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好生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向晚葵
但是没有用。
这件事省长和组织部长都已私下讨论过,现在只是走一下形式,岂会让这几个人影响这个决定。
很快进行举手表决,最后以多数支持的结果,通过了罢免范昌贵虞城市常务副市长的职务,调到省文化厅担任某处室副主任。
这边会议结束,范有学就收到了消息。
听说儿子被调到文化厅这样的闲职,气得他砸烂了一只玻璃杯。
但是事已至此,再恼怒也没有用。
事情会发展成这样,显然省里有人动手了,这让他又非常无奈。
以他的年纪和家世,这个副省长很可能已是尽头了,叫他去跟其它省领导碰撞,他还没这个勇气。
当天晚饭前,虞城在省城有耳目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这下子范昌贵成了瘟神,很多原先喜欢向他汇报工作的科室领导,都避如蛇蝎。
范昌贵这时候已完全没有前几天的气焰,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做起了缩头乌龟。
而胡向阳显然是最兴奋的,下班时间到了,他也没有急着离开,跟办公室其它人员,肆无忌惮地聊着天。
虽然范昌贵的离开,不是他办到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的心情。
这场争斗中,最后以他胜出,这种感觉实在太爽了。
“胡主任,今天你得请客。”有好事之人起哄道。
“请就请,大家一起去王子饭店吃一顿,走。”胡向阳豪爽地挥手叫道。
下面这些人大多数有关系有后台,并不担心被范昌贵听到,于是一起下班,往王子饭店走去。
胡向阳离开前,给叶纤红打了个电话,算是报备一下。
叶纤红也不在意。
范昌贵从调来到虞城,到调走,一共才一个月时间,成了虞城有史以来,最短命的市长。
底下有人嘴巴毒,把他的事迹传得到处都是,于是一些原本并不是他干的事,也被按到他头上,一时之间,名声彻底臭了。
最后弄得范昌贵没脸了,原本需要等新的常务副市长过来交接,他也等不下去了,借口身体不舒服,提前回了余杭。
至于被他搞了一半的美食街项目,也被赵书瑞重新接了过来。
而江绪洋,这次就没那么好运了,因为涉及的案件太多,被虞城市公安局逮捕后,开始了牢狱生涯。
见这个项目最后又回到了姨父的手里,温俊反倒没主意了,上门来向叶纤红请教。
“既然美食街的发展方向已经公开了,再想低买高卖已不可能,不如卖一个好,把所有店铺的主人召集起来,说服他们统一装修,到时统一向外招租,只要租金能比现在高,相信他们会感兴趣的。”叶纤红想了想,建议道。
&n
第二十七章有客上门
她现在心情特别放松,就算这样一个人安静地站在窗前,也觉得很快乐。
一个人无声地窗前站了一会,她拉上窗帘,回到房间,进了空间,准备修炼。
或许是因为心境突然变化,也可能是心情特别放松,今天真气运行时,特别顺畅,叶纤红很快发现自己又可以打通一个穴道了。
随着一声仿如橡皮瓶塞被拔出的声间,所在血管里的污垢飞快地散开,剩下晶莹如红水晶的筋脉在飞速流动,看起来极基壮观。
怎么回事叶纤红吃了一惊。
以前打通穴位,自己听不到声音,为什么今天突然听到了呢
而且筋脉以前看得也没那么清晰,但是今天像是近视眼突然被矫正了,一切都变得特别清晰。
难道是因为自己心境变化,所以精神力也发生了蜕变
这个以她的见识,当然没有答案。
好在她也不会在这种事上纠结。
——
乡里这次动作很快,农技站很快派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技术员来到村里,在乡里的干事陪同下,要求村里提供一间空房子,供他办公。
对于乡里这种强行安排,村支书郑立刚原本想拒绝,最后还是答应下来。
叫村里的文书带着他们到村里以前用来养蚕的集体老房子,找一间干净的房子里安顿下来。
大棚种植这件事,发生在自己的村里,却不是他牵头搞的,他完全有理由反对。
