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仕途之风云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他乡的灯火
    很多人甚至曾经在国有和集体企业任职,即便他们自己没有在企业任职的经历,他们的家人或者亲属,也一定有企业任职的经历,因为就在十年前企业任职收入,还是远远高于公务员薪资收入的。

    也只是在最近这十年发生了变化,随着南方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的强势崛起,在八十年代错过产业升级的国有和集体企业,也错过了做大做强的机会,更是失去了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现在邓某人的质疑振聋发聩,让大家再一次审视刚刚被搅黄的拍卖会,没有价值人家买回去干嘛问题是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价值在哪里如何发掘这些企业的价值如何让这些企业起死回生

    如果做不到那些企业的未来在哪里邓华稍一沉吟:“我是外来户对这里的企业和下岗职工没有感情,但是当我看到下岗职工在火车上,连孩子的一顿饭都买不起,看到下岗职工连取暖费都交不起,看到下岗职工在街上售卖滞销产品被追的四散奔逃,我无法坐视不理!因为我是党员干部!因为我被称为父母官!”

    会场内沉寂十几秒,沈明一边赞赏的眼神看着邓华,一边用力鼓掌。随即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一次的掌声中多了几分真情,那是地方干部对邓某人的认同感,那是大家对他演讲的肯定。

    只是陈怡妃开始好奇了,女人好奇自己搞的新闻,能不能顺畅的发布出去。别的不说,今儿邓某人风光无限,彻底褫夺了秋文和同志的光芒,更




第3574章 备胎邓华
    邓华同志不知道君程咋想的,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坚信,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历任政府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有干部群众的同心协力,群英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取得新成就。在短时间内彻底摆脱当前的困境,会在不久的将来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让群英市的经济建设更上一层楼。”

    哗哗哗!全场再度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一次远比之前任何一次都热烈,陈怡妃忽然忍不住笑了。真的是忍俊不禁,女人看向面无表情的秋文和秋书记,那是一张扑克脸,面无表情实际上就已经诠释了太多。

    再看看幸灾乐祸的君大公子,这位似乎还没有搞清楚状况,还不知道自己完全被邓某人褫夺了身为市长的光环!没错就是褫夺了市长的光环,刚刚哪里是即将上位的常委呀,更像是市长大人的演讲啊!

    如果说不久前邓某人砸场子,得罪了在场的相当一部分人,那么刚刚他的就职演讲,就赚取了相当一部份的粉丝。妥妥的吸粉狂魔,最少陈怡妃敢于承认,刚刚过去几个小时,自己已经成为邓某人的粉丝。

    从砸场子到现在,仅仅是跟姓邓的吃一顿饭,出一次现场,然后看他在台上演讲。仅此而已就成为他的粉丝,听上去十分的不可思议,事实上就这么毫无道理的发生了。

    因为女人从小在这片热土上长大,出生在80年的小女人,亲身见证了重工业基地从辉煌到落末。小时候看见无数的自行车,从各个工厂潮水一般涌出来,在街道上形成一条条自行车的车河。

    那时候在企业工作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那时候个体户在工人老大哥面前不只是矮一头,那时候市场购买力全部靠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支撑,那时候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产品才让人信赖。

    身为八零后的陈怡妃,忽然开始怀念当年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辉煌,只是不知道小邓同志能不能对得起自己的期望能不能在他所说的不久的将来,把群英市建设的更好

    美女记者不会知道,今天是邓某人前世今生,在主席台上讲话最多的一次。小邓同志着实不适应长篇大论,但是他今天就是有不吐不快的感觉,就是要让现场的领导干部,知道他的执政理念,知道他对拆光卖光招商这种任性经济学的态度。

    从现场干部的反应来看还不错,相当一部份人看向他的眼神变了,不再是百分之百的抵触和鄙夷。在邓某人视线所及范围内,看到了期盼的目光,尽管只是很少一部份,这已经足够了!

    不能指望一口吃个胖子不是干部大会终于结束,秋文和当场向沈明部长发出邀请:“部长,我们为您准备了工作餐,是不是……”

    没想到沈部长摆摆手:“吃饭就不用了,来的时候在火车上吃了一碗泡面,还要坐晚上火车回去,现在我代表省委、代表省委组织部,要跟邓华同志谈话!”

