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这是怎么回事,快看,又多了一处火光,那是徐楼村吧怎么也着了”

    “不对劲,不对劲,这很不对劲……怎么这么多村子都着火了啊”

    一开始人们还当是热闹看,不过看着看着,人们渐渐觉得不对劲了,一个个脸色严肃了起来。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城门前的大道上跑来了一个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的村民,一边跑一边哭着对城门口看热闹的人大喊:

    “倭寇来了,倭寇杀来了……”

    “杀千刀的倭寇杀人不眨眼啊,俺们村子都被杀光了,鸡犬不留,太惨了,俺是侥幸跑出来的。




第一千一百章 倭临城下(二)
    “官爷,倭寇来了,那都是杀人不眨眼的畜生啊,趁现在倭寇还没围城,求求你了官爷,求你快点打开城门,让我们大家伙出城逃命吧。”

    “我们要出去,打开城门,放我们出去。”

    “当差的,知道我们爷是谁吗,我们爷靖南五大家之一的陇家五爷,识相你就快打开城门,日后我们五爷必有厚报,金银珠宝、美婢小娘,少不了你的。”

    城门关闭后,聚集在城门前逃难的人们情绪激动的威逼利诱,要求刘大刀等人打开城门,趁现在只是先头倭寇出现在东门、还没有围城之际,放他们出城逃难。

    “各位父老乡亲,不是我不开城门,而是现在外面不安全,倭寇正在城外烧杀抢掠,现在出城,无疑自己撞到倭寇的刀口上去。我们靖南县城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守好城,倭寇就攻破不了县城,现在留在城里才是最好的选择。况且,倭寇前锋已至城下,这会打开城门,若是被倭寇趁机摸了进来,里应外合,这满城百姓可就全遭殃了。”刘大刀等人坚定的挡在城门前,用力的摇了摇头,苦口婆心的解释道。

    刘大刀等人苦口婆心的劝说,并不被众人所接受,话音刚落,众人就嘘声一片。

    “大家不要听他的,狗屁城高墙厚、易守难攻,狗屁留在城里才是最好的选择。远的不说,单说近的,这才多少年啊,咱们靖南县城都被倭寇攻破过两次了。”

    “就是啊,我可是亲身经历过一次,后背还挨了一刀,也是我命大,侥幸活了下来。咱这县城根本就不禁打,就跟鸡蛋壳一样,一打就碎了。”

    “现在留在城里,那我们不就成了瓮中之鳖了吗到时候倭寇攻破了城,我们想跑都没地方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倭寇过来砍了咱的脑袋。”

    “我还年轻,我还没娶媳妇呢,我不想死,快点打开城门,放我们出去。

    “你想死,别拉着老子垫背,我要出去,放我出去,呜呜呜,放我出去……”

    人们的情绪越来越激动,吼声、哭声一片,不住地推搡刘大刀等人,要求打开城门。

    “外面的倭寇越来越多了……”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如同一滴凉水滴在了滚烫的油锅里一样,人们一下子炸开了,情绪更激动了,拳打脚踢、手掐抓挠刘大刀等衙役,要求打开城门。

    “退后!无县尊命令,不得擅开城门,违令者杀无赦!”

    刘大刀等人如大海狂潮中的独木舟一样,不得不拔出腰刀,维持秩序。

    “呸!有权有是有钱的,都跑了,扔下我们在这给他们当诱饵,给他们逃命拖延时间……”

    “县衙的李达李典史第一个带着家眷跑的,我亲眼看见的,县里的大户也跟着跑了好几个,你们怎么不在他们跑的时候关城门,偏偏等他们都跑了,你再关城门!你们安的什么心啊,你们还不是想让我们留在城里当诱饵!”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凭什么当官的可以出城,我们就不能出城。”

    “打开城门,放我们出去!”

    在倭寇临城的压力下,人们群情激奋,汇集起来如滔天洪水一样,席卷刘大刀等人,将刘大刀等人冲击的摇摇欲坠,顷刻间便有倾覆的危险。

    “快看,街上走来的,那是谁!那不是县尊大人吗”

    “县尊大人来了!!”

    就在这时,眼尖的人们看到了街上穿着官服大步走来的朱平安,不由大声的喊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吸引了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我睡城上
    “快快打开城门,你们瞎了吗,没看到县尊大老爷也要出城逃命了吗,还不快快打开城门.....”

    人们催促打开城门的声音,如山呼海啸一样,震耳欲聋,直撼城门。

    刘大刀在山呼海啸之中,坚如磐石,不为所动,挡在众人跟前,寸步不移。

    不过,他身后的衙役却没有如此定力,他们看着背着被子向着城门快步走来的朱平安,听着人们山呼海啸的声音,不由的迟疑了,犹豫了一下,有人上前小声对刘大刀说道,“刘哥,你看,县尊大人都要出城逃难了,要不我们打开城门吧。”

    “放屁!”刘大刀闻言,扭头瞪着牛一眼的大眼,怒声喝骂,“少他娘的诋毁公子,我家公子岂是贪生怕死之辈,怎会弃城而逃,出城逃难!”

