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秦代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晓梦鱼
吴凡只能用哀怨的眼光看着夏说,心想:“你们找不到人,为什么要杀了我。”但现在不是讲道理的时候。
一个时辰过去了,派出去找代王的人回来报告:“先生,没有找到代王。”
夏说看吴凡的眼光犀利了起来,吴凡吓的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临时政府
张政问代王歇在张耳与陈馀两人的战争结束后是否返回赵国。
对于这样的问题代王歇只能“呵呵”了。
代王确实没办法回答,回到赵国代王歇只能当个傀儡,就这个傀儡还得看张政愿意不愿意让他当,如果张政与胜利者关系好,不需要他这个傀儡了,他八成会莫名其妙的死掉,连谁下的手都很难查清。
“其实代王还是能为赵国百姓做一点儿事情的。同时也可以为张耳陈馀大战之后的事情做些准备。”张政自然明白代王的心思,给代王提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建议。
“我可准备什么”代王歇对为赵国百姓做点儿什么没兴趣,他只关心在张耳陈馀战后能捞到更大的利益。
“其实,代王可以在汉国成立一个临时赵国,接收因战乱而受影响的百姓,同时吸引赵国的有识之士来投奔您,这样会有大量百姓感激您的恩德,又组建了一整套未来重建赵国的班底。之后再和他们谈判的时候就更有底气了。”张政对于组建临时政府一点儿也不陌生,后世一个国家灭亡之时总有投机分子组成一个什么临时政府,可以在战后去摘果子,或给侵略者当现成的傀儡。
“可我养不起他们啊。”代王抱紧了怀中的包裹说道。
“我的大臣们也不会同意汉国养这些人的。”张政一副无奈的表情。
代王歇又得“呵呵”了,你不出钱提这个主意干什么。
“其实还有个办法。”张政象刚想到新办法,恍然大悟的说道:“代王可以号召赵国子民为汉国工作,但心系赵国。这样就会有许多人团结在您的身边,而且自己赚生活费,您返回赵国时他们肯定会跟随的。”
“好,就这么办。”代王歇当即听取了张政的建议。不花钱在自己身边招收一帮人,为今后返回赵国增加自身筹码确实是个好办法。他已顾不得汉王在这中间会得到什么好处。不过据代王歇分析张政多半单纯想干点儿好事,因为代王歇认为张政是一个大好人。
张政与代王歇商议已定,就紧锣密鼓的干了起来。
陈馀带兵直达常山国边境,常山王张耳则带领全国人马迎战。至于那个逃跑的代王歇没有人去想他了。
在这时代王歇却给张耳和陈馀都写来了没有封住的信,奉劝二人不要意气用事,要为天下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告诉他们代王歇已经在汉国境内成立了临时朝廷。今后你们有什么困难可向我提,我又是赵王歇了。
这下可好,战争打的不激烈,双方都在调动部队,寻求一战决定胜负的机会。张耳、陈馀和赵王歇的隔空喊话却很精彩。
赵王歇说:“你们别打了。”
陈馀说:“不消灭张耳这个贱人我誓不罢休。”
张耳说:“有胆你放马过来。”
赵王歇见劝不住二人,只好对赵国的百姓喊:“我赵王歇在汉国边境等着你们,这里有工作,有吃的又安全。逃难的乡亲们快过来吧。”
赵王歇不仅仅动嘴,在经过了赵王到代王,又到临时朝廷的赵王之后,赵王歇决定为百姓干一点儿有意义的事情。
这些天来赵王歇亲自守在汉国边境,接收逃难来的赵国难民。
“你们到那里去登记户口,老乡之间要相互证明,发现行迹可疑的人要举报。不要让一个坏人害了我们大家。”
“到那边去,那边在召工,大家安心工作,日子会好起来的。”
嗓子虽然都喊沙哑了,赵王歇觉得自己过的很充实。
