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代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晓梦鱼
汉国士卒冲击的势头不减,将马刀指向下一个目标,直到冲透了赵军的骑兵阵列,汉国士卒才在军官的指挥下减缓了冲击的速度。
冲破了赵军侧翼骑兵的防守,前方面对的就是正在努力调转方向的赵国战车。
汉军并不急于冲到战车跟前,而是重新拿起弓箭与战车上的弓弩手对射着。战车上的弓箭手同样对防护的严严实实的汉军没有办法。而战车的目标太大了。汉军坠在后边,不紧不慢的一箭箭的射过去,战车上的赵国士卒稍有疏忽就被利箭射中,车上的人员越来越少,最后战车失控翻倒在地上。
汉国士卒见大王张政教给他们的战法效果很好。他们的信心大增,认准了赵国的战车,跟随在车后,将战车上的士卒全部杀死,留下一辆辆失去控制的空车。
平原之上,赵国的战车仍然在飞驰,却不是在向敌人进攻,而是想甩掉象牛皮糖一样粘在身后的汉国士卒。
张耳对眼前发生的一切目瞪口呆,他觉得自己的每一步都安排的很对,结果却很凄惨。没一会儿功夫赵国的战车兵和骑兵被清理干净了。汉国骑手重新集结在一起,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大批的赵国的步卒。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归心似箭
李左车发现赵阵已经有所松动,果断的下达了冲阵的命令。
汉国骑兵全速的冲向了敌阵,赵军被攻击的都有点儿麻木了,不知道汉国士卒在眼前一趟趟的奔跑什么时候算个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汉国骑兵却没有在阵前转弯,而是直直的冲向了由于伤亡已经变得十分稀疏的长枪阵,马刀拨开枪尖,长枪手整个人被撞飞了出去,旁边的盾牌手被踩在了马蹄之下。
赵国坚固的军阵被冲杀出了一个缺口,汉国后面的骑兵继续向缺口冲击,将缺口变得越来越大。骑兵部队毫无阻拦的冲入了步卒的阵列之中。
阵列一散,步卒面对急速冲来的骑兵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妈呀!”当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人本能的就会想起自己最亲近的人,但喊妈并不能救命。赵国的士卒将活命的希望寄托于自己的两条腿。
军阵被破赵国士卒转身向着后方逃去。张耳急忙命令手下的军官拼命的弹压,却再也控制不住局面,赵军象雪崩一样败退了下来。
汉军的骑兵并不急于杀死眼前的赵国士卒,而是驱赶着他们,让他们逃向剩下的队形还整齐的赵阵,然后将所有的人裹胁着冲向下一个目标。
赵军逃命的士卒越来越多,士卒们已经顾不得自己的任务,逃命才是第一要务,越是对死亡充满恐惧,死神来临的越快。赵国士卒转身逃跑时,汉队的杀戮也开始了。汉国骑兵在战场上纵横驰骋,马刀的寒光不断的闪动,所过之处留下了一地的尸体。
“全军出击!”李左车见时机成熟,把一直在战场上观望的汉国步卒也派上了战场。生力军的加入使得汉队的优势更加明显,赵队的失败已经成了定局。
“大王快点儿逃吧,再晚就逃不掉了。”张耳虽然不甘心失败却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汉国士卒已经离他越来越近,张耳等人鲜明的衣甲,身后高耸的大旗,无疑告诉对手这里有一条大鱼,汉国士卒从各方向着张耳所在地冲了过来。
“走!”张耳当机立断,调转马头就跑了起来,对于逃跑这件事张耳很熟练,他从前就被陈馀追杀,这次换了李左车也没有什么新鲜的。
张耳的逃走使得赵国的军队彻底崩溃了,在汉队勇猛的冲杀下死的死降的降。
李左车带领军队尾随败退下去的赵队又是一阵子杀戮,战场才平静了起来,除张耳带着少数人逃走了以外,其余的人都成了汉国的俘虏。
“胜利啦!”汉国士卒一片欢腾,多年的训练成果终于在战场上显现了出来。杀敌破军的功劳肯定是跑不了的。队伍中的许多人都将加官进爵,死亡的威胁解除,士卒们又开始幻想自己将要过上的美好生活。
