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短短的一个多月,鄜延路的宋军不仅拿下了银州石州石堡三座城堡,而且还斩杀俘虏了超过8000西贼!这还是在天气寒冷,不适宜作战的艰苦条件下取得的!
如果再考虑到西线战场上取得的浩亹河战役的胜利,西贼在几个月的时间中,已经丧失了两万五千大军。还丢掉了银州石州石堡寨仁多泉城等至少四座城堡。
这样的胜利,简直可以和元符二年的横山大捷相比了,甚至还超过了横山大捷毕竟横山大捷是动用了西北七路(陕西六路加河东路)的主力才打出的胜利。
而现在的的连场大捷,只是动用了熙河路和鄜延路的兵力,西军的主力根本还没动用呢!
而且这一次在无定河一带的作战中,还出现了大宋骑兵横扫西贼骑兵的状况!不过千数的甲骑正兵,以少得让人难以置信的损失,在无定河北岸一通横扫,如入无人之境!
在过去,这样的情况简直是不可以想象的。过去哪怕宋军的骑兵可以和西贼的骑兵较量,也不可能以个位数的损失取胜个位数啊!这几乎是碾压对手啊!
这说明宋军和西贼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显著的逆转。宋军已经具有了碾压西贼的实力!
西贼看来真的不行了!
也许不是西贼不行了,而是御马直和猛士直太厉害了特别是御马直,如此能战,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咱家都怀疑武好古在谎报军情了。
是啊,本官在西北为官十余年,管的都是军务,也从没见过御马直恁般的甲骑。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打垮西贼的铁鹞子,若是能败了铁鹞子,那么攻破灵兴,也不过是转眼间的事情了。
延安府城的节堂里面,已经锁了印的陶节夫和童贯闲来无事,又聊起了军务。
他们两人可不是纸上谈兵的主儿,童贯不必说了,是李宪之后大宋的头号军事宦官,陶节夫也不差,他可是章楶的头号谋士,等于是参谋长。上一次横山大捷就有他的一份大功劳!
陶节夫捧着一碗香喷喷的云雾茶抿了一口,看着童贯问:道夫,三五年是不是太久了?
三五年袭破兴灵还久?童贯笑着,若是元丰四年时咱们能存着三五年灭亡西贼的心思,西北早就大定了。
难道契丹会坐视西贼覆灭?陶节夫反问。
童贯思索了一会儿,轻轻摇头。
现在是天下三分!宋辽夏三国的联动的,理论上辽国眼睁睁看着大宋灭亡西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童贯思索着问:可是元丰四年那一回,契丹也没有大举出兵啊?
陶节夫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碗,思索着说:开宝元年,太祖趁北汉国主刘钧新丧遣李庄武(李继勋)北伐太原,当年十月直逼太原城下,十一月契丹发大兵救北汉,李庄武引兵南归。次年二月,太祖亲自率大军亲征太原,三月太祖围太原并引汾河水灌城,前后长达三月,随后辽军再次大至,太祖仓皇退兵。
开宝九年八月,太祖又遣五路大兵云集太原城下,辽兵又至,后因太祖驾崩而休兵。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二月,太宗亲率大军伐辽,再次兵围太原。辽国以宰相耶律沙威都统,率兵救援。被郭进统兵击败并阻于石岭关,北汉才得以破灭。
随后,太宗以得胜之师进逼燕云,五六月间连战连捷,六月二十三日太宗亲至幽州,驻跸宝光寺并督军攻城。其后激战近二十日,士卒疲惫不堪时,耶律休哥又引辽北面军大至,战于高粱河,摧破太宗大军。
最后雍熙三年之战,太宗有鉴于太平兴国四年之败,因此没有兵围幽州,而是兵分三路,先取幽州周遭之州郡,所以也就没有战于幽州城下了在我朝历次北伐之战中,只有这一次不是先顿于坚城之下,再遇上契丹大军的!
童贯已经明白陶节夫的意思了,使相是说,元丰四年之战时,如果不是我军先败,辽国也会遣大兵救援西贼的?
