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其中一什的什长由府兵马兵(在军事机宜指挥的设计中,马兵只是一种级别,高于上兵)担任,而火长队副和队正三级至少都是杂品武臣,从营准备将往上都是拥有官身的武官。

    另外,从队一级编制开始,都会配置数量不等的辅兵护兵传令兵。这些兵力都会有各级的副职,也就是队副准备副部副副将直接指挥。

    部将两级,则会配属军事机宜,以辅佐主官指挥和训练部队。

    在将一级,则计划配属用于侦察的轻骑兵营。现在马已经有了,就缺骑马的兵了骑兵是不可能从府兵中寻的。而且现在开始训练也有点晚了,轻骑兵的活儿可真心不好掌握。

    除了骑兵和最基础的长枪兵之外,正在训练的府兵(包括那一万名老战斗府兵)战兵,还拥有刀盾和弓箭两个兵种。

    长枪刀盾弓箭三个兵种都会采取纯队的方式编组,队一级只有一种战兵,在营一级则采取混编。每个营都由一队长枪兵一队刀盾兵和一队弓箭手组成。

    也就是说,弓箭手只占到府兵战兵总数的三分之一,远远低于其他宋军的七成以上。

    统万城头,童贯高俅薛嗣昌等人,都远远的在观看城下的新兵操练。

    说是新兵,其实也不是完全新的。为了加快训练的速度,高俅的军事机宜指挥拟定了新老混杂的办法。将10000名老府兵和不到15000名新府兵混合,编成了10个临时的将。

    因为这种以老带新,又有大批的军官小武臣为灵魂和骨干,所以新府兵们进步很快,现在已经适应了严格的训练,也能服从命令了。

    夏季舒适凉爽的微风中,薛嗣昌轻轻道:真没想到府兵还可以这样练的十个将啊!如果配齐了辅兵和骑兵,怕是有四万多人了。若是用禁军,一个月光是军饷就得十万缗以上了!如果能将全国的禁军都换成府兵,一个月就能省去一百多万,一年就能省去一千四五百万缗了。

    高俅头也不回地说:府兵当然省钱了,想当年唐初的时候,年入才多少?要都用兵募还不把李世民穷死?不过咱们现在实行的府兵制也有不足府兵只服役5年,而且还是从在家乡入伍时开始计算,把来去途中的日子也算进去了。真正能在军营里呆着的时间,也就是四年半。

    这兵得抓紧练啊!要不然什么都不会怎么用?而要频繁训练新兵,可就难为了武官和小武臣了。个个都得是好样的,要不然是支撑不了军队的。

    咱们的这个府兵,是省兵不省将的!

    高俅还是很聪明的,他现在已经看出了新府兵的优点和缺点了。

    优点是兵省。如果全国都用府兵替代禁军,那么一年就能省下一千多万缗。

    要知道现在大宋朝廷一年的收入才六千多万啊!省下一千四五百万后在财用上面就宽松多了。

    可是在兵省的同时,将却不能省!

    为了支撑起眼前的十个将,高俅已经从武好古那里抽调出了三百三四十名骑士或猛士军官。另外还从行伍中提拔了一千三四百名有功的老府兵担任队正队副火长。

    高俅叹了口气:眼下是将不够用啊!之前的府兵连队正一级都是兵学司的生员。那可都是学了四年,又在战场上历练了至少一年,有些人在入兵学司前还带过兵和现在从老府兵中提拔的队正根本不是一回事儿。所以现在这支府兵,是没有老府兵能战的,至少眼下是不行的。

    如果都要用兵学司的生员,岂不是要六七百了?薛嗣昌摇头,一共也没那么多啊,而且也得给武崇道留一点吧?

    高俅苦笑道:若是要把全国的禁军都换成府兵,上万兵学司的军官也是要的。而且骑兵是不能用府兵的,至少得兵募,骑士就更好了。另外,担当队副和火长的都得是杂品武臣,至少得有两万人!如果还有配备工兵,那么兵募和军官就更多了,上哪儿去找?

    童贯静静点头,高俅现在是真的懂了!

    如果他能躲过眼前这一劫,多半就能成为一代名将了。

    侯御史,御前三直军的大营就在前面!

    听到了带路的银州小吏的声音,侯蒙撩开车帘,探出了脑袋,向着官道前方看去。

    只见一座土黄色的,用夯土垒成的城堡,已经出现在远方的天边了。黄昏的阳光洒在了城堡上,映照出了一丝金灿灿的颜色。而周遭又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原,还有一些牛羊在缓缓流动,显出了那么一些富饶。

    这城是一直就有的?侯蒙问。

    不是,银州小吏回答,这是才建成的,正式的名称还没有,眼下只叫做明堂城。

    武太尉这些日子都忙着筑城,不仅在明堂川旁边修了明堂明川两城,而且还深入地斤泽修了地斤泽城,听说还派兵去了河南修筑朔州城。

    河南?侯蒙眉头微皱,是不是远了一些?他就不怕派去的兵马被契丹人攻打?

