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现在就是两军在镇秦堡秦王川城对峙着,两边都咬着牙,既不敢决战,也不肯撤退。其实就是在耗军粮,比后勤了。
晋王察哥在秦王川城摆了上百万石粮草,足够支持很长时间。而宋军也有熬下去的本钱,之前的河湟之战进展顺利,所以兰州城内储存的粮草所耗不多,也能让高永年的大军支撑上几个月。
在军粮耗尽之前,双方都是不敢轻易决战的。
至于东线,因为辽军进入河套地区,已经捞足了功劳的童贯和陶节夫都选择了保守路线。
现在只要保住银州夏州宥州盐州等四个州的地盘,他们俩还有什么好愁的?
而且在辽国出兵的情况下,大宋已经不可能一举破灭兴灵了。这样头功无疑就是童贯高俅和陶节夫三人的。
陛下,瘦得都有点脱了型的苏东坡这时有气无力地开了口,他咳嗽了一声,老臣以为不必在秦王川与西贼决一死战了。现在银州夏州宥州盐州等四州皆为我所有。河套草原看着又要由我朝和契丹瓜分。西贼怎么可能在兴灵长久立足?秦王川的得失,已经无关紧要了,现在更不必逼得西贼鱼死网破。
赵佶眉头一紧,他对秦王川一战颇为期待。西夏在那里摆出了八到十万大军,宋军人数虽然只有五万,但都是熙河路的精锐,后勤也非常充足,完全可以拖下去。
而且吕惠卿折可适的泾原军还没有大举出动呢!他们只要能攻占韦州,逼近灵州,还怕察哥不退兵回援?
蔡京看着赵佶的表情,刚想顺着官家的意思说话,一个御药院的小黄门快步走了进来,俯身在赵佶跟前低声说了几句话。
他怎么来了?赵佶愣了愣,说为了何事么?
小黄门道:回禀陛下,武好文只说是奉了小苏相公之命,来问宋辽战事和陛下的打算。
宋辽战事?赵佶一头雾水,他真是这么说的?
是这么说的。
赵佶顿了顿,叫他进来!
喏。
小黄门领命而去,在场的重臣们也觉得奇怪,都看着赵佶。
现在是崇政殿问对啊!怎么还有人插进来了?不合规矩吧?
正琢磨着,就看见穿着一身灰灰的绿袍子的武好文一路小跑着就进来了,眉头紧皱着似乎心事重重。
陛下,见到赵佶后,武好文先是一个揖拜礼,然后不等赵佶发问,就先报告了起来,臣等着燕京得到消息,高俅在三月中旬前后,率领两万大军于明堂川以东击破辽国河清军的一万多人,斩杀皮室甲骑五百,虏获牛羊马匹无数
啊!?赵佶叫了起来,武好文,你在说甚?你,你,你莫不是失心疯了吧?
知枢密院事张康国也道:武望道,你们哪儿听来的信息?枢密院并怎么不知道?
刘逵也道:兵部也没听说啊!没有这回事儿啊!
苏东坡咳嗽了几声,皱眉看着一脸苦笑不得的武好文,望道,到底怎么回事?
武好文摇了摇头,苦笑道:苏相公,下官也不大清楚,开战的事情是析津府的辽国官员说的小苏相公和林副使都信了。可是开封府这边,仿佛一无所知。
第770章 高俅冤枉 十一
这是怎么回事?
崇政殿内的圣君名臣们全都傻眼了。如果排除了武好文得了失心疯的可能,那么他和苏辙林摅肯定是从辽国那里得知了西北开战的消息。
辽人应该不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吧?
可是童贯高俅武好古等朔方方面的将帅却只字未提与辽军开战之事,这又怎么回事儿?
难不成高俅故意隐瞒了开战的消息?这个可怕的念头在赵佶的脑袋里面一转立即就被打消了。
根据武好文的报告,那是两万宋军和一万多辽军之间的大战!怎么可能隐瞒不报?就算高俅不想报告,那还有经略安抚制置使童贯转运使薛嗣昌知银州事苏迟和三直都虞侯武好古等人,还有宫中派出去的走马承受。这些人难不成都瞎了,都聋了?
那不是几百人对几百人的摩擦,而是双方三四万人的大战。看过兵马校阅的人都知道,人马过万,无边无际啊!出动两万兵马,这个声势怎么可能瞒过朝廷在军中的耳目?如果高俅可以在朔方军中一手遮天,那可就太可怕了!朔方军岂不是变成高家军了?
陛下,此事会不会是辽人的诡计?右相苏东坡摸着雪白的胡子,思索着说,也许只是边境上的摩擦,被辽人往大说了。
多半是这样的!赵佶心想:高俅从河东军中招募了500人的黑甲选锋骑,还想把他们变成骑士。如果动用的是这支兵马,瞒过童贯和武好古还是有可能的。
左相蔡京沉声道:便是几百人对几百人的摩擦,也得上报啊!那可是和辽国开衅!居然隐瞒不报,真当朝廷没有法度吗?
