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唐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肥皂快乐水
尉迟宝琪急忙迎上前去。
马车旁边护卫的千牛卫对着马车里说道:“公主殿下,尉迟公子在前面等着您呢。”
此时,门房已经打开了齐王府的大门,让马车直接驶进去。
这时,马车里传来了李若雨的声音,她说道:“马车停下。”
马车夫拉住了马缰,马车停了下来。马车的车帘掀开了,露出了李若雨的面庞,她身穿着一件貂皮裘袍,在黑亮的领子的映衬
第五百六十八章 见证医学奇迹
对于李若雨的事情,李承乾也很配合,他组织高手在报纸上将李世民这段往事,妙笔生花,演绎成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凄美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的大唐臣民。
接着,在李佑的授意下,萧婉玉写了一篇文章,将尉迟宝琪与李若雨之间的爱情故事也大肆渲染,尉迟宝琪这位跟李佑并列第一的大诗人也成为了真正的丑帅的典型,风头甚至盖过了型男李佑。
俗话说,熟读唐诗00首,不会吟诗也会吼。李佑当年为了保住尉迟宝琪大诗人的名头,给他抄写了很多名家诗词,他很用心,全部都背下来了,有了这样的文化积淀,尉迟宝琪自己做的诗也提高到了相当的水准。因此,李若雨跟他交往的过程中,真的认为他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诗词大家。
事情到此为止,李佑松了一口气。
长安城。
在长安城的主要街道上都有一家爱民医馆,是当年李佑等人跟李泰斗气,以长孙皇后的名义建立的专门为平民开设的医馆,由孙思邈的大徒弟魏文负责管理的。
孙思邈住在齐王府里,有时间也去到齐王府附近的泰安街爱心医馆里坐堂,帮助魏文提高医馆的声望。孙思邈的名声天下皆知,一时间医馆门庭若市。
这天,几位病人家属抬来了一位病人,病人手捂着下腹部,疼得他满头大汗。
孙思邈为他检查了病情之后,说道:“他是得了急性肠瘫,需要开刀治疗。”
“什么,开刀治疗这怎么行啊。”病人家属强烈地反对。
孙思邈跟他们解释了半天,可是人家就是不同意。
孙思邈无奈,给他们开了一些药,病人家属抬着病人走了。
第二天,病人家属又来了,他们跪在地上哭了起来,说病人死了,后悔没有让孙思邈开刀治疗。
齐王府。
孙思邈前来拜访李佑,他说道:“殿下,老朽已经彻底了解了人体的构造,也做了大量的实验,有把握进行手术治疗了。”
李佑对他表示了祝贺,说道:“这件事是一件划时代的事情,可以说是一场医学革命。”
孙思邈郁闷地说道:“在医术上,老朽很大的把握,可是如何能够让人们接受这种新的医术呢”接着,他就把自己不久前遇到的那件事跟李佑说了。
李佑在让孙思邈研究西医的时候,就已经对此做了考虑,他说道:“孙先生,这件事我来安排吧。”
这天,《大唐日报》刊登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标题是《见证医学奇迹》,里面的内容是神医孙思邈要为病人开刀治疗肠瘫。
肠瘫就是现代所说的阑尾炎,不过这不是重点,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开刀”二字,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在古人的心目中,头发和皮肤受损,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儿,开膛破肚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朝野之间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不仅是那些拘泥于古礼的人们,就连太医院也持怀疑态度。
早朝,太极殿。
李世民问道:“太子,你那个《大唐日报》报道的开刀手术是怎么回事儿”这几天,朝廷收到了不少的奏章,都是反对做开刀手术的。
李承乾事先已经了解了相关内容,他说道:“父皇,人有五脏六腑,五脏六腑都有可能遭遇损伤或者坏死,只要将受损或坏死的部位进行修复或者切除,就能够挽救人的生命。肠瘫就是人的肠子坏死了,只要将其切除,就能够治好了。”
“这怎么可能呢”
“就是啊,肠子在人的肚子里,怎么就能看到是好是坏呢”
“这也太离谱了吧,把人的肠子切除一块儿,人还不得死了吗”
“给人开肠破肚,这与礼法不合啊。”
