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代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晓梦鱼
与此同时楚怀王的死讯也传开来,只是传播的过程出了一点儿偏差,原本编好的楚怀王路遇盗贼的故事没人信,却传出了项羽派英布截杀楚怀王,杀人毁尸的版本。
整个传说绘声绘色,说的跟在现场亲见一般。越是稀奇的故事传的越快,没用多久项羽杀害义帝的消息传遍了天下。
天下当时一片哗然,而反应最激烈的要算刘邦了。刘邦直接跳出来打着为义帝报仇的旗号,要找项羽算账。这倒不是因为刘邦对义帝有多么深厚的感情。而是因为刘邦他膨胀了,到了巴蜀之后刘邦确实膨胀了。
刘邦被项羽封到了巴蜀和关中地区本来以为是老鼠被关到了笼子中,可到了巴蜀之后刘邦发现这哪是被关到笼子里,这简直是老鼠被关到了米缸之中。
巴蜀如今已经由蛮荒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且还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由于张政把咸阳城中秦国官府的档案都搬走了,项羽对此一点儿也不了解,白白将这么富庶的地方封给了刘邦,刘邦觉得以巴蜀之地作后盾完全有能力和项羽争夺战天下。因此刘邦决定走出巴蜀进军秦国旧地,而这时义帝的死正好给了刘邦一个借口。
刘邦起兵为义帝报仇的消息传到了汉国,汉国内部又一阵忙乱。
在等待大臣过来议事的时候张政在想:“这天下真没有一天太平的日子,以往在电视前看别国扔炸弹的日子是多美好啊。”
“项羽残暴异常,简直是秦国暴政的延续,现在又杀了义帝。我觉得我们应该起兵和刘邦一起反攻项羽为义帝报仇。”大臣来到后听取了张政通报的情况,一个个义愤填膺都叫着要为义帝熊心报仇。
“都静一静,我说过多次,议事要以事实和数据服人,不要上来就讲什么大道理。你们知道项羽现在有多少兵马,刘邦反抗项羽又带出了多少兵马,带兵出征的又是谁”张政听着大臣们的议论当时就不高兴了,他觉得这么多日子来对大臣们的教育全白费了,一有大事发生又跳出来喊应该怎么做,却没有人想能做到什么程度。
当初张政看中国历史的时候就很奇怪,一旦有战事发生朝廷中总是分成两拨,一拨主战,一拨主和,两拨人在朝堂上对骂,从未有人说主战要怎么打,一旦打败了怎么办,主和要和到什么程度,造成的损失什么时候能拿回来。在张政看来这样议事还不如直接一头撞死,或被人家吓的抹脖子痛快。所以张政一再要求大臣们跟他说话一定要有理有据。
张政的话让汉国的大臣们都闭了嘴,低下了头显得很不好意思。
大臣们对张政的要求还是记得的。只是现在起兵造项羽反的机会摆在那里,大臣们有点儿忍不住了。并不是大臣们有多看重义帝熊心,而是汉国的大臣早就被张政灌输的不再满足于拥有汉国现在这么大的地盘了。
“给大家说说,刘邦派遣的带兵出征的将军是谁”张政向负责讲解的侍从说道。
“为刘邦带兵的是大将军韩信。”侍从回答。
“韩信,没听说过。”大臣们有点儿蒙了,刚才向大王谏言被说没有用数据说话,连带兵的大将都没听说过。就让大王去趟这浑水,那不是将大王往火坑里推吗。
“我来说说这韩信。”
第一百二十七章 可否一战
张政看着大臣们认真的样子继续讲道:“刘邦用隆重的礼仪拜韩信为大将军,刘邦手下的将领有许多人不服。韩信当众将行军、扎营、布阵之法说的头头是道,令刘邦的将领们无不信服。最后韩信还给刘邦出了个精兵之策,准备用三个月的时间为刘邦练出一支精兵,做为反抗项羽的主力。但这时传来义帝被杀的消息,项羽出兵伐齐,天下狼烟遍地,这对刘邦来说是出兵的好机会,为此刘邦把韩信找来商议出兵收复三秦之地的事。韩信说:‘出兵行啊,大王先派五百人修复来汉中时被烧掉的栈道,限期一个月修好。’”
“我看刘邦还是拜了个假货为大将军,别说五百人,就是一万人没有三五年也不见得能修好栈道。说白了还是韩信不敢出兵,为自己找借口。”听张政说到这,汉国大臣有人忍不住要喷一下韩信这个胆小之人。