难道不会吗?陶节夫将茶碗轻轻摆在案几之上,契丹连着五次这么对付咱们,难道不会有第六次第七次?
说的也是童贯点了点头,不过辽国为何要劳师远征出兵兴灵?不能来个围魏救赵吗?
陶节夫笑道:围魏未必能救赵,搞不好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契丹人眼下困于阻卜女真高丽之间,而且国内释教太盛,浪费无度,国用匮乏,是拖不起的。
而直接发兵援救灵兴,趁着咱们师老兵疲之际打一场又快又狠的胜仗,重创了咱们最强的西军,回头还能向朝廷勒索更多的岁币。大官,你要是契丹人,会怎么选?
童贯连连点头,这个陶节夫果然有点门道,分析得很有道理!
表面上看,围魏救赵似乎是契丹人的上佳之选,但是就目前契丹人面临的困境来看,无疑是一场豪赌。只有在短时间内攻破开封府,夺取中原富饶之地,才算赢下了赌局。而一旦兴灵先被摧破,西军大举东援,契丹人恐怕就得同时面临大宋阻卜女真和高丽的围攻,想要不灭亡都不可能了。
再说了,以御前三直在战场上的表现,以高太尉的善战,契丹人能在短时间内打破开封府?到时候别让高太尉打败了,那可真的就哭死了。
相比之下,还是对围攻兴灵的宋军来一场短促突击来得保险。顿于坚城下的大军是非常脆弱的,肯定比坚守城池的敌人要脆弱。
而且援救兴灵之战肯定是一场速决战,几天,最多十几天也就分出胜负了。
师老兵疲的西军一旦溃败,大宋也就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了,说不定还会被迫增加几十万的岁币。
陶节夫有些得意的又往下说:不过要援救兴灵也不容易,毕竟兴灵远离契丹人腹心之地,如果长途奔袭,人马困顿,恐怕就要重蹈辽兴宗的覆辙了。所以必须先在后套牧马休整一段时间,等马匹恢复了元气,再沿黄河直下兴灵。而后套草原又是西贼的牧马放羊之地,他们在那里摆了个黑山威福军司就是用来防备契丹的。
不过一旦无定河一带皆为我有,河间之地成为我朝铁骑纵横之处。那么割让后套草原与契丹就势在必行了,拿到后套之地的契丹,要南下援救兴灵就容易多了。
另外,现在北阻卜的乱子还没有平定,契丹人一时也抽不出兵力,所以三五年才取兴灵是有点久了。
三五年太久童贯心里也在反复盘算着陶节夫的言语,道理似乎是有的!
先取银夏,然后屯田耕种筹集军粮,再汇集大军,一举夺取兴灵的办法看着稳妥,但是完全没有考虑辽国的反应。
如果西夏在失去兴灵后割让后套河间之地给辽国,大宋还有攻打兴灵的机会吗?
到时候辽国在河套草原摆上十万大军,西军恐怕动都不敢动了,还打什么兴灵?
使相有何良策?
陶节夫道:日前武崇道上报说可以在明春就组织府兵在银州屯田数十万亩,到秋天时至少可以收获百万石麦子。
另外,还可以在明堂川上游的草原牧马放羊,等到秋天马壮羊肥之时再出大兵,当可一举破灭兴灵!
明年就攻打兴灵?童贯皱着眉头,会不会太急了一点?
兵贵神速嘛!陶节夫道,如果真的拖上几年,不知道要生出多少变化呢!
道夫,这一次进京,不如咱们俩就一块儿向官家进言献策吧。
童贯眼珠子转了转,笑道:使相,咱家走不开啊银州那边的武崇道毕竟是个商人,那么多兵交给他,咱家不放心。所以咱家已经奏请官家,让咱家去银州坐镇了。
陶节夫并不知道童贯的请镇银州的奏章还没写呢!他想了想,也觉得童贯的话有道理,于是就道:也好,那就请道夫上了奏章,本官自去开封述职吧。
童贯点点头,好啊,就依使相吧。
第714章 捞够了就要避险
陶节夫提出的观点,平心而论是很有道理的。分两步攻打兴灵的计划完全没有考虑辽国的反应,如果是一鼓作气,辽国也许反应不过来,可是要分两步拖个三年五载,契丹人又怎会完全无备?
