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仕途之风云再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他乡的灯火

    说的比唱的好听,真正干实事却怂了!看看他空降群英市一年干了什么就知道,这位擅长嘴上玩儿花活,却根本不擅长干实事,在秋文和面前简直就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娃娃。

    随着邓某人出现这位市长不一样了!邓华笑着拿起茶杯:“很快我也是群英市的一员,这里下岗职工就是我的兄弟姐妹,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们共同的职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让我们一起为群英市产业工人的未来干杯!”

    说的太好了!下岗职工就是我的兄弟姐妹!秦歌和叶清慧紧紧拉着手感动莫名,因为两个人可以感觉到,眼前的年轻人真的把自己当成兄弟姐妹,把自己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

    第一时间就跑到家里来,不只是解决取暖问题,更是为他们带来了一堆春节的礼物,那些几乎够寻常百姓家春节的吃食了,两个人怎么可能不感动

    即便是亲兄弟姐妹也做不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就是邓某人跟秋文和最大的不同点,陈怡妃敏锐抓住邓华话中的关键点,他是真的为老百姓着想,真的想要造福一方,而不是为自己的政绩擦胭抹粉。

    正在此时君市长电话响了,君二公子瞄一眼电话冷哼一声接起来:“什么事”

    “市长!省里来人了,文和书记召集常委成员去接站,您方便吗”

    终于来人了,这么大的雪省里领导也只有乘坐火车,尽管两地只有一百里的距离。小邓同志是体验过雪天开车的,当年初到兴安省江滨市第一天就开车肇事,没有一点雪地开车的经验还真的不成。

    何况这么大的暴雪,高速路第一时间封闭,君程一皱眉:“好!我们这就出发!走吧,我们去火车站接人!几位慢慢吃,邓华同志已经买单,千万不要糟蹋了粮食,剩下就打包回去。”

    这话是对秦家四口人说的,




第3569章 任命
    到底是放开更多一些,还是保守更多一点呢看不懂啊,或者说在白山省内部已经出现了分歧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即便在群英市班子内部,也始终有不同的声音只是不能左右局面罢了。

    看你嚣张到几时!君大公子很有些得意洋洋,斜一眼身边的秋文和,居然还是故作镇定呢。在一边跟两位大秘畅聊,看似热火朝天的背后,却彰显一丝烦躁,他完了!

    最少在君大公子看来,秋文和已经没有前途了!沈明上下打量邓华笑道:“早就听说过你的事迹,只是没想到你能到白山省任职,很高兴你的到来,走吧我们车上谈!”

    好大的面子啊!沈部长只跟三个人握手,邓某人就是第三人,其他人全都被沈部长无视,难道省里面对群英市的班子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因为拍卖会按理说拍卖会是文和书记弄出来的,而秋文和是白山省班子调过来的,似乎怨不到其他人吧

    大家搞不懂沈部长为什么会拿出态度,沈明登上大巴坐在司机后面,向跟随市委常委们身后上车的邓华招招手:“来来来,坐这边!”

    嗨!邓某人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但是沈部长却似乎故意的,故意让那些班子成员盯着他。往下一坐像是芒刺在背,更像是如坐针毡:“部长一路辛苦!王主任好!左副秘书长好!”

    那二位大秘都向他点点头,沈明摇摇头:“不聊那些闲嗑吧,拍卖会是你给搅黄的对出售国有资产你怎么看对群英市的经济发展困境有什么想法对白山省乃至东部地区的下岗潮有什么打算不用马上回答我,我希望过一会儿跟你谈谈这些问题,好好准备一下吧!”

