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何时秋风悲画扇
亢奋至极!
跟在他身旁的是一位备受青睐的军机郎。
将军亦姓李,单名溯。
早些年不显山不显水,甚至赵长衣到广西之前,西军之中还没有这样一号人物,直到黑衣文人来到广西后,李溯才出现在西军之中。
到了蜀中后,李溯以其卓越的领兵才华和骑射本事,破格晋升为将军,领一万人驻防富顺县——其实很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像李溯这样被破格提升的人,在西军之中不少。
无一例外,全是黑衣文人的手笔。
赵长衣对此睁一眼闭一眼,他知道这些人是黑衣文人这些年收拢的高人,甚至也可能是异人,但这也是他想看到的局面。
将军百战死,一场战事打下来,还有多少将军会死忠黑衣文人?
对于笼络将心,赵长衣自信不输天下任何人。
李溯看了看天时,天刚微亮,此时突袭永川,并不是绝佳时机,只可惜锦官城那边的军令迟了一日,若是早一日抵达,昨晚的大年夜突袭永川,必有十成把握。
战机稍纵即逝。
不过大年初一的清晨突袭,比之大年夜也差不了多少。
对于这一点,李溯对锦官城赵长衣等人多少有些刮目相看,至于黑衣文人李溯深以为惧,哪怕就是自己,也看不穿黑衣文人的深浅。
但赵长衣能够当机立断,选择以攻代守,这一点深合李溯之心。
若是战事都靠推演,那还打什么?
大家直接将兵力布置好,然后在沙盘推演一番,然后推演出的输家拱手让出江山,打死打活有什么意义。
沙场的魅力,正在于这不可知中。
李溯有些亢奋,他知道这大凉天下的诡异,更知道自己这一次突袭要面对的对手是谁:大凉君子旗。
潜伏永川的细作并没有查探到穿云军的兵力,但知道正将是君子旗。
这就够了。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君子旗,会不会就是那个曾经那个叱咤风云,在青史上留下厚重一笔文墨的白袍将军,那个率军七千却取城三十二座的不世名将!
李溯希望他是。
一个将军,一个纵横沙场的将军,一个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将军,以这等名将为对手,有道是去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岂能不亢奋。
想到此处,李溯呢喃着说了一句,攻城你无敌,守城呢?
跟随在李溯身旁的军机郎,是蜀中什邡县一世家子弟,西军盘踞蜀中后,这个世家中的杰出子弟纷纷出仕,或在锦官城各地任职,又或者进入西军之中。
而这个叫杨洪的人,就是其中佼佼者。
闻言略有担忧,倒是不怕君子旗守城无双,就怕他弃永川而出城,那样的话,若是不能全歼君子旗的穿云军,我们就算拿下永川也甩不开这支骑军,随时要面对轻骑撕咬,继续南下进逼渝州城,就会面临尾大不掉的尴尬局面。
李溯颔首,不得不说杨洪确实有才华,甚至一度怀疑,这货也是个异人。
毕竟蜀中确实有个杨洪,一句话续命蜀汉四十年。
对于杨洪这个担忧,李溯早已看穿这是突袭永川的最大变数,是以这一次突袭,不仅有八千步卒,还有一千轻骑。
且如今箭在弦上,欲要为蜀中打开局面,必须拿下渝州!