张耳要与李左车堂堂正正一战的想法帮了李左车的大忙,只一战李左车就几乎消灭了赵国所有的机动力量,使得接下来的战斗十分顺利。李左车领军急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守城的赵军自动的开城投降。
只几日功夫李左车就攻下了赵国好几个大的城池,其余地方的赵军还没等李左车派兵去打,已经派人来表示愿意投降,赵国全境归入汉国管辖之下。
又一次丢了国土的张耳跑到了齐国一个劲的向韩信哭诉。
“齐王,您快点儿派兵吧,汉国刚打了胜仗,全军会
第二百二十八章 夹缝生存的韩信
在张政返回汉国的路上张政被韩信带兵拦住了,张政本来想劝一劝韩信让他早日想办法自保,以摆脱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韩信对张政的话却一点儿也听不进去。两人话不投机那只有兵戎相见了。
面对张政韩信一点儿也不敢托大,将齐国的军队规规矩矩的摆出了一个四方大阵,横在了张政前进的必经之路上。
张政要想回到汉国必须从齐军堵住的道路上通过。韩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韩信相信只要将张政堵在路上几天,张政就会急躁,人一急躁就会犯错误。当张政犯错误之时就是韩信打败张政的机会。
归心似箭的张政没有心思同韩信耗下去,上来就摆出拼命的架式。
“锥形阵。”韩信见张政摆出的军阵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对于这种军阵韩信再熟悉不过了,不久前韩信还同运用此阵的项羽较量过。
项羽每次运用锥形阵,都要冲锋在前,把自己当作锥子的头。韩信希望张政也这样做,那么只要打掉锥头,消灭了张政,战斗也就可以结束了。
韩信亲自登上了巢车,将整个战场的形势收入了眼底,下令加强对汉军冲在最前边的部队的打击,令韩信失望的是在锥头部分并没有出现张政的王旗,汉王的旗帜在汉军阵式中间的位置飘扬着。
看来张政还是比较理智,没有觉得自己有项羽那般勇猛。
没能引诱张政带头冲锋,韩信有点儿遗憾。不过对守住道路又增加了许多信心。
汉军的进攻发动了,马蹄敲击着大地,使得大地都颤抖了起来。齐国士卒紧紧的挤在一起,希望密集的步卒阵形能挡住汉国的冲锋。
张政对跟随自己的这支骑兵队伍可算是下了血本,不但每人所骑都是好马,连人带马浑身上下都被精良的甲胄包裹。而且所有的人都配备了马刀和骑弓。
张政的想法是,如果能远程打击敌人绝不冲上去肉搏,杀死敌人自己不流血才是最好的。
两万人的骑兵集体冲锋,声势十分浩大。两万人轮流射出的利箭更是十分恐怖。
韩信带领的齐军在汉军铺天盖地的利箭攻击下,没能坚持多久,很快齐军军阵发生了松动,锥形阵的头扎入了齐军阵中,然后将豁口不断扩大,汉国全军都通过豁口向着韩信所在中军压了过来。
韩信见势不好,急忙从巢车上爬了下来,上了自己的战马随时准备后退。阵形出现破口齐军步卒根本拦不住汹涌而来的骑兵,汉军的前锋已经离中军不远了,韩信都不得不带人退走了。
中军被攻破,齐军士卒已经看不到指挥他们的旗帜,这加剧了士卒的恐惧,接下来的抵抗变得杂乱无章,汉军的攻击却变得更加的流畅。
只一个冲锋张政就带领着汉军凿穿了韩信摆下的四方大阵,将齐军士卒打成了散兵游勇,还好韩信见机的快,带领中军的将领逃了出来,要不也被张政一锅端了。
也亏的张政对消灭韩信没有太高的兴趣,冲破齐军军阵后张政带人搜刮了点儿战场上的物资,没有对韩信穷追猛打,然后大摇大摆的向着汉国的方向开进了。这下更没有人敢对他们进行拦截了。
汉国走远了,韩信赶紧命人收拢被打散的军队。这么短暂的一次交锋,韩信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军队损失过半。现在韩信手中更没有可用之兵了。
韩信急忙写信给刘邦汇报情况,韩信必须向刘邦说明自己是
第二百二十九 劳累的大王
冲破了韩信的拦截,张政带兵顺利的与李左车的队伍汇合了。李左车打跑了张耳,占领了原先赵国的土地,许多城池都是守军投降和平解放的,再加上这几年来汉国对赵国因战争产生的难民的救助,赵国地区的民众对汉队倒没有什么抵触,新占领的地区形势比较稳定。张政等了几天,综合各方面的情报,没有发现刘邦有立即进攻汉国的迹象,这才命李左车严守汉国与齐国的边界,自己则返回了汉国都城蓟城。