    小吏笑着:这小底就不知道了,侯御史见着武太尉自己问吧。

    陪着侯蒙往明堂城而来的小吏是苏迟从银州派出的,同时苏迟还派了快马去给武好古报信。而在这之前,苏东坡和赵佶分别派出的信使已经到了明堂城,将侯蒙前来朔方的目的,全都告知了武好古。

    所以武好古现在已经把所有参与了明堂川之战的女真人和假子骑士都打发去了河南,掩护朔州城的修建了。




第772章 高俅冤枉 十三
    (前一章的兵制进行了修改,队火两级采取了四四编制,队以上还是三三编制)

    钟哥儿,咱们这次可把高师严给坑苦了!耶律延禧要他的脑袋啊

    太尉,官家不会真的砍了高太尉的脑袋?

    正在明堂城外的接官亭里一边喝茶,一边等着侯大御史的武好古赵钟哥,低声讨论起来高太尉脑袋的事情。

    当武好古看到了苏东坡和慕容忘忧分别寄来的书信后(慕容忘忧的信里写了耶律延禧想杀高俅的事儿),还真有点担心高俅了。

    脑袋应该是不会掉的这一届官家还没那么凶残!如果换成他儿子赵构,呵呵,高太尉怕是要去风波亭走一遭了。

    不过脑袋不掉,皮也得被扒一层下去。

    现在来的可是侍御史给事中侯蒙!如果不是赵佶的手诏在几天前由走马承受送到了武好古军中,武好古还真有点担心自己的脑袋了侍御史是可以执行逮捕官员任务的!说不定见面后就拿出诏书抓人了!这回也不知道会不会把高俅抓去开封府的御史台狱?

    太尉,不会真的要杀高太尉?赵钟哥看到武好古不言语,也有点替高俅紧张了。

    他和高俅也挺熟悉的,平时关系不错,要是真把人家坑死了,心里面也内疚啊。

    不会,没有那么严重。武好古摇了摇头,高俅可是官家的心腹

    如果不是心腹赵钟哥看着武好古。

    武好古想了想,苦笑道:那可就不好说了!

    他的话刚说完,何天然的声音就从亭子外面传来了:太尉,侯御史到了!

    武好古的首席状师何天然肯定是要参与对高俅的审查的。武好古得让他寸步不离的跟着,以免说错了什么话,一不小心就把高俅给害了。

    武好古站起身,笑着对赵钟哥道:钟哥儿,咱们就去迎一迎侯御史。

    侍御史,给事中侯蒙今年五十岁上下,有着一副质彬彬的好相貌。温尔雅,看着就是一个气质淳淳的饱学宿儒。武好古这个正牌的大儒跟他比起来,实在多了些铜臭,少了些儒雅当然了大儒和铜臭是不矛盾。一个儒大不大,是不能从个人德来判断的,而要看他对儒学的贡献。从贡献而言,武好古评个儒家圣人是没有问题的。

    武好古在打量侯蒙的时候,侯蒙也在看武好古。他和武好古当然是认识的,不过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因为他过去看不上武好古的为人!

    在建中靖国三年的时候,他曾经向赵佶蒙疏十事,其中就有绝幸冀戒滥恩节妄费三事,或多或少都和武好古有关。

    可是这一次高俅和武好古这两个幸近居然立下如此大功,还真是有点让侯御史意外。

    不过意外归意外,侯蒙并不会因此就包庇高俅如果他在调查中发现武好古也参与了擅开边衅之事,他照样会参武好古一本的。

    侯御史一路辛苦了!武好古站在接官停外相迎。

    为国家办事,未足为劳。风尘仆仆的侯蒙微笑着回答。

    负责调查高俅的两人寒暄了一番,就一起携手向明堂城内走去。

    明堂城的城墙并不高,但是周围的壕沟挖得又深又宽。城墙的厚度惊人,看上去非常坚固。走进了城门,侯蒙还发现城内的空地上摆放了大量的木料,还搭起了一排木工篷子。大批的木匠正忙着做工,大约是在打造守城的器械。

    城内没有房屋,只有一个个帐篷。武好古的大帐就是其中之一,进了大帐,显得有点焦急的武好古也不等人端茶上来,坐下来就问侯蒙有关调查高俅擅开边衅的事情。

    侯蒙说话声不徐不急,声调中尽透着人儒士的闲雅,数万大军的交战应该不至于,大约是几百人的开衅,被契丹人给放大了。武太尉,这样的事情,想来瞒不过你?

    武好古早就和何天然何大状研究过侯蒙可能采取的战术了抓大是不可能的,三四万人的大战是编不出来的。现在脑袋换房子的奖励办法已经没有了,出动两万人要发出去的犒赏就得用上百辆大车来啦!去转运使司一查账就知道了。

    侯御史,武好古苦笑着摇摇头,您说的话和官家给某的手诏上说的是一样的。但是契丹人真的没有开衅啊三月份的时候他们是推进到了明堂川,但是很快就和咱们约定以明堂川大横水之间的草原为缓冲,随后就撤走了。直到现在,他们都很规矩,根本没有一点冲突啊!

