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唐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肥皂快乐水
兵部尚书张亮说道:“陛下,臣昨晚接到大将军李靖的军报,说岱森达日在余部的支持下,正在跟唐军交战,岱森达日有可能会得到回纥人的援助,张宝相率领8万大军继续与敌军作战。前方粮草已经不多了,请朝廷再次向前方运送粮草。
李世民问道:“薛延陀人还剩下多少”
张亮说道:“军报上没说,臣问过送信的人,他说敌军大约还有6万人。”
李世民对于这样的结果有些不满意,他说道:“既然如此,太子,你继续向前方运送粮草吧。”
李承乾说道:“儿臣遵旨。”
早朝散了以后,李承乾对李佑说道:“五弟,真的跟你说得一样啊。”
李佑苦笑着说道:“这件事的麻烦还在后面呢,你现在一个字也不要说,抓紧时间熟悉材料上的内容吧。”
不久以后,张宝贵派人送来了密信,说已经除掉了岱森达日,李佑封锁了这个消息。
四月初,李靖等人回到了长安。
看过《隋唐演义》的人都会对里面的徐懋功印象深刻,他后来因功被赐姓李,改名为李,是与李靖齐名的大将。在这次征讨薛延陀之前,他一直担任幽州都督,已经多年没有回长安了。
今天早朝时,李世民宣布为出征薛延陀的将领们举行晚宴,李上午走访了几位亲友,中午回到了临时驻扎的龙武卫军营。
李一进客厅,就看到一群将领正
正在等着自己,这些人不仅有这次跟随自己征讨薛延陀的幽州将领,还有在长安的以前的老部下。他们已经准备好了酒宴,等着李呢。
看到李进来,众人一齐行礼说道:“大帅。”
李看到老部下,十分高兴,陪着他们喝了起来。
众人纷纷向李敬酒,李说道:“今天晚上,陛下要为咱们举办晚宴,中午咱们就少喝一点,晚上再接着喝吧。”
众将听到他这样说,互相对望的一眼,竟然一齐放下酒杯。正当李感到好奇的时候,一位将军说道:“大帅,请你看看这个。”说着,递给了他一份奏章。
&n
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可以信任齐王殿下吗
李看到,不仅要让他签名,而且留给他签字的位置,还排在最前面。只要他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就成为了这些人的领头人了。
他问道:“大将军是什么意思”他没有看到李靖的签名。
将领们说道:“大将军是支持的。不过,他不能签字,那样就太明显了。”看来,李靖等人都已经考虑过了,作为军方第一人,他出面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李十分为难,他不敢签字,也不敢不签,签了字就跟这些人同罪了,可是不签字,得罪了这些军方将领,他在军界也就失去了根基。
李的脸色平常,内心里却如倒海翻江一般。
终于,他咬着牙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看到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众将都很高兴,纷纷向他敬酒。李又喝了几杯酒,问道:“你们打算何时提出这个提议呢”
一个将军说道:“今晚,陛下不是要给咱们举行庆功晚宴吗,就在晚宴时当众提出,陛下当着众人,应该不会推脱的。”
李心中骇然,这件事看来是要闹大了,今天的晚宴上全长安的勋贵和大臣都要来参加,当众提出这个提议,明摆着就是逼宫了。
李到底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他不动声色的说道:“既然这样,咱们就不能再喝酒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到晚宴的时候再说。”
将军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纷纷告辞离开了。
看到众人离开了,李让亲随打了一盆冷水洗了洗脸,让自己尽快清醒过来。他心中忐忑,坐卧不安,就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
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他反复权衡利害关系,最终决定要将此事暗中禀明李世民。
想通了这一点,他心中豁然开朗,对亲随喊道:“赶紧给我备马。”他要去进宫见驾。
他抬腿就往外走,可是等他走出房门,被冷风一吹,心中却一片冰凉。他根本就进不了宫,见不到李世民。而且,他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出现在皇宫,被将军们发现自己告密,不仅自己将来在军中无法立足,甚至马上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怎么办”李一时间想不到办法。他在长安也认识不少达官贵人,可是这件事太大了,他也无法信任他们。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转眼就已经到了3点了。李愈发的焦躁了起来。