汉王张政答应接收来自赵国的难民,他说到做到,不仅命令汉国的官府倾尽全力做好难民的安置工作,连汉王张政都亲自上阵。
赵国逃亡的百姓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他们早就听说汉国的百姓生活很好,却谁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冒险。这次被逼无奈才让他们走进了这个新世界。
人只有失去了才明白有些东西的可贵,逃难的赵国百姓诚心的感谢仁慈的汉王。汉王不但收留了赵王歇,而且还收留了他们这些低贱的百姓。
汉王张政亲自到难民营中视察难民的安置情况,对难民问寒问暖。带来了医生为有病的难民医治,用汉王的话说:“要珍惜每一个生命。”
难民们第一次感觉自己的性命也是有价值的。自己不再是生
第一百二十三章 车战
张耳和陈馀这次是真刀真枪的干上了。面对步步进逼的陈馀,张耳充分显示了名士风彩,亲自带领常山国大军在边境与陈馀对峙。
双方的探马在战场上来回穿梭,不断的将探得的情况汇报给自己的主帅。
“报,常山王张耳亲率十万大军在前方扎营。”探马跑进陈馀的大帐,大声禀报。
陈馀听完探马的禀报,转身对跟在自己身边的夏说道:“张耳这老贼,这么多年一点儿长进没有,明明可以坚守城池以逸待劳,却非要带兵出来与我们决战,常山国失败的日子不远了。”
“我们只有五万人,常山国的人马要比我们多一倍,此战将军可有把握”夏说听了探马刚才的汇报也有点儿担心。
“打仗要看将领的临场调度指挥,在优秀的将领指挥下,部队才可灵活机动,即便是人数少,通过调度在局部上也可以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然后将敌人个个击破。张耳是个迂腐的读书人,搞搞内政还行,带兵打仗他是一窍不通。并且张耳手下没有可用的懂得用兵的人。张耳此战必败。”陈馀与张耳交往多年,张耳有什么本事陈馀一清二楚。
与此同时,张耳也在听着探马的汇报。当听说陈馀只有五万多人时,张耳松了一口气。张耳与陈馀成为刎颈之交一起闯荡天下,张耳对陈馀的才能是很了解的,所以听说陈馀带兵来攻打时张耳是很紧张的。得知双方的兵力对比后张耳觉得自己的决策十分正确,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双方决战,肯定是人数多的会获胜。
“大王那陈馀太狂妄自大了,带了这么点儿兵就敢进犯我常山国边境,这不是找死吗”张耳的大臣们也在捡大王爱听的话说。
“打仗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大家要多加小心。一定要充分准备,明天出战,我们一举奸灭陈馀的队伍。”张耳虽然心中觉得胜利在望,还不忘告诫大臣们要谨慎小心。
第二天一大早张耳带领常山国的士卒出了大营的辕门,一直杀到陈馀的队伍前列好了阵式。陈馀早就接到常山军进攻的消息,提前已经摆好了阵式,就等常山军的到来。
两军在战场上遥遥相望,战鼓声响起,张耳发出了进攻的命令,张耳的军队由一千辆战车组成攻击的箭头,车声隆隆,显示出了无坚不摧的架式。车阵之后大量的步骑紧紧跟随着。
张耳站在士卒临时为他搭好的高台之上俯视着整个战场,望着战车扬起的烟尘,张耳对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信心又增加了几分。
冲在最前方的一千辆战车正是张耳信心的源泉,这些战车大部分都是张耳新从汉国采购来的。张政这个人张耳很不喜欢,但汉国的战车却很完美。汉国战车在制造过程中坚持着统一的质量标准,每一辆车都被打造的十分坚固,操控起来又十分灵活。更主要的是这些新战车使用了百炼精钢作为减震板,车子跑起来十分平稳。车上的士卒可以从容的操控弩箭、挥动长戈。
