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确,有房有车有什么了不起!

    我闺女就是闭着眼睛挑,都能找到这样的人家,何必找你这样的外地乡下人!

    还是个没学历的!

    哎,做父母的心思可不都一样嘛。三婶笑眯眯的,她不傻,听得明白话里的意思,她更不是善茬,要不然就不能在与婆婆的多年斗争中保持不败之地,没有三两三,哪里敢随便做老李家的媳妇,唯一的例外就是老大媳妇王玉兰,因为老大不过日子,老太太心疼的多,基本不会硬杠,至于她和老二家媳妇就没有这个待遇了,老太太挑鼻子竖挑眼,得由着跪接跪送才对。

    她挑着眉毛道,这乡下人跟乡下人是不一样,要说前十年,我们过得谁都不如,平常看人家蒸个大白馒头都羡慕不得了,哪里像咱们逢年过节才舍得蒸一锅,那日子现在想想就不是人能过得。

    不过,老话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不能说大富大贵,可两家宾馆,一个饭店,六处门面,加上两家厂子在收股息,还是够生活的。

    越老越没什么能耐,孩子都看不上,这不我家老大丫头大学毕业以后,自己做着自己生意,前天去店里看了,哪怕雇着十来个人,孩子自己照样忙得脚不沾地,我们老的帮不上忙,只能心疼着。

    这小的吧,家里老儿子,总归是惯着一点,小时候淘里淘气的,看着都是没辙的,可说长大就长大,居然一个人能把300多平的超市搞的有模有样,加上自己就四个人,一天到晚把自己累的不成样子。

    她说的没有丝毫的停顿,实在是因为这些话在心里酝酿已久,只是没地说,方圆几里地,都晓得她家是跟着李兆坤家大儿子起家的,无理由的显摆倒是落人笑话,再说,要是传到李兆坤耳朵里,说不准还得遭白眼,李兆坤都没有她们富!

    此刻,离乡八百里地,没有相熟的人,还不是由着她得瑟!

    至于李和,她就忽略了,因为她相信,在这种场合,她这个大侄子是能理解的!

    被这么一阵抢白,彭家的人一时哑口无言,李和为了缓解气氛,笑着道,彭家婶子,彭叔叔,你看看这样行不行,大小定这些礼一个都不能缺,俩孩子都是刚出社会,手里都没积攒,咱们大人都得帮衬一把,口袋里得有点压身钱,彭月,李阔,老人不小气,给你们10万,怎么样?

    说是给小俩口的压身钱,实际上是给彭家的彩礼钱,至于彭家让不让彭月带回来,那就是另外一个事了,但是他话得这么说。

    这是他和李兆辉一早就商定的数。

    在偏远农村给个三千五千是差不多的数,但是在沿海或者一些大城市,一万是起步,五六万不算多。

    要是真抬死杠说这是封建陋习,除非貌比潘安或者能说会道,真能遇到眼瞎的姑娘,要不然打光棍的概率还是挺高的。

    李阔看看彭月,彭月看着自己父母。

    彭地华咳了一下道,来,亲家,咱俩碰一杯。

    我一口干,你随意。李兆辉高兴的站起身碰杯,彭地华这是同意了。

    你这站着算什么,搞的我都不好意思坐着了。彭地华也跟着起身了,李家的出手阔绰程度,超出了她们俩口子的预期,所以此刻答应的自然是毫不犹豫。

    这顿饭吃到三点钟,李燕开着一辆车,董浩开着一辆车,一起往李阔的新房去,喝杯茶的同时再商量婚礼的具体细节。

    这里以前自新路以东到陶然亭一带是乱葬岗子,生意最好的就是旁边的棺材铺。

    李阔的小区在陶然亭公园的对面,正儿八经的二环位置,环境好,学区好,房型好,但是彭地华还是挑剔了一下,前面的过街楼,我以前往城里送碳,常走,一到下雨,全堵着,人都没法走。

    李阔道,菜市街口要改造,过街楼全部拆,到时候环境就好一点了。

    这房子是他姐姐李燕给他的,而他自己还欠着李和一屁股债务呢,自然没有能力买新房。

    三婶自然见不到儿子受这种委屈,老丈人都不行,插话道,我虽然是乡下妇女,没什么见识,可我听说,这城里很多人都是等着公家分房的,一个月拿着六七百的工资,也不是说能买房就能买房的吧?

    我们都还年轻,时间长着呢,要是真不满意,我们自己挣钱,自己再买一套。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过话的彭月这个时候不得不调和一下。

    你懂什么。彭月被自己老娘白了一眼。

    大定小定商量好以后,自然是择日子,一致同意在十一这天结婚,最后的分歧出现在举办的场地上,彭地华要求在他们本地,而李家要求回乡下,他们娶媳妇,自然要大办!