正在这时,他忽然想起了薛仁贵。
在突利部的时候,薛仁贵和李一起领兵出征,几个月的朝夕相处,彼此有了较深的了解,他很欣赏薛仁贵的为人,他知道薛仁贵是齐王殿下的人,跟这些将军们不是一路人。
对于齐王殿下,李想不了解都不行,因为他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亮了。这些年来,齐王殿下的牛叉和为人,天下皆知。薛仁贵在谈起齐王殿下的时候,那种发自肺腑的崇敬,令李也十分向往。
四点钟,大将们就要进宫参加宴会了,时间紧张,容不得他再犹豫了,李下定决心,就赌这一把了。
李转身回到屋里,对亲随说道:“你去把薛仁贵请来,要快。”
此时的薛仁贵暂时隶属于李,他目前就跟李住在一个营地里,准备跟随李一同进宫赴宴。
不久以后,薛仁贵来了。
李严肃地说道:“薛仁贵,我跟齐王殿下没有接触过,但是我信任你,你认为齐王殿下真的可以信任吗
薛仁贵认真地说道:“大帅,我以生命保证,齐王殿下是天下最可信赖的人。”
李说道:“现在,我有一件事关社稷安危的大事,需要
第五百七十四章 机敏的李世民
金吾卫的士兵们尾随着薛仁贵,却发现他没有直奔皇宫,却进入了开化坊。他们顿时火冒三丈,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呼喊着追了过去。
不久以后,他们看到薛仁贵进了齐王府,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了,他们索性守在齐王府门口,等着齐王府给个说法。
此时,已经是4点10分了。
不久以后,齐王李佑出来了,他见到金吾卫的士兵们,说道:“薛仁贵的确有紧急军报,我这就去进宫见驾。你们尽忠职守,很好,我会跟鄂国公说,让他奖励你们的。”
士兵们都很高兴,告辞离开了,李佑也急忙朝着皇宫奔去。
4点40分,两仪殿,书房。
李世民正在更衣,准备去参加接风酒宴了,王德和两名宫女帮着李世民整理衣装。
李佑急匆匆地推门进来,他顾不上向李世民行礼,对王德等人说道:“你们先出去吧。”
众人离开后,李世民问道:“出什么事情了”
李佑低声将李提供的情况禀告了李世民。
李世民眉头皱了起来,他沉思了片刻,眉头舒展了开来。他平静地说道:“无妨,我自有办法,先过了酒宴再说。”
李佑对李世民十分钦佩,心道:“什么叫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千古一帝绝非浪得虚名。”
五点整,太极殿宴会厅。
宽广的大殿里,高朋满座,冠盖云集。相熟要好的人们高谈阔论,整个大店像菜市场那般热闹。
此时,如果有人留心观察的话,却发现那些军方的将领们,很多人却显得有些沉默,不少人还显得有些紧张。
“陛下驾到。”随着一声尖利的声音,大殿上顿时安静了下来,接着,李世民龙行虎步走了出来。
酒宴开始了,李世民首先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讲,他回顾了唐朝建立之初,唐军将士们舍身忘死,浴血奋战,为大唐建立和巩固建立了丰功伟业。特别缅怀了当年亲王府的将领们,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充满艰辛和深厚战友情谊的峥嵘岁月。
李世民十分感慨,说到动情之处,竟然抹起了眼泪。
唐军将领们不少人为之感动,有些参与了军方计划的将领感到有些惭愧。
李世民说道:“大唐的功臣们,你们为大唐建立的丰功伟业,做出的巨大牺牲,朝廷永远都不会忘记。我李世民在这里对天起誓,必将与你们生死与共,只要大唐存在一天,必将保证你们的荣华富贵。”
这话一说,不少的军方将领都产生了动摇。
李佑听得钦佩万分,心道:“李世民毕竟是名不虚传,这份演技功力超凡,攻心战术实在是炉火纯青。”
李听完李世民的演讲,心里也踏实了下来,他已经听明白了,陛下一定是接到了他的预警了。
这时,李世民端起酒杯,说道:“今天是为我英勇的唐军将士平定薛延陀,消除北方边陲隐患庆功的日子,朕先敬你们一杯。”
说着,他站起身来,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宴会厅里的将领们一齐说道:“谢陛下。”也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李世民坐下后,王德高声喝道:“上舞乐。”
随着一阵丝竹之声,两队服装艳丽的舞女迈着曼妙的舞步,来到了宴会厅的中间。
最先上演的是轻盈曼妙的软舞《屈柘枝》。
“山鸡临清镜,石燕赴遥津.何如上客会,长袖入华.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曲尽回身处,层波犹注人。”舞女体态轻盈、秋波流转,舞技高超曼妙,客人们看得如痴如醉。
然而,那些心怀鬼胎的将领们却无心欣赏,坐立不安。
接下来,响起了一阵激昂的鼓点声,一队威武的甲士鱼贯而出,他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踏着鼓点,跳起
