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是李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醉花开
    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而这个“点”
    字,自然就是皇帝亲点的意思。
    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广大士大夫的人生理想。
    此时的翰林院,座落于大明宫内右银台门以北,正好处在宣政殿与麟德殿之间,非常便于皇帝光顾。
    李白来到翰林院之后,发现这里的办公环境,那是相当的赞。
    但见其内部,分为典簿与待诏二厅。
    典簿厅,听其名便知必定是主掌奏章、文移、及图书典籍管理事宜的所在。
    而待诏厅,则肯定是主要掌管缮写、校勘之事了。
    他估计自己就得在这待诏厅应卯了!
    因为他的官职正是翰林待诏嘛!
    李白在书吏的指引下,来到掌院学士公事房。
    这里不像别处,有那么多来回穿梭的吏员。
    相比之下,更显的干净整洁、静怡肃穆,非常像后世领导的办公区域。
    李白心中吐槽:“果然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人性古来皆如此!”
    进门之后,李白便看见外间竟然还有一名书吏正在值班。
    “我了个去!秘书这么早就有了吗真特么长姿势啊!”
    李白还在惊叹间,书吏已经开始核对他的身份信息了。
    之后,该吏员十分恭敬的退回了李白手中所拿告身。
    低眉顺眼的,将他引领到了掌院学士郑月经公房之中。
    那份恭敬,绝对是发自内心的,竟然丝毫没有后世领导秘书那嚣张跋扈、狗眼看人低的作风。
    果然是,时代还未进步呀!连个秘书都不会当!显然鸡毛令箭那一套,还稀里糊涂整不明白呢!
    这位看上去约有四十多岁的郑月经学士,[呃!这名起的!简直……呃!李白若是知道,估计再也不会埋怨老爹坑儿子了吧]得知他便是今科状元郎李白时,很亲热的同他寒暄客套了一番。
    交待了一些翰林院里的制度与职责之后,便语重心长的道:“李待诏!这个起草诏书啊!那是有很多禁忌的!你初来乍到,应当多学多看。这样吧!这段时间,你就先到典籍厅中的典籍库去归拢归拢典籍,随便查查资料,学一学各类诏书的起草要素,毕竟以后你可是要担当重任滴!”
    李白不明白这里面的猫腻,很干脆的就应承下来。
    心中还觉
第三十六章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李白虽然明白了过来,但是人家使用的这种阴人手段,他是无法放到明面上来说的。
    套用后世领导们常说的几句话,那就是:“革命工作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挑肥拣瘦不是好同志!最艰苦的地方才最能锻炼人嘛!李白同志,这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革命工作者就要有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嘛!”
    领导的那张嘴,那简直就不是嘴!你能说的过他
    李白可不想再去触霉头!
    郑学士恐怕早就想好了说辞,等着他去理论呢!去了,估计也只会是内伤变外伤,然后很受伤。
    李白回到家中想了一晚上,还是决定接下这个差事。
    他觉得,不就是一个皇家典籍库嘛!这帮人管理不好,可并不代表自己也管理不好!
    后世,校图书馆、市图书馆、省图书馆,乃至于国家图书馆,他都见过。
    就按照那个样子整,还不信了!整不出名堂
    说干就干,次日一早,李白来到典籍库之后,先将库中所有官吏以及杂役,全部都召集起来。
    令他们将库中所有典籍先按照用途分类。
    然后在大类里边,再将书名按照二十六个拼音字母的顺序,依次排列。
    当然了,这些人是不可能懂拼音字母的。
    这项工作,必须在他的指挥下才能完成。
    忙活了几天之后,几名年轻的书吏,竟然也学会了汉语拼音。
    这下李白更省事了,他只需要找个地方坐下来喝茶就行了。
    不到十日,典籍库中焕然一新。
    翰林院中,从来都不缺少书案几凳,李白令人搬来几套,靠窗这么一摆放,再添上点绿植花草、文房四宝、茶具棋盘,这典籍库登时就俨然一副世外桃源模样了。
    能被安排到这个地方来的,以前那可都是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无根浮萍。
    如今,见李待诏三下五除二就令这里改头换面了,还说要令他们以后不再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他们自然深深佩服其天马行空的创意。
    虽然还不知道这里面的玄奥,但是隐隐约约间,他们觉得,兴许这套稀奇古怪的法子能行。
    李白整理好了典籍库以后,也就没什么事了。
    那两名年轻书吏,已经彻底领悟了这种查找书籍方法的奥秘。
    这几日,凡是来查找书籍的,无一不惊奇于他们快捷的速度。
    往常想要查个资料,找本古籍,那且得等半天。
    若是运气不好,恰巧碰到皇帝或者几个宰相亦派人前来找书,那可就不是半天能解决问题的了!
