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开元盛世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匹夫带刀
你再看看你!
身为人子,在我膝下多年,也没见你如何!
这是什么养儿子还不如养侄子吗!”
谢二胖子顿时被他爹给骂蒙圈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还“急你所急”!是那么回事吗!还是三弟办案的时候,顺手把杨玄璬给扫进去了,他哪是诚心为了你好啊,我的亲爹!
不过谢二胖子能说啥亲爹骂街这种事,在大唐简直司空见惯,就是拎着棍子抽一顿也是稀松平常,谢二胖子早就被骂习惯了,老老实实站好,低头不语。
谢璞一见,火更大了。
“你看看你,天天什么正事也不干,还以什么进士科状元自傲,你有什么可骄傲的,国朝进士科状元,就没有你这么废物的!
谢正,我把话给你放着,你可别让大唐历年的进士科状元因你而蒙羞!”
谢璞还要再骂。
谢直一看,这样不行啊,再骂下去,谢二胖子该成大唐朝状元之耻了,这哪行去赶紧开口劝架吧。
“二叔息怒,二叔息怒!
二哥哪有您说得那么不堪!您就算爱之深、责之切,也要注言语啊……
另外,最近二哥天天在外,并不是游手好闲,而是在给三郎帮忙,还请二叔明察……”
谢璞听了,就是一声冷笑。
“他给你帮忙太阳从西边升起来的!”
谢直也不管二叔谢璞这路子片汤儿话,直接转向了谢正。
“二哥,你跟着戴捕头查得怎么样了刚才不是要说吗,结果杜九郎来了,给你打断了……
赶紧告诉三郎吧,咱们看看能不能找到你的那位同窗王公子,毕竟人家当初给咱们帮过忙来着……”
谢正抬头,只见谢直一个劲跟他挤眉弄眼的,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感激地看着谢直一眼,这才开口。
“孩儿前些天受三郎所托,跟河南县的戴捕头一起,追查一宗命案……”
谢璞果然上套,一听“命案”两字,顿时坐直的身体,他是河南府法曹参军,基本的职业敏感度还是有的,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复核河南府所有县治内的重案、要案,正所谓人命关天,只要是命案,虽然侦查阶段的工作跟他没关系,但是审理之后,肯定要把卷宗上报到他的手里,提前了解情况,也是正常。
“死者是洛阳西市的一个半掩门……”
“哼!”谢璞顿时一声冷哼表达不满。
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死了个暗-娼,这种生活在现实边缘之中的人物,哪年不死伤十个八个的,得病难治、争风吃醋……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实上,如果是一帮的半掩门,死了就死了,要是没有牵扯到太多的问题,直接拉出去埋了就得,连官府都不会参与,更不用说正式行文到他掌管的法曹了。
不过呢,好在谢二胖子有点小精明,开口就提到“受三郎所托”,让谢璞多多少少还会多想一点,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事由在里面,这才没有直接打断谢二胖子的描述。
谢二胖子被他爹冷哼声吓了一跳,随即发现他爹没有更多的表示,便战战兢兢的继续说道:
“我和戴捕头一起去勘验了现场……综合现场的种种蛛丝马迹……乃是他杀……
然后又询问了半掩门的邻居和以前的恩客,确定了行凶的时间……
最后追查多日,确定了杀人的凶手,是原来漕帮的一个小头目,侯七!”
谢璞在一旁听得,那叫一个不耐烦,谢二胖子你这是干啥呢!给我背卷宗呢!如何破案这种事,对于你一个进士科的状元是个新鲜事,但是对于我这样的法曹参军还新鲜吗!我天天看好不好!各县报上来的卷宗比你说的精彩多了!
谢璞想到这里,不由得出言打断
“既然查到了凶手,为什么不抓!”
