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开元盛世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匹夫带刀
谢直带着田大壮进了县衙的公廨,一路上听过了田大壮的描述,这才明白。
田大壮今天押车正好到了河阴县,听说了谢正和老何出事了,顿时大惊,一番探查之后,正好牛佑打听消息也有了结果。
当时牛佑准备亲自回来报信呢,却被田大壮拦下了,说如今谢正等人都在河阴县,还需要配合县衙进行调查,虽说县衙里面有于诚这个户房主事帮衬,但终究还是有点不放心,基于此,不如请牛佑坐镇河阴县儒家,一来能够第一时间传递消息,二来能够以防不时之需,至于送信这种事,他田大壮当仁不让。
谢直听了之后不由得点头,田大壮虽然组建大车帮的时间不长,但是每天都要处理不知道多少事情,一来二去,总算是历练出来了,别的不说,就是这番安排,着实不错——谢正等人是在河阴县遇袭,谁都不知道黑衣人身份的情况下,谁能确定他们不会在河阴县二次出手,谢正身边的谢仁已经受伤了,这要是他身边没有个贴心的人,这怎么行
田大壮的这番安排正好,牛佑坐镇河阴县,不但能协调河阴县儒家的相关力量,也可以在危急时刻动用大车帮的力量,更不用说他还可以通过于诚借助河阴县衙的力量,一举多得,足以保证谢正等人现在的安全。
谢直点头之后拿过那两封信,一封于诚的,一封谢正的,自然是先看谢正的,结果这一看啊,谢直顿时满脸黑线,不得不由衷地感叹一声,谢二胖子的心,真大。
第268章 谢二胖子的信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谢正的信里,说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报平安,说他没事,一没受伤,二没吓傻,请家里人不要担心。
第二件事,替谢仁报平安,受伤确实是受伤了,不过就是胳膊被划了一刀,还不是势大力沉的那种劈砍,而是救援谢正的时候,顺手拉了他一把,被对方的刀子在胳膊上拉出来一道口子,挺长,看着血渍呼啦的,却不深,就是普通的皮外伤,属于战阵之中最多见的那种,谢仁自己都不当事,用了金疮药,包扎好,说有个十天半个月的就不会再影响行动了。
第三件事,却跟这次遇袭没关系。
谢二胖子在信里面问谢直,还记得他的那个买走瘦金体字帖的同窗,王公子吗这几天王公子的老家回信了,这哥们根本就没回老家,也没有书信送回去,家里人还以为他在洛阳刻苦攻读呢。
谢正从这件事情商察觉到了不对,洛阳城没有,老家也没有,说他在路上,谢二胖子又不信。
事实上,谢二胖子在洛阳城的时候,也曾找过他们相熟的同窗询问过,大家都不知道王公子干啥去了,都以为他回老家了。
直到谢正跟着老何一同回河阴县之前,也没有找到这位王公子的消息。
不过呢,峰回路转。
谢正和何掌柜走水路回河阴县,路过汜水县的时候,到汜水儒家休息,巧遇了一位当年的同窗。
这位同窗姓刘,开元二十二年和谢正等人一起参加出监考试,成功从国子监毕业,再一同参见开元二十三年的科举考试,可惜折戟沉沙。
当初在国子监的时候,这位刘公子和失踪的王公子关系最为密切,事实上,谢正在探寻王公子踪迹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可是这位也跟王公子一样,没影了。
巧了,这回谢正夜宿汜水县儒家,正巧碰到了这位刘公子。
原来,他科举落榜之后,一时郁结,就跑回老家去了,一来祭祖,二来散心,结果散心的效果极差,一家人听说他科举没考上,纷纷对他表现出失望,甚至还有同辈兄弟人前背后地说点子风言风语,一下子就把刘公子气坏了,你们不是瞧不上我吗行,家里我也不待着了,回洛阳!继续准备考试去,我就不信开元二十四年的科举我还能落榜!
结果,他在赶赴洛阳的时候,正巧碰到了谢二胖子。
谢二胖子一见是他,自然大喜过望,就问王公子的行止。
刘公子被他问得一懵,我这是回老家了,我哪知道老王干啥去了
不过呢,要不说两人关系亲密呢,刘公子虽然不知道这位王公子到底在哪,却也给谢正提供了一条线索。
原来,王公子孤身一人求学洛阳,难免孤单寂寞冷,和同样孤单寂寞冷的刘公子一拍即合,时不常地就想找那些“有技术的职业女性”聊聊天、喝喝酒、派遣派遣寂寞。
这俩货也知道这种事有点丢人,你要是就喝酒听曲,无所谓,那是文人风流,但是您不是为了喝酒听曲,直接奔着上床去,就有点下道了,即使在天性豪迈的大唐,这也属于不要脸的范畴。
去,丢人。
不去,冷啊……
怎么办呢
答案是,远,嫖,近,赌!
