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
哪个来见他的,不是提前半小时到?
难得他提前想起来他们,居然找不到他们人!
那我再催催他们?小宋感觉自己办事不利,问的小心翼翼。
刘局长摆摆手,快去。
他现在不但要要回原来的外国专家,还要让他们签合资协议,时间紧迫,眼看要元旦了,不能再瞎耽误。
小宋回到自己隔壁间的办公室,急忙的拨通了齐华的电话。
你是地大的小齐是吧?
你是?齐华在咖啡店喝着咖啡,假装没有反应过来。
我是资管局的宋秘书!
哦,宋秘书,你好,你好。
你们怎么现在还没来?宋秘书不高兴。
什么?齐华还是有恃无恐的装糊涂。
我不是跟你说三点钟吗?我们局长等着呢!宋秘书有点很生气。。
齐华抿了一口咖啡,笑呵呵的道,宋秘书,我记得我昨天就跟你说过,我要请示领导的,我可没肯定今天一定去。
你你们领导呢?
我们领导啊?很忙的。齐华还是无所谓的态度。
把你们领导的号码给我,我给他打电话。宋秘书压住了暴躁的情绪。
我们领导的号码是你想要就能要的?齐华原话送回,记得他当初要见刘局长的时候,宋秘书就给了他这么一句话,我们领导是你想见就见的?
你很好,很好
前恭后倨,这是什么态度!
宋秘书依然能想起来之前这个人为了见刘局长,对他有多殷勤,又是请吃饭,又是唱歌,又是送礼物,结果这才没多长时间,就变成这态度了!
我当然很好,谢谢宋秘书关心。齐华直接把手提电话放在桌子上,有一句没一句的应付着,直到电话里的人气急败坏的挂了电话。
宋秘书深吸一口气,在屋里来回踱步,想想怎么跟局长回话,这小鞋必须给穿一个!
要不然他们都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768、招商引资的大局
如此想后,到了刘局长的办公室,要怎么说,要说什么,心里都有数,这些都是有腹稿的,经过精心的润色,添油加醋的说了一番。
其财大气粗的嚣张一览无余,这些民企个体户,不顾招商引资的大局,简直是越来越不像话
他一边气愤的说着,一边观察刘局长的表情,果然脸色难看,他不禁暗自欣喜。
刘局长沉声问道,你是说这次来的是地大集团的一个什么高层?不是他们那个什么董事长郭冬云?
宋秘书点点头,不是郭冬云,好像是姓李。
那也是个小职员,就是郭冬云来了,也不能这样目中无人,不成体统,没规矩。刘局长一声冷哼,虽然地大集团在国内很有名气,但是总归来说只是一家民营企业而已,哪怕她郭冬云是个新加坡人,可是那又怎么样,也是个职业经理人而已!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与日苯藤田这样的世界百强企业,完全没法相比!
利用外汇资金是当前利用外资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形式,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
引进外资就是相当于引进外汇,这才是最切实际的好处!
那现在?宋秘书小心的探听口风,想知道一个处理意见。
刘局长突然问道,磨研所那边联系了没有?
宋秘书道,磨研所那边没有给具体的回复,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倒是有点模棱两可的样子。
刘局长点点头,严肃的道,张所长是老革命,老战士,深受大家爱戴,要多尊重,好好做他的工作,多听听他的意见,我想他一定能理解我们的苦心。
你放心,这个是肯定的。宋秘书真心想翻一个白眼,他又不傻,这种事情哪里需要交代!