不过童贯却不支持陶节夫!
道理很简单,童贯已经捞够了。在之前的湟州和鄯州之战中,出风头的虽然是高俅,但是赵佶也不傻,知道拿头功的是童贯。所以童贯在调离熙河路时就被提升到了从五品的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而这一回收复银石二州,又斩首生俘8000余党项的大功,他这个监军怎么都能分润一二,一个落阶还不是闭着眼睛拿下?
再进一步,当上入内nei侍省副都知都都知也不是不可能的。甚至有可能和昔日的李宪一样当上经略安抚使!
哦,不是有可能,是只要顺利收复无定河流域诸州,这份大功就能到手了。
直攻兴灵?呵呵,一个内侍,功劳再大还能宣麻拜相?可要是和元丰四年五年之战时一样,岂不是要走李宪的老路,晚节不保了?
童贯恁般机灵,自然知道捞够了就要及时收手的道理。毕竟大宋对外征战时都有虎头蛇尾的毛病
不过作为当今官家最信任的军事宦官,想要在风险来临前退出西北战场,也是很不容易的。
好在眼下被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还有武好古和高俅这两只,他们恐怕也不甘心一直困在西北战场上吧?
所以童贯也不顾寒冬腊月的风雪,离开陶节夫后就立马带着亲随去了御前三直都虞侯司所在的石州。
道夫,你来的正好,给看看这些报功举荐的奏章写得怎么样?
武好古把童贯请进了自己的都虞侯司大堂,也就是原来的西夏祥祐军司的大堂后,就乐呵呵取出一堆刚刚写好的奏章交给童贯。
这些奏章有的是武好古自己写的,有的是让幕僚起草,然后自己抄了一遍的,内容都差不多,就是吹嘘御前三直的赫赫战功。
武好古现在的心情也好到了极点。因为他刚刚得到报告,西贼留在弥陀洞的守军已经溜了,弥陀洞已经被前去侦察的御马直骑士控制了。也就是说,整个银州(并不是西夏的银州,而是原来宋朝的银州疆域)已经被武好古收复了!虽然多少有点儿取巧,但是斩首也有两千多,生俘有三千多,还攻下了三座大城,这样的战功怎么说都是实实在在的。
童贯装模作样地看着武好古递给他的奏章,笑着说:一次收复一个州啊以本朝武官有功必赏的惯例,大郎你这回算是打出一家将门了。
是吗?武好古笑着,依着道夫的经验,官家能给我升个啥官啊?
呵呵,童贯笑了笑,横行正使加遥郡是肯定的,能不能落阶就不知道了,倒不是官家不肯给,多半是怕你升得太快遭人嫉妒。
横行正使就是正五品内客省使到正六品西上阁门使之间的十三阶。宋朝的武阶官设置很奇怪,正五品的内客省使往上就是一个正二品的太尉了。太尉不是寻常可得的,也就是说武阶官差不多到正五品内客省使到头了!