“嗡嗡嗡”,大殿上一片议论声。
李世民问答:“太医院,这件事你们怎么看”
特地被叫来的太医院院正刘全忠和太医院的院判杨兴源,一齐说道:“陛下,这件事臣等没有做过,不知道是否可行。”
李承乾一知半解,说不出更多的道路来,他干脆说道:“父皇,还是让齐王来说吧。”
李世民说道:“李佑,你来说吧。”
李佑说道:“父皇,大家都知道,以前得了肠瘫,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办法,死亡率极高。而且,那些得了急性肠瘫的人,不少人是被硬生生的疼死的。”
“是啊,臣的小儿子就是这样没有了的。”一个大臣难过地说道。
&nb
第五百六十九章 路有些走偏了
看到有人出来,李乐菱迫不及待地问道:“怎么样,他
没事吧。”
孙思邈的徒弟说道:“陛下,公主殿下,手术很顺利,驸马很安全。”
众人发出了轻微的欢呼声。
这时,孙思邈也走了出来,看的出来他很疲惫。
李世民说道:“孙神医,辛苦了。”
孙思邈说道:“谢陛下,应该的。驸马只要安心养病,一个月后就可以彻底恢复了。”
太医院的太医们面面相觑,都用崇拜的目光望着孙思邈,心道:“不愧是名满天下的神医啊。”
李世民很满意,也很好奇,他问道:“那个切除下来的肠瘫是什么样子。”
孙思邈看了看周围的女眷们,说道:“你们先下去吧。”
“是,陛下。”长孙皇后、李乐菱等人都退了下去。
孙思邈的徒弟用盘子端着一截黑不拉几的物价,举在李世民的面前,孙思邈说道:“陛下,这就是坏死的部分,正常的是淡红色的。”
李世民好奇地问道:“孙神医,你是怎么知道的”
孙思邈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就看着李佑。
李佑笑道:“父皇,这件事说来话长,儿臣单独向您禀报吧。”
李世民是个求知欲旺盛的人,他马上就说道:“你跟我来吧。”
李佑就跟着李世民向两仪殿走去,边走边给他科普西医相关知识。
接下来,《大唐日报》连篇累牍地报道,一种新的医学方式开始被人们逐渐地接受了,这就为大唐的医学发展扩展了广阔的空间。
孙思邈终于被李佑做通了工作,担任了新成立的大唐医学院的院正。
胜州。
这几年来,在李佑的关照下,阿史那晴的远房叔叔阿史那洪亮的薛延陀部族,已经增加到了3万余人,在胜州建立了永久居民点,分配了土地,建立了工厂,学校等设施,实力大增。
阿史那晴来到了胜州,又给他们带来了大量的经费和物资,他们衷心拥戴阿史那晴和小可汗李青。
阿史那洪亮的儿子阿史那昆仓,跟张宝贵等人一起在西域打过仗,见面后也十分高兴,他们一起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骑兵,准备跟着李靖的大军打回薛延陀去。
今年的天气格外寒冷,胜州地处塞外,更是冰天雪地。
这天,阿史那晴正在陪着李青玩耍,侍女进来禀报道:“郡主殿下,长安来人了。”
阿史那晴听到她这样禀报,心中顿时觉得不妙,因为假如是李佑来了,你侍女一定会说王爷来了。
果然,阴广浩来了,李佑却没有来,阿史那晴非常失望,一股强烈的委屈感涌上心头,眼泪已经眼眶中打转。她问道:“王爷为什么没有来”
阴广浩说道:“佑哥不是不想来,他那天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准备动身了。可是朝廷里发生了很多大事儿,陛下亲自下旨让他留在长安了。这里有他写给你的信。”说着,将李佑的信递给了她。
看完了李佑的来信,阿史那晴的心情好了一点,为阴广浩举办了接风宴会。
在李佑的王妃当众中,张宝贵、侯成和高通因为跟阿史那晴一起在西域打过仗,感情更好一些,而且,阿史那晴父母双亡,更是得到了他们的同情。
酒宴时间长了,张宝贵喝得有些多了,他说道:“佑哥也真是的,那个什么李若雨都找到了自己的父亲,郡主殿下是最需要关心的了,他已经答应了郡主帮助她报仇的,可是他如今却在长安不来,真是有些不够意思。”
阿史那晴原本心情已经好了一点儿,张宝贵的话一下子又戳中了她心中的隐痛,她也喝了不少的闷酒,想起了自己的身世,顿时控制
第五百七十章 李佑的大蛋糕
古代的改革者比如屈原、商鞅、王安石等人,下场都不好,因为变法就会触动大批既得利益者,必然会遭到憎恨和报复。
李佑不同,他在动别人的蛋糕的时候,手里还握着更大的蛋糕。
现在的唐朝不同于以往各个朝代,李佑有坚定支持他的李世民、李承乾和一大批朝廷精英。有着超越这个时代强大的科技、工商业、教育各方面的进步,有着忠于朝廷的强大军队做后盾等以往改革家所不具备的条件。