    此种苦楚,他们自然深知,于是,一个个的心中对这位李待诏还是很佩服的。
    典籍库中的一帮官吏,看到了这种法子的犀利之处后,纷纷求教于那两名年轻书吏。
    可以预见,用不了多久,这典籍库将再也不是龙潭虎穴。
    李白成功粉碎了月经兄的暗算,彻底清闲了下来。
    而玉真公主,则又在忙着她的另一项发财大计。
    一次与李白嗨皮完毕,玉真公主感叹道:“白郎!本宫真是越来越离不开你了!就像你排的那个《西厢记》一般,看的我真是欲罢不能啊!”
    李白困的要死,生怕这个欲求不满的虎女,再缠着他要来第二发,于是随口敷衍着打岔。
    “既然你觉得《西厢记》好看,不如开个大戏院得了,届时看戏赚银子两不误!”
    谁曾想,李白的随口一说,玉真公主还当真了。
    这几日,她正忙着命人在鼓楼旁边改建大戏院呢!
    还让他赶紧抽时间将《梁祝》写完,到时候也排成折子戏,好在大戏院落成之时演出。
    李白是自己挖坑自己跳,这典籍库刚刚消停下来,催稿子的事又
第三十七章 伴君如伴虎
    这么一思索,李隆基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
    军权与人事权,如今已经不知不觉形成了这种格局,想要短时间之内扭转过来,当然是不现实的。
    于是他决定,先从财权上开始作文章。
    大唐帝国的财政,统归户部管辖,国库主要归太府寺管辖。
    太府寺下辖的左藏、右藏、黄藏等库署,相当于皇室内库与国家府库。
    也就是说,此时的皇室内库与国库尚未分割的那么清晰,皇室内库用度,有时也从国库中调拨。
    如目前的大盈库,便属于皇室内库,库使多由宦官担任,主要接纳国库支拨、地方进奉、宫市和皇庄园囿收入。
    此库专供皇室宫廷用度,以及皇帝赏赐等,有时也由皇帝拨充军费和填补国用。
    而琼林库、杂库、以及设立在吏部、刑部、兵部、中书省、门下省的甲库,则相当于国库。
    而这些主库辖下还有,司宝库、藏书库、弓箭库、器物库、医药库、服饰库和食品库等分支机构,各库的管理权自然在一些低品阶官员手中。
    而这些官员之中,又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出自于各大士族。
    李隆基警醒之后,便想厘清这些府库,再将其加以整合。
    可是,想要整合这些繁杂的司库,核对帐目便是首先要做的第一件大事。
    各府库的帐本,李隆基并不是看不懂,而是太笼统,流水账加总账,光账本,每个库都有几大箱,想要厘清谈何容易。
    这项工作其实已经进行了半个月了,可是成效甚微。
    无它,大唐太缺少算学人才了!
    满朝皆是只会吟诗作赋、之乎者也的国学大儒,让他们拿起算筹去算那些陈年旧帐,可拉倒吧!算了半个月,李隆基更看不明白了!
    可是,不算清楚怎么搞整合国有资产流失算谁的李隆基可不想当这个冤大头!