1096、分歧
    他李兆辉可就这么一个儿子!

    儿子娶媳妇这么大的事情,他肯定不能迁就,再说,他现在好歹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是在场面上混的,要是就这么随便了,人家指不定怎么挑他理呢!

    所以,对李家来说,没有丝毫妥协的可能!

    我可也就这么一个女儿。彭地华更不会退让,他俩儿子结婚的那会,限于经济条件,都是办的很潦草,在外面人情往来多年,只见出去,不见进来,要是不趁着嫁闺女回点本,以后就更加的没有指望了。

    这很现实。

    要不然这样吧。这么简单的事情弄得不可开交,让李和无奈,他建议道,虽然两地比较远,但还是可以各办各的。

    十一当天能跑个来回?李兆辉这次不怎么支持侄子的意见,要是在老家,两家同时办那是常态,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可是这两家相距千儿八百里地,除非开飞机才有本事当天倒腾个来回。

    李和道,何必要在同一天办,咱们明年十一老家办了,反正回头两口子都要回门,这边女方的亲戚再另行办就是了。

    李兆辉刚高兴的要点头,却不想又被彭地华给否定来了,国庆节统共就放两天假,我这边亲戚也就十一才有点时间,好嘛,你那边办完了,临了我这边亲戚聚不齐,像什么样子,这不白扯嘛。

    实在不行,就婚期提前,春节就结婚,节前在老家办,节后回来这里办,不用等到明年十一。既然协调不了,李和只能出这么一个注意了,此刻既没有五一小长假,十一大长假,只能这么整了。

    提前?

    两家人都有点愣,本来商量好的是明年结婚呢。

    李兆辉摸摸胡子道,离春节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可有点紧啊。

    紧什么紧,能有多少事?三婶自然想早点把媳妇娶进门,好了了自己心愿,无非是通知下家里亲戚朋友,再镇上买点菜,家里杀两头猪,能费什么事?

    那就春节吧。彭地华想想就同意了,眼前姑娘已经和人家挪一起非法同居了!

    所以早比晚好,万一生米弄成熟饭,他的面子就难看了。

    最终两家还是愉快的决定了。

    那么,放大小定就要提前,李阔又不得不开起了李和的捷达,送上聘金喜饼茶叶,又带着彭月去买了三套衣服,金银首饰。

    眼看婚期要到跟前,李兆辉老俩口慌里慌张的要往老家赶,李和给买了一些东西,又亲自送上了火车。

    从火车站回来,李和去了一趟公司,无风无雪,有点阴冷,但是太阳正好,把人整的懒洋洋的,所以即使是在冬季,大街上依然熙熙攘攘,没人愿意辜负这好天气。

    凭着他在京城混两辈子的经验,他练就一个本领,就是他的一对招子可以在人头攒动中分得清本地人和外地人。

    外地人大多匆忙,急急慌慌,这两年,外地人进京不像以前需要开村乡县三级证明,所以人越来越多,搞科研的浦江人多,当领导的南方人多,开饭馆的川粤人多,这些年盖了多少楼?

    修了多少路和桥?

    建筑工地绝大多数是外来的。

    各大商场租出去的柜台,农贸市场服装市场维修装饰饮食杂货的摊主们,绝大多数也是外地人,连扫大街和下井挖煤的矿工也是外地人

    至于本地人,闲人多,哪个城市都有下岗待业人员,可没有皇城根底下的闲人多,能有一口饭吃,绝对不挣命。

    七朝古都,原本就是一座典型的消费性城市,提笼架鸟,斗鸡遛狗,坐茶馆,打茶围,承祖荫,吃皇粮,当甩手掌柜是传统,现下社会变革,倒是没有了这些娱乐活动,可还有其它的。

    闲呢,人家有闲的底气,下岗待业的,有生活费发放,这叫吃皇粮赋闲。

    早先做生意早的倒爷生意人,发了大财,洗手上岸,享受人生,这叫悠闲。

    还有就是家里有房子的,每个月都有租金收入,不愁饿死的,这叫安闲。

    总之,大部分人哪怕是闲,也是活的既滋润又快活,普通人羡慕不来。

    李先生。看到李和,齐华差点激动的眼泪都出来了。

    作为李和的秘书,他有一个月都没见到老板了!

    这简直是太不像话了,要不是偶尔李和还能给他一两个电话,他都差点以为自己要失业了!

    最近没什么是吧?李和老板椅子上一趟,腿翘在桌上接过了齐华端过来的茶。

    没有,只有章舒林来找过你一次。齐华老老实实的道。

    怎么没和我说?李和直勾勾的看着齐华。

    啊,我问他有什么事情没有,他说没有,所以我就没有通知你。齐华被李和看的发慌,他做错了什么?