可是两个堂弟接连出事,这让他警醒。
如果换成以前,没有自己点头,谁敢对付自己这一房的人。
现在他的地位已受到严重挑战,如果再出妖蛾子,乡里很有可能借机找自己的麻烦。
如果自己这个村支书也保不住,那他们这一房彻底完了。
技术员名叫赵永元,是陈溪乡最东边的赵庄村人,听说郑家村搞了大棚蔬菜,主动要求来这边工作。
在他看来,想出这个办法的人肯定是天才,否则老百姓靠天吃饭几千年,为什么到现在才能种出这种反季节的蔬菜。
他甚至不断猜想,如果蔬菜可以反季种植物,那鲜花是不是也可以
如果大冬天里,种出一盆鲜艳的牡丹花,那种感觉绝不是震撼可以形容的。
那水果呢冬天种出葡萄,种出桃子,种出西瓜,那同样是钱途非常可观的。
所以他想借这个机会,跟郑家村最早提出大棚种植的人好好讨论一下,看有没有发展其它种植业的可能。
文书是村支书的亲侄子,对乡里来的人也没有好感,带他们来到目的地后,就顾自离开了。
“看来我不受欢迎啊!”赵永元对同来的乡干事呵呵笑道。
他虽然是搞技术的,对这些人情世故依然很清楚,自己很可能成了村里内斗的导火索了。
不过他并不在意,自己是靠技术吃饭的,就算村里不欢迎,大不了回去好了。
“没事。”年轻的乡干事笑了笑,无所谓地说道。“郑立刚当了十多年支书,有些忘乎所以了,以为自己可以继续当村霸,不知道他随里可能被拿下。”
周承德安排他带赵永元过来,自然是因为他是周乡长的心腹。
郑家村什么情况,上面谁不清楚
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也不方便动他们。
如果郑立刚找死,随时可以把他的支书撸了,顺便查一查他这些年做的狗屁混帐事,去坐几年牢都是轻的。
“慎言。”见对方没当自己外人,赵永元朝四周望了望,连忙提醒道。
“没事,我进来时看过,周围没人。”年轻干事笑着说道。
赵永元这才明白自己小看了对方,这个年轻人表面大大咧咧,其实心细如发。
“小兄弟贵姓”赵永元主动问道。
他今年已四十多了,面前的年纪人才二十多岁,这样叫也不算失礼。
“我姓魏,叫魏绍丰。”年轻人笑着回答。
“魏兄弟真是年轻有为啊!”赵永元真心实意地恭维了一句。“如果不介意,陪我去一趟郑建国家吧!听说这些项目是他女儿搞出来的,我想当面去请教一番——”
“行。”魏绍丰回答。“反正我也不急着回去,正好周乡长一直在提郑建国有个神仙一样的女儿,我正好也去见识见识。”
他和周乡长有亲戚关系,如果排起来,应该叫他表舅。
这个表舅从市里调出来后,在家里一直把这个叶纤红夸得天上少有,地上绝无仅有,让他又好奇又不服气。
他今年大学才毕业,一直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出众,没想到表舅说自己跟叶纤红比,给她提鞋也不配,这让他很不服气。
不过他还算理智,把这样的情绪深深藏在心里,没有表现出来。
赵永元把装了随身物品的袋子放下,看到放在桌上的挂锁和钥匙,关门锁上后,问了问路人,两人一起往郑建国家走去。
今天上门来问大棚种植的人几乎没有了,他终于可以松口气,安心做自己的事了。
自家几亩菜地,比老三家种得晚了些日子,大多又是瓜果,收获时间更要久一些,所以大多才刚刚开花。
他也不着急,每天只是关注着里面的温度,怕大棚哪里破损漏风,冻死里面的蔬菜。
今天刚从棚里出来,洗手准备歇一歇,外面传来脚步声,似乎又有人来了。
“你是郑建国郑师傅吗”赵永元走进院子,笑眯眯地问道。
这时候看到陌生人,一般不叫先生小姐,多以师傅称之。
&nbs
第二十八章魏绍丰的选择
魏绍丰在门口欣赏了一会,回到屋里,听说赵永元准备留在这里吃午饭,客气了几句,也留下来。
家里现在条件好了,叶知书待客就非常大方,鸡鸭鱼肉地做了一桌子。
赵永元就有些不好意思,感觉自己被当成贵客了。
自己明明只是来了解一下大棚种植的事啊!怎么被郑建国一家这么看重。
就连魏绍丰看着桌上的菜,也有些震撼。
自己两人来得仓促,主人家根本没时间出去买菜,随便就能做出这样一桌子菜,说明这些就是家里平时备着的。
想来整个陈溪乡,也没有几户人家,有这样的条件吧!