这是西军的咽喉所在。
同样的大雪时节,我李溯既能雪夜下蔡州,难道不能踏雪平永川?就算君子旗是白袍陈庆之,我李溯也有必胜之心。
破君子旗,一战再成名。
不负沙场。
430章 轻骑无敌
永贞三年的七里坝之战,在后世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数兵家学者耗费无数时间钻研这一战的战术变化,研究骑军和步卒之间的优劣对比。
最终得出结论:如果穿云军没有李汝鱼那一剑,如果正将不是君子旗,必然全军覆没,如果西军将领不是李溯,也会被穿云军撕得粉碎。
但这一战,确确实实给后世兵家上了一课,开创出崭新的战术。
原来,单骑军也可硬撼弓步骑军的配合。
不止于此,整个永贞年间的天下战事中,无数兵家奇人打造出来的战术,让这片天下的兵道硬生生拔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七里坝,距离永川城外两里,是来苏镇通往永川必经路上少见的旷野之地,初春时节,放眼望去,青山之间一片白绿相叠。
白的是雪,绿的是麦苗。
不过此刻在七里坝口上,铁骑铮铮战马嘶鸣,踏碎麦田。
附近的农民,早在开春之前,就被当地官吏遣散,大多数被送到渝州之南,等战事落幕再反故乡,也有那么一些人瞒过官府逃去了蜀中——一般来说这是不允许的。
毕竟人口才是战争的基础。
然而兵荒马乱在即,当地官吏也不能尽善尽美,只能做到将大部分农民迁往渝州之南,少数逃到蜀中的只能听之任之。
当斥候传回消息时,李溯只能苦笑。
果然,出现了最不愿意看见的局面,永川的穿云军弃城出战,这一场突袭,至少在这条战线上,若是不能全歼穿云军,就算失败。
只不知普州进攻昌州那条战线如何,想来昌州守将夏侯并无君子旗这等魄力,若是夏侯守不住昌州,自己就可以等来那条战线上的援军。
两条战线只要有一条成功拿下一座城,形势都将利好西军。
如此,那我李溯尝试一番,能否彻底全歼穿云军。
成了,则渝州唾手可得。
败了,亦还有蜀中天险可守,最差的状况是退到昌州,和另外一路大军汇合,以昌州为根基,继续蚕食渝州的禁军势力。
李汝鱼和君子旗并肩列阵前。
身后,是薛三和张贵,其后是一千襄阳新兵,最后才是穿云军的真正精锐,两千从观渔南下的老卒。
看着涌入七里坝的西军轻骑,君子旗挑了挑眉:一千。
李汝鱼长出了口气。
万幸只有一千,若是来犯西军轻骑超过一千五,对于穿云军而言将是巨大的威胁,一千对三千,西军轻骑胜算不大。
君子旗略有担忧,倒是担心这一千轻骑不会参战。
如果敌军率军之人有远见,就会让这一千轻骑躲在步卒之后,想办法撕咬穿云军,而不是和穿云军正面硬撼。
西军一千轻骑之后,是八千步卒,很快列阵,旋即又变阵,不出君子旗意料,那一千轻骑确实藏到了防御阵型的左侧,似乎是准备用来包夹穿云军。
君子旗远眺之后有些意外,发现了吗?
李汝鱼点头,这一支西军本想突袭永川,是以带了不少攻城器械,但为了追求速度,放弃了拒马桩和鹿砦(zhai),但麻烦的是,对方竟然带了重卒,难道突袭之前,就意料到我们会弃城?看来敌军将领绝非泛泛之辈。
拒马桩顾名思义,鹿砦则是用树木或竹子之类削尖而成,一般来说做成一长排尖角,用以阻挡敌人骑兵的撞阵。
虽然大部分战事中并不能绝对阻挡骑军,但也能给骑军造成不少的战损。
尤其是轻骑。
所以一场战事,并不是你有着绝对优势就一定能大获全胜,还得看战术配合以及兵种配合,比如轻骑机动性很强,但若是遇上重卒拱卫下的配备大量弩箭和床弩的弓步兵,会被射得爹娘都不认识。
弓步兵的弩箭和床弩看似杀伤力巨大,但若是先以重骑冲击,再辅佐轻骑,弓步兵阵型会被骑军撞成一堆狗屎。
这些兵道常识李溯知道,所以他无惧穿云军,决意硬撼。
君子旗和李汝鱼也知道,所以两人并没有选择立即发起冲锋。
三千轻骑对数千步卒,看似胜算极大,但对方阵列之前,是数百重卒列阵,而且鬼知道对方有多少弓步兵穿云军的箭,若是遇上重卒,根本破不了甲。
何况敌军还有一千轻骑。
由此也可见,摧山重卒对于西军而言是何其重要,不过按照今日的形势来看,赵长衣和黑衣文人对摧山重卒的反叛早有应对。
想必蜀中在这一两年,又打造出了一支精锐重卒。
李汝鱼勒着不停走动的战马,问君子旗,怎么攻,迎着弓步兵的弩箭和弩枪硬撼那数百重卒,我估摸着还没破开重卒的阵型,咱们的穿云军就得十死其三。
君子旗沉默不语,蹙眉凝视。
随着穿云军弃城出击,局势倒转,本是攻城的西军变成了守势,本该守城的穿云军却是掌握着主动权的进攻方。
然而从兵种配合上分析,穿云军处于绝对下风。
单骑军面对这种弓步兵步卒重卒还有轻骑辅佐的大军,基本上属于找死——但君子旗是何人,七千人可攻城三十二座,处于劣势翻盘的战例不要太多。
忽然抬头扬眉笑了笑,试试?
并无绝对把握。
李汝鱼按剑,你只管试,啃不了这块硬骨头,我们烦死他!