    “是!”感情人家是要考自己呢,小邓同志还真的没有什么准备,毕竟空降群英市完全出乎他的意外。本来他是要混过一个多月,三月份就到燕京党校读书的,万万没想到会中奖。

    没错来到群英市纯粹是中奖啊!简直比中八百万都难呢,呃这个时代还没有大乐透。似乎只有双色球,不过就凭小邓同志的彩头,绝对比踩狗屎更刺激,现在说什么都没有意义,只有好好准备一张答卷了。

    车队直接进入市委大院,大家进入会议室,会议室内早就等候的干部全部起立,顿时掌声雷动。应该是常委扩大会暨市直机关干部会议吧,人数不多也不少,这么大雪天召集全体干部大会真心不容易。

    何况小邓同志上任还不至于召集干部大会,眼前的阵势已经很给面子了,沈部长在主席台中间落座,两位大秘分作左右,连两位群英市主官都被挤在了一边。

    别看两位大秘一个厅级一个只是副厅级,但是架不住两位位子敏感,哪一个正厅级干部敢坐在左副秘书长上面那等于是坐在李宗毅省长的脸上,那不是给自己找病么

    在认识两位大秘的干部中,自然明白如此排序的缘由,但是在下面那些干部眼中却不一样。他们没有机会认识两位,而今天介绍的时候刻意隐瞒了两位大秘的身份,如此一来就让很多人产生了遐想!

    三位领导过来,只是为了邓某人上位好大的架子啊!只听沈明沉声道:“今天来代表白山省省委常委会、省委组织部宣读任命,经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任命邓华同志为群英市市委委员常委,提议邓华同志任职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为群英市的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第3570章 君程自黑
    但是身为群英市的一把手,文和书记必须做出表态:“热烈欢迎邓华同志加入我们的群体!每一次调任都是全新的长征!党的干部就是在一次次出征中,征服一座座全新的领地,把每一座城市建设的更美!让城市居民在更美环境中生活,让我们的城市更有现代气息,更有国际范儿是城市管理者的职责!”

    还是不遗余力推广自己的城市理念么小邓同志微微一哂,他只关注城市形象,只关注自己的形象工程。就像一家之主,只关注房屋装修是不是高大奢华上档次,全然不顾房间里的住户是不是饥寒交迫!

    眼下群英市下岗职工遍地,一个个企业全都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连职工的薪水都发不下来,这位却想着卖掉企业,为他的城市搞装潢,打造什么国际范儿!

    而不是拯救陷入困境中的城市居民!在邓华同志的心目中,这样的城市管理者,跟那种生了孩子却不养的家长没有什么两样,只想着自己臭美买貂买名表买名车,却不管孩子是不是能吃饱能穿好!

    现在邓某人来了注定要让文和书记失望!小邓同志伸手弹掉军大衣上莫须有的灰尘,以后就是这件军大衣了!这是下岗工人的赠品,可以提醒自己时刻想着那些水深火热之中的工人,想着这座城市最底层的一群人!

    文和书记不知道邓某人咋想的,他的确只想推行自己的政策:“我们的干部不能鼠目寸光!我们要有国际化视野,要有前瞻五十年的大气魄,要在城市建设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知。我们要退出那些与民争利的项目,我们要做城市的设计师和建设者,要为城市的居民和企业家,提供最好的生存环境!”

    不得不说秋文和的理念很有迷惑性,听上去非常的高大上,只是在邓某人看来却本末倒置了。以人为本才是为官者的本份,不管民众死活,只顾自己形象工程,将来城市居民全都离开,再美的城市也会变成一座死城!

    因为你没有给城市居民生存的空间!没有给城市居民生存的土壤!只有炫丽的建筑美妙的音乐喷泉,只有宽敞的街道和鳞次栉比的楼房,只有阳光空气和水,却没有土壤和养料,你让人、动植物如何生存!

    不过是一个追求哗众取宠的干部罢了!小邓同志想到前世几个死城!正像文和书记描绘的那样,那些死城高大奢华上档次,只是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没有给城市居民留下生存的土壤,所以变成了死城让人逃离而不是进入!

    一个城市首先要让人能够活下去,这是城市之所以成为人口聚集地的关键!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你让城市居民如何生存呢

    台下的干部也在倾听,倾听秋文和书记阐述自己的理念,很显然文和书记感觉到了危机。上面派沈明部长和两位大秘出现在群英市绝非偶然,这是对他拆光卖光招商政策的质疑,还是彻底的全面的否定

    很多人都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味,真的是味!从邓某人砸场子开始,这股子味已经弥漫开来,谁也想不到占上风的居然是初来乍到的邓某人,最少目前看来小邓同志比文和书记更强势。

    “……邓华同志的加入,是群英市政府的荣幸!”君市长对



第3571章 讨好?
    自黑只是为了推崇姓邓的中午不到时候,秋文和简单了解了一下邓华同志,了解之后文和书记真的开始头疼了,他发现有人给自己空投了一枚超级啊!没错就是一枚重磅面积杀伤的温压弹!

