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左臻微微思索了一下,抱拳对谭纶说道,建议去城外的村子暗访调查。
“嗯,言之有理。走,我们出城,去下面的村子看看。”谭纶点了点头。
一行人转而向西,从西门出城。出城后,问了几个路人,往遭受倭患最严重的几个村子走去。
章丘村。
这是谭纶他们的第一站。
尚未入村子,便看到村前被毁的稻田,即将成熟的稻田已然被焚毁了个七七八八。一入村子,入目的便是无边的白幡,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悬挂着白幡。残垣断壁,烧毁的房屋村子里到处都可以看出被倭寇破坏的痕迹。
村子人烟稀少,感觉很是冷清,谭纶一行人走进村子很深了,才听到一阵狗叫声,接着便看到一位颤巍巍的老大爷拄着拐棍走出了门口察看动静。
“老丈好,我们是从台州府城来的茶商,路过贵村,能否讨口水喝。”
谭纶上前抱拳说道。
“哦,打府城来的啊。如果不嫌弃小老儿家宅脏乱的话,就进来喝口水吧。家里酒肉没有,水是管够的。”老大爷年纪大了,腿脚有些不便利,不过还算耳聪目明,听了谭纶的话后,便邀请他们进屋喝水。
“谢谢老丈。”谭纶抱拳道谢,率先走进了院子里,接着从兵士挑的担子里取出了两包茶叶,递给老丈,“呵呵,老丈,这两包茶叶保存不善,被雨水浇了,品相不好,卖不出去,但是不影响喝,还望老丈不要嫌弃。”
至于茶叶被雨水浇了什么的,自然是不存在的,这是谭纶故意编的措辞,目的是想让老丈没有负担的收下茶叶。
“你看看你们,喝个水还客气什么”
老大爷摆了摆手,不收茶叶,谭纶一再坚持,老大爷推了几次后,才接过了茶叶。
茶叶虽然不贵,但是老人家平时都舍不得喝茶的,也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去买些茶叶。现在听谭纶说茶叶是浇了雨的,卖不出去,又一再坚持也就收下了。珍惜的放到柜子里,准备等到过年过节或者有人来访的时候,招待亲戚客人。泡雨不泡雨的,老人家是不在意的,茶叶早晚不都得泡水不是。
“家里就只有这两个碗了,你们轮着喝吧。”
接过茶叶后,老丈提了一个油垢的陶壶,找出了两个缺口的碗,准备倒水。
“老丈,我们自己来就好。”谭纶上前接过老大爷手里的陶壶。
“东家稍等,我将碗再刷洗一下。”左臻注意到水壶油垢不堪,碗又是缺口的,黑乎乎的,像是没刷干净似的,不由起身拿起碗,准备再洗一洗。
“呵,怪讲究的昨天,知县大老爷来我们家,直接就用这碗喝水的。”
老大爷见状,背着手呵了一声,昨天知县大老爷来我家,都没你们讲究。
“不用,这样就很好。”谭纶摆了摆手,制止了左臻,自己倒了一碗水,双手递给了老大爷,继而又给自己倒了一碗水,笑着跟老大爷说道,“老丈,您跟知县大老爷是亲戚吗,知县大老爷都来过你们家,那我们可跟着沾沾贵气喽。”
左臻听到朱平安来过这个村子,脑海里便不由构想出了很多画面
“小老儿怎么有福气跟知县大老爷做亲戚啊,”
老大爷摇了摇头,说到米面油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了。
起了这个话头后,谭纶、左臻等人便跟老大爷攀谈了起来,聊朱平安,聊倭患,聊村子遭遇倭患的时间,聊村子的伤亡情况,聊县城斩获了七百九十五个倭寇首级,聊村里亡者有没有被人割掉头颅
从一开始的旁敲侧击,到渐渐挑明话题,调查了解朱平安有无杀良冒功,或者虽未杀良,但以良冒功
“你们走!我家不欢迎你们!我这水便是喂狗也不给你们喝!”