张政含笑继续说道:“刘邦的想法跟你差不多,韩信向刘邦解释,让士卒修栈道,并不是真要从栈道兵出三秦。等栈道修好再出兵,岂不误了刘邦的大事,这么做不过是为了麻痹章邯,让他将防守的重点放在栈道这边。大军兵出三秦要走的是一条韩信来汉中时已经探明的小道,这条道路,出汉中、经下弁、故道,越过散关,出陈仓、经雍、好畤,进入废丘和咸阳,这说明学好地理知识有多重要。项羽封了三个王在秦地,刘邦要面对的强敌也只有章邯一人,其他两人不值一提。”
张政边说边将韩信的进军路线在地图上标了出来。
“原来还能这样。”汉国大臣们恍然大悟,同时也对汉王的情报能力无比佩服。刘邦那里有什么动向汉国全都清清楚楚。
“根据最新情报,韩信带领军队顺利拿下散关,在陈仓与兵力很少的章邯部队交战,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陈仓,现在韩信正带兵攻打章邯据守的废丘,双方正相持不下。”张政继续介绍道。
“这么快。”张政在地图上将战事的进程很直观的展现了出来,大臣们无不赞叹韩信进军之神速。
“刘邦在三秦搞出这么大动静,项羽会不会放弃伐齐,回师攻打刘邦。”李左车很关心项羽军队的动向。
“据目前情况来看不会。因为有一个足智多谋之人给项羽写了一封信。”张政现在说的这些都是派出去的暗探飞鸽传书印证的。
“什么人能用一封信就能左右项羽的进军方向”大臣们的好奇心又起。
“写信的是韩国的张良,张良在信中说刘邦只是想按照过去的约定得到关中,没有东进的意图,项羽信以为真全力的去进攻田荣了。”刘邦的运气确实好,张良总是在关键时刻帮刘邦一把。
“大王您看我们现在应该帮谁呢”张政滔滔不绝将现在的天下形势说了个清楚,汉国的大臣却有点儿蒙了。
现在的形势有点儿复杂,刘邦正在进攻三秦,项羽跑到齐国收拾田荣。此时选择帮谁直接关系到汉国将来的命运。
问完话大臣们都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张政,汉国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平常大家议论可以,重大的事还要汉王亲自作决定,而事实也证明,张政有着超过常人的预见性,他的决定一直是正确的。
“李左车,本王要争霸天下,汉国的军队,可否一战。”张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李左车问道。
“汉国的军队不能一战。”李左车羞愧的低头说道。
“李左车
第一百二十八章 祭奠
大王需要一个文人,自然不能随便找个识字的凑数。一定要将汉国最有学问的文人找来。
“叔孙通,叔孙通博士在哪里”大臣们同时想到一个人的名字。这个叔孙通可是大大的有名,他是孔子第世孙孔鲋的弟子,也算是师出名门。
“叔孙通博士正在救济灾民呢。”大臣们有些无奈的说道。博士本来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张政却派他去救济灾民了,这个决定是张政作出的,大臣们就不好说什么了。
“宣叔孙通进宫回话。”张政想起来自己的手下确实是有这么一个人。
叔孙通确实是个人才,曾经在秦朝任待诏博士。陈胜在大泽乡n了,有使者向朝廷报告了这个消息,秦二世胡亥召集身边的博士们问道:“楚地派去守边的士兵半路n,现已经攻下蕲县,攻入了陈郡,你们说该怎么办”
三十多个博士儒生们都一齐说:“做臣子的绝不能兴师动众,谁兴兵聚众那就是n,对于n的人绝不能宽恕,请陛下火速发兵前往剿灭。”秦二世一听也跟着急了,脸色通红。
这时叔孙通走过去说:“他们刚才说的那些都是谬论。如今天下归为一统,各郡各县的城池都已铲平,民间所有的兵器都已销掉,这就早已向天下人宣布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当今又上有英明的皇帝,下有完备的法令,派出去的官吏都忠于职守,四面方都像辐条向着轴心一样地向着朝廷,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什么人敢n呢!那些人不过是一群偷鸡摸狗的盗贼,哪里还值得一提呢!各地的郡守郡尉们很快就可以把他们逮捕问罪了,有什么可担心的!”