国子监周围青楼林立,咱不去,咱往远着点的地方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两人找着了,哪啊洛阳西市。
划重点,这是洛阳西市,不是长安西市!
长安城里的西市,那是真正的市中心,洛阳这个可不是,洛阳西市在洛阳城西南角,紧挨着通济坊,往南再走一步,都出城了……
王公子和刘公子这俩货,为了这点子事,从洛阳城东北角,一气干到洛阳城的西南角去了……
刘公子提供的消息呢,就是王公子在洛阳西市有个相好的,姓苏,他告诉谢正,你要是真找不到王公子,就去洛阳西市找着这位姓苏的姑娘,说不定能有啥消息……
谢二胖子在给谢直的信里面,请谢直帮忙,派人去苏姑娘那里看看……
谢直看到这,鼻子差点气歪了,谢二胖子你可是真够了哈!让二十多人追着屁股砍,到现在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呢你倒有心思管别人的闲事你知道不知道谢家上下,就因为你,差点总动员了!你这心咋这大呢!最可气的,你让我一个堂堂公安局长去给你查暗-娼你到底是咋想的!
谢直心头火一起,有心直接把这封信给撕了!欸,且慢,不撕,撕它干嘛谢二胖子不是在信里报平安了吗,拿回去,给二叔……以谢璞那副周正的性子……谢二胖子你不是没受伤嘛,好办,这回就给你补上!
谢直放下谢二胖子的信,犹自气氛难平。
田大壮见状,趁着谢直还没看于诚信件的当口,赶紧见缝插针地说道:
“牛家小公子传来的口信,是贵府谢仁的口述。
他说,在河岸遇袭的时候,黑衣人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出手很有分寸……
要是让他们放手打杀的话,以谢仁一个人,也不可能带着一群何家伙计和船工支撑到援兵到来。
在谢仁看来,这群黑衣人的目的,仿佛不在杀人、伤人,仿佛……仿佛就是为了吓唬人一样……”
谢直闻言一愣,这倒是个新情况。
“最后的伤亡如何”
田大壮回答,“六十名船工,何家伙计五人,何掌柜、谢二少爷,谢仁,一共六十八人,受伤者三十五人,死者仅仅一人,是一名何家粮店的伙计,下船的时候,一时慌乱,失足落水,是淹死的……”
谢直听了,缓缓点头,要是这么说的话,谢仁的判断有可能是真的,这群黑衣人的出现,还真不是为了杀人,就是为了吓唬人……
不过,这他么不是有病吗!
搞出这么大的场面,就为吓唬人玩疯了!
一时之间也想不明白,谢直就拿起了于诚的那封信件。
嗯……这份信就正常多了……
第269章 前因后果
因未知原因,今天搜狗突然无法搜索到本站,请各位书友牢记本站域名找到回家的路!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奋斗在开元盛世 ”查找最新章节!
谢正等人在河阴县的地界上被截杀,这是河阴县立县之后的第一大案,一接到成皋折冲府的通报,河阴县上下顿时闻风而动,都不用河南府法曹行文申饬,河阴县县令到场就罚了飚,对河阴县尉明确的表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破案,将藏头露尾的黑衣人绳之以法,还河阴县一片朗朗晴天!
河阴县尉也恼火,刚上任还没几天,就碰上这么大一个案子,这是有人觉得我好欺负不成!