    “呵!煮烂的鸭子,嘴还挺硬。县尊大人都背着铺盖卷来了,还不承认。识相懂事的,你就快点打开城门吧,怎么着,还等着县尊大人开口让你开城门啊,那让县尊大人多没面子啊,你总得给县尊一个台阶下啊。”

    “呵呵,对对对,县尊大人不是出城逃难,县尊大人是出城求援好吧只要你快点打开城门,随便你怎么说都行,你就是说县尊大人背着铺盖卷讨贼都行......”

    挤在城门洞前的人们听了刘大刀的话,不由一阵冷笑,对刘大刀冷嘲热讽了起来。

    “还不开是吧,看,县尊大人已经过来了。”

    “快快,快点给县尊大人让个路,让县尊大人去城门。”

    人们见刘大刀一根筋,说什么都不开门,不由一阵冷嘲热讽,正好朱平安也走过来了,心思活络的人们一边嚷嚷着,一边指挥着众人给朱平安留出一条直通城门洞到达城门的路,方便朱平安这个知县大老爷到城门前。

    “凭什么给他让,他一个知县不守城,都弃城逃命了。”

    “就是啊,这样的狗官,凭啥给他让路。”

    很多人不解,他们觉的朱平安这样弃城而逃的狗官,不配他们让路。

    “你傻啊,你还想不想出城了!他是知县,那个傻大个一根筋,没有知县命令不开城门,现在知县来了,你还不快点让开路让他过去给那个傻大个下令打开城门啊。”

    心思活络的人不由着急的骂道,唯恐他们耽搁了时间,延误打开城门。

    “哦,哦,原来是这样啊,俺让,俺让,这路俺必须得让。”

    那些不理解的人们闻言,一下子恍然大悟,积极主动的地让出路来。

    原本被堵得水泄不通的城门洞,瞬间就形成了一条可供一人行走的直通城门的小道。

    “知县大老爷,请,请。”

    人们看着快步走来的朱平安,眼睛都放光,就跟看到了行走的钥匙一样,别提有多热情了。

    来了。

    来了。

    他来了。

    在人们期盼、热情的目光中,朱平安背着被子,快步走了过来......

    三米

    两米

    一米

    终于,朱平安在人们期盼的目光中走来了,他走到了人们跟前,还对着人们点了点头。

    然后

    然后,径直走了过去......

    “啊”

    “哈”

    “呀”

    “咦”

    一声声惊讶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声声不息,此起彼伏,持续不断。

    此刻,挤在城门洞前逃难的人们,一个个都傻了,目瞪口呆,像是一群木头一样戳在那一动不动,一双双眼睛傻愣愣的看着朱平安......

    看着朱平安在他们面前径直走了过去,不过,不是径直走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形势严峻
    倭临城下,我睡城上!

    朱平安的神操作深深震撼和感染了在城门前拥挤逃难的人们,给他们打了一针强力镇定剂。

    知县大老爷在城墙上打地铺、誓与县城共存亡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靖南县城。一直笼罩靖南上空的惶恐氛围,瞬间被驱散了大半。

    所以......惶恐还是有的......

    “知县大老爷,求求你了,求求你下令打开城门,让俺们出城逃难吧。大老爷,俺给您磕头了,打开城门吧,让俺带着俺娘出城逃难吧。”

    “知县大老爷,你想与县城共存亡,你就与县城共存亡吧,我们也不拦着你,可是,你不能拉上我们啊。我胆小,我还不想死,我不想与县城共存亡。”

    “知县大老爷啊,我这老婆子给您磕头了,求您快下令打开城门吧。你要是不打开城门,老婆子我就长跪不起了。”

    虽然朱平安震撼感染了很多人,但现场依旧有不少人请求,或者用“要挟”、“要求”这两个词更恰当,要求朱平安下令打开城门,让他们出城逃难。

    “诸位父老乡亲,不是我朱平安不让大家出城逃难,而是此时出城逃难无疑于自寻死路。倭寇在城外烧杀抢掠,此刻正在往县城集结,现在出城,正好会撞在倭寇的刀刃上……此时留在城内,依靠城墙防守,才是最好的选择……”

    朱平安站在城墙上,耐心的对众人解释道,朱平安的解释与刘大刀之前解释得大同小异,毕竟刘大刀当时的说辞也是从朱平安这学来的。

    跟刘大刀解释后一样,现场的惶恐想要出城逃难的人,很多都不买账。他们一心想要出城逃难,根本就不听朱平安的解释,也不相信朱平安的话。

    若是放在平时,朱平安肯定耐心的继续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不过,今日不同平时,倭寇攻城在即,形势千钧一发,非常严峻,而靖南县城现在防守情况很不乐观,靖南县城岌岌可危,朱平安没有时间给他们作更多解释了。