听到左臻挑明话题后,老大爷蓦地勃然大怒,一把将谭纶等人手里的碗抢了过来,将水全都倒了,接着便颤颤巍巍张开双手将谭纶、左臻等人往门外推。
“哎,哎,老人家你这是生哪门子气啊”左臻一脸不解的喊道。
回应他的是两包茶叶。
“还你们!”
老人方才珍惜的放在柜子里的茶叶,此刻就跟丢垃圾一样,丢到了左臻等人怀里。
“老人家,你这是生哪门子气啊?!”左臻忍不住再一次喊道。
“你还问我生哪门子气?!我是猪肉蒙了心请你们进屋喝水!你们竟然这般污蔑知县大老爷。小老儿我活了一把年纪了,最见不得你们这种人!自己不做好事,还见不得别人做好事,还往人家身上泼脏水。知道知县大老爷昨天来我们村干什么吗,知县大老爷来我们这是帮我们村重建的,又是帮我们修房子,又是帮我们割稻子,还给小老儿送来了米面油,足够小老儿吃半年了割人头冒功?!呸!亏你们编的出来!县城斩获的七百多倭寇首级,在英雄陵园和公募摆了两天,给所有被害的乡亲上供,祭奠乡亲的在天之灵,人人都瞧着了,若是有乡亲脑袋被割了冒功,早就被幸存的乡亲认出来了,哪里还等你们编排!那些倭寇首级,是知县大老爷领着乡亲用命拼来的。我们县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好知县,可不能被你们这些小人给泼脏水泼走了”
老大爷情绪激动的将拐棍不住的敲地,看向谭纶等人的眼神充满了愤怒。
狼狈的离开了章丘村后,谭纶一行人又走访了几个村子,有了章丘村的教训,他们调查闻询的时候,语气委婉多了,都是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进行。
几个村子走下来,谭纶等人没有找到任何一条朱平安杀良冒功、以良冒功的线索,不得不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靖南县七百九十五的倭寇首级斩获是实实在在的,并没有什么杀良冒功、以良冒功的行为。
寒门崛起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报功请赏
台州知府谭纶这一次靖南、太平暗访,可以说是毫无收获,也可以说是大有收获。
毫无收获,是因为这一次暗访,并没有发现朱平安有杀良冒功、以良冒功的行为。
大有收获,也是因为这一次暗访,并没有发现朱平安有杀良冒功、以良冒功的行为。这也就进一步确定了,朱平安保卫靖南并斩获七百九十五个倭寇首级、光复太平并斩获二十九个倭寇首级,这一滔天大功的真实性。朱平安大功真实,那台州府这一次倭患的损失就减少了近一半,而且还添了大功两件。这样以来,自己的政治生涯就保住了。如此,岂非大有收获!
