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冠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雨落未敢愁
“据我所知,洛阳周围盘桓了不少寒门子弟,若我发出招贤令,他们岂不趋之若鹜。”
洛阳乃是都城,四周自然是有不得志的士子盘桓的。
“但这些大多是无才无德之人,只得是依附权贵,做食客而已,恐怕尽是南郭先生。”
“兴许真有才学者。”
这个时代重高门,贱寒门。
有些有才学的人,即便是满腔才学,恐怕也是无所作为的。
定品时是三下品,难以为官。
须知这个时代是以九品官人法选拔人才的,其他举孝廉,不过是辅助而已。
即便是有举孝廉,恐怕也轮不上一个无权无势的寒门。
在王生看来,有才者,恐怕是不少的。
在这个时代,寒门想要出头,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个是军功,另外一个就是依附其他世家或者权贵,也就是俗话说的倒插门。
这个时代,没有大乱,军功是少有的,倒插门倒是明智之选。
但残酷的现实是,世家之女并不会下嫁给寒门。
王生便是一个例子了。
当时王导有意与王生结为通家之好的时候,琅琊王氏上下全都是不同意的。
这是世家高门的骄傲。
寒门没有资格娶高门之女。
像王生能够在众多寒门中脱颖而出,首先便是才学远见,其次还得要有王敦王导这种高门子弟为友,再是推荐到太子宫那里,被太子重用,并且有从龙之功。
否则,以王生的身份,如何有现在的地位
是故之前皇帝才与王生说,在这个时代,他是属于特例。
“在下与许多人相交,寒门出来的,大多是平庸之辈,主公若是不相信,之后便知。”
王生看着张宾的表情,知道他不是说假话。
不过大浪淘沙,兴许会有真金。
“所谓之寒门,便是门楣低落的单家,若实在是招揽不到人,我亦可招揽一些寒门上一些的人。”
“若主公要招揽人,此时便是给颍川士族与荥阳郑氏好处的时候,若是主公给颍川士子与荥阳郑氏子弟仕途之路,他们必然对主公感恩戴德,之后屯田的事情,便也就水到渠成了。”
张宾很懂借势的道理。
“只是,这些世家未必看得上我。”
“主公谦虚了,如今洛阳上下,谁敢小看主公天下之人,只说君侯是石公一般的人物,有与公主有婚约在身,谁人还敢真将主公当作是寒素”
王生深深的看了张宾一眼。
“只是若我召入如此多颍川士族,荥阳郑氏的人,我岂不是成了一个傀儡”
王生现在可用的人太少了。
这些士族之子当然是有能力的。
将来若是不干了,王生岂不是受他们胁迫
“以主公之智,不至于如此。”
张宾也直接承认了这些世家势力会让王生束手束脚。
当你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
这是很公平的事情。
“不说这个,陛下若是知道我与颍川士族,与荥阳郑氏走得如此近,他会如何想”
皇帝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啊!
皇帝一直想让王生做孤臣。
但与颍川士族,荥阳郑氏有了关系之后,这岂还是孤臣
恐怕要成心腹大患了。
更何况,司马遹之所以要打压颍川士族与荥阳郑氏,就是看不惯他们。
皇帝看不惯,你作为皇帝的臣子却要与他们交好,这不是在打他的脸
这种舍本逐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并且还给自己戴上枷锁的事情,王生断不会做。
“这个...”
张宾倒是没有想到这个。
“只是若主公真做孤臣,只是得罪人,却不交好人,如何大事,恐怕难成。”
不是恐怕难成,是一定成不了。
对此,王生倒是不慌张。
“时间未到而已。”
西晋原来便是有问题的。
司马遹上位之后,又给他安上了几个问题。
齐王,诸王,世家,琅琊王氏...
加之益州战乱。
这天下看起来微微有些太平,实际上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了。
司马遹能够在这场战役中取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然,现在在所有竞争者中,他手上的牌是最多的,也是最大的。
“两年之内,必有兵祸,况且,益州叛乱,恐怕会酿成大祸。”
张宾知道自己说服不了王生,便只好顺着王生的话题进行下去了。
“益州叛乱,不足为惧,只是益州刺史赵廞怕死,以为自己可以学蜀汉一般,实际上不过是痴心妄想而已。”
“益州刺史赵廞自然是痴心妄想,但这个蜀汉成不成,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哦”
张宾眼中一亮,问道:“主公似乎有其他见解。”
“若是其他时候,益州自然是无忧的,只是齐万年之乱,让雍梁两地的百姓都涌入益州,这些流民之中,羌氐皆有之,且数量不少,其中李特如今在围攻成都,恐怕就是能成大事之人。”
张宾摇摇头。
“益州刺史赵廞被困,可不只是那些流民的原因,梁州,宁州,荆州可都有援兵而去的。”
益州刺史赵廞叛乱,皇帝震怒,当即便让附近州郡刺史派兵镇压。
许昌也去了两万人。
这可不是区区流民帅李特便能搅动得起的风云。
王生倒也不解释。
李特及其后代能在西晋健在的时候率先立国,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且看罢。”
张宾不赞成王生招贤招的是寒门,这后面的事情,就没有必要进行下去了。
只可惜,自己身边尚且只有一个张宾啊!