知枢密院事张康国则上奏道:陛下,此事必须彻查清楚!如果童贯高俅武好古等人真的瞒报和辽国开衅之事,就应该严惩以儆效尤!
陛下,兵部尚书刘逵也奏道,此事非同小可,必须严查!臣建议立即撤换童贯高俅武好古等人,另选谨直能臣前往,如此方能查明真相。
尚书右丞李格非冷冷道:就因为辽人的一面之词,我们便要撤换前线大将?现在西贼还在顽抗呢,万一因为撤换大将使得战局逆转,岂不是功亏一篑了?
赵佶闻言轻轻点头。童贯高俅武好古这三人还是能打的!就连其中最弱的武好古,虽然不能野战,但是攻城筑城也是一把好手。
钟傅高永年和他相比就差远了。武好古用了十几天就把统万坚城给炸开了。而高永年却连一个小小的秦王川城都无计可施。两人在攻城的水平上,真是高下立判啊!
而且武好古筑城的本事更高明,用了一个晚上就把破破烂烂的银州城给补好了。如果没有他帮衬,苏迟一介书生,怎么可能在朔方路建起几座金汤城池?
赵佶的表情当然逃不过蔡京的目光,他马上奏道:现在讨论撤换朔方路将帅还为时过早。臣建议先向辽国使团问清缘由,如果辽国使团也得知河套战事,那么就应该向他们说明我方并不知情,也不愿意与辽国开战之立场,以免再起误会。
另外,朔方河东河北等处防务也需要尽快完备,特别是界河白沟(拒马河,位于界河上游)安肃军广信军保州定州等河北沿边州郡,都得严密布防。
苏东坡知道蔡京又想趁机染指油水十足的界河商市了,于是就顺着他的话头往下说:陛下,臣建议将界河市舶司升格为沿海市舶制置司,负责河北东路市舶事,界河拒马河渤海东海等海路防御。
将界河市舶司升级为沿海市舶制置司当然是武好古的建议了,是武好古在给苏东坡的私信中提出的。
沿海市舶制置使当然就是武好古想要得到的新职位了!以他现在的正任官职,再去当提举市舶司是不大合适了。不过知沧州事兼兵马钤辖也不是他想要的,因为大宋的州官没有太大的实权,而且任期通常都很短,干上年余大多就得换人了。
而且武好古很清楚蔡京的盘算,他是想让自己亲手把自治的界河商市变成和京东商市一样的半自治商市。
这事儿可不是随便谁来都能办妥的。现在的界河商市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势,还牵扯到同辽国的外交。
另外,商市的股东大多都很不好惹。要是操办的不好,很有可能被当成众矢之的可以让人吃不了兜着走的罪名实在太多了,即便是蔡京,也不敢贸然下手。
而宋辽关系紧张,倒是让他找到了一个可以国有化商市的机会。
只不过武好古也有他自己的一套盘算!他也不想在西北没完没了的呆下去。毕竟界河商市才是他的根本,长期远离根本之地,总是让人不大放心的。
人走茶凉的事情,早晚也会在界河商市发生。
所以在故意挑起宋辽军事冲突的同时,武好古还给苏东坡写信,谋求将界河市舶司升级为沿海市舶制置司。
蔡京一听苏东坡的建议,就知道是在替武好古谋市舶制置使的位子了。根据他自己的建议,提举市舶司事是可以久任的。那么由提举市舶司事升格来的沿海市舶制置使,或许也能来个久任了不让武好古久任,别人去了也摆不平啊!大宋朝廷又不可能给沿海市舶制置使拨款大办水军,都得靠武好古去组织武装商船助战。随便派个文官过去,指挥谁去?
不过蔡京还是要和苏东坡唱反调了,于是就问:不知沿海市舶制置司能不能管陆上的兵马?
沿海制置自然要以水军为主,苏轼答道,不过水军不一定在船上。沿河沿海堡垒,岛屿驻屯兵卒,都可以划入沿海制置司水军。
另外,海上水上的防务也不能都依赖水军战船。在界河市舶司登记在册的商船,一样可以为国家所用。毕竟水军战船数量稀少,商船数量庞大,而且多半和战船一样配备了武器,船上的水手也都勇武善斗。只要适当给予兵器和奖励,就能担当水战了。
宋朝对于民间的武力,奉行的是限制加利用的路线。民间有保甲,有弓箭手,有效用士,现在多一个武装商船也不是不可以。
其实海船拥有武装是公开的秘密,大宋官府并不太在意。相比海商武装的危害,市舶和榷场的收入则更加诱人。
现在苏东坡提出将海商武装变成如保甲弓箭手一样的民兵,用于对辽作战,则更加符宋朝这几十年来的一贯政策了多用民兵,少用募兵,以节省开销。
苏卿,沿海市舶制置司能在冬季界河拒马河封冻后守住河防吗?赵佶问道。
春夏秋三季河防,冬季则是塞防。苏轼回答,而且界河拒马河皆有河堤,只要善加利用,是可以在冬季变成长墙的。
那你觉得由谁来出任沿海市舶制置使为佳?赵佶又问。
此事当由陛下圣裁。苏东坡绝不会点名,虽然谁都知道他想提名武好古,但是说出来是没有必要的。以臣观之,当以在界河商市威信素著通晓兵事,又善于营造者为佳。
那就是武好古了。赵佶笑着,他现在已经是正任官了,出任这个制置使该是够资格了。
看到赵佶的表情,蔡京心里就是咯噔一下。
赵佶还是相信武好古的!