元芳看到了张政可算见到了亲人,给张政施完礼后看着张政满脸都是笑容。
张政被元芳看的有点儿发毛了,仔细回想元芳的取向一直都很正常,为什么这次看自己跟看到宝了一样。
“有什么不妥吗”张政摸了摸自己的脸向元芳问道。
“没有不妥,没有不妥,只是我们大家都很想念大王而已。”元芳急忙说。
“想念我”张政更有点儿蒙了,虽然君臣关系都不错,也没有到几天不见就想的地步啊。
“是这样的,大王走的这段时间遗留下许多政务需要您来处理。大家都希望您回来后早日投入工作。另外汉国与张耳一战平定了赵国旧有的地盘,大王归来应当对众人有所赏赐。”元芳看张政一脸迷茫的样子详细的解释道。
张政听完之后才明白,大臣们这里等着他这个免费的劳力回来把积累下来的活干了,另外打完胜仗许多人也将因此升官发财了。
汉国的大臣还是比较人道的,放张政回去与王后凌云温存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才开始处理这些天遗留下来需要处理的政事。
“这些文书都是急需大王批示的文件。”侍卫推着一辆制作精美的独轮小车走了过来,车上整整齐齐的码满了文件。
不要这么夸张吧!这小车张政认识,当初用竹简写奏折时宫内就是用它搬运奏章的。现在汉国上下官家的文书都是使用纸来书写,重量大为减轻,侍卫抱着文件跑就可以了,小车被收藏了起来,当作一个时代的见证。张政没想到这小车还有重新被启用的一天。“有这么多文件要处理”张政有点儿心虚的问道。
“这样的文件还有很多,大臣们报来许多事,都需要大王最终裁决。”侍卫一边从车上卸下文件一边说道。
“还有啊。”这下张政不敢怠慢了,大臣们既然向张政汇报,说明这些事都关系重大,一刻也不应耽搁。张政急急忙忙的开始处理各种公文。直到日头偏西张政面前文件堆成的小山还不见减少。
张政甩着酸痛的手腕,停下来准备休息一会儿,这时几个为了治理国家殚精竭虑的伟大君主出现在了张政的头脑中。原来当皇帝也是可以累死人的。最不能忍的是张政仿佛看到崇祯皇帝三十多岁就满头白发,坐在那里对着张政唉声叹气。絮絮叨叨的问:“朕这么勤政为什么还亡了国”
张政一激灵,晃晃脑袋让自己保持清醒,他都产生幻觉了。这只不过是由战场上返回的第一天。张政觉得自己现在比在战场上杀敌还痛苦。
“把元芳找来,我要问问他有这样坑害本大王的吗”张政可不管现在是什么时间,他要把元芳找来问这个事情他怎么看。张政以前是社会最底层的无产者,在他的想象中皇帝或者大王就是穿着
第二百三十章 三省六部制
以前张政占领的地盘小,而且许多事情都用上了军事管理的手段,所以没有感觉出来有那么多繁杂的事务要做。现在由于不断的向南推进占领了原先赵国的地方,政府的规模不断扩大,政务管理的不成熟就暴露了出来。许多问题官员们解决不了,不会解决,不知道找谁解决,最后这些问题一件件汇集到一起都送到了张政眼前,等待张政作最后的裁决。
张政从战场上归来之后只干了一天就觉得自己头昏脑胀,日子不能这样过下去了。这不光是张政劳累不劳累的问题。张政如果将自己陷入繁忙的琐事之中,对有些事情的决策很可能出现差错,从而给汉国造成重大损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政叫来元芳进行商议,元芳的意见是在汉国完善旧有的“三公九卿”制度,增加国家决策层的人数来解决大王忙不过来的问题。
张政直接否定掉了这个提议,在张政看来,“三公九卿”制度效率十分低下,而且还会因为利益的诉求不同在国家内产生离心离德的纷争。
在元芳束手无策之时,张政说他有一个好办法。
张政说道:“我的办法叫做‘三省六部制’,根据政府不同的职能设立机构安排人员,各机构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分工明确便于开展工作。”
“‘三省六部制没有听说过,还请大王为臣解惑。”元芳听张政所说迷糊了,他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更别说具体怎么操作了。不过听这个名字还是比较文雅的,应该不是农民出身的大王自己生造。所以元芳才想听张政解释一下。