朝廷主要的守旧势力就是以五姓七族为代表的门阀氏族的势力,他们虽然实力雄厚,可是跟以李世民为代表的朝廷的实力相比,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清河崔氏倒下之后,许多家族开始拆分,势力越来越减弱了下去。
现在,五姓七族最难办的倒是李氏家族了,他们之中为首的就是李世民的七大姑八大姨等各类亲属和其他姻亲。
立政殿。
送走了李世民的姑姑云阳公主,长孙皇后异常疲惫,她伸展双臂做了几个深呼吸的动作,舒缓自己身上的酸痛。
最近一段时间,长孙皇后接连接待了一大批皇亲国戚,他们都是请求李世民改变朝廷新的土地政策的。
这时,海安进来禀报道“娘娘,郑王妃求见。”长孙皇后苦笑着摇摇头,打起精神等待郑王妃觐见。
这次在土地普查当中,仅仅长安县和万年县两地,土地普查中发现从武德元年至今,兼并土地的人当中,涉及到了皇亲国戚42户,其他4品以上文武大臣71户。
李世民为了给全国土改做出榜样,决定先拿他们开刀。
新的土地政策规定,除了原有的皇室按照爵位分封的土地以外,所有的兼并的土地,必须上交给国家,由国家按照当地土地的价格进行收购。暂时停止进行新的土地分封,原有分封给皇亲国戚和大臣们的土地,执行新的标准,多于的部分也要由国家进行收购。
比如齐王李佑,他的亲王爵位,分为食邑和实际占有土地。常说的封地食邑三千户,是这三千户的税收按照户部制定的标准,直接交给李佑,做为他的俸禄。三千户家庭的土地所有权属于他们自己。
实际占有土地,是指李佑名下拥有所有权的土地,他只有8500亩,以及后来李世民给他的汉城湖的3000亩土地。
新的土地政策规定,亲王实际占有土地不得超过500亩,其他勋贵官员递减。
这是李佑为了拆分门阀氏族的又一条毒计。大家族为了保住自己辛苦积攒的土地,不得不分给自己的子孙,迫使他们进一步分家,这条政令实行之后,以土地为基础的门阀氏族就实际上不存在了。
这条计策触及到了所有大地主的利益,可是遭到反抗的势力却并不大。
门阀氏族作为一个整体,在外人看来实力庞大,可是在他们的内部却是矛盾重重,各个分支都有着自己的利益,他们都想自己当家做主,因此大部分人是盼望着分家的。
至于分家以后多出朝廷规定部分的土地,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数量就少了许多,本人是能够承受的,何况还有国家给予的补偿。
朝廷收回的土地,将再次分给无地、以及土地数量少的农民,为朝廷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李佑还有第三招。
太极殿偏殿。
这天早朝后,在长安的朝廷勋贵以及七品以上官员都来到太极殿,参加工业城年终总结报告会。
宽广大殿里,李世民面南朝北坐在龙椅上,和大臣们一齐听取工业城的报告。
尉迟宝琪今天是绝对的主角,他拿着总结报告,走上前来,对李世民行礼说道“陛下……”
尉迟宝琪侃侃而谈,一幅丑帅的模样。尉迟恭激动得嘴唇直哆嗦,他太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了,尉迟宝琪现在是大唐有数的好青年,20岁出头,就凭借着工业城的巨大成就,成为了朝廷正四品大员,被册封为伯爵,马上又要迎娶裕丰公主了。
尉迟恭四面环顾,想向熟人显示自己的骄傲。程咬金早知道他这一套,急忙把脸扭向了一边,其他熟悉尉迟恭的人早已经听腻了他夸耀儿子的声音,个个假装都没有看到他。
尉迟恭有
第五百七十一章 危机信号
;薛仁贵在来信中说,原定的作战计划中,是由李道宗、张宝相、阿史那思摩从胜州方向向北进攻,李绩和薛仁贵借道突利部,截断岱森达日逃往回纥的退路。
李靖改变了原定的作战计划,他认为唐军兵分两路,两路之间距离过大,万一中间出现变故,李绩和薛仁贵这一路容易遭到损失,到时候唐军主力鞭长莫及。他决定放弃截断薛延陀退路的想法,李绩一路人马改为侧击敌军,以配合唐军主力打垮薛延陀主力为目标,然后再分兵追剿。
这个战术看上去比较稳妥,可是难以全歼敌军,一旦岱森达日逃走,在茫茫草原上,就很难追踪到他的踪迹。一旦他逃进了回纥,唐军就对他无可奈何,也就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靖是行军道大总管,他有权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
李佑所担心的,不是李靖能不能打败岱森达日,甚至也不是担心岱森达日是否逃走,他是想起了唐朝历史上贞观15年的一次来自军方的重大危机,眼前的情况和历史上的背景极其相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