    原本身为省委组织部长的沈明同志,跟新上位干部谈话正常的很,不过程序应该是先谈话后宣布任命,很多之前还是要有公示。但是小邓同志此次上位相当于救场,是乔老爷和李宗毅让他赶过来砸场子的,所以时间上来不及先谈话,更不要说公示的程序了。

    这些程序都需要在以后补齐,什么时候补齐那是群英市班子的事情,已经和省委



第3575章 愤青邓华
    没错自己对群英市的确不了解,之前在干部大会上所说的,只是东北地区共性问题,没有涉及到群英市的具体问题,这二者是不一样的!

    但是架不住小邓同志有前世的记忆:“在我看来拆光卖光招商是懒政行为,是任性经济学的典型案例,是以探索名义行出卖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之实!是官商勾结盗取国有资产的新玩儿法!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是不负责任不管老百姓死活的极端恶劣行径,这样的干部不配当地方领导!”

    咳咳!沈明没想到小邓同志一出口,就给秋文和扣上一堆帽子:“不要乱扣帽子下定义!我们谈谈如何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是关键,解决问题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本事。”

    这话没毛病!其实沈部长不知道,早在祁连省的时候,邓某人就曾经在党校批判过任性经济学。当时邓某人的演讲,震撼了祁连省的一批干部,只是想要扭转祁连省那些因循守旧干部的观念,却不是一次演讲就能做到的。

    那一次小邓同志的话更直白,只是邓某人纵然有重生的**ug傍身,也架不住蝴蝶翅膀的一扇呼。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调任白山省群英市,更没想到自己会跟拆光卖光招商的文和书记搭班子!

    说实话此次调任绝对异乎寻常,最少对邓某人来说是这样,前世秋文和绝对没有在东北任职的履历。这一生他调到了东北不说,还跟君大公子、小邓同志成为一个班子的班长,如果说这其中没有蝴蝶效应在作祟,才是真的见鬼了。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没有意义,已经履职的小邓同志只能接受现实,但是接受现实不假,却不等于接受任性经济学!前世今生邓华都不喜欢拆光卖光招商的政策,越是了解这项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伤害,就会越发恶心剽窃休克疗法的秋文和。

    纯粹是剽窃西方的所谓休克疗法,拿在自己手中充当创意十足的政策,简直不要脸之极!邓华正色道:“东部地区有全国最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不是某些人口中的负担!有这些产业工人在手,如果不能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就是领导的问题,不能说领导能力不足我们就一卖了之。”

    前世宅男的邓某人,曾经在网上跟人探讨所谓的秋氏模式,十个网友中倒有九个是反对这种方式的。执政为民在秋文和的字典中估计被删除了,你看他每到一地执政都是追求形而上的东西,根本不管当地老百姓是不是改变了生活状态。

    也不管那些城市改造项目,能给地方财政带来多么巨额的赤字,这位掏空地方财政储备,甚至把地方政府未来经济潜力都透支,用政府信用获取巨额信贷,来为自己堆积政绩的做法,曾经引导相当一批地方领导。

    很多人都效仿秋文和的做派,透支地方经济潜力搞城市改造,结果是地方政府负债凶猛。然而如此的大基建却没有给老百姓带来足够的红利和实惠,最终导致几年后,地方政府为前任的负债买单一年年过紧日子!

    最恶心秋氏经济学的无疑是那些继任的领导干部,因为当他们接手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政府负债是一个个天文数字!是地方政府永远还不完的利息,是压在地方政府、企业乃至老百姓头上的沉重负担。

    现



第3576章 伪命题
    问题是发善心捐款就可以,接收一个不断亏欠的企业,每年掏出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亏损,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承受得了不管是私企还是什么所有制的企业,谁过来收购都不是做慈善的!

