手里拿着一本《形学一边翻看,一边听武好古说自己的打算。听到武好古准备派人去巴格达,惊了一下,没心情研究几何学了。
问罪?武好古想了想,的确得问!哈里发封中国总督和桃花石汗,乃是对我大宋的侵犯!如果不问其罪,他们天方教还以为我们中华无人呢!
苏东坡按着额头,麻烦事够多了,现在又多了个劳什子哈里发!
他们要是置之不理,甚至扣押了使团,该如何是好?难道要兴兵讨伐?
武好古道:那咱们就查封天方寺,禁止天方教商人来大宋贸易。对了,咱们应该派出水师进驻三佛齐王国!
苏东坡翻了翻眼皮,自己的这个学生现在打仗打上瘾了是怎么啦?还真的想和哈里发打仗啊!
老师,武好古看着苏东坡,您放心,这些都是用来吓唬大食国商人的大食国以商立国,离不开海贸的。只要咱们的水师一到三佛齐,摆出中断贸易的姿态,他们一准认错。
再说这事儿错的的确是哈里发啊!他怎么能自说自话就封了中华可汗?这不是挑衅吗?
苏东坡已经听出不对了,水师进驻三佛齐?崇道,你到底想怎样?
水师进驻三佛齐当然是摆出讨伐大食国的姿态不过这只是装装样子,大食国离那么远,怎么可能去攻打?便是问罪也只是意思一下,真正的目的还是迫使哈里发把智慧馆里面的学问都交出来赔罪。
实际上现在的哈里发根本没有军队,塞尔柱突厥则忙着打内战同时还要和十字军开战,根本不会为了一百多年前被不知道哪个哈里发三瓜俩枣卖出去的桃花石可汗的头衔同大宋开战。
所以只要大使团义正辞严的谴责一下,哈里发多半就认怂了,根本不会闹到封锁三佛齐海峡的地步。
但是三佛齐海峡,也就是马六甲海峡,武好古早就想插上一脚了!
老师,这三佛齐距离中原何止万里,但名义上是我大宋的藩属,曾经多次派出使臣来开封府朝贡。您觉得,他们为何要不远万里来朝?
自然是仰慕中华文化风物了!
武好古一笑:学生却觉得他们是为了钱财!三佛齐正好位于一处巨大的海峡,卡着大宋和大食国的航道,往来的商船都要向他们交税,所以才能富裕强大。所以他们必须和咱们搞好关系,保持贸易畅通,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和咱们翻脸的。而咱们则正好借着向哈里发问罪的机会,在三佛齐海峡布个点,有机会的话,再发展出一个商市。
第804章 小海航时代 三
帅司,可是回府吗?
因为苏东坡病重需要将养,武好古并没有在相府逗留太久,就告辞离开了。他现在已经正式接了沿海市舶制置使的差遣,所以可以被人称为帅司了。他的跟班武诚久带着几个护卫守在相府门房,看到武好古出来,就上前询问。
去画仙观吧,那可是官家搭得桥武好古翻身上马,你去安排个人给家里面说一声。
喏。武诚久应了一声,马上打发了一个亲随回府去给潘巧莲报信了。
武好古去的画仙观并不是一开始的那一座了。老的画仙观因为在开封府城西扩后被圈进了城内,而且还是黄金地段,位于新区的商业区,所以就被郭京刘无忌倒卖给万家行建了个万大瓦子开封店,现在还在施工。在卖了老的画仙观后,郭京刘无忌这两个在赵佶跟前非常得宠的道士又拿出点钱,在开封府城西北,一条连通惠济河(开封府的护城河)的小溪旁买了块地,又盖了一所新的画仙观,给了郭京的妹子郭小小,也就是清一散人打理。
这处新建的画仙观面积不大,还比不上原来的画仙观,地段又偏僻,香火当然就更差了,一年到头都没有什么香客上门。不过这座小小道观却是花了不少心思和本钱的,藏在溪边的垂柳之后,不仔细寻找很难发现。道观的门户极为精致,场面虽然不大,但是一柱一石还有观中的庭院,明显都花了大心思。见惯了宫廷奢华的武好古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座道观是将作监不惜工本打造出来的
花了诺大的本钱和心思打造出来的道观,对于香火偏偏是一点都不在乎,一年到头都大门紧闭,似乎就是某个向道的富贵之人避世修行的所在。
不过今天武好古到来的时候,却发现这座仿佛从来都不开张的道观仿佛来了单大生意。道观外面不远处的道路上,停着一长串车马,还有衣着鲜亮家仆奴婢。现在正是晚饭的时候,这些家仆奴婢,道观当中也有酒肉招待,全都聚在道观外面的几个小亭子里面,汁水淋漓的吃喝着。
武好古并没有怎么留意他们,只是策马向道观的大门走去他是来见郭小小的,可是武诚久却忽然对武好古道:帅司,那些人好像是俺大哥儿府上的。
你大哥,武好古一愣,那不就是我爹吗?他扭头看去,真的发现几个看着挺眼熟的仆人。
帅司,要不要去问一问?