郑建国拿出一瓶小红带回来的好酒,来招待他们。
一看酒的名字,两人又惊讶了。
这种酒,一瓶就要两百多,估计只有市里的领导才喝得起,没想到他随便就拿出来了,用来招待他们这两个小人物。
“拿瓶普通的酒就行了。”见郑建国要开酒,赵永元连忙拦住了。
“没事。”郑建国豪爽地摆摆手。“这些都是我女儿的朋友送来的,家里还有很多。”
赵永元这才没有继续说什么。
这一顿饭,因为郑建国和赵永元聊得投机,两人边喝边聊,吃得非常慢。
魏绍丰自然也陪着喝了几杯,等到后来,三人都有些醉意了。
“郑老哥,你真够意思,以后种菜方面,碰到什么事,尽管来找我。”赵永元说话时已有些大舌头了,但是思路还非常清晰。
“好的,赵兄弟,哥哥以后一定去麻烦你。”郑建国伸手去拍他的肩,可惜手有些软,却拍在了他的头上。
赵永元也没在意,呵呵笑着跟郑建国说酒话。
魏绍丰这时端着一碗米饭在吃,他喝了酒之后,就不爱说话。
吃完饭后,就爱睡觉,这是他长期以来的习惯。
叶知书却有些苦恼,三人都有醉意了,等一下怎么办
如果是夏天,随便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就行,大冬天的,总不能让他们在沙发上休息吧那样会着凉的。
吃完午饭,三人都站起来,走到沙发上坐下来,居然没有一个人走路摇晃。
叶知书松了一口气,没有彻底醉就好。
心里下了决心,以后再喝白酒,一定得给他们挑度数低一点的。
除非家里还有其它男人,就算醉了也有人扶上楼,去客房睡一觉。
给他们重新泡了一杯茶,就没理他们了,叶知书一个收拾桌子和厨房。
让她没想到的是,等她重新出来,三个人已清醒得像没喝过酒一样。
她也搞不清原因,只当三人酒量好,刚才虽然有些醉了,现在已酒醒了。
于是继续喝了会茶,聊了阵天,赵永元和魏绍丰才告辞。
郑建国这才没有挽留,送两人到院子门口,一再邀请赵永元有空过来坐。
两人离开郑建国家,往来时的老房子走去。
“小魏,你觉得郑建国一家怎么样”赵永元突然问道。
“我觉得很好。”魏绍丰回答道。“家里条件好,人也实在大方,值得交朋友。”
“哎哟,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看人看事这么通透啊!”赵永元惊叫一声。
一般年轻人看人看事,看的往往是表面,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一眼看穿本质。
难怪周乡长要培养他,看来用不过几年,这个年轻人就能一飞冲天。
在这个时代,大学生本来就少得可怜,又能有这么好的眼力,只要碰到贵人,前途无量啊!
“客气客气。”魏绍丰笑着谦虚了一句。
对于自己的能力,他有足够的自信,没有赵永元的夸奖,他也不会妄自菲薄。
不过能被夸奖,心里还是蛮高兴的。
“要不,叫周乡长把你调来郑家村蹲点吧!”赵永元建议道。“郑家村人第一个搞大棚蔬菜,接下来发展肯定特别快,如果你在这里出上一份力,到进说不定会成为一项亮眼的政绩——”
“这个——”魏绍丰皱起了眉头,“让我先想想。”
他承认赵永元的话很有道理,也很有吸引力,可是叫他一直呆在这个小村子里,他又有些犹豫。
原本他的计划是,在表舅身边呆一段日子,掌握基层干部的工作方式后,想办法调去虞城。
他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如果能调到领导身边担任秘书什么的,一定能有出头的机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