    连沈明都陷入沉思,群英市面临的困境他也是头疼,为了解决这里的问题他也是绞尽脑汁。最终向省委班子推荐了自己的老部下,燕京党校客座教授刘枫,只是没想到刘教授不肯回到白山省,结果两位大佬把邓某人弄来了。

    根据沈明对邓华有限的了解,这位是一个初中肄业生,跟海归博士刘枫有着巨大的差距。两个人一个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一个是连高中都没上过,只有一张函授本科文凭,很难想像这位声名鹊起会跟刘枫教授并列。

    两个人成长的环境也截然不同,刘枫教授从小就是学霸,十四岁上大学随后出国拿博士学位,而这一切都犹如探囊取物一般。毫不客气地说,刘枫是那种学而优则仕的典型代表,眼前这位却不一样。

    资料显示邓某人小时候跟古惑仔有得一拼,十四岁初中没毕业,确切的说还未成年就因为惹事不断,被父母送到军队大熔炉中历练。在军队五年档案居然是空白,因伤退伍后反而绽放了过人的光彩,一次次在任职履历中写下光辉灿烂的政绩!

    当时看到邓某人档案的时候,沈部长非常好奇,以他的身份地位居然没有资格查阅小邓同志军中五年的履历!沈明好奇那五年发生了什么事,让一个小混混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

    “某些人拆光卖光招商的做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邓华冷笑道,“几年前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不就是如此么还有二十几年前,英法两国经济面临困境的时候,当年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和当时的法国总统,也曾经搞什么民进国退,结果如何”

    英法两国民进国退发生在二十年前,当时石油危机带来一系列的后果开始显现,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已经不复当年勇。他们的产品没有技术优势也没有价格优势,甚至连曾经辉煌的品牌效应都已不再,所以撒切尔才会搞国退民进。

    那个时候邓某人似乎才十岁左右,很显然这位也是做了功课的,否则不可能对七八十年代的事情了如指掌。就冲这一点,沈明也要对邓华刮目相看,不是每个人都会有兴趣了解二三十年前的历史。

    如果是刘枫教授在跟自己谈当年的国退民进,沈明并不会奇怪,因为刘枫教授就是研究国际经济的。跟一个初中肄业生谈论国退民进,让沈部长有种恍惚的感觉,真的是不真实呀!

    两位大秘都钦佩不已,他们都比邓华年长,王敏是58年的左风也比邓华同志年长十岁。按理说二十几年前正是他们步入社会的时候,偏偏对那段英法历史没有印象,而邓某人却能够侃侃而谈,这就是本事。

    小邓同志喝一口茶,那双眼睛熠熠生辉,仿佛面对秋文和在演讲:“同样是面临经济困境,德国、日本、韩国都没有搞什么休克疗法,事实证明这三国走出经济危机的效率更高,走出困境后经济增长速度更快,彻底把英法两国甩在了后面。”

    很显然邓某人对秋文和百般看不顺眼,没错秋文和就是秋氏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就是拆光卖光招商的执行者。在邓某人看来,



第3577章 行不行?
    非但不配做,一旦坐上领导宝座还是非常有害的,就像当年靖江区的区委书记聂四虎。那位任性的家伙仗恃强大的背景在靖江区为所欲为,上演杀人灭口的戏码,甚至搞出来火烧连营的惨剧,给当年的松港市带来极端恶劣的影响。

    这些年沈明见识过很多惊采绝艳之辈,不得不说都是一时瑜亮,但是在漫长的仕途生涯中,那些才华横溢的干部,恰恰是倒在了自己的聪明伶俐上,因为聪明所以不甘寂寞!因为聪明所以想要投机取巧!

    只可惜仕途是一辈子的路,取巧永远走不到终点,甚至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眼下群英市的班子中,入得沈部长法眼的干部,也只有秋文和、君程和邓华等几位罢了,这其中谁是聪明伶俐的谁又是大智如愚的

    现在没有办法下定论,必须要时间来验证,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对于初来乍到的邓华,沈明还需要考察一番,而不是妄下结论。

    三人倾听邓华阐述自己的观点:“即便不是从经济所有制的角度出发,仅仅是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而言,也不能那么任性的一卖了之。孩子有病就扔掉而不是救治,这样的父母不要也罢,他不配为人父母更不配当父母官!”

