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保加利亚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新海月1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保加利亚的企业也必须要面临抉择了。

    要么跟着混日子,赚取一些幸苦钱,风险不大但是利润也不高,保加利亚的殖民地,可没有那么大的市场。

    要么改走创新型路线,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利用技术革新,去获取高额利润。

    前一条路,没有前途,已经被证明,早晚要被时代所淘汰。

    后一条路,也不好走,斐迪南自己就亲身体会过,投资科研技术创新的项目,百分之十的项目投资都是打了水漂。

    剩下的百分之十几取得了成果的项目,能够在短期内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又不足百分之十,实质上百分之一的成功率都不到!

    从1918年~1922年,这四年时间,他在科研领域投入资金二十五亿列弗,实际上产生的经济价值,勉强够二十亿列弗,这笔投资尽亏损五个多亿。

    当然从长远来看,这些失败的项目也不是没有价值的,至少还增加了一堆专利技术,只是因为各种因素,无法转换为实质上的工业产品。

    这也是为什么,在一战过后,世界科越技术创新,逐渐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

    受制于市场,受制于资金,除了财团外,欧洲的普通企业已经无力支撑这高额的资金投入了。

    毕竟在科研领域,投入和收获永远都不是成正比的,如果运气不好,投入再多的资金都有可能打水漂!

    “陛下,无线广播技术获得突破了!”

    来者正是保加利亚皇家科研院负责人詹姆斯,也是保加利亚的千农业部长兼内阁大臣,因为兴趣爱好的关系,改行做了科研。

    最早的广播技术是美国人内桑史特波斐德,在1902年发明的。

    1906年12月24日,即圣诞节前夕的晚上8点钟左右,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登通过马萨诸塞州,布朗特岩的国家电器公司

    128米高的无线电塔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广播,从此人类进入了广播时代。

    但是受制于发射机功率,能够进行的覆盖面积有限,并且抗干扰能力极差,想要进行远程传播还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最初的广播传播能力,比喇叭也强不了多少,最早的发射机覆盖范围还不到一公里,一直到世界大战前广播的覆盖范围都不大,一个发射机能够覆盖十公里已经是当时的最高水平了,还不具备覆盖全国的可能性。

    斐迪南一直都很重视广播技术的发展,世界大战一结束,就投资了五千万列弗,在广播传输研究上,现在终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哦,你们已经解决了传播问题”斐迪南惊喜的问道

    “是的,陛下!我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在中途建立一个基站,就可以将已经衰退的信号频率再次放大。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在索非亚发射的信号,我们可以通过基站一路中转到耶路撒冷,只不过时间上要延迟那么一点点,距离越远接受到的信号质量越差。

    还有就是抗干扰能力有待提高,遇到了特殊天气,远距离就无法做到传播,同时也会受到了磁场的干扰,影响传播情况!”詹姆斯解释道

    &




第六卷、新的时代 六十九章、坑儿子的斐迪南
    建立广播电台,这也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光相关的专业人员,就不是那么好找。

    区域性的广播电台,保加利亚早就存在了,只不过覆盖的听众人群太小,无法形成产业化,从业人员也非常的少。

    由于技术的关系,保加利亚现在最大的广播电台,现在连索非亚一个城市,也无法做到全面覆盖。

    最早的广播节目,就是时政新闻,或者说是读报纸,要不然就讲故事。

    由于面向的市场太小,广告费非常的有限,这些小电台们,发展了七八年也没有什么起色,没有足够的利润,制作节目的经费自然也就非常有限了。

    要不就承接政府的普法栏目,不需要花一分钱,反而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

    要不就拿着国际上发生的事情,来进行打趣,或者是播放音乐、广告,反正也没有什么竞争对手,民众对节目的要求也不高。

    利润作为行业的先锋,怎么能够谈利润呢创业,不都是靠情怀么

    然后一批又一批的小电台,就成为了先驱,然后变成了英烈。

    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资本最血腥的20世纪初,新兴产业如果无法快速赢利,创业者又不是巨富的话,那么想要发展起来几乎就不可能了。

    被财团盯上了,接受了他们的条件,由创业者变成打工者,至少还可以获得一笔钱。

    如果要是敢拒绝了,那就惨了!碰到懂规矩的还好,大不了商业竞争,要是碰到了心狠手辣的,就是花生米搞定!