这就是轻骑的优势。
君子旗点头,认真的对李汝鱼说了句别死了啊,旋即侧身,对站在张贵薛三身后的旗兵做了个手势,随着旗兵红黄两旗交舞,穿云军逐步前进。
李汝鱼今日也学君子旗,穿了一身白袍。
未披甲。
看见旗语后,立即身先士卒率军出击,腰间佩剑,手中持枪——战场厮杀,尤其是骑战,长枪自然比剑来得更有杀伤力,若是下马步战,剑又比枪更有威胁。
战马嘶鸣,尘埃漫天。
所有人刀在鞘,枪在手,在阵型最前列的却不是襄阳新兵,而是新兵和老卒混在一起组成的弓骑兵,皆手持长弓背负箭壶。
一千襄阳新兵跟在李汝鱼身后,胯下战马先慢走数十米,继而小跑,眼看即将到两箭之地时,李汝鱼挥枪一声咆哮:杀!
一千襄阳儿郎,齐齐喝一声杀。
战马加速,从小跑而至疾奔,如一道洪流,向着两箭之外的敌军阵型冲撞而去。
铁蹄如雷。
在这一千襄阳新兵后面,隔了两百米之远,则是老卒两千,亦是开始加速冲刺,若无意外,只要襄阳新兵撞开敌军阵型,这两千儿郎足以在对面步兵阵型里杀一个对穿。
这是轻骑出击的最基本阵型。
毫无出彩之处。
在阵型最中央的李溯看见这一幕,略有意外,君子旗就这点能耐,他难道不知道,以这样的阵型来撞击自己的防御阵型,根本没有侥幸。
就算能挨过弓步兵的弩箭和弩枪雨泼,撞上重卒防御墙上,则会减缓骑军的机动性,很可能陷入步卒包围之中。
这样的君子旗,怎么做到一千铁骑从观渔杀到寿州的?
镇北军难道如此不堪?
李溯不敢怠慢,也没有轻视穿云军,毫不犹豫的对身旁的旗兵作了个手势,其后红黄旗子挥舞,战鼓擂动,大军阵型保持不变。
大地如雷震动。
穿云军如一支箭射出,直指着敌军阵型,眼看即将到弓骑兵的一箭之地时,无须下令,早已训练有数的五百弓骑兵毫不犹豫的张弓射箭。
再张弓,再射箭。
连射三箭。
箭如雨下,呼啸之声凝聚在一起,宛若闷雷低空滚动,箭矢横空掠影,如蝗虫一般激射到最高点,最终如一片雨兜头照脸的泼下。
这是弓骑兵的优势,借助战马奔势,足足比弓步兵多了三箭的时间,当这一拨压制过后,穿云军就将面对敌军弓步兵的弩箭和弩枪泼淋。
弓骑兵先行压制,不出意料,敌军中并无弩箭和弩枪射来,前锋阵营里,重卒墙前升起了一片黑压压的盾牌,弓步兵之前,亦有步卒举起盾牌护卫袍泽。
当三泼箭雨过后,弓步兵便会强势反击,届时将是人仰马翻的壮烈画面。
李溯笑了。
如果这样都让你破了我的防御,那我李某颜面何存?
但是下一刻,李溯的笑容猛然僵滞,旋即没有丝毫犹豫的下令变阵——他怎么也没想到,穿云军的目的并不是撞阵!
在穿云军射过三泼箭雨后,无须旗兵挥旗,也无须战鼓擂动,五百弓骑兵迅速收弓,手握长枪,跟在一袭白袍的李汝鱼身后,胯下战马发出啾啾嘶鸣,竟然在一箭之地的边缘处斜刺里杀了过去。
错开了数百重卒的防御墙!
三千轻骑,竟然擦着一箭之地的边缘处,直奔左侧,目的不言而喻,绕开重卒防御,直插软弱的步卒阵列,一旦得逞,将会彻底搅烂防御阵型。
而此刻,李溯麾下的那一千弓步兵已经还击。
漫天弩箭和弩枪激射。
纵然是擦着一箭之地的边缘,但并不是所有人的骑术都能如此精湛,尤其是襄阳新兵,不少人已经冲进了那一箭之地的范围内。
弩箭和弩枪如雨坡下。
战马惨鸣声中,不断有弩箭透过盾牌射中骑兵,甚至有弩枪直接射穿盾牌,连人带马一柄钉在地上,刹那之间,七里坝血流成河。
仅是这骑射和步射的刹那交锋,西军死在穿云军弓骑兵箭矢下的仅有三五十人,而穿云军更惨,在斜刺里杀出后,地上留下了**十具男儿尸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