    对于这样的指责三人还是持保留态度的,这些年东北三省的领导干部没少费心,也曾经无数次尝试拯救。只是当大家都筋疲力竭的时候,才弄来秋文和尝试最后的办法,却被小邓同志如此指责。

    东北的经济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体制的原因也有地方政治大气候的因素。毕竟这里是执行前苏联时代计划经济最坚定的堡垒,也是执行计划经济时间最长的地区,早已经形成了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执政风格。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东北地区经济会步前苏联的后尘走向崩溃,这句话绝非危言耸听。作为外来者邓华还是不够了解这里,他没有长期的工作经历,很难了解基层那种人情社会给发展带来的巨大阻力。

    不过没有人反驳他,调邓某人到群英市来就是要尝试不一样的经济模式,尝试不一样的工作模式,能不能给群英市带来全新的生命力,能不能让这里的国企起死回生,这也是白山省高层全新的一次尝试。

    对于白山省领导而言,一个群英市而已,搞成什么样都不是问题。如果真的从群英市探索出一条新路,不只是拯救了群英市,对整个白山省乃至整个东北三省来说,都是一次伟大的成就。

    这才是邓华备胎存在的意义!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出售国有资产不是不行,是要区分进行,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产业不能出售!那些关系到国家公共安全的产业不能出售!那些影响深远的项目不能出售。比方说医院,比方说学校和托儿所,比方说供热供电供水,比方说公路、铁路交通,比方说消防和大型企业。”

    他也说可以出售,既然都是出售又有什么不同再听小邓同志的禁忌,沈明笑了,让他这么一说还是不能卖呀!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被他邓某人贴上非卖品的标签,但是在秋文和这边,却是什么都能卖,包括交通包括路桥!

    两个人还真是针尖对麦芒!沈明几乎可以想像得到,未来的群英市班子是何等的热闹!一边是强势的秋文和,一边是毫不示弱的邓华,至于说君大公子,沈部长还真的不认为他会左右



第3578章 硬菜文化
    即便小邓同志情商不高,也听出沈部长话里话外的意思,正常来讲应该说“以市委第一书记为中心”,而沈部长却没有这么说。联系到乔老爷和李宗毅紧急调自己空间群英市,邓某人已经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

    很显然上面不是让他当一个唯唯诺诺的干部,而是要充当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探索群英市国有企业改制和下岗职工再就业,这样的探索不只是对群英市有意义,对整个白山省乃至东北三省都意义重大。

    好沉重的担子啊!自己真的能做好吗军人出身的他没有选择余地,只有接受任务!邓华正色道:“谢谢领导的信任!谢谢沈部长的勉励,我会在工作中服务大众,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英市数百万老百姓服务,争取让英雄城重新焕发生机!”

    很显然小邓同志领悟了白山省领导的意图,没错群英市就是被白山省的领导班子当成试点,就是要当成一个突破口,争取在群英市探索一条新路,让白山省的国有企业走出低潮,让下岗职工获得重新上岗的机会。

    现在白山省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国有和集体企业不景气,九成企业都面临破产危机。眼下全省范围内的下岗职工潮,让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夜不能寐,几乎每个夜晚都提心吊胆,就害怕会突如其来一个电话。

    几百万下岗职工,对任何地方政府来说都是巨大的压力,沈明站起身笑道:“今天的谈话就到这儿,我们还是出去吧,不要让他们等急了。对了明英书记和宗毅省长让我告诉你,放手去做钱没有精神上大力支持,政策上允许探索,方法上要以民为本!”

    没钱有政策!至于说精神上的大力支持,大概是今天最大的收获了,而以民为本是告诫自己,不要像秋文和那样弄出群体**件。很显然在省委常委会中,对秋文和的拆光卖光招商政策,也是有相当大分歧的。

    只不过有些事注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显然省里面有支持秋文和的,也有反对秋氏模式的。出现这样的分歧不奇怪,世纪初华夏的改革开放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扩大开放搞活,还是收一收稳一稳。

    这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最常见的疑问,改革派中也有激进派和务实派的区别,而保守势力中也有开明的一帮,更有抱着传统不撒手的一群,正如为人所说:党内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1...735736737738739...7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