    总之这个年代不适合创业,斐迪南也从来都没有鼓励过任何人创业,即便是资本势力衰落的保加利亚,通过小生意起家,逐步做大还行。

    真要是投资新兴产业,想要快速崛起,请先看看自己的钱包,有多少钱可以烧!

    一个个光鲜的成功创业者后面,站着都都是一个个财团,没有他们的资金支持,技术革新这一关就过不去。

    就像大名鼎鼎的亨利福特,被誉为当代美国梦的代表人物,白手起家建立了福特集团。

    好吧,斐迪南可以肯定的说,这都是忽悠人的,如果是普通人的话,你能够在12岁就拥有自己的机械坊如果是普通人15岁,你就可以制造出内燃机

    要知道那个年代,可没有百度没有搜狗,要查资料可不容易,或者说没有足够的社会关系,根本就查不到。

    1878年制造内燃机,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足够的社会地位,你连相关的资料都找不到,没有足够的财富,连原材料都凑不齐。

    这些活动,注定了是属于富人们的专利。

    比如:小恺撒因为好奇心,想要造出属于自己的汽车来,就偷偷拆了斐迪南的座驾进行研究,然后就再也还不了原。

    他就不得不买下这辆豪华版座驾,为此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小家伙,就为了自己一时的兴趣爱好,背上一百五十万列弗的巨额债务。

    普通人敢么有多少家业供他们挥霍

    还不光他一个,受科哈利家族教育的影响,斐迪南发现自己的几个儿子,就没有省油的灯,至少他们花钱的能力很厉害。

    长子小斐迪南,在世界大战前就开始投资军工制造业,囤积了一批军火,结果战争一爆发,工厂被政府直接给征用了,军火也是成本价购买,赔得血本无归。

    要不是俄国内战爆发,让他翻了身,估计现在他皇储的年金,还不够支付债主的利息。

    小彼得就是一位投资新兴产业的先烈,他世界大战结束后,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航空公司,可惜他的发展思路太激进了,很快就成为了保加利亚最大的航空公司,巅峰时期拥有三百多架飞机,也成为了保加利亚最严重的航空公司。

    苦苦挣扎了几年,他发现这是一个巨坑,而且还是看不到前景的巨坑,最后打折卖给了斐迪南。

    成为他六个儿子中,最早成为亿万负翁的,之所以说是最早,那是斐迪南认为其他几个,也有很大的可能性要步他的后尘。

    对于儿子们要创业搞投资,他是非常鼓励的,但是却不会给他们提供太大的帮助,那怕明知道是坑,也要看着他们跳下去,好让他们吸取教训。

    没钱,可以给他们投资,债主通常就是斐迪南和谢尼亚王后,只要能够说服这两位中任何一位,资金就有了。

    这笔债务如果无法还清,就从他们未来可以继承的遗产中扣除。

    反正家大业大,即便是不是长子,分的那一小部分财产,也够他们花钱买教训了。

    失败了,先总结经验,搞清楚了原因;再继续跳坑,然后继续吸取失败的教训,直到最后成功。

    如果一直失败,那就证明没有投资天赋,还是老老实实做个蛀米虫吧,反正儿子多没有压力。

    出身皇室,政治头脑属于必须要有的,商业头脑那个没有就没有了,守着产业过日子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了,这也是斐迪南让他们隐藏身份才搞出来的,否则他们要是打着王室旗号,出去做生意想亏都难。

    甚至有些坑,还是斐迪南亲自给挖下的。目的很简单,现在被坑,总好过以后被坑。

    比如:皇家科学院就有科学家提出了太空船计划、登月计划、改造火星计划。

    斐迪南都是一笑而过,万一这些小家伙,傻乎乎的跑去投资这些无底洞,估计他再大的家业也会败光。

    现在让他们领教一下,什么叫做领先半步是英雄,领先一步是英烈,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他们的今后的生活非常的有帮助,现在的保加利亚需要的是一位守成的君主,冒险奋斗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为了教育小斐迪南这位皇储,斐迪南也是用心良苦,这些小家伙自然是顺带了,子女教育必须要一视同仁,这是斐迪南两世为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

    ……

    “父亲我希望申请一笔投资,投资广播电视台!”威廉王子拿着投资计划书找了过来

    “理由你打算靠什么进行赢利”斐迪南问道

    又一个要做先烈的勇士出现了,按照惯例,如果无法说服他的话,就只能去寻找他们母亲的帮助了,不过貌似谢尼亚投资他们的项目,就没有看到一个赢利的!