谢正一听,满脸的害怕,却也鼓足勇气说道:
“戴捕头也说抓来着……
但是我从半掩门邻居的证词里面发现了一个蹊跷之处……
这侯七,和半掩门是熟人……
不是普通恩客那种,是怎么熟我也说不上来……反正我就仔细查看了他们的证词,都说侯七时常前来半掩门这里,但是时间很固定,一个月一次,每一次的时间也不长……
我就觉得这里面好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这才回来找三郎,让他帮我想想怎么回事……”
谢璞一听,一声冷哼,“费那事干啥直接抓了询问不就行了”
谢正没说话,看谢直。
谢直也没有说话,倒是陷入了沉吟,半晌之后,眼神突然一亮。
“二哥是说侯七一个月去一次,每一次的时间都很短,有多短”
谢正一脸无语,不过还是回答:“不到一刻钟。”
唐时将一天时间均匀分成一百刻,后世时间一天是244,一共九十六刻,粗略一算,唐时的一刻钟,不到后世的十五分钟。
如果每一次仅仅不到一刻钟,连带着进门、说话、脱衣服、穿衣服等等时间,那就太短了……
所以……
“他不是去嫖的!”
“那他是干什么去的!”
“收租!”
谢直说得斩钉截铁,这种事,在后世听得多了,一个小姐就算是想要去卖,也得有组织,要不然没有货源、没有地点、没有安全……具体不多说,但是肯定也得有!
唐朝估计也一样。
所以,这个半掩门,是侯七手下的,他一个月去一次,是上门收取管理费!
谢正哪里明白这个啊,听了谢直的解释,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啊……嘿!早就听说漕帮藏污纳垢,没想到他们除了作奸犯科之外,还干这种事真是死有余辜!
三郎,我跟你说哈……呃……”
说不下去了……
为啥
谢璞正看着他们哥俩运粗气呢!这是什么狗屁倒灶的案子!值当你们一个监察御史,一个新科状元这么关注!最可气的还是你俩一顿眉飞色舞是几个意思时间太短了!你们怎么知道的!你们俩就不学好吧!
谢直一见二叔脸都黑了,赶紧解释。
“二叔,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们这么关注这个半掩门,主要是因为二哥的同窗王公子……
他毕竟给咱们帮过忙,现在就这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肯定不行啊,咱们不得找找人家
再说了,这里面还涉及到我的一副瘦金体字帖……
我这才请二哥出手的……”
谢璞听了,这才勉强认可,你要是这么说的话,也算是全了同窗之义……
谢直见谢璞不再生气,这才转头看向谢正。
“这些天幸亏二哥了……、
抓人吧!
整个漕帮都被咱们收拾了,也不差再给他们找点罪证……
不过我还得提醒一点,你们抓人之后,一定要询问一下那位王公子的下落……”
谢正点头应是,这就准备去通知戴捕头抓人。
就在此时,小义突然前来汇报。
“三少爷,不好了!
城中粮商串联到了一起,纷纷提高了粮食的售价……
他们说,你如果不释放林会长的话,他们就成倍卖粮……”
第308章 朝廷威严的另外一种解读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提高粮价还翻倍!
提到这个消息,谢直硬生生地给气笑了。
这是粮商为了营救粮商总会林会长想出来的套路
找死!
谢直刚刚卸任河南县尉,在任三个来月,其实干的是代理县令的活儿,时间虽然不长,效果却相当突出,刚把河南县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百姓刚刚过上几天好日子,你们粮商就串联起来穷折腾,这不是找死是干什么!
要知道这可是大唐!
官本位的封建社会!
别的不说,真把谢直逼急了,说一句“林会长有口供,xxx也是同伙”,那还不是想抓谁就抓谁!
真到了那时候,你还想营救林会长你先把你自己保护好了吧!
至于所谓粮食涨价,谢直根本就没当回事!
原来的粮价,一斗米,二十文,一石米,二百文。
“斗”也好,“石”也好,都是容量单位,用来衡量米,大概是,一石米,一百斤。
那么,换算为重量的话,基本就是,一斤米,两文钱。
而大唐人一天才吃多少东西
以一个五口之家为例,不能吃的,一天三斤左右,能吃的,一天五斤左右。
注意,这是生米的消耗,要是把生米做熟了,数量还得增加七八成……
这么一算的话,不能吃的,五口之家一天吃饭也得吃掉六七斤大米放……
大唐人,真能吃!
