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淮阳军在徐海二州之间,涟水军就是米芾当知军的地方,就在海州南面。而密州则在海州北面,就是后世的日照青岛一带,此时在后世的青岛一带也有一个大港,名叫板桥港。




第222章 极大的绳索
    土地总是能买到的,西门青和武好古的独对还在继续,西门有些疑惑地问:只是你要买恁多土地作甚?

    其实在宋朝土地的回报率并不高,一方面因为农业技术所限,土地的亩产不高。在淮北一带,寻常的旱地一年收100斤麦子就不少了。10万亩地不过1000万斤麦子的年产量这还是无灾无难的丰年才有的产量。

    而这1000万斤也不都是地主的,还要扣掉佃户的口粮,来年的种子,各种赋税摊派,最后能收30斤的租子已经够狠的了。若是要历年平均,15斤麦子也不一定收得了。10万亩土地不过收入150万斤麦子,差不多1516万石,在开封府的售价不过一万多缗。在徐海一带,一万缗都卖不出去。

    而要购买10万亩土地,怎么都要1520万缗。所以土地的回报率其实是很低的,大约就是5多一点儿,投入太多的资本根本就是浪费。

    因此很少有商人会把太多的资金投到土地上——宋朝的商人都会买点土地,不过也没有谁赚到钱就去买地,买到了足以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地步。因为这样做没有什么意义,宋朝的农并不比工商高等。也不存在农家子弟读了几本书就是士的说法农工商在科举面前是平等的,考不上都等于零,考上了一样做官。要是考不上,从事工商好歹还比较容易赚钱,当个农夫,可就真的很难翻身了。

    我是为了安置洛阳的宗族,武好古说,我家本是洛阳大族,上承自李唐武周,族中子弟数以千计。不过现在洛阳的宗家衰弱的厉害,快要维持不下去了,因而我打算分一半人口到徐海之间安置,大约需要10万亩土地。

    西门青眼眸睁得好大,觉得很不可思议,大郎,你真要分半个白波义门武去徐海之间安置吗?

    对,武好古点点头,我做他们的新族长。

    当族长?

    西门青寻思:武大郎赚钱该多容易啊?居然可以这样随便花用为了一个没大用族长就砸出去十几二十万缗?

    武好古似乎看出了西门的疑惑,笑着说:这些日子我算是想清楚了,我若真的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是离不开宗族支持的。单枪匹马的,在眼下这个太平世道还好,真要大乱起来,那可就要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若是天下大乱起来了,以武好古现在能够控制的力量,想要逃到江南去安度晚年,都有点吃力啊。更不用说去挽回将来的天倾了!

    要挽天倾,就必须要从现在开始继续力量。宗族的力量,六艺书院的力量,佳士得行的力量,门客死士的力量,当然还有官府的力量越多越好!

    而在这些所有的力量中,义门宗族的力量无疑是核心。宗族就是封建族权了,很反动的东西,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之一——这是后世红朝太祖的话,自是比真金还真的真理,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族权的有效性。

    武大郎要砸钱培养精通六艺,允文允武,上马能砍人,下马能整人的乱世儒生,怎么能不用极大的绳索把他们捆住了?不捆住了,他们就各投明主去了,武好古的钱不就都白花了吗?

    有了用极大的绳索捆住的武氏宗族的六艺儒生,武好古就有了自己的基干力量。然后就能通过联姻和徐海一带的其他豪门大族结盟,再以大族联姻同盟为基础招收六艺书院的学生,建立起封建师徒依附关系。

    这样一旦天下有难,武好古就能发动自己的学生去各自的宗族乡党招募战士。就如同晚清的湘军一样,用师生父子兄弟姻亲同乡这一系列的特殊关系组织起一支凝聚力很强的雇佣军。

    与此同时,有了以宗族为基础的六艺儒生作为后盾,武好古就能放心大胆的建立自己的古拉姆近卫军和马木鲁克近卫军了——这种奴隶兵蓄养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养多了还容易让人误以为要造反,所以武好古不打算多养,有个几百到一千个充当死士选锋就足够了。

    有了这两股力量,在未来的乱世中,武好古就能做一些事情了。

    至于如林家父子这样的宋朝官军小武臣,人家是几代人吃赵家饭穿赵家衣的,从小到大的梦想也是当赵家官利用他们是可以的,要把他们当成心腹,那可就太蠢了。

    乱起来?