    斐迪南暗自鄙视了一下。

    所有的项目,必须要有可能赢利,他才会



第六卷、新的时代 七十章、策划
    伦敦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伦敦的发展潜力到底还有多大,发展上限又在哪里

    按照经济学家们的说敦作为大英帝国的首都,又是全世界的金融之都、政治之都,发展潜力无疑是全世界最大的!

    英国城市化率,在1851年达到50.2%,基本实现了城镇化。

    到19世纪末,1891年达到72.05%,英国已经成为高度城镇化的国家。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英国城镇化水平提高才开始放缓。

    1911年其城镇化水平进一步上升为78.1%,城市地区人口的比例在1915年普查年度达到79.85%的顶峰以后,随后受世界大战的影响,又发生了回落。

    通过数据调查显示,已经城镇化的大英帝国,人口再次开始集中,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靠拢。

    世界大战结束后,伦敦的人口就开始逐年上升,从1917年到现在,平均人口增长率超过了8%,住房、交通已经成为了制约伦敦发展的核心因素。

    经济学家们大胆预测,未来伦敦的人口将会突破一千万,而住房将成为这个城市的稀缺资源!

    果然是专业忽悠人士,吹起牛逼来都是有理有据,提都没有提房价,但是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伦敦房价要涨。

    物以稀为贵,单纯从人口增长的角度上来说,伦敦的房价也必须要涨啊!

    不对,是已经开始涨价了,作为一名合格的资本家,怎么不知道房地产的暴利呢

    所以斐迪南已经在伦敦进行买、买、买,短短一个月内就买入了五万套房屋,市场上流通的房屋已经不多了。

    有这个投资眼光的人,又不只是斐迪南一个,英国的本土资本家们很快也加入了进来。

    “房源断货了”!

    这种情况下,房价不涨还有天理么

    直接后果就是1923年,伦敦的房屋价格暴涨了1.5倍,颇有几分~~~的风格。

    买涨不买跌,这个是人类的本性,无数的资本家们挥舞着钞票,进入了地产行业。

    鼓吹发展房地产的专家学者们,也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这些人可和斐迪南没有关系,他也没有实力操纵整个英国的专家学者啊

    在利益的作用下,大家都成为地产经济的拥护者。已经有资本家在游说国会议员,将建筑业列为国内新的支柱产业。

    他们直接拿保加利亚举例子,现在保加利亚直接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高达六百多万,如果大英帝国效仿一下,失业问题就解决了。

    得到了这个消息后,斐迪南是哭笑不得,保加利亚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多,那是在修路、搞基础设施建设,这和搞地产也本质上的区别。

    不过对于政客们来说,这都不重要,只要利益足够,节操什么的,都可以不要,反正大家都没有了!

    被财政逼入了困境的劳合-乔治首相,当然是这一政策的拥护者了。历史上他可是因为财政危机,卖爵位才被赶下台的。

    与之相比,重点发展房地产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者说只要政府什么都不干,地产经济自动就会发展起来。

    在这个资本的国度,资本家们有的是办法,政府只要不出来捣乱就行了,剩下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这么简单的操作,劳合-乔治怎么可能拒绝呢至于后遗症,反正在他的任期内是不可能爆发了,未来的事情,那是下一届的问题了。

    点燃了地产经济,英国人再次往悬崖边迈出了一步,斐迪南心满意足的收手了。

    去工业化,还是等你英国人的地产经济发展一下再说吧!到时候劳动力不足,人工、土地成



第六卷、新的时代 七十一章、疯狂挖坑
    自从法国人放弃金本位后,法郎的币值就一路狂跌,巅峰时期法郎币值和列弗相当,现在已经跌到了10:1。

    一路狂跌之下,法国政府从民间掠夺了大量的财富,摆脱了政府的财政危机,大量的现金被投放到市场上,国内的经济也开始了复苏。

    1923年的上半年,法国出口总额,较之1922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八,几乎赶上1913年同期的巅峰水平。

    在利好的大环境下,法国的失业率也开始大幅度的下降,作为代价,就是法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同比下降。

    放弃金本位的优劣摆在了眼前,斐迪南也在考虑要不要跟进,以当前保加利亚的经济,远远还没有到守不住列弗币值的地步。
1...170171172173174...2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