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开元盛世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匹夫带刀
然后,卯金刀三个字,恨不得天下皆知,后来也不知道怎么传播的,逐渐演变,好像是个姓刘的提着把刀子就能当皇帝一样。
这种传言,在民间很有市场,尤其是后来王莽篡政十六年,这种说法,更是在大汉,不是,大新朝大行其道,巧了,汉光武再兴汉室,让这种说法,不是真的也变成真的了。
后来,时代更替,经过西晋,到了东晋。
知道为啥西晋变成了东晋,国都从洛阳变成了健康不
五胡乱中华!
那一次的汉文明的迁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衣冠南渡”!
衣冠,啥意思
士族!
你们南渡了,跑了,老百姓怎么办他们可跑不了!没办法,只能接受游牧民族的统治!说实话,过得很苦,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冉闵一道“杀胡令”就成为精神领袖的壮举。
在冉闵还没有喊出“杀胡”之前,这些老百姓们怎么过日子啊,吃苦受累不说,还朝不保夕,要是一点念想都没有,非得崩溃了不可!
巧了,卯金刀!
一来是卯金刀,在历史上被证明过他的“有效性”!
二来是卯金刀正好还代表了这些穷苦百姓怀念大汉的精神寄托。
所以,这种传言,在东晋时期简直是喧嚣之上。
到了什么程度
据说,在东晋司马元显的时候,这哥们在金銮殿上切西瓜,皇帝嘛,就得时时刻刻显示出自家的与众不同,人家切西瓜用铁刀,他不,他用的是金刀——估计是黄铜镀金的,一来当时的冶炼技术达不到,二来纯金太软了,真弄成一把金刀,当工艺品还行,切西瓜估计也不顺手……
就这样还惹了事呢。
旁边的大臣一看金刀,顿时给皇帝拦住了,说外面天天都在传卯金刀卯金刀的,那玩意纯粹就是奔着造反来的,你一个当皇帝的,用这家伙事,好像不太合适吧难不成你自己还要造自己的反把这江山给给姓刘的
具体事情就不多说了,反正东晋的时候这种民间传言,都已经可以在金銮殿上公开讨论了,可见其传播范围。
东晋之后呢,就是南北朝了。
南朝,宋齐梁陈,巧了,南朝的“宋”,开国皇帝,是东晋北府一丘八,刘裕。
还是姓刘!
卯金刀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性!
说了南朝说北朝。
卯金刀在民间如何传说,咱们都不用多介绍了,直接看结果吧。
北魏永平二年,经州沙门,刘慧汪,聚众谋反。
北魏永平三年,钦州沙门,刘光秀,谋反。
北魏延昌三年,幽州沙门,刘僧绍,聚众谋反。
北魏延昌四年,冀州沙门,法庆,聚众反。
北魏熙平元年,余光童子,刘景辉,谋反。
北魏孝昌元年,稽胡领袖,刘蛊升,谋反。
这还是仅仅是北魏一朝,历数整个北朝几百年的历史,造反的事件,姓刘的占了一半!
全是卯金刀闹的!
不过,这里面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为啥都是沙门啊,和尚不是说卯金刀是道教首创啊,怎么佛教也掺和进去了
卯金刀是道教首创,这个没错,但是具体创造的时间,还真不好说,刚才提到的“刘邦斩白蛇”,可能是道教为了证明自己发明的这种玄学的正确性,特意牵强附会到了大汉开国君主的身上,具体是不是牵强附会,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瞎说。
但是可以确定的,卯金刀第一次被证明,是在汉光武起兵讨伐王莽的时候,当时刘秀得了宛城大地主李通的大力支持,道教当时的口号,是“刘姓当举,李姓为辅”。
为什么强调李姓一个打辅助的
因为故老相传,道教开山祖师是老子李耳!
估计道教还挺美的,一个皇权一个神权,你老大我老二,咱俩,双赢!
结果万万没想到啊,到了东汉的时候,佛法东进了,随着洛阳白马寺的建成,佛教这个外来宗教在东汉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了。
无论是那一种宗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传教。
来自天竺的比丘一看,哎呀,大汉朝有个新形势,是咱们那边没有的,这里的老百姓,都信卯金刀,你要是说你的宗教里面没有这个,人家根本不信!