错!
大唐人算不得能吃,这和饮食结构有关系。
后世,一顿饭,您来一个最普通的盒饭,一个鸡腿,少量炒土豆丝、少量西红柿炒鸡蛋,再加上三四两米饭,ok,一个成年男子就够吃了,撑倒不一定撑到谁,但是起码不饿了。
但是大唐人能行吗
普通大唐人吃啥一碗杂粮饭,两条咸菜,没了。
你想,没有油、没有糖、没有肉……不说爱吃不爱吃的,起码一点油水都没有啊,这种情况下,一个成年男子,一顿饭吃一斤大米,那真是玩儿一样。
事实上,一天三五斤大米,还真不一定够一个五口之家吃饭的,人家都怎么吃成年男子要干体力活,得吃干饭,专门弄出来给他吃,不管一顿是一斤还是一斤半,得让他吃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人,不管你是媳妇还是老娘,统统熬粥,吃个半饱就得了,等着下一顿吧……
你说大唐老爷们能愿意让家里人天天喝粥吗又是老娘又是媳妇的,咋办吃完干饭赶紧干活去!
乡镇种地的就不说了。
只说生活在洛阳城里面这些卖力气的。
在大车帮还没有创立之前,大唐的用工费用,基本是一天十文钱,换算成大米,五斤生米,这要是碰上能吃的五口家庭,够一天吃饭的,然后多少还有点富裕——至于为什么有富裕,就是因为生米和熟米的关系了,不多说。
这也是为什么说开元、天宝年间是大唐盛世,除了文治武功之外,最重要的因素,能让老百姓吃饱饭,这在中国历史上,就是盛世的硬性标准!
现在粮价翻倍,这就有点操-蛋了,原本的富裕,没了,说不定碰上生存压力比较大的家庭,可能还不够吃的,但是呢,也没差多少,大不了大唐老爷们跟着一起喝粥呗,反正饿不死……
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洛阳这些粮商,单单就卖粮的这个角度,确实专业,你看看这次提价,正好卡在脖子上。
提少了,老百姓虽然怨声载道,但是对日常生活影响不算大……
提多了,老百姓就全吃不饱饭了,久而久之,肯定要暴-乱!
现在呢粮价翻倍,正好!
暴-乱,不值当的,毕竟还多少有条活路,没有饿死人……
不暴-乱,难受,谁天天吃不饱饭都难受……
既不引发更加恶劣的后果,也还能让你难受,欸,这么一来,紧迫的局势就营造出来了……
洛阳这些粮商,就是要用这种紧迫的局势,来倒逼谢直释放林会长!
谢直为什么不拿这些粮商的威胁当回事
因为他知道这种紧迫的局势,他们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为啥
算算时间,如今已经是五月底六月初了,夏粮,下来了!
洛阳城左近的夏季粮食已经成熟,如今正在紧张的收割,今年又是几年以来难得的一次丰收年份,只要等夏粮收割完成,一入库,那粮食简直是要多少有多少……粮商想用粮价来威胁谢直,两字,做梦!
谢璞父子对粮食的认识没有那么清楚,一听因为谢直的关系粮价猛涨,顿时紧张了,结果听了谢直这么一分析,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不过二叔谢璞还是提醒谢直。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你还是小心为尚。
你也知道,天子驻跸洛阳城之后,主要的行政命令,全跟粮食有关,张相营田,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裴相兴建河阴仓、疏通漕运,是为了用沟通江淮和中原的联系,以此来维持粮食的稳定……
如今却因为你造成了粮价上涨,不管其中具体缘由如何,总归是和朝堂大方向违背……
这一点,你要留神。”
谢直听了,沉默地点点头,二叔这话乃是老成之言,不是真正亲近的人,不会提点到这种程度,他的意思很直白,当官,你要看得懂朝廷的大势所趋,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