    安排访客,本来就是他做秘书的权利啊!

    接通下他的电话。李和想闺女了。

    好。齐华慌里慌张的拨通了齐华的电话,然后把话筒递给李和。

    章总?李和脸上是挂着笑的。

    李先生?章舒林喜出望外,想不到李和能亲自给他电话。

    我听小齐说你找我,有事?李和倒是盼着他有事。

    没事。章舒林明显犹豫了一下。

    章总,你可别忘记了,北通地产有我的份子,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我的利益是一致的。李和说的斩钉截铁。

    李总,你看看有没有时间,赏脸吃个饭?章舒林问的小心翼翼。

    外面的馆子我可不敢再吃了,闹了一周的肚子。李和脸不红心不跳的撒了一个谎。

    啊,现在的食品卫生确实是堪忧啊。章舒林深表认同,然后沉默了一下道,李先生,你要是不嫌弃就来我家,我爱人那两下子还是能凑合的。

    那会不会太麻烦大嫂?为了见到闺女,李和也是不要脸了。

    不麻烦,不麻烦。这出乎了章舒林的意料之外,两个人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啊!

    那就晚上?李和定了时间。

    六点钟,我把地址留给齐秘书。



1097、不好相与
    好。李和答应的痛快,随手就把电话丢给了齐华。

    齐华记好章舒林报的地址,递给李和。

    挺近的。把书本页撕下来,随手放进了口袋,然后埋头批了一些积累了有一个月之久的文件,当然,大部分都算不上重要的,要不然齐华早就追上门了。

    临近中午,早饭因为吃的过饱,倒是一点都不饿,先让董浩自己去食堂吃了一点,自己下楼买了两个烤红薯。

    小李啊,你们最近生意怎么样?烤红薯的老头对李和并不陌生,知道他是废品公司的大老板,总是喜欢热聊几句。

    还成,没到饿死的地步。李和笑着道,大爷不瞒你,你看看,我现在吃完红薯都不带舔手指的,都感觉要迷失自我了。

    你小子真会开玩笑。老头和周围买红薯的人都被逗的哈哈大笑。

    你这生意也还不错吧?按照规矩,李和也得问一遍才成。

    哎,这哪里叫什么生意,糊口罢了,罗锅子上山,钱紧。老头见李和吃完一个,又递给了李和一个,哪里像你,土地爷打喷嚏,神气儿,要是有你一半潇洒,不算白活一回。

    李和笑着道,不能这么说,你吃的是米饭,我吃的也是米饭,戴三百块的表和三百万的表,时间是一样的。

    抽十块的烟和抽100块的烟都会得肺癌,坐头等舱和坐经济舱失联了一样都回不来

    所以,想明白了,知足常乐。

    老头道,你小子就会哄人玩,这人啊和猪的区别就在于:猪一直是猪而人有时候却不是人。

    旁边的人觉得李和说的俏皮,都故意停留了一会。

    受教了。李和抱着红薯拱手。

    你们那废品声音还没落,眼睛一眯,推起红薯炉子就跑,连李和的钱都顾不得收了。

    回头再给你哈。李和朝老头的身后喊。

    接着一大群的城管从他身前跑过。

    他正要回办公室,却听见嗷嗷叫一声,回过头却发现富大海被董浩扭着手痛苦的蹲在地上。

    兄弟,咱们可不是第一次见面了。富大海对董浩很是抱怨了一番,然后一个劲的揉着手腕。

    以后啊,这手不要乱搭。李和嘲笑道。

    李先生,遇到你可真不容易。富大海笑嘻嘻的从口袋里掏出来烟。

    戒烟了。李和摆摆手,我这边的业务你早就对接上了吧,还在这里蹲守什么?

    富大海笑着道,不是蹲守,我是来办点事,承蒙李先生照顾,这边刚做完一批单子,我是来交接工作的。

    李和道,那就去吧。

    李先生。富大海讪笑道,你看看这后面还有什么生意能照顾下小弟?

    有啊,我这刚好有几个项目,你有大有小,你要大的还是要小的?李和漫不经心的问道。

    李先生,你知道我实力,你尽管说,资金不够,我还有地方凑。富大海高兴不已,毫无疑问,自然是选择做大生意!

    李和笑着道,你确定你能做?

    富大海拍着胸脯道,李先生,你可别小瞧我,哪怕我自己不能做,我没有不懂行的朋友不成?李先生,不给你说大话,各行各业我还刚好都认识你个有能耐的朋友。
1...646647648649650...8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