    如果真的开了衅,咱们杀了500个契丹人,他们就不找回场子?御史觉得契丹人有那么好商量吗?

    而且高太尉也没在明堂川呆几日,就带着10000长枪府兵去了统万。如果真的开了衅,本官也不敢让他带着这10000大军啊!

    武好古说的头头是道,可是侯蒙却还是感到了蹊跷。

    崇道,你说三月份时他们到过明堂川?

    对啊。武好古点点头,就在明堂城对岸扎营的,和本官率领的三直军对峙了一些日子。后来高师严来了,和本官一起去谈判,选了个浅滩,隔着七八丈谈的。

    辽国方面来了两人,一个叫萧得里斯,是萧得里底的兄弟,河清军节度使。一个叫萧干,不知道是甚来路?

    谈了甚底?

    谈了《实证论和佛家的众生觉识武好古顿了顿,还谈了怎么划分防区,最后说好了以明堂川东,大横水西为缓冲。

    就这些?侯蒙问。

    是啊,武好古道,就是这些了。

    之后和契丹人接触过吗?

    没有,武好古摇着头,并没有再接触过。

    侯蒙笑着问:崇道,你难道不觉得蹊跷吗?契丹人怎么会那么好相与?难道他们真的甘心看着西贼灭亡?

    御史不说,我还没有想到。御史现在一提,我也觉得有点蹊跷了。武好古的声音沉了一点,这事儿恐怕是契丹人和西贼一起使的计策?咱们这次可以打得那么顺利,全靠高师严神勇。现在西贼可是畏高如虎,如果高师严不被调走。克复灵夏不过是这两年的事情等高师严练好了新军,朔方的屯田也有所小成。西贼灭国之日,也就为期不远了!

    高师严在练兵?

    武好古点点头:没错,高师严正在统万训练府兵。除了他从本官处带走的10000人,另外还选了15000人。稍后还会有另外15000人充当辅兵和骑兵,总兵力会超过4万,预备编成10个将。

    10个将,4万大军?侯蒙问,大多是府兵能行吗?

    怎不行?武好古笑着,有御马直和御龙猛士出身的军官小将,4万的兵马如何撑不起来?

    等御史和本官一起去了统万城,就能知道高师严的本事了。

    武好古现在的策略就是捧红高俅给自己遮风挡雨。界河商市看起来总没有高俅一手带出来的数万精锐府兵可怕?

    除了四万府兵,高俅的盟友童贯手中还有一个朔方强镇!这个朔方强镇不仅有银夏宥盐朔等五个州的土地,而且还拥有盐州的青盐,夏州的铁务,朔州的马场,还有数百万亩可耕之地,还有一个同样拥有大量的屯田府兵的朔方营田司!

    再过个一两年,他们两人的实力,想想都可怕啊!

    童大官救我

    实力强大的高俅害怕了。一接到武好古派奥丽加送来的书信,就急得快哭出来了官家派了御史侯蒙来朔方查他了!

    说是差什么和契丹擅开边衅的可哪有这事儿?而且他在明堂川就呆了两三天,期间虽然和契丹人见了面,但是双方谈得很好,后来契丹人也很遵守君子协定,拍拍屁股就走了。然后高俅就回了统万城,根本没有边衅啊!

    所以高俅很快就开始联想了,开边衅很可能是个借口。而官家真正要查的,恐怕是高俅这个拥兵数万的大将有没有造反的可能?

    童贯当然早就知道朝廷要查高俅了,他是内官啊,怎么可能不知道?

    不过他没有把这事儿告诉高俅现在看到高俅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眉头顿时大皱了起来。

    师严,莫非你真的开了边衅?是不是你的黑甲选锋骑偷袭了一把契丹人?

    没有的事儿,高俅痛苦地摇头,我的黑甲选锋骑有多少本事,道夫你还不知道?他们现在还在武大郎训练呢!怎么可能把契丹人的具装甲骑给打了?还打死500这根本不可能。

    既然不是你干的,你为何要咱家搭救?

    高俅在童贯都署的内堂里面转来转去,很有一点热锅蚂蚁的样子,他摇摇头道:道夫,你还不明白?那几万府兵怕是,怕是

    不会,不会的。童贯明白高俅的意思了,官家不会怀疑你的。他看了看高俅,要不这样,咱家替你担待一些,从明天开始,你就告病请辞,这样总行了?



第773章 高俅冤枉 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军歌嘹亮,两万六千人在统万城外的旷野上齐声高唱着《国风秦风无衣,唱出了慷慨激昂,唱出了同仇敌忾。

    唱着其实无心。《国风秦风无衣作为军歌是武好古早年向慕容忘忧建议的,是兵学司的传统。后来又被殿前骑士们带到了三直禁军,现在又成了新府兵的军歌。

    每天早餐后唱一唱不过是例行公事。哪怕高太尉生了病,代替他主持训练的王禀杨可世和杨可弼也没有做出改变。

1...439440441442443...8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