    “诸位父老乡亲请起。此刻,倭寇攻城在即,城门万开不得,我要为县城数万百姓负责,还请父老乡亲见谅。”朱平安向城下拱手歉意道。

    顿时,城墙下骂声、哭声一片。

    事分轻重缓急,朱平安顶着城下的哭声和骂声,着手布置靖南县城防守。

    着手布防,朱平安才发现靖南防守形势远比自己想象的要严峻的多。

    第一个问题是,人少。

    靖南县的防守力量主要就是县衙衙役和守城兵丁。靖南县衙共有三班衙役106人,不过有二十三人跟随李典史一同弃城逃跑了,目前只剩下83名衙役了。靖南县城共有守城兵丁80人,不过有12人跑了,目前只剩下68名守城兵丁。也就是说,靖南县城可用的守城力量共有151人。

    虽然不清楚劫掠靖南的倭寇人数,但是根据倭寇肆虐的范围来看,估计不下两千人。

    我方151人,而倭寇两千多人,敌我力量对比接近二十比一,严重的敌众我寡。另外,倭寇这两千多人都是经常见血的亡命之徒,凶残无比,据说真倭更是一个个武艺高强;己方这151人……衙役抓抓小偷小摸还行,上战场真是难为他们了,而守城兵丁,一看就是军备废弛,欠缺训练,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对他们的战斗力,朱平安真不敢报多少希望。

    不过,目前情况如此,朱平安也没有办法,只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战斗力。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解释与自信
    朱平安在城墙上忙着指挥布防的时候,城墙下不和谐的声音就没停下来过。那些不听劝解、一门心思想要出城逃难的人,因为朱平安没有下令打开城门、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的哭声、骂声、讥讽声一直没有停过,尤其是当朱平安着重加强西城墙段防守的时候,这些不和谐的声音更是达到了**,直若沸反盈天。

    “老少爷们,大家伙都看到了吧,别看咱们知县年级不大,但是老奸巨猾的很。你们看看,县城总共才一百五十多个兵,就因为小知县人在西城,他就在西城留下了60多个兵,东门、南门、北门每个城门才留下30个兵。”

    “大家都知道,先头倭寇明明出现在东城门,可是咱们的小知县却在西城门布置重兵,还不是公器私用是什么,他这是调重兵保护他自己。嘴上说着与县城共存亡,却调重兵保护自己,估计等到事不可为的时候,他就要带着这些重兵突围逃出城外。这是既做婊子,又要立牌坊啊。”

    “等到倭寇破城的时候,咱们没得跑,人家小知县有这些兵保护,随时都能跑啊。”

    “大家伙们,老少爷们们,大家都睁大眼睛呦,擦亮眼睛呦,看清这个道貌岸然的小知县的真面目吧,别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银子呦……”

    城墙下不和谐的声音越来越鼎沸,已经达到影响城墙上备战的程度了,这就不能放任不管了,朱平安放下手里的石头,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缓步来到城墙跺前。

    城墙下的人一直注意着朱平安了,尤其是那些因无法出城而对朱平安充满怨念的人,更是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朱平安。朱平安这一过来,众人皆是将视线集中在了朱平安身上。

    “知县大老爷,你嘴上说着与县城共存亡,结果却调重兵保护自己……”

    “就是啊,你嘴上一套,背后一套。到时候倭寇攻破了城,你有人保护,随时都能被人护着逃走,我们这些可怜的平民百姓只能任倭寇宰割了。”

    “知县大老爷,为了满足你与县城共存亡的虚名,就要我们这么多无辜的老百姓跟着陪葬吗你不觉得你太自私了吗你要真想在我们老百姓心目中留个好名声,趁现在西门还没什么倭寇,快打开城门让我们出城逃难吧,我们出城后都会念你的好。”

    ……

    朱平安走到城墙跺前还没开口,城下那些欲出城而不得的人就已经率先发难了,在生死关头,他们也顾不得什么上下尊卑了。你都不让我们出城活命,我们还怕什么。

    “诸位父老乡亲,我朱平安说与县城共存亡,就一定与县城共存亡,这次倭寇攻城,我朱平安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胜利,要么死亡,城墙上白纸黑字红印犹在,这一点诸位父老乡亲不用怀疑。任何时候,我朱平安弃城而逃,诸位皆可立斩我朱平安的这颗头颅;即便诸位心有畏惧,未当场立斩我朱平安,只要事后上报台州府,台州府定然也会以临城脱逃、背信弃义、不守军令状之罪,砍掉我朱平安的这颗头颅。”
1...481482483484485...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