怎么办
来呗!
你不是说刘姓当举嘛,正好,我家和尚里面,有一位,俗家姓刘名举!不就是比忽悠吗,谁怕谁啊!
道教估计也没有想到,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不但会念,还不往正道上念,硬生生地把咱家口号给抢跑了!
等他们再反击,“刘举”已经成了气候,一时半会的,还真抢不回来了!
咋办
好办,姓刘不行,咱们直接姓李,正好老祖师爷姓李,咱就直接把口号也改了,还省得分给姓刘的气运了呢!就叫“李弘”吧,正好弘扬咱们道教!
就这样,佛教抱着“刘举”,道教抱着“李弘”开始打擂台,虽然这两个名字都是从卯金刀谶言里面演变出来的,但是打得不可开交的,说白了,就是两个宗教在民间争夺自家的信徒。
那么,卯金刀又是怎么和弥勒教结合到一起的呢
在这里,必须表扬一下佛教,人才辈出啊,不但抢了道教的“刘举”,还跟自家的佛教理论结合到了一起。
佛教讲究轮回,一共有三座佛,管过去的,药师佛,管现在的,如来佛,管未来的,弥勒佛。
刚才说了,在卯金刀大行其道的时候,是五胡乱中华,是南北朝,老百姓过得苦,只留下点念想,希望来生能过得舒服一点,正好,管未来的佛爷来了,弥勒佛。
其实,要是佛教原本的教义,不会出现弥勒教这种奇葩。
但是架不住当时的佛教中也良莠不齐,总有那么几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比如法庆。
将向善的佛教,硬生生地改成了“杀人教”!
杀一人,为一住菩萨。
杀十人,为十住菩萨。
不管一住菩萨还是十住菩萨,在弥勒佛降世之后,都能早登极乐!
至于弥勒佛啥时候降世,人家教义里面有,咱就不多说了,总之,等到那时候,弥勒佛和月光菩萨就该统治末世了。
那么,现在怎么办
没事,月光菩萨座下有个童子,他叫月光童子,他来给菩萨打前站!
这就是弥勒教了!
至于大唐为什么对弥勒教深恶痛绝
这就要从隋末群雄大战说起了。
当时李唐起兵,为了吸收更多的民众,便假借了道教的“李弘”故事,果然在初期迅速地发展壮大。
当时李唐还没有一统天下的时候,在北方最重要的对手,刘黑闼,一看这不行啊,你跟我玩玄学是吗你来这个,我也能来啊!他也不知道从哪找了一帮假和尚,硬生生地给他“刘氏当兴”。
来吧,整!
看谁弄得过谁!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大唐朝建立了!
刘黑闼的“刘氏当兴”没好使。
但是,他虽然战死在了沙场,但是“刘氏当兴”和“卯金刀”却依旧存在,并且在李唐的大力打击之下,逐渐转入了底下,与弥勒教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纵观“造反史”,东汉至六朝,道教教众多以“李弘”为号,梁、魏时,主要名号是月光,隋唐以后,再有造反的,就全是弥勒教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弥勒教这三个字一出现,基本都和造反挂上了钩。
李氏作为大唐皇族,自然对其深恶痛绝,立国百年以来,也没少找弥勒教的麻烦,甚至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有感于佛教教义的混乱,甚至演变出弥勒教这样的“杀人教”,终于忍无可忍,直接给他来个正本清源——派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咱们到底看看你们佛教的根本教义是什么,省得你们老是胡说八道!
按理说,有了李世民的这种举动,应该对弥勒教是个极大的打击,它应该越来越没有生存土壤才对。
但是,事情就是这么无奈。
弥勒教在经过多年的低迷之后,竟然再一次蓬勃发展!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的人物,武则天!
第358章 高明 少女 大汉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武后篡唐,都知道怎么回事吧
武则天,本来是高宗李治的一个妃子,耍手腕,当了皇后,接着李治身体不好的机会,主要是眼睛看不清奏折,从一开始替李治读奏折,逐渐演变到李治瘫倒,武后把李治架空、把持朝政,然后更是在李治死后几度废立天子,最后干脆自己做了皇帝。
千古第一女帝啊,说起来风光,背后全是沧桑,在大唐朝这样的男权社会之中,不服之人大有人在,武则天坐在那张龙椅之上,就等于坐在火山口上,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怎么办
武则天在大肆屠戮李唐皇族的同时,也在积极的为自己的“合法统治”寻找“合理性”。
来,佛门的“人才”又出现了!