谭纶一行回返台州府城后,便接到下面人禀告,靖南县将斩获的八百多倭寇首级都送到台州府衙来了,同时还送来了盖有靖南知县大印的两份战报公文、一份请求减免赋税公文以及一份请求首功赏银公文。
谭纶接到消息后,二话不说便带着左臻,前去查验靖南送来的倭寇首级。
倭寇首级八百多,不是小数目,府衙官吏在收到靖南送来的倭寇首级后,发愁往哪存放,最后摆在了监狱外的庭院中了,密密麻麻摆满了一院子。
一庭院的倭寇首级,能下脚的地都不多。
任谁一进院子,看到这一幕,浑身鸡皮疙瘩都得起来。若是胆小的,估计腿都软了。
台州知府谭纶初进院子,看到这一庭院的倭寇首级,也不由激灵了一下子,深呼吸了一口气才恢复平素沉稳平静的模样,缓步走进院子。
在谭纶身后的左臻,尽管是行伍出身,此刻也不由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府衙的两个仵作正在院子里查验倭寇首级,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倭寇首级,首级还保留着倭寇临死前的狰狞模样,仵作浑然不以为意,就跟看古董一样,仔细端详手里狰狞的首级,查看首级发型头发茬子的痕迹、牙口、耳朵等五官各处。
院子里除了府衙的两个仵作,还有五个府衙的衙役给仵作打下手,另外还有一位靖南县衙捕头衣着的昂扬汉子,长得五大三粗,标准糙m汉一个,不过眼神很是锐利,一眨也不眨的关注着庭院里的倭寇首级,以及每一个接触倭寇首级的人。
“见过府尊。”
庭院里的府衙差役最先看到谭纶一行,忙不迭的上前行礼。
“见过府尊。”
两个仵作听得差役行礼,才后知后觉的发现知府谭纶来了,连忙跟着行礼。
两个仵作行礼的匆忙,行礼时手里依然捧着刚才端详的倭寇首级,这画面就不说了。
靖南县衙的捕头也跟着行礼。
“免了,查验首级要紧,没的什么虚礼。”谭纶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继续查验首级。
于是,仵作等人便又投入到查验首级之中了。八百多个首级,可不是小数目,他们查验了半个多时辰了,也才查验了不到一百颗首级而已。
“左将军,你看这些倭寇首级,可有什么问题?”谭纶也带着左臻等人在庭院中查验倭寇首级,大约过了盏茶时间后,谭纶对左臻问道。
“回大人,末将仔细查看了这近处的十个倭寇首级,其中有三个真倭首级,其余七个是假倭首级,都是三四十岁壮年,并无发现什么问题。”
左臻正蹲着身体察看倭寇首级,听了谭纶问题,将视线从倭寇首级中离开,起身抱拳回道。
左臻对倭寇也不陌生了,调至台州府前,他曾经在宁波府担任总旗、副把总,与倭寇作战过多次,倭寇首级也经手过十余颗,对于真倭、假倭比一般人要了解的多。
他进院子后,仔细查验了十个倭寇首级,这十个倭寇首级有三个是真倭,七个是假倭,无论是真倭还是假倭都没有什么问题,真倭就不用说了,真倭与大明子民区别很大,假冒不了,至于七个假倭头顶发髻的头发茬子也都有好几个月的痕迹了,并非是仓促剃掉的,自然也就不可能是杀良冒功的。
“哼,当然不可能有问题了,这些倭寇首级都是我们从倭寇头上现砍的,能有什么问题。”
旁边一直在注意着院子里众人动作的靖南捕头此刻不由哼了一声,不满的嘟囔道。这些倭寇首级都是公子带着我们大家浴血奋战,厮杀来的,没想到竟然会被怀疑有问题。有问题?我们亲手砍的倭寇首级能有什么问题?!
虽然是嘟囔,但是他五大三粗的,嗓门又大,即便是嘟囔的,院子里也能听的清楚。
“好一个汉子,你是何人?”