    之前这位的确政绩显赫,但是最让邓某人名声大噪的还是惹是生非的能力,比方说在江滨市灭掉吕家五虎!比方说在合驰市掀起一波政坛风暴!比方说刚刚在祁连省的种种做派!

    万万没想到,这位会被空投到群英市跟自己唱对台戏!不查不知道,查过之后真的吓一跳,这家伙简直是领导的克星,当他领导没出事的,似乎都是女领导,女领导非但不出事还会荣升!

    君市长丝毫不管文和书记想什么:“也许有些同志会问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不同的价值观和为政之道,这一点是我的父辈一直教育我的,那就是执政为民!各位了解过邓华同志的执政履历后,会发现他把执政为民四个字贯穿始终,所以被他带着去为老百姓解决取暖问题,我丝毫不意外!”

    有意思了!连政坛老将沈明都笑了,原本对秋文和、君程和邓华搭班子,他还是有点抵触的。在沈明多年的组织工作生涯看来,一个班子想要完美运转,不应该出现互相掣肘的现象。

    但是现在他有点改主意了,沈部长对群英市班子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很难想像这里的未来是什么样。究竟是高高在上的文和书记畅领风骚,还是君大公子和邓华的组合,把秋文和的秋氏模式斩落马下

    连陈怡妃都没想到,君程市长会甘当铺路石,为邓某人扬名立万铺路。作为一市之长,在散热器小区取暖缺失这件事上是有责任的,正常情况下领导干部会回避此类问题,避免让自己在公众面前失分。

    但是今天君市长却反其道而行之,难道仅仅是为了推举小邓同志上位还是为了单纯跟秋文和唱对台戏的确是对台戏呀,身为一把手的文和书记,强势推行自己的拆光卖光招商政策,几乎完全不把基层群众的呼声当回事,而君大公子和邓某人却上演不同的戏码,不是对台戏是什么

    台下很多干部都感觉到了不一样,文和书记保持自己一而惯之的执政理念,要追求高大上的城市建设。至于说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那似乎不是文和同志需要考虑的事情,他只关注鱼缸是不是华丽高大上,至于说浴缸内的鱼儿是不是活的很好,和鱼缸主人无关啊!

    其实君程把散热器小区事件说出来,连邓华都有点意外,如果是刚刚重生后的邓华,真的会有点被赏识的感觉。也许还会感谢君大公子的知遇之恩,但是重生十一年后不一样了,他并没有一点幸福感,相反觉得被人当枪使了。

    大概君大公子想不到,小邓同志会如此想,他还是不遗余力把邓某人推向前:“我们的干部就是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是要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我代表群英市政府班子热烈欢迎邓华同志的加盟!”

    啪啪啪!全场再一次响起掌声,只是这一次的掌声跟热烈无关,更像是给市长大人捧臭脚的。也难怪大家不认同君大公子的话,不只是因为不喜欢邓某人作秀式的表演,更是大家对君市长言不由衷的反感。

    在场的都不是傻瓜都是官场老手,都是久



第3572章 捧臭脚?
    小邓同志的确没有吹捧的意思,他也没有必要吹捧,毕竟作为华夏的老工业基地,这里有着全国最完备的重工业基础,东北有近百年的大机器工业历史,有着最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一点连四大一线城市都比不了。

    20世纪30年代初,出于战争的需要,日伪在东北强制推行产业开发政策,客观上使东北工业有了一定发展。1945年日本投降前工作母机达1312台,各种产业工人总数约为127万,这些遗留的工业,很早就奠定了东北作为中国重工业中心的地位。

    20世纪40年代末和建国初期,东北依托毗邻苏联的地缘条件,最早引入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当时新中国建立后,仿照苏联模式发动以重工业为主的第一轮工业革命的重心地区。一五计划时期,中央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58个放在东北。