薛怀义!
这货也不知道是从哪来的这么个野和尚,人家玄奘法师西天取回来的经文就在大雁塔,他不看,竟然没事就读一读弥勒教的经书。
这一看,还真让他看出来一点门道。
弥勒降世的时候,和月光菩萨一起统治末世,这菩萨不就是个女的吗
正好,武则天也是啊!
这样一说,您不就是月光菩萨降世吗!
行嘞,武则天一听,好,就这么办!
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寺院,还让薛怀义和法明重新编写佛经,真的假的不管,反正你们把我说成月光菩萨就行!
那段时间,弥勒教借着这股东风,蓬勃发展!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李老三横空出世,逼得武后还政李唐!等到他自己登基之后,在全国范围之内禁绝弥勒教!
但是,弥勒教经过武后一朝的放任自流,已经死灰复燃,现在还想禁绝,费劲了。
同样,不管费劲还是不费劲,李老三一定要禁绝啊,事关李唐统治的正统性,这可是原则问题,费多大劲也得推行下去!
这也是李老三一听陈思问家里供奉这月光菩萨,都不和大唐宰相商量了,直接下中旨就赐死了陈思问的根本原因,没办法,恨得慌!
谢直一听这里面有这么多的弯弯绕,得,老实了,咱也别弹劾李老三了,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呢吗弄不好李老三再以为咱同情陈思问,给咱也扣一个弥勒教的大帽子,真要是因为这种事受了处罚,咱冤不冤啊
得了,回家吧,回家还有事呢……
什么事
高明!
三天前谢直就找到了这位高主事的侄子,但是三天时间都没有亲自见上一面,倒不是高主事在御史台大牢里面真给他惹急眼了,而是谢直托人过高明带了一句话,三天后,你叔叔就要柳放三千里,你亲娘就要回到自己的娘家等待再嫁,你直接来谢府,我安排人去接你,然后这三天时间,你多和你母亲相处一段时日吧,以后这样的机会可能会有,但是肯定不会多了。
今天,谢直早就得到了消息,在杨玄璬等人开刀问斩的同时,高主事也要开始了自己的流放三千里的旅程,负责押运的,正是河南县的衙役,而戴捕头作为河南县的总捕头,一来要为属下送行,二来也要交代他们路上要好好照顾高主事,正好,高明前去给叔叔送行,戴捕头顺手就把他接了过来。
谢直到家的时候,高明已经等了他半天了。
谢直一见高明,第一个印象,这孩子挺精神,瘦高挑,大眼睛,虽然刚刚离开了母亲,又送别的亲叔叔,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足以用“天崩地陷”来形容,即便这孩子如何也掩饰不住脸上的惶然,却也挡不住他眼中的灵性。
谢直一见这孩子,心中就是一忽悠,收徒弟这种事,不怕人笨,就怕人机灵。
人一机灵,心思就不定,你教他东西,一句话还没说完么,人家就有三句话等着你呢!
这咋办
要不打!
要不完完整整地把整个知识体系给他介绍一个轮廓,从结构的角度上,高屋建瓴地告诉他,为什么你现在要要学这个。
碰上真机灵的还好,明白了,就好好学了。
可是要碰上那种假机灵的,麻烦了,人家敢对你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动刀子,根本不在意他仅仅是个学徒的身份,上来就仗着一副“我就是为了你好”的好心,说这个说那个,甚至还私自改动教导方案,你让他学这个,他在说服不了你的情况下,就不学,硬扛着,然后想辙学点别的去,真碰上这样的假机灵,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教出来一个半瓶子醋来,真正想教给他的东西,他不学,他自己想学的东西,学不着……
所以,任何想收徒弟的人,只认可所谓的天赋,就性格而言,宁愿找一个笨一点的,也不愿意找一个假机灵。
笨,不怕,一遍教不会,两遍,两遍教不会,三遍,三遍不会,十遍!只要真想教他,就没有教不会的徒弟!
而且笨徒弟还有一个好处,基础牢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