听到汉子的嘟囔声,台州知府谭纶这才注意到靖南这位押送首级、寸步不离的捕头,此人五大三粗,昂扬魁梧,浑身肌肉撑的衣服都鼓起来了,一股彪悍之气溢于言表,不由感慨了一声,饶有兴趣问道。
“回大人,小人是靖南县捕头刘大刀,是我家公子,不,是知县大老爷令我押送首级来府衙报功请赏。”汉子抱拳回道,嗓门很是响亮。
“首级既然已经送来了,不下去休息,缘何还在这里?”左臻问道。
“来之前,我家知县大老爷仔细叮嘱了,要我寸步不离这些倭寇首级,直到府衙验收、勘验完毕了,领了验收字据,小人才可离开倭寇首级。”
刘大刀瓮声回道。
“寸步不离,呵呵,这么多倭寇首级,从来到现在你一直都寸步不离的守着了?”左臻问道。
“当然。”
刘大刀用力的点了点头,这一路走来,无论吃喝拉撒睡,他保证倭寇首级在他的视线范围内。
“寸步不离的守着这些倭寇首级,你就不害怕吗?”左臻问道。
“害怕?哈哈哈,这些倭寇活着的时候,我都不怕,死了还怕?!即便怕,也是他们怕我才是。你刚才验收的那十个首级中,那三颗真倭首级都是我亲手砍的。”
刘大刀咧嘴一笑,一口白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伸手指了指左臻脚下的倭寇首级。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
一个多时辰后,府衙仵作终于将八百多倭寇首级查验完毕,确定其中真倭首级三百六十三、假倭首级首级四百六十一,并无假冒之嫌疑。
确定首级并无问题后,台州知府谭纶一脸轻松的回转书房,撰写台州倭患公文,上报朝廷。
刘大刀领了府衙写有首级数量、验收无误的文书,便催促府衙兑现首功赏银。
刘大刀深知现在公子有多缺这笔首功赏银,当日靖南保卫战,公子为鼓舞士气、保卫靖南,下达了重赏令,无论军民凡勇于守城者赏银十两,负伤者额外赏银十两,阵亡者再额外抚恤五十两纹银,如此下来,一共需发放赏银、抚恤银七、八万两呢。这可是一笔巨大的数目。
靖南县衙共有库银三千多两,公子全都兑现赏银了;县衙粮仓里的一万多石粮食,公子也都都折合银两兑现赏银了;公子甚至将出京城携带的一千五百两银子,都拿出来兑现赏银了,为此,画儿姑娘还哭了好久的鼻子呢。不过,即便如此,也还有很多五万多银子的缺口呢。
皇上不急太监急,太监急了没卵用。
刘大刀终是无功而返,府衙以首功赏银需要走流程为由,令刘大刀回返靖南敬候佳音。等到流程走完后,首功赏银自会由府衙下发靖南县衙。至于时间嘛,快则三五则,慢则旬日,也可能是月余,也可能更久。
二十一世纪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古代官僚的行政效率却不容乐观。
在刘大刀离开台州府城、回返靖南的时候,台州知府谭纶的台州府倭患公文已经拟好了,盖上了知府官印,令驿使一路快马加鞭送呈京城。
暮色黄昏,台州府驿使骑着一匹快马,从台州府北门出发。
在台州府驿使前方五百多里的驿站旁边有一个茶馆,刘牧就着热茶吃了随身携带的干粮,翻身上马,摸了摸随身携带的公子的亲笔信,继续快马加鞭赶往京城。
刘牧骑了一匹马,后面还空着一匹马,缰绳拴在了骑着马匹的马鞍上。这是供他换乘的马匹。一人双马配置,目的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京城。
朱平安作为知县,没有权利直接向紫禁城送呈公文,所以将靖南倭患战报写了一封亲笔信,送呈给座师徐阶。因为送呈亲笔信不是公务,不能使用驿站更换快马,所以朱平安给刘牧提供了两匹快马,以供换乘。
明朝驿站有其规矩,其实历朝历代驿站都有这一规矩:非执行公务,不得使用、滥用驿站,违者一律严惩不贷。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古代又没有如今的网络通信手段,只能利用驿站传递消息,而驿站又有限,几十公里一个驿站,一个驿站规模、快马数量又有限,若是驿站被滥用的话,那紧急军情、公务传递时就会受到影响,国家大事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历朝历代都有非执行公务不得使用、滥用驿站的规矩。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利用驿站送荔枝这种浪漫,也只有一国之君唐玄宗才有这个权利。
洪武大帝时期,开国将军唐胜宗利用职权私自使用驿站,第二天就被洪武大帝革去了侯爵身份。虽然时至今日,驿站的规矩没有开国之初那么严了,越来越松弛了,但是违规使用驿站,一旦被人揭发检举,那可就是犯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