陛下,蔡京奏道,河套宋辽交兵之事也需要彻查!臣建议让武好古参与调查,待查明事情原委之后,再令其出任沿海市舶制置使。
让武好古去查河套擅开边衅之事!还别说,蔡京还是知人善任的全天下如果有谁能查清此事,那也就是武好古了!
也好。赵佶点点头,不过也不能让他一个人去查有谁可以去有一趟朔方路?
臣愿往朔方一行。站出来的是侍御史侯蒙。
在北宋,官员不法的事儿归御史台和大理寺管,不归包青天的开封府管。所以这事儿正该侯蒙出头!
赵佶看了眼侯蒙,见他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又知道此人素来不结朋党,又以善理诉讼闻名,于是点点头道:也好,就劳烦侯卿了。
再给侯卿加个给事中,以壮声威。
臣领旨。
赵佶顿了顿,辽使那边,谁去查问?
老臣去吧。苏东坡请命道。
这一次来访的辽使非同寻常,有同知北院枢密使的官衔辽朝重武轻文,枢密使就是宰相。而同知北院枢密使则相当于宋朝的右相或副相(辽朝的南面官是以民政为主,所以南院枢密使和北院枢密使的地位相差很大,和宋朝的左右相是不一样的),苏东坡和他是对等的。
也好,赵佶道,苏卿你务必和辽使说明,朕并未下令朔方军开战,而且也未得报,说不定就是一场误会。
第771章 高俅冤枉 十二
苏东坡向辽国使团查问的结果是让人失望的,武好文没有得失心疯,苏辙林摅也没被张觉戏弄。
辽国的河清军的确是被高俅给打了!
而且还死了500余个皮室军的具装甲骑按照萧得里底的说法,现在辽主耶律延禧已经勃然大怒,一定要看到高俅的首级才能消气儿了!
也就是说,高俅的项上人头,已经有搬家的风险了。
不过大辽国的西南面招讨司,这些日子却乖得出奇,真是一点都没想要高俅的脑袋。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的态度,那就是民族和谐大如天了!别说高俅的脑袋,就连普通一名宋军的脑袋,他们都不敢来搬。
而高俅自己,也不知道有明堂川之战,更不知道自己的脑袋有点悬。
在辽军从明堂川退却之后,他也离开了明堂川,还带走了10000名战斗府兵和一批骑士军官,同时又调拨了一批河东军给武好古指挥,去完成筑城任务。
而他自己,则带着10000名战斗府兵和骑士军官猛士军官们去了朔方路治所所在的统万城。
他得去练一支高家军来保卫自己的脑袋啊!
因为战斗府兵在统万之战中表现出色,朝廷那边终于下了决心要大办了。于是就给童贯高俅下了大诏,让他们以原属于御前三直管辖的战斗府兵为基础,大办朔方府兵怎么都得练个几万大兵吧?
所以高俅就和武好古商量了一下,把一万战斗府兵,再加上一批骑士军官和猛士军官(也有不少猛士因为战功晋升成了军官),都带回了统万城。
就在侍御史侯蒙侯青天带着一帮御史台卒一路向西的时候。
统万城附近,却是热火朝天的在练兵。
大队大队的新兵,已经换了崭新的麻布战袄,又套上沉重的纸甲和藤帽子,手上持着木棍木盾弓箭等武器。数万人分成几个大阵,整齐站在统万城外的校场上,面前都是戎服整齐,腰悬利剑的军官,居然有了一种精锐的气度。
这些新兵,都是从陕西河东河南(府)等地征来的府兵中选出来的精壮,总数有个三万多人!
可真是不少了!要收拾那么多新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高俅也学到了武好古的办法,也从御前骑士中选出了一批兵学司出身的,组成了自己的军事机宜指挥,还让自己的心腹杨可弼去主管这个军事机宜指挥。
这个军事机宜指挥中的不少机宜,本来就参与了上一届战斗府兵的训练,有了不少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又制定了更加合理的编制和训练方法。
在编制方面,把原来的直指挥都十将等四级,改为了将部营队火什等六级。
而且还采取了三三编制(这是武好古提出的)的办法,也就是一将下辖三部,一部下辖三营,一营下辖三队,一队下辖三火,一火下辖三什,一什则有十名左右的战兵。
也就是说,一火大约拥有30名战兵,一队大约拥有90名战兵,一营拥有270名战兵,一部有810名战兵,一将拥有2430名战兵这仅仅是一线战斗兵的数目,还没有包括各级辅兵和指挥官的护兵传令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