秦二世一听转怒为喜,说:“好。”
然后又挨个问那些儒生,儒生们有的人说是“n”,有的人说是“盗贼”。
于是秦二世让御史把那些认为是n的人都抓起来,投进了监狱,说这种话根本是他们所不该讲的。而那些说是盗贼的人一律无事,都被放回。与此同时赐给了叔孙通二十匹丝绸,一套新衣服,并把他提升为博士。
叔孙通出了宫门,回到住所后,那些儒生们都斥责他说:“你怎么那么能拍马屁呢”
叔孙通说:“你们不了解,我差一点儿就掉进虎口出不来了。”说罢就卷起行李逃走了。
叔孙通从咸阳逃走后就投奔了在陈胜军中任太师的自己的老师孔鲋,后来陈胜兵败,孔鲋战死,叔孙通随着败军几经辗转投靠了和起义军有渊源的汉王张政。
张政对叔孙通很尊敬,也很客气,当即封叔孙通作了博士。然后命令叔孙通去主持救济难民了,对此叔孙通只能笑笑,他觉得这位汉王农民出身,很有可能不知道博士是干什么的。
叔孙通急匆匆的出现在张政的面前,大臣们看他的样子不知是应该哭还是笑。
叔孙通今年只有三十多岁,只见他身穿,脚登草鞋,脸上晒的黝黑,脑袋上的头发用簪子别着,显得乱蓬蓬,完全是一个农夫形象。
“叔孙通博士,你怎么这个打扮来见汉王”元芳小声的埋怨道。虽然被大王派去救济难民,心中有所不满,也不能用这种方式来向大王n,真是一点儿礼仪也不讲了。其他的大臣也有同感,大家虽没说话,眼神中也显示出不高兴。
“我正在难民之中进行调查,听到大王的召就赶紧来了。同难民打交道,如
第一百二十九章 先下手
“你们知道吗明天汉王要祭奠被项羽害死的义帝了!”消息迅速的传遍了蓟城,然后向城外漫延开去。
汉国有现成的祭坛刚刚修造完成,张政想要祭奠义帝熊心,第二天能够举行仪式。
汉国的祭坛本来是张政为了祭奠为汉国作出过贡献的将士的,祭坛刚建成,一次祭祀的典礼还没有进行,熊心对汉国来说真没作出过什么贡献,这一点来说,张政觉得便宜了义帝熊心。
叔孙通的效率很高,一晚的工夫将祭奠仪式的程序搞了出来,而且还因陋简的准备出了全套的仪仗。
张政觉得叔孙通这种人要是在后世搞个婚庆公司肯定赚钱,要是弄个奥运会开幕式什么的同样也能震惊世界。张政决定等自己结婚的时候一定要让叔孙通来策划。
第二天一大早,蓟城大多数的百姓都向祭坛赶来,这是祭坛建成后第一次向百姓开放,大家当然要过去看看热闹。而且祭奠活动还可以看到汉王,这令百姓们兴奋不已。
维持秩序的兵卒将百姓拦在,只有汉王和一部分大臣能够进入核心地带。即便如此百姓们也知足了,以前大王家的祭奠根本没百姓什么事,一靠近会被赶走,甚至被治罪。而汉国的祭坛不但向百姓开放,祭奠的也是为汉国献出生命的普通人。
进入祭坛的百姓好的打量着里边的建筑,祭坛地方很大,建筑物并不多,却让进到其的人感到它的庄严肃穆,里边建筑的造型与百姓们以前所见完全不同,百姓一个个对着建筑啧啧称。
“你知道吗这祭坛是大王亲自设计的。”
“我当然知道,大王本来是神仙,这祭坛本来是大王按照天宫里的样式建造的。你说大王会不会带着我们过神仙的日子。”
“那是当然,你看这两年我们的生活变了多少,现在的日子是我们以前不敢想的,再过几年生活会是什么样,我现在也不敢想。”
百姓在那里纷纷议论,张政没见过天宫的样子,他却见过后世天坛的样子,所以在设计祭坛的时候,张政毫不客气的按天坛的样子画出了蓝图。
在张政带领下汉国的武大臣徒步走入祭坛。百姓们都伸长了脖子看着官员的队伍,他们在找那个是汉王。
汉国的官员大多都是由底层提拔起来的,再加张政的刻意改造,大家对以前官员和贵族所穿的宽袍大袖的衣服没什么执念。现在自张政以下短衣长裤已经是汉国官员标准的官服,以到于影响到了民间,汉国的百姓都以穿着跟官员类似的衣服为美,在服装方面汉国刮起了一股另类的清风。