    对于东北邓华还是做过功课的:“我不想说这片土地曾经创造的辉煌历史,我不想说东北为新华夏工业崛起曾孵化出无数神奇。第一炉火红的钢水喷涌,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凌空,第一艘万吨巨轮入海,第一台深海机器人大洋探秘,第一个软件园……”

    说实话连君程都没想到,邓某人对东北了解的如此深入,忽然想起他当年在清远市被人排挤,随后调任的正是江滨市。也正是那一次的调任,为空降兴安省的黄强积累了丰厚的履历,让老黄一飞冲天步入更高的领导岗位。

    很难想像没有当年兴安省的任职经历,没有掀翻吕家五虎和打造两个开发区的政绩,黄强会在新世纪逆势上升,居然步入副国级领导的位子,而这一切小邓同志的功绩不容抹杀。

    不是说君大公子想要为邓某人歌功颂德,而是通过黄强的经历,似乎看到了他自己的未来。此时君大公子真的是心中火热,虽然群英市没有江滨市的政治地位,但是群英市的问题更加突出,面临的困境也更具普遍性。

    只要把群英市的问题解决了,君程市长已经可以预期自己的未来了,当前君大公子上位的绊脚石,无疑就是市委第一书记秋文和!君程嘴角扯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笑纹,他比任何人都了解邓华,这位领导杀手的恶名可不是随便来的。

    小邓同志不知道君程正盘算把他当枪使呢,他的声音诚恳而沉重:“华夏无数个第一就从这里冉冉升起,1956年7月第一辆汽车下线,在日本丰田、日产、本田等汽车巨头出现之前,春城汽车厂曾是当时亚洲汽车业名副其实的老大。”

    大家没想到,邓华同志对东北的历史如此了解,甚至超过很多土著的地方干部。说实话在很多人心目中,日本的汽车产业一向是亚洲乃至世界称雄,没想到跟群英市近在咫尺的春城汽车厂,曾经有过亚洲第一的辉煌历史。

    要知道群英汽车改装厂,曾经也是春城汽车产业链中的一环,只是后来春城汽车城项目做大做强之后,反倒是冷落了周边兄弟城市的零配件企业。如果不是后来松港市靖江区华夏汽车集团成立,让群英汽车改装厂起死回生,恐怕十年前汽车改装厂已经破产了。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韩艳琴眼神迷离,对于邓华同志说的这些辉煌历史



第3573章 第一次亮相
    对邓某人演讲最感兴趣的还是陈怡妃,女人很难想像一个南方人,会对东北这块土地如此了解。甚至还不断为东北工业鼓吹,鼓吹一个濒临困境的重工业基地,对他能有什么样的好处

    按照女人手头获得的资料显示,邓某人从军队复员回到古城县之后,一向是以改革派的面目出现。在古城县、清远市和江滨市,都主持过国有企业改制试点,只是他的国有企业改制跟拆光卖光招商的秋氏模式完全不同。

    小邓同志似乎更喜欢搞产业升级换代,喜欢把现有的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而不是一卖了之。这样的处理方式固然很稳妥,首先避免了大规模的企业裁员,其次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再一个增加就业增加地方政府gdp总值。

    问题是如何拯救陷入困境的企业,最起码在陈怡妃的记者生涯中,还没有看到成功拯救企业的案例。顶多也就是回光返照、苟延残喘罢了,无非是让国家一次次的付出,其结局是毫无悬念的。

    但是邓华不这么看:“拥有如此辉煌的历史,拥有全国最优秀的产业工人,拥有全国最好的理工科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什么我们的企业陷入现在的困境是不是这些企业真的一无是处如果真的一无是处为什么有人出价上亿元收购难道他们天价买回去只是为了赔钱么”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秋文和的身上,因为大家都知道,是这位空降群英市一年的时间内,始终鼓吹拆光卖光招商的政策,始终坚持要把群英市的产业全都卖掉,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拯救群英市。

    现在出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说实话台下台上绝大多数人,对秋氏模式是有看法的。能够进入今天会场的干部,哪一个没有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有过交集

1...734735736737738...7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