    西门青愣愣地看着武好古,大郎,哪里,哪里要乱?

    辽国啊。武好古一笑,大姐,马二哥不是一直说辽国要乱吗?我们肯定会被卷入到辽国的乱世之中,现在不做准备,将来可就追悔莫及了。

    辽国的乱世会波及大宋?西门青看着武好古,你就恁般肯定?

    辽国不就在1000里之外吗?武好古苦笑道,昔日渔阳鼙鼓动地来,才一个多月就杀入了洛阳城。来日辽国乱起,中原就真能置身事外?

    辽国大乱,其实就是天下大乱啊!

    大宋根本不可能置身事外,因为大宋和辽国是同属一个天下的。不论是谁代辽而起,都不会止步于宋辽边境。即便是没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取代大辽成为北方霸主,北朝的战火蔓延到宋朝的土地上也是时间问题。

    这事儿西门青摇摇头,大郎你可真是心忧天下啊!

    我心忧天下?武好古看着西门青,你家不也一直在北望燕云吗?

    我家西门青轻叹一声,刚想说什么,门外传来了家仆的声音,大郎君,童大官和梁大官到访。

    童贯和梁师成是武好古的上司,上司给下属拜年这事儿在官场上是不多见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关键是下属的后台有多硬!武好古现在抱上了端王赵佶的粗腿,眼看着又得了蔡京的赏识,马上就是蔡门奸党了。两个中贵人自然不敢在武好古面前拿上官的架子了。

    不过他们也不好意思说是来给武好古拜年的,这也忒丢人了,所以他们是以找武好古商量公事的名义到访的。

    现在需要商量的公事,自然就是去出访辽国的事情了。

    这位是西门青,在下的朋友,会同在下一起北上。另外在下还想带一位徒弟北上。不知合乎规矩吗?

    把两个中贵人请进自己的内堂后,武好古就把西门青介绍给梁师成认识——童贯早在大名府时就认识了西门青,所以不必武好古再介绍一遍了。

    而童贯和梁师成都是什么眼神啊,当然都瞧出了西门青是个雌儿。当下都有点儿鄙视——这也忒风流了吧?北上赴辽还带个女人在身边,像什么话?那像我们俩,都是一心替官家办事儿,从来不想女人。

    鄙视归鄙视,面子上总还是客气的。

    童贯笑道:无妨的,崇道你是化名北上,公开的身份是右班殿直潘孝义,是官人,自然可以带家仆侍妾。至于徒弟,自然是可以带的。

    听到童贯说侍妾,西门青的脸颊就是一热:自己不会真的成了武大郎的侍妾吧?

    武好古瞄了脸蛋通红的西门青一眼,心头也是一荡。

    童贯接着说:官家昨日已经给辽使开出了同西贼讲和的条件了,只等辽主答应,我们便可北上了。

    条件就是交出小梁太后!

    在宋辽交涉的历史上,可以算是强硬到了极点——非但拒绝了辽国提出的休退兵马,还复疆土的要求,还反过来索要西夏太后!

    不过赵煦和章惇都认为,辽主多半会部分答应宋朝的条件。主动把小梁太后交给宋朝是不大可能的,而且也抓不着,但是设计铲除小梁太后或是逼迫小梁太后出走大宋还是有可能的。

    所以在正月初二上午,赵煦就给往来国信所和翰林图画局下达了随时准备北上赴辽的谕旨。

    武好古问:大概何时动身?