张耳看着出击的战车既兴奋又有点儿心痛,这些都是钱啊,张政这个奸商,一开始卖出的战车确实很便宜,可后来张政对战车不断改进,性能越来越好,那价格更是越来越高。战争是死生存亡的大事,张耳当然要买最好的。所以张耳这些年好不容易得到的财富全都换了战车。
不过张耳也不后悔,现在战胜陈馀最重要。张耳甚至想等打败陈馀顺手将汉国也灭了,那些送到汉
第一百二十四章 再做赵王
陈馀正与张耳激战,眼看就要击溃了张耳的军队,这时在战场的边缘却出现了另外一支军队。
陈馀心中暗自叫苦,这周围能拉出比较强大的军队的只有汉王张政了,他最怕与张耳打的两败俱伤时张政横插一杠子。张耳起死回生两人的仗就没完没了了。
“到来的军队打着赵国的旗号。”这时探马报告着打探来的消息。
“来的是什么人”陈馀急需弄清是敌是友,好来决定需要不需要将部队撤出战斗。
“来人穿的破破烂烂的,人数并不多,自称是赵王歇的队伍。”又有返回的探马报告。
“赵王歇这个该死的东西,当初派人去接他,他不来,现在又来添什么乱”陈馀见战场上自己的军队已经胜券在握,走下高台点齐一队人马到赵王歇来的方向察看情况。
“赵王此处兵荒马乱的,很是危险请您快点儿离开。”陈馀跃马在队伍的前列,果然看到了一队服装杂七杂八,举着一看就是随手涂抹的旗子的队伍。的确带队的正是赵王歇,在大庭广众之下陈馀也不好对赵王歇下手,只好试探一下赵王歇的来意。
“我是来劝你们休战的,你和张耳都是赵国的老臣了,而且交情深厚,不要因为一点儿小事就兵戈相见。”赵王歇一副来拉架的样子。
听赵王歇提起交情深厚陈馀满肚子的气,当初在巨鹿张耳逼着我出战,去送死时怎么没有人提交情深厚。
陈馀大声对赵王歇说道:“战场上刀剑无眼,大王你最好远离危险,否则出了什么意外,后悔不及。”陈馀已经在想要不要让赵王歇真的出点意外。
赵王歇不为陈馀的话所动,继续说道:“陈将军,即便是不看在你两个的交情份上,你们也要想一下赵国的百姓,我从汉国来,现在汉国接受了大量赵国难民,汉王也不希望这场战争继续下去。”
“如今战事要紧,请大王注意安全。”陈馀说完拨马走了。
赵王歇不能现在杀,他提到汉王张政,现在还不清楚赵王歇冒出来是不是张政的阴谋,赵王歇现在对自己也造不成威胁,那就先不用管他。可恶的赵王歇拿汉王张政当幌子,让陈馀不好下手,这事先放一放,先消灭了张耳再说。
这次陈馀还真冤枉了张政,赵王歇来到战场还真不是张政指使的,赵王歇在汉国成立了流亡朝廷,每日里接收难民。有一群赵国的旧贵族找到赵王歇,希望赵王歇能重归赵国,赵国的权柄不能落到张耳、陈馀这两个外人手中。
赵王歇最后被说动了心。听说张耳和陈馀打的正热闹,赵王歇和赵国的旧贵族拼凑了些人马向战场赶来,想要看看能不能捞到些好处。
眼看陈馀不把他当回事,赵王歇很是失望。
“大王让张耳和陈馀先打着,看来咱们的实力还不够强,我们去暗中联络赵国的其他人,等他们分出胜负我们再来接收赵国。”赵王歇的手下给他出着主意。
赵王歇也是没有办法,只好带人在战场以外游走。
赵王歇的到来对战事没产生什么影响,张耳兵败如山倒,十万大军当场被陈馀杀的四散,张耳只能逃回了常山国的首都襄国。
看着襄国低矮的城墙张耳真有点儿想念邯郸了。可邯郸被章邯夷为了平地,弄得在赵国大地上没有坚城可守。陈馀大军来势汹汹的,张耳作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襄国是守不住的,先保住命要紧。张耳当机立断带着几个手下跑路了,陈馀四处捉拿却没找到。群龙无首的常山队只好向陈馀投降,这场兄弟之争以陈馀的胜利而告终。
陈馀趾高气扬的带着军队开进了襄国,以为从此以后就可以当上赵王了。这时麻烦来了。赵王歇带领的那支破烂军队也跟了过来,而且那破烂军队又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下又乱