第五百七十五章 问题如何定性
房玄龄身为左仆射,掌管着兵部,军方竟然闹出了这样的事情,他是有责任的,他急忙站起来,拱手说道:“陛下,臣有罪,臣没有事先察觉他们的举动,险些酿成大乱。请陛下责罚。”
房玄龄人老成精,他说这番话的时候,用词极其慎重。他对逼宫的行为说成是“举动”,而不是罪行;把酿成“大祸”说成是酿成“大乱”,是想将领们的举止的定性为普通的提议,只是采取的方式有问题,并不是谋逆的行为。
侯君集一听就火了,他怒道:“这帮家伙,还反了不成,提个建议不会好好说吗”他听出了房玄龄的意思,赶紧帮腔,要保这些军方将领。
长孙无忌深感忧虑,沉默着没有说话。
魏征历来是反对实行募兵制的,他说道:“陛下,这件事太过分了,这明摆着就是逼宫啊。”
李佑和李承乾也没有吭气。
李世民问道:“辅机,你怎么看这件事”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臣认为这件事情要慎重处理,不要酿成大祸为好。”他也是反对实行募兵制的,他对军方一向没有好感,他说要慎重处理,可是调子却定的是“大祸。”
李世民把目光投向了李佑,问道:“李佑,你认为如何”
李佑直接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这不是一件大事,将领们没有恶意,他们是忠于朝廷的,他们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道理。至于他们采取的方式,或许是有些问题,不过,事情只要是说开了,就不难解决的。”
听完了李佑的话,李世民有点不高兴了,他是反对募兵制的,而且,他是兵变上台的,最担心的就是将领们拥兵自重。
李世民最后把目光转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赞成齐王的观点。”
李世民的脸色很难看,觉得李承乾就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而且还有些不识大体。
李承乾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神情十分坦然。
李世民弄清楚了人们的态度,问道:“如何处理此事,都说说吧。”
侯君集抢先说道:“陛下,那帮家伙都是些粗人,对于朝廷的大局不了解,有些不识大体。臣建议,由房大人去斥责他们一番,让他们回去反省,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他竭力帮助将领们开脱。
房玄龄说道:“陛下,臣以为侯君集的建议有道理,臣愿意去斥责他们,让他们做出深刻的反省。”他是个谨慎的人,他担心朝廷处理得过重,会引起军方的反弹,而且现在那些将领手中还掌握着兵权,他想大事化小,息事宁人。
魏征嫉恶如仇,说道:“这些人居心不良,他们的行为就是逼宫,决不能轻饶了他们。”
长孙无忌说道:“臣认为魏征说得有道理,军中某些将领骄横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选择这个时候,采用这样的手段,的确是带着逼宫的性质。”
李世民十分恼怒,他认为军方将领们的行为就是带着逼宫的性质,他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他看了看李承乾和李佑,知道他们是赞成侯君集的意见的,也懒得问他们了。他是个硬汉,最不喜欢别人来威胁他,于是他准备拿杨再元等人开刀了。
李世民说道:“朕以为,长孙无忌和魏征言之有理,这件事性质严重,必须要严肃处理,朕决定……”他准备连夜调兵拱卫长安,派百骑司按照名单抓人了。
“父皇且慢。”正在这时,李承乾说道。
李世民被他打断了话,有些恼怒,问道:“你要说什么”
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以为,这件事不是处置那些冒犯了您的将领们就能够解决的。无论是否处置了这些人,都解决不了现实中存在着军方与朝廷重文轻武的趋势之间的矛盾。治标不治本是
第五百七十六章 神人
李承乾说道:“父皇,历来统军之人都是一员大将,战时朝廷派去监军,这种管理模式事实证明了是不可行的。
儿臣所要说的部队管理,是要设置委员会制度,一支军队的主要将领都是这支部队的委员,在涉及军队的调动等重大问题上,不是由军事主官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要由委员会召开会议,大家举手投票,少数服从多数,部队的行动按照委员会形成的决议执行。这个叫民主集中制。”
接着,李承乾讲了民主集中制的相关知识。
李世民很兴奋,他意识到民主集中制是掌控部队的利器,心中已经认可了李承乾的意见。
接着,李承乾讲了军队的军官管理、军队转业、退伍、退休制度、预备役制度等后世行之有效的军队管理制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