“祭奠开始。”叔孙通嘹亮的声音揭开了祭奠的序幕,一时间鼓乐齐鸣,在场的人都安静了下来,从心底感觉到了祭祀活动的无神圣。
张政按照叔孙通制定出来的礼仪,一丝不苟的进行着。祭祀的礼仪并不是完全做做样子,它的作用是通过庄重的仪式感来影响人的心灵。
即便是张政这种十分不喜欢ns,对跪拜反感的人也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发自内心的祈祷,希望逝去的英烈能够感受到众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祭奠的重头戏到了,张政登了祭坛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
演说的稿子叔孙通为张政写好了一份,张政看了却很不满意。
这令叔孙通很惶恐,叔孙通觉得自己写的已经很好,汉王的要求怎么会这么高。
张政看出了叔孙通的不安,安慰道:“你写的稿子不是不好,把它作为对外发布用很合适。我在祭坛想对百姓说说心里话。”
张政的演说没有深奥的词汇,在场的百姓都能听懂,却饱含了对先烈的怀念之情。对于义帝熊心,却只是简单一提。张政将祭奠由他一个人的表演变成了在场全体人员对先烈的缅怀。
&nb
第一百三十章 三方会谈
ntent
张政在汉国祭奠义帝誓师讨伐项羽,听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要算田荣了。
田荣一直觉得自己很厉害,当年连项梁都不鸟,更没有将项羽放在眼里。手一挥项羽分封的三个王就没了。
正当田荣准备在三齐大地上再建设一个强大的齐国时项羽来了。
项羽刚收拾完义帝熊心,正憋着一肚子火,带着十五六万的人马就向齐国冲来。田荣见项羽的人少以为有机可乘,集结了二十多万人与项羽对战。
田荣这几年也没少参加战斗,虽然都是田家自己人的内斗,但排兵布阵还是有一的。齐军阵列森严,二十万人马组成不同的阵式绵延到天际。
项羽根本都没有去想眼前有多少齐军,甚至没有等后继的部队跟上来,带着作为先锋的三万楚军就冲了过去。
双方一交手田荣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猛人。项羽仍然采用自己习惯的战术,穿插、割裂、消灭。没用多长时间就将田荣的军队打了个七零八落。
眼看野战不行,田荣带着残兵退入城池死守。可项羽攻起城来也不含糊。没用多长时间城池被攻破,田荣只能退入下一座城池当缩头乌龟。可这样也逃脱不了城破逃跑的命运。幸亏齐国地盘大,城池多,田荣还有下一个城池可逃。
在田荣苦苦支撑之时听到了张政讨伐项羽的消息如同落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你不是要讨伐项羽吗,项羽就在我这里,快过来帮我啊。田荣在心里呐喊着。
张政把讨伐项羽的事弄的全天下皆知,如今却帮不上田荣的忙。因为汉国与齐国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一个赵国。
张政带领五万大军集结在汉国与赵国的边境就停了下来,在那里与齐王田荣隔空喊话。“齐王你要顶住啊”张政是真心希望田荣能顶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