    估计是二月初。童贯说,辽使昨日派了信使北上,路上往返总要三十余日。二月初十前,使团当可北上了。

    梁师成道:崇道兄北上前,画院这里还有件差事要了,便是给太后画一幅油画。

    油画比较费时,武好古想了想,最好能在正月初十前入宫打稿。

    好的,咱家回去就秉明太后,尽快安排。梁师成想了想,又说,至于画院的事儿,崇道兄暂时不必理会,就专心替太后画画,同时准备北上吧。

    如此甚好。武好古自是满口答应,其实他根本无心料理画院的事情。

    接下去的一个月,他可有一大堆私事要理呢。佳士得行才刚刚上轨道,商馆和画仙观的施工图纸要搞定,端王那里还要好好联络一下感情,最后就是编修大学教材的事情也要抓紧。



第223章 大辽圣君
    嗖的一声破空之声响起,就看见一支羽箭脱弦而出,去势极快,直直扑向一只在雪地中怒吼的猛虎,不偏不倚,正中猛虎的屁股。

    嗷!吃痛的老虎哀嚎一声,转过身扑了起来,似乎想要扑向那个用弓箭射伤自己的老者。可无奈老虎的身体被绳索牢牢拴在一棵参天大树上,根本无法向前半分。

    射箭的是个骑在马上的老人,面相阴沉,胡须和眉毛都发白了,头上戴着契丹式样的风雪皮帽,身上穿着白色的长袍,脖子上还挂着一串佛珠。

    看见老人一箭射中了老虎的屁股,跟在他身边的一个同样戴着风雪皮帽,穿着白色长袍的青年诵了句佛号,用契丹话说道:皇爷爷还是心善,不忍射杀猛虎,只射它的屁股,不如将它放生吧。

    被称为皇爷爷的老人,当然就是金庸笔下那位萧峰萧大侠的主子,如今的大辽国皇帝,史称辽道宗的耶律洪基。

    不过和金大侠笔下那位野心勃勃的耶律洪基不同,现实中的这位辽道宗从来都没想过要南下灭宋。就是想也是白想,因为大辽国在他的治理下国势日衰,差不多就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而造成大辽国势日衰的原因,当然就是佛教大兴了!佛教本不是契丹人的信仰,契丹人原本信奉萨满教。最初是为了安抚被契丹统治的汉人渤海人才大兴佛教的。可是没想到,原先比较淳朴的契丹人更加容易被佛教蛊惑。

    在耶律洪基即位时,佛教在大契丹国(辽国历史上曾经反复使用辽和契丹两个国号,在辽道宗即位时,国号是大契丹)已经是一派佛国景象了。契丹国内,佛寺林立,僧尼遍地,契丹国族更是人人信佛,个个向善。

    而耶律洪基本人,更是个无比虔诚的佛弟子。即位之后,广印佛经,大建佛塔寺庙,饭僧多达四十万众光是养这四十万个和尚尼姑,就让人口不过千余万的大辽国有点不堪负重了!

    另外,耶律洪基还是文艺爱好者,精通音律,善于书画,爱好诗赋。对于大宋,他也是一直抱着非常友好的态度,在位几十年,从没真正动过和宋朝开战的念头。

    不过谁要因为这老头是个老好人一样的皇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不忍杀死老虎的老皇帝也存着凶残的一面,他的皇后萧观音和太子耶律浚,都是被他给狠心害死的而且被他自己害死的耶律浚还是他唯一的儿子,在搞死亲儿子后,他好像又得了不育之症,再生不出儿子了。没有办法生儿子,最后只好把被害死的耶律浚的独子耶律延禧接进宫,作为皇位继承人,不过却没有正式册立为皇太孙也不知道是不是对自己的生育能力还抱有幻想?