太少了,太少了。
原本陆机可成谋臣的。
只可惜浅滩难留住蛟龙。
“如今天色已晚,歇息去罢。”
张宾轻轻点头。
倒也不过多停留,很快便下去了。
王生规划着接下来几日招贤的模式与流程,便也回寝房歇息了。
寝房之中,绿珠暖床,怀中美人,王生便伴着香气入眠了。
.....
之后几日。
王生一边在太极殿批阅奏章,一边吩咐张宾安排招贤的事情。
首先便是张贴招贤令。
所招之人也很简单。
第一个就是识字,第二个则非高门。
后面也给了理由。
所提供的职务没有位次,也不算升官凭借的资历,只是广元侯出身寒门,想要给寒素一个机会而已。
如此委婉,自然是没有高门士子过来丢脸了。
王生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这个工作专门给寒门来做的,你一个高门出身的人来,岂不是自降了身份
招贤令一张贴,果然在洛阳掀起了一股飓风。
高门士子总是有限的。
但读书人却很多。
有的人家道中落,想要在洛阳施展抱负,却苦无机会,最后没有家资留在洛阳,不是去权贵门下做食客,便是失意的回了老家。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
屯田!
虽然招贤令说了,这个职位世家高门不屑为之。
但他们出身寒素,却是好机会。
更何况张贴出这个招贤令的,是广元侯。
广元侯何许人也
陛下近臣。
若得到他的看重,便是出身寒门,恐怕也能平步青云。
很多人都行动起来了。
并非是为了屯田的位置。
而是想要王生的重视。
洛阳大市外的一处小院落中,此
第十四章 王生选才
众寒门士子入院,当即被金谷园的奢华所深深震撼。
他们地位低贱,可是从来没有入过金谷园的,此番过来,一见之,顿时如刘姥姥入了大观园一般。
首先是入园之前给数百人一人五十钱,这便不是寻常人家都能做出来的事情。
广元侯,果真是财大气粗。
现在看到这金谷园的布置,那更是惊诧得连牙齿都快掉下来了。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
后院墙下,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整个院落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后院满架蔷薇、宝相,一带水池。
当真是豪府风采。
只是入园,众人便迫不及待想要做广元侯的人了。
一如当年曹操感叹袁绍冀州大本营宏伟无比,难怪有如此多人归附一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句话当然没错,但是也有另外一个俗语。
酒香也怕巷子深。
俗人,最终还是更多一些的,便是主父偃那般人物,尚且如此,况乎他人
“诸位。”
寒门士子入门,像是被院中的景色震撼,还在震撼的时候,却是见到一个儒士打扮的人在高位开口说话了。
“广元侯招贤,第一考,乃是明经。”
这个儒士打扮的人,自然就是张宾了。
张宾说完话之后,当即有十个庄卫搬出十个巨大木板出来,上面张贴纸张,写的全是经学内容。
所谓之明经,是在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在唐朝的时候,明经与进士二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
明经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考试之法,先贴文,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王生所搬照的,就是唐朝的科举制度。
十经中,《礼记》、《春秋左传》称大经,《毛诗》、《周礼》、《仪礼》称中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小经。
通二经者,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
科目则由举子自选。
另外,《孝经》、《论语》是必考课目,有时还加试《老子》、《尔雅》。
当然,此时木板上张贴的内容,没有这些。
张宾之所以出来,是对王生的这个选举方法感到十分惊奇。
不仅仅是惊奇,简直就像是给他开启了新时代的大门。
这选人,居然还能这般
王生所说之明经,虽然与汉武相同,但其中不同之处,又太大了。
汉武帝的举明经,是察举制,这更像是选人制,自己选人。
若是天下都用这般方法
张宾只是一想,便觉得若是如此的话,那当真是天下英才,都会网罗过来。
但是张宾心中震撼只是持续了一小会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