命令捕头率领所有衙役前往现场,一来勘察,二来把遇袭的谢正等人带回河阴县,他要第一时间进行审问。
于诚,身为河阴县户房主事,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综合了县尉审讯的结果,以及私下里找谢正等人沟通的结果,得出了一个结论——黑衣人真正的目标,应该是何掌柜,或者说的再明确点,是何掌柜这一次从洛阳城带回来的三船粮食,至于谢正,纯属无妄之灾。
于诚在信中仔细介绍了何掌柜在洛阳城的所作所为,希望能够通过这些行踪为谢直提供侦破的方向。
何掌柜此行洛阳,一来是拜望身为河南县尉的谢直,一心通过这次拜访,彻底稳固和谢直之间的关系,二来呢,是卖粮。
时值四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河阴县又是新置,赋税有限,却召集了大量人员落户河阴县,虽然有县衙出面协调田亩、给予种子、耕牛,口粮,但是口粮一项,多少还有点缺口,何掌柜就看重了其中的商机,准备从外地倒腾点粮食贩卖。
当然,这也是他第一次前往洛阳卖粮,自然不敢大批量的购买,只想买粮三船,挣多挣少就是它了。
何掌柜到了洛阳之后,找上的卖粮之人,姓林,不但是洛阳城中最大的粮商,还是洛阳城粮食行会的会长。
何掌柜找到这位林会长,一提卖粮,人家满口答应,不过也告诉他,新粮还没有下来,想要买,还有去年和前年的陈粮,何掌柜的一想,无所谓啊,反正没有发霉、能吃不就行了,你管他是哪年的粮食,前年的粮食还便宜呢不是
就这样,两人谈好了买卖,不过人家林会长也说了,他在洛阳卖粮有个规矩,只管卖,不管运,你加钱人家也没有闲余人力给你跑这一趟,你交钱,我出粮,粮食只要是出库了,就算是财货两清。
何掌柜的一听是人家的规矩,自然也就满口答应了。
结果这边刚刚谈完了买卖,那边就有人上门承揽运输业务了。
谁
漕帮大龙头,何帮主。
何帮主见了老何很是热情,两人虽然不同宗不同族,终究都姓何啊,五百年前是一家子,你当时说着玩呢何帮主就直接跟老何说,他们漕帮承揽运输业务,出口搬运,漕帮的,压船运输,漕帮的,就连到了地头卸货,也是漕帮的,只不过漕帮内部也有规矩,运输不出河南府地界,要是需要出界,对不起,只能给你把货卸到边界上,剩下的,你自己想辙。
何掌柜一听,这条规矩不近人情是肯定的,但是对他没影响啊,他就准备吧粮食运输到河阴县,正好还在河南府的地界之内,没关系。
一想到这里,老何就准备用漕帮进行运输了,结果一问价格,傻了。
何帮主看在“五百年前是一家”的份上,开价三万钱!
这他么也太贵了!
老何在心里算了把细账,从洛阳到河阴县,顺流而下,最多三天,连搬货、再卸货的时间都算上,加上两天已经足够,一艘粮船二十船工,三艘六十人,每人每天十文钱已经是不错的价格了……
这么一算,六百乘五,三千!
用船,五天用钱一千钱,三艘,就是三千。
也就是说,漕帮这趟买卖,总成本,六千。
何帮主一开口就是三万,比大车帮走陆路运输一趟还贵!
这买卖,没法谈!
何掌柜还想谈谈价格呢,没想到何帮主直接就翻脸了,要不是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没有四万钱,我漕帮根本不可能接你这买卖,三万钱,就是一口价,你要说行,咱们还是好兄弟,你要说不行,一拍两散!我还告诉你了,在这洛阳城中,你只要是走水路,就必须用我漕帮的人、漕帮的船!
何掌柜当时就怒了,你这不是强买强卖吗我老何做生意讲究不个和气生财,却也不受人欺负!一拍两散就一拍两散!有这三万钱,我找大车帮给我运这些粮食,到不了三万不说,我还和人家大车帮能结个善缘呢!
就这样,两人就谈崩了。
就在老何准备找大车帮运输粮食的这么一个当口,突然听到了一个消息——有漕船从河阴县往洛阳运送粮食。
河阴仓本身就是个集散仓。
集,把江南、淮南的赋税集中起来,什么粮食、布匹,集中存放。
散,负担辐射中原的重任,主要是供应幽州边境的军粮,除此之外,还要负担洛阳含嘉仓的的填补工作,含嘉仓坐落在洛阳,除了维护洛阳粮价的稳定,还要负担洛阳城所有官员的俸禄发放。
这一回,又有一匹淮南的赋税运送到河阴仓,赶上含嘉仓粮食告急,河阴仓就派了三条漕船把粮食运了过来。
何掌柜一听,这不是犯瞌睡有人给送枕头嘛。
运送粮食的船,被朝廷征用之后,叫漕船,朝廷征用了以后,虽说给钱吧,但是只给一程的,也就是说,从河阴仓运粮到洛阳,给钱,从洛阳回程,不管。
事实上,这些漕船运输一趟之后,往往都承接点运输的工作——总不能空船白跑一趟吧,运送点什么都行,挣点是点。
何掌柜一看,你也别挣点是点了,我包船,三条船,我都包了,多少钱
三千。
好,再给我搬货、卸货,多少钱。
再加一千!
四千,成交!
就这样,何掌柜跟林会长财货两清之后,用漕船运送了三船粮食,本以为这次能挣不少,谁能想到,马上就要到河阴县了,出事了!
按照于诚在信中转述老何的描述,清晨时分,河面上突然出现了好多小船,也不问话,一见他们的三艘船,直接点燃了小船上的柴火,火攻!
三条漕船上面全是粮食,一着火还能有个好
还是何掌柜当机立断,船不要了,粮食也饿不要了,趁着还没完全烧起来,冲向河岸,这才有了一帮人逃到河岸上的机会。
结果他们上了岸之后,对方由冲出来二三十黑衣人。
这是早有埋伏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