    故而,才有了李隆基大发雷霆,朝会之时在朝堂之上,令这些大臣死啃历代算学典籍的狗血事件。
    今日只是个小朝会,李白这个小小的翰林待诏、殿中侍御史,自然无缘一见众位大佬被罚当堂啃书的好戏。
    可是无形之中,他却给李隆基帮了一个大忙。
    那就是,及时又迅速的提供上来了各种算学教材!
    否则,皇帝让人家啃书,却提供不出书,那不就糗大了吗
    见今日的典籍,来的这么快,这么齐全,李隆基原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他还纳闷呢!
    翰林院典籍库,今日很给力啊!难道是平日里被这些大臣欺压狠了今日在憋着劲报仇
    身侧刘公公多了一句嘴,李隆基这才明白了原因。
    “禀陛下!据说翰林院典籍库,如今已经由状元郎李待诏负责了。他鼓捣出来了一套新法子,重新整理归类了各种典籍,故而毫不废时。”
    李隆基一听状元郎李待诏,登时就明白了,原来是李白啊!
    “噢!他还有这本事新法子是何种高明的法子”
    李隆基来兴趣了,他似乎是觉得,同样都是库房,既然能治理好杂乱无章的典籍库,那其它府库难道就不能吗
    刘公公哪里会知道李白具体使用的是何种方法正支支吾吾不知该如何作答呢!
    就听李隆基咕哝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李白难道就是朕的救星”
    说着,李隆基也不再理会皱着眉头当堂啃书的那一帮子大臣了,起身就朝着翰林院而去。
    刘公公一看,赶紧屁颠屁颠跟上。
    宣政殿本来离翰林院就不远,李隆基片刻之间就到了。
    郑月经大学士闻听圣上驾到,赶紧率众出迎。
    岂料皇
第三十八章 状元之才学究天人
    皇帝陛下那可是金口玉言!说啥就是啥!吐口唾沫就是个钉!
    就这一下子,月经兄的掌院学士之位就彻底泡汤了!
    月经兄立即如丧考妣,麻溜的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圣上恕罪!圣上恕罪啊!微臣知罪了,求陛下开恩啊!我郑氏家族一门忠烈,不看僧面看佛面………”
    这货!哪儿还有一点文人风骨
    李白还真怀疑,他当年是如何取得的科举好名次。
    郑月经不提郑氏家族还好,一提起这茬,李隆基更怒了。
    “哼!拿郑氏家族要挟朕是不是赶紧从朕眼前消失!否则……”
    “微臣不敢!微臣知罪!谢陛下!微臣告退!”月经兄承受不起皇帝陛下的震怒,很有眼里劲的落荒而逃了。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尽管月经兄心中不服,可是走时照样还得谢恩。
    李白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伴君如伴虎。
    李隆基发泄够了,终于想起了正事。
    他朝李白招招手道:“来,讲讲你这法子有何高明之处吧”
    于是,李白颇费了一翻口舌,将汉语拼音给他讲了一遍。
    虽然李隆基听的似懂非懂,但是总算是明白了其中的一些道理。
    他夸赞道:“嗯!不错!你这套理论若是用在蒙童识字上,应该会更有建树吧”
    李白闻听此言,登时对李隆基佩服的五体投地。
    果然有两把刷子!
    仅从这举一反三的敏锐眼光来看,他还真是个聪明人!
    又闲聊几句,李隆基话锋一转道:“若是朕命你统计这库中所存典籍数量,不知需耗时几何啊”
    李白听出李隆基话语里有考较的意味,便慨然答道:“这个呀!花费不了多少时间,若有人相助,只需片刻。”
    “噢!当真”李隆基面露喜色。
    “君前戏言微臣不敢!”李白郑重道。
    “好!那朕就看看你如何在片刻之间,给朕统计出这满库典籍。”
    李隆基说完之后,便好整以暇的笑看着李白。
    那意思很明显嘛!
    似乎是在说:“朕倒要好好看看,你可以开始了。”
    李白狡黠的一笑,对着薛斌吩咐道:“薛典薄!劳烦你去将典籍库中的新账册拿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