    总之,耶律延禧的日子也过得提心吊胆,不知道哪一天他家善良的老爷爷布种成功,然后就把他给弄死了

    为了能在爷爷有了新的儿子时保住小命,耶律延禧这些年不用说,自然也是苦修马屁功夫的。

    而马屁神功的第一诀窍,就是投其所好。耶律洪基老爷爷信佛,耶律延禧这个乖孙儿就成天吃斋念经,还动不动就表示要去庙里面出家当和尚。

    虽然六岁那年就做了大辽国的中书令,十七岁就当了天下兵马大元帅,总北南枢密院事,加任尚书令。但是耶律延禧直到现在,也不敢去染指大辽的政权兵权,一年到头不是在庙里面磕头念经,就是跟在皇爷爷屁股后面装乖孙子。

    他的马屁功夫其实也不怎么高明,但是这态度是好的马屁拍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拍不拍马屁是态度问题。

    听到孙子的恭维话,耶律洪基收起马弓,笑骂道:你这小子越来越会说话了,朕分明就是射偏了,怎就是心善?还要放生?放生了这头猛虎,草原上的牧人和牛羊岂不是要遭殃了?

    皇爷爷教训的是,孙儿唐突了。

    耶律洪基看着孙子一副乖巧的模样,笑道:你来射死它吧,利落些,别让它受苦。

    遵旨。

    耶律延禧就在马上抱了下拳,然后取出自己的马弓,搭上一支羽箭,嗖的一箭射出去,正中了大老虎的脖子。老虎惨叫一声,倒在了雪地当中,献血泊泊而出,染红了一大片的雪土。

    大王威武!

    周遭护卫的契丹武士大声欢呼起来。

    耶律洪基也笑着点点头,好,好啊,有吾儿当年的威风!

    听到这夸奖之词,耶律延禧的身子不由得就是一颤。

    就在这时,几骑飞奔而来,是耶律洪基御帐的袛候郎君。所谓的袛候郎君,就是耶律洪基身边亲信执事,以契丹贵族子弟为主,也有奚汉渤海贵族子弟和品官子弟。主要负责皇帝宫帐的日常起居,并且执行有关公务。

    几骑袛候郎君飞马到了耶律延禧跟前,然后下马行礼,其中一人还掏出一个卷轴和一封奏章,双手递给了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接过卷轴展开一看,原来是一幅女人的画像,画像旁还有汉字:翰林图画院臣用德摹。

    是甚底?耶律洪基这时发问道。

    是一幅画。

    画?耶律洪基一愣。

    耶律延禧将画递给了祖父,自己则展开了奏章看了起来,皇爷爷,信是萧好古写来的,他说这画上的女人是夏国的小梁太后

    哦,她就是小梁太后啊,挺漂亮的不对啊,萧好古不是去宋国了吗?难道朕记错了?他去的是夏国?

    不,皇爷爷没有记错,萧好古的确是去宋国了。

    去宋国了怎么会得到小梁太后的画像?

    信上说,这画是他和刘云从开封府的西平王府工地偷来的

    偷?耶律洪基一怔,西平王府工地?西平王不是,不是不是夏国主在宋朝为臣时候的封号吗?

    是啊,萧好古在信上说,夏国的小梁太后很可能要投降宋国,那个嵬名阿埋并不是被俘的,而是小梁太后的密使,已经被封了定难军节度副使了。

    竟,竟有此事?耶律洪基那是倒吸凉气儿,这事儿听着也忒吓人了,西夏要是降了大宋,那么宋辽之间的平衡可就彻底被打破了。

    这画不会有假吧?耶律洪基问了一句。

    皇爷爷,萧好古和刘云都去过夏国,认得小梁太后,应该不会有假。耶律延禧想了想,又道,冬捺钵中还有去过夏国的大臣,可以叫他们再看。

    对,对。耶律洪基连连点头,刚想下令回营,又有几骑袛候郎君飞马赶到。

    这回送来的是萧好古刘云联名的奏章,内容是觐见宋朝官家时得到的宋朝和西夏停战言和的条件。
1...120121122123124...8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