张耳与陈馀战事正酣,赵王歇又自己跑回了赵国,汉国上下始终关注着事情的动态,不可能对赵王歇来了又走不闻不问。
“这赵王歇真是一只养不熟的白眼狼,不但自己跑了,还拐走了不少来汉国的百姓。”张政的大臣心中不满,只能骂赵王歇,不好意思说张政失策。
“这赵王歇还是有雄心的。”张政衷心的夸赞了赵王歇一句。
到了秦朝张政才发现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是平空提出来的。在秦朝从百姓到大王都有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象赵王歇这种给人当傀儡的人也在争取从傀儡变成真正掌权。
“赵王歇又当上赵王了,我们要不要表明我们的态度”元芳得到了最新消息,向张政问下一步怎么办。
“派人去道贺一下,表示我们全力支持赵王歇。本来分裂的赵国是最好的赵国,可张耳不争气,我们卖给他那么多战车和精良的武器,人数占优的情况却让陈馀一鼓作气给打败了。现在最好能强化赵王歇的权力,使得赵国无力对付汉国。现在汉国处于需要一个和平发展的时期,只有实力强大了才能扩大我们地盘。”现在汉国对土地的需求还不十分强烈。况且汉国北方还有大量土地可开垦,所以张政并没有急于出兵扩大汉国领土,去抢地盘。
张政准备执行韬光养晦的政策,躲在汉国偷偷发展,可一件突发事件打乱了张政的计划。
楚怀王熊心,也就是项羽封的义帝死了。
楚怀王熊心绝对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傀儡,在利用宋义夺项羽的兵权没有成功后,仍然没有放弃。即便是项羽当了西楚霸王,给熊心封了个义帝,熊心仍没有低下高仰的头,熊心在彭城给项羽来了个消极对抗,磨磨蹭蹭的不肯离开,说什么也不去项羽给他安排的穷山恶水的长沙郴县去。
直到项羽从咸阳返回都快到彭城,熊心还没有走。这下项羽火了。
“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你们带人将熊心那个不识抬举的小子赶到长沙郴县去。”项羽决定对楚怀王进行强制遣返。
本来对付一个楚怀王根本用不了三个王亲自出马。实际上这是项羽在向三王要投名状,这三个王的封地都是楚国原先的地盘,而且围绕着项羽的西楚,项羽需要他们表示出对自己的绝对忠诚。怎么对待楚怀王熊心,完全可以看出他们的态度。
在这三王当中跑的最快的就是九江王英布了,英布将楚怀王赶出了彭城,派人押着往长沙郴县而去。这时项羽却又改了主意,觉得这楚怀王弄到什么地方都是个麻烦,给英布发出了新的命令。
波涛汹涌的大江之上,一叶小舟随波起伏,楚怀王熊心缩在船舱中瑟瑟发抖。虽然没有被绳捆索绑,面对汹涌的江水楚怀王却无力逃离这里。熊心明白现在他已经失去了所有倚仗。在彭城熊心觉得项羽不会逆天下而行,不敢对他这个顶着楚王名义的人怎么样,可当他被丢到船上随波逐流的时候,熊心知道项羽现在已经不在意天下人的看法了。熊心觉得此去长沙郴县用不了多久自己就会死在那里,这样的结果还不如回家放羊。
“停下,前面的船停下。”一艘大船在后边急驶而来,船上的帆张的满满的。有人在船头大声呼喊着。
看到来船之上随风飘扬的楚国旗帜,押送楚怀王的军吏将船停了下来。其实他们想跑也跑不掉。
大船之上抛下缆绳,将两条船并在了一起。
&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月下追韩信
项羽杀死了楚怀王,除掉了在他头上最后一道枷锁,以为全天下已经没有违背他的意志的存在,转眼却发现田荣自己在齐国称王了,项羽大怒带兵前去攻打齐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