张政坐直了身子,同时示意旁边的侍从作好记录,才正色说道:“所谓的‘三省六部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政府组织形式。这个国家权利最大的当然是大王我,我对国家的一切事务有最终的解释权和决定权。在大王之下设立三个平行的部门,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就是所谓的‘三省。尚书省下又设立六个平行部门,分别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和工部’这就是‘六部’。”
“这些部门的职责是什么”元芳明白设立多少机构,机构叫什么名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机构的职责和有什么样的权力。
张政继续说道:“中书省主要负责与本王一起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大王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平级的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
“您的意思是中书省与大王一起商议事情怎么做,门下省研究可不可以这样做,决定作出之后由尚书省去做,实际上所有的具体工作都要由尚书省去做。”元芳尽量的用简单的语言总结出三省的特点所在,向张政求证着。
张政很欣慰,同聪明人说话就是容易,元芳几句话就将三省的职能说清清楚楚了,张政继续说道:“正因为所有的事情都要由尚书省来执行,所以才在尚书省以下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然后张政又向元芳详细的解释了六部的工作职能。
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考试、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
第二百三十一章 改革的受益者
张政同元芳商议怎样在汉国建立三省六部制的国家机构,两人说到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除大王外,代表国家最高权力的三省由哪些人组成也就是哪些人将分享这个国家的权力。
张政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说道:“我是这样想的。中书省由原先汉王侍从室的人组成,以前他们实际上也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分工不那么明确,现在将侍从室中管理军事方面的人员转到参谋总部,余下的管理政务的人员进入中书省。门下省则由范增范老先生领衔,安排一批德高望重的老臣组成门下省,为我所发出的政令把一下关。至于工作最为繁重的尚书省只能由你来领导,原先你手下的人员按照分工的不同归入‘六部’的各个部门。汉国主要的工作还是要由你们尚书省的人来完成。”
元芳听了张政对“三省六部”人员的安排,心中也是认可的。只有亲身经历过国家事务的管理才会明白,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事务有多么复杂。随着汉国占有地域越来越大,管辖的人口越来越多,即便元芳等聪明人也感觉到有点儿力不从心了,急需有人为他们分担工作。通过六部的划分,元芳就可以将手下人员按特长安排工作,自己负责全面。至于权力被分走,元芳倒不十分在乎,他从一个厨子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已经心满意足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