武好古点点头:去问问吧应该是我小妈来这里上香了。
武诚之现在还在平江做官,忙着替赵佶收集江南的书画文物和奇珍异宝,这可是个肥缺啊!而且老头子在江南还纳了几房小妾,日子过得都乐不思蜀了。三两个月前倒是回来过一次,是来给赵佶献宝的,不过武好古那时并不在开封府,所以没有见着。武诚之也没呆多久,在武好古回来前就走了。
而冯二娘则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开封府,也是挺寂寞的。不过武好古和她的关系不好,根本不把她当娘亲,所以也懒得上门去关心人家。
今天居然在这里遇上了,还真是碰巧了。既然碰上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一下的。
武诚久应了一声就去问了,没一会儿就奔了回来,满脸都是古怪的笑容。
怎么了?武好古看着他问。
武诚久笑吟吟地说:帅司,给您道喜了。
道喜?
您要多个弟弟或是妹妹了。
武好古愣了又愣,怎么回事儿?
是俺那位嫂嫂怀了身孕,今天来画仙观还愿的。
你的嫂嫂武好古眼珠子一瞪,冯二娘!?她,她又怀上了?怎么可能!?她都十几年没生养了。
武诚久笑着:您不知道吗?清一散人可是,可是个能替人求子的仙姑。
郭小小?武好古这才想起来,赵佶曾经和自己说过郭小小精通性命双修之术什么的
武诚久道:帅司有所不知,这清一散人在开封府的亲贵圈子里面可小有名气啊。
是吗?武好古将信将疑。难道郭小小是个妇科大夫?不能啊,她才多大?20出头的小道姑,就算通点医理也到不了那个程度。
正发愣的时候,道观的正门吱呀呀开了,两个女子从里面迈着莲步飘然而出,其中一个是道装打扮,正是郭小小。还有一位,一身白色苏绣缎子长裙,着一白色背子,姿态婀娜,极为动人。胸前鼓鼓囊囊的,隐隐约约透着一抹细腻白嫩,鹅蛋脸,柳叶眉,一双美目,秋波荡漾,正是冯二娘!
武好古连忙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行了一礼,见过小娘。
冯二娘也是一愣,一张俏脸涨的通红,顿时风晕无限,却又显出了不知所措。
一旁的郭小小美目流转,将冯二娘的那一份尴尬尽收眼底,笑着打起了圆场:武夫人,今日可真是凑巧,你家大哥儿也来了。
冯二娘这才低声问了一句,大哥儿何时回的开封府?
两日前回来的,武好古扫了冯二娘的腹部一眼,问道,小娘有了身子?
嗯。冯二娘应了一声,脸色更红了。
脸红什么样?不就是怀上二胎了武好古心里奇怪,不过也没太往心里去,拱拱手道:恭喜小娘了。
郭小小冲着武好古嫣然一笑,道:大郎,你等奴家片刻,奴家去去就来。
说着话,郭小小就拉着冯二娘往车马所在的方向走了过去。
再见着郭小小的时候,这个道姑已经换掉了道装,穿了一件青色的褙子,褙子里面是一件略显紧身的青色对襟小袄,胸口高挺,腰身纤细,身材还真是婀娜。再看她的脸上,已经画上了妆容,眉毛弯弯,嘴唇艳艳,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唯一有点不足的就是肤色黝黑,不过也是别有风情。
这丫头,果然出落成个美人儿了。
可是这么好的美人,赵佶居然不要,送给自己了武好古心思一转,已经有点明白了。
郭京虽然是在自家安排下认识赵佶的,可是这些年来,人家是独立发展的,并不是自己的人。赵佶以官家之尊,把人家收为心腹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而这位郭小小,看来也是赵佶的心腹了。
把心腹安插到自家枕边呵呵,赵佶的帝王之术见长啊!
想到这里,武好古一笑便道:小小,我在界河商市建了个道观,可不比此间的画仙观差,现在还缺个仙姑主持,你可愿意去吗?
郭小小嫣然一笑,显出了妩媚风情,青衣求之不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