不过宋朝武官制中还有两个非常奇怪的存在,遥郡和正任官。所谓遥郡就遥领州郡的意思,共有节度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和刺史一共五阶。而在受了遥郡之后,还有落阶升正任的晋升路线。也就是落去武阶官,将遥郡官变成正任官。而正任官一共有六阶,分别是节度使节度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和刺史。不过加遥郡加到节度留后的武官也不多见,一般在防御团练刺史三阶就能落阶了。
而武好古这次的功劳直升到正任也不是不行,不过赵佶多半不会那么干,毕竟爬得太快也是遭人恨的。
另外,银夏之战还没打完呢!等到武好古攻拔了夏宥二州,一个正任官躺着都有了。
顺便一提,西夏初兴的五州之地分别是夏宥银绥静等五州。其中绥州早就被宋朝收复,现在是绥德军。静州在灵州以南,瀚海沙漠以西,不是无定河战役的目标。余下的夏宥银三州就是所谓的无定河流域诸州。而西夏在这三州土地上又增设了石州洪州龙州三州,不过大宋方面是不承认的。
所以武好古需要收复的就是夏宥银三州,现在银州已经拿下,还有两个州要少不了武好古的参与,特别是打攻坚战!如果夏宥二州尽复,武好古怎么都有正任官做了。
大宋重文轻武是一回事儿,论功升官是另一回事儿。哪怕武好古的功劳来得取巧,但是只要能拿下州郡土地和斩首,太尉不一定有得做,节度使是肯定的。
不过宋朝的武官是个暴涨暴跌的行情,升起来可以连着涨停,一旦打了败仗也会连着跌停所以真正的大赢家,一定是会避险离场的武官。
童贯话锋一转,就开始谈论避险的问题了。
大郎,童贯道,陶使相担心契丹会在我们占据无定河之地后得到后套草原,并且以此为据点随时增援兴灵二州。
那就让他们占据吧,武好古笑着点头,不过咱们也可以拿下一部分河套草原,河套草原可是隋唐牧马之地。如果能好生经营,将来也可以成为群牧监的养马之地。
这样中原的牧场就能用来安置骑士,如果能有一万名御前骑士,收复燕云也就不在话下了。
群牧监管辖的土地很多,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被用来收租了,还有一些用来给地养马,不过由群牧监主管下的牧场还占据着一千多万亩土地,足可以安置一万名骑士。
这可是一万名甲骑加上两万名辅助轻骑的战斗力啊!如果他们能有眼下御前骑士的战斗力,不仅收复燕云不是问题,就连日后大兴的女真,也不可能有力量进犯中原了。
童贯缓缓地说:可是契丹一旦占据了后套草原,那咱们就不可能在三五年内夺取兴灵了。
武好古一笑:银夏宥三州是西贼的冶铁产粮之地,河套草原是他们的产马之地。如果没有了铁器粮食和马匹,西贼还怎么可能立国?弃兴灵而西迁是必然的。
他顿了顿,以西贼的实力在咱们这里讨不到好,去了西域保管能打下一大片天地的,到时候他们就顾不了兴灵这块骨头了,说不定连凉甘肃瓜沙等州也得放弃。到时候朝廷花点绢帛都买下来,再封给西军将门管辖就能万无一失了。
童贯心想:武好古这厮的如意算盘打得也太好了!
他嗯咳了一声,大郎,陶使相的意思是明年就一鼓作气,拿下兴灵二州!
明年就一鼓作气?武好古一怔,这不是要逼着西贼拼命吗?
可不是吗?童贯苦笑着,其实还不止陶使相有一鼓作气的想法,河西路的钟傅只怕更着急怕是天气一暖,就要猛扑秦王川了。
钟傅如果扑击秦王川,咱们在无定河的仗倒是好打了。武好古道,只是秦王川是西贼必守之地,怕不好打啊!
童贯叹了口气:秦王川不好打,兴灵怕是更不好打吧?
武好古看了眼童贯,心说:捞够了就要闪人了吗?这仗打得怎么和做投资一个路数呢?
兴灵之战即便要开打,也是明年秋天的事情吧?武好古思索说,总要等到银州的麦子熟了,大军才能有粮食可吃啊!在这之前咱们还有夏宥二州的油水可以吃啊!
吃了夏宥二州之后呢?童贯问,不知大郎可有退路吗?
武好古笑了起来:退路是可以安排的!既然童大官您提醒下官了,那么下官自然会安排则个。
那么咱家的退路呢?童贯缓缓地道,兴灵二州兴许就能让陶节夫和钟傅取了这份功劳不小,咱家也想着分润一二。不知道大郎有何两全其美之法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