你去找他们。
地大集团的?宋秘书有点不确定。
这事不能再拖,日苯客人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有限。刘局长好像下了决心。
我现在就去办。
宋秘书也不在停留。
带着两个科员,直奔李和所住的酒店,在酒店经理殷切的陪同下,找到了正在餐桌上的齐华等人。
宋秘书,好久不见。齐华连起身的功夫都欠风奉,惬意的品着红酒,要不是有李和在,他根本没机会喝到这么好的红酒,自然要多喝。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有眼不识泰山,遇到了泰山却不知对方是泰山,相遇而不相识,相识而不相处,相处而不相知,与贵人擦肩而过失之交臂是最大的悲哀。
在他看来,这位宋秘书大概就是此类人,让改变命运的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等到晚年回首的时候,大概是想撞墙
当然,有的人不一样,一个叫张魏桥的棉纺厂厂长只听于德华一句话,就屁颠屁颠的开上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从滨州带人过来,送来了上好的红酒和白酒,只为了结个善缘。
因为那个人明白,能让于德华臣服的人肯定不是小人物。
所以此刻,齐华又不禁在暗自揣测于德华和李和的关系,于德华他是知道的,要是金鹿集团也是属于李和,那就未免太可怕了!
看到宋秘书过来,李和只是抬头瞄了一下,然后继续和董浩碰杯,闷头把西凤喝的滋滋响。
金琳一瞧,心里有谱,也是继续坐着,连招呼都没有打,对这个宋秘书,她更加的没有好感。
宋秘书没吭声,拉过一把椅子,径直的坐下,一眼扫过全场,然后才冷冷的道,你们真是好兴致。
宋秘书,试一试?这酒不错,难得的好酒。齐华依然保持着一点面子功夫,倾斜着酒瓶要给对方倒一杯。
不必了。宋秘书看了一眼连商标都没有的粗糙的陶罐瓶,表示了不屑。
宋秘书什么好酒没喝过。宋秘书带过来的一个打着波浪卷的姑娘插了话。
宋秘书给了她一个赞赏的眼神,太会捧场了!
金琳晃着酒杯,笑盈盈的道,这葡萄酒出产自格鲁吉亚,说起格鲁吉亚你们可能不是太熟,也就是斯大林的老家,这里盛产葡萄酒,曾经是沙皇和贵族的专用酒,也是前苏联的国宴专用酒,是世界顶级的葡萄酒。
她其实心里也跟着犯嘀咕,张魏桥这样的土暴发户出身的乡镇企业家是从哪里弄得这么好的酒?
最好的葡萄酒产自波尔多,别以为我不知道。女孩子得意的仰仰头,我还喝过不少呢。
这不怪你,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金琳直接给了一个暴击,毕竟有些东西你只能通过看广告看书或者看电影得来。
甚至书里或者电影里都是这些产品的软文广告,只是不自知而已。
你女孩子气的咬牙切齿,但是又碍于口拙,不知道怎么辩驳。
金琳见李和没有怪她的意思,就不再搭理女孩子,继续品自己的酒。
而一旁的宋秘书脸色都是发紫,不过瞧也没瞧齐华和金琳,却是盯着李和看。
你是他们的领导?
有话你说。李和呲溜一下,一盅酒再次下肚,他不得不说,这张魏桥送过来的西凤酒很是不错,毕竟售价在那放着呢,一瓶特珍先秦就要2400多,算是目前国内最贵的白酒。
虽然这两年白酒每年的涨价幅度都在30以上,但是茅台最贵的酒也才200多而已,光是价格就没法和西凤酒比。
市里的领导对你们很失望!宋秘书拍着桌子,先声夺人。
桌子咣当一下,李和的酒杯差点洒了,他很不高兴。
这种陶瓷酒盅,一次性大概可以装5钱,洒掉一杯也就是100多块钱没了!
太浪费了!
浪费可耻!
特别是对他这种嗜酒如命的人来说!
跟我有什么关系?
他如实说。
领导们失望不失望,和他一毛钱关系没有!
什么?
宋秘书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们李总说的很明白呢,和我们没有关系。金琳善解人意的帮着重复了一遍。
你别忘了这里是什么地方!宋秘书接连被这样奚落,终于绷不住了。
李和笑着道,你找我有事?
你明知故问,这是典型的目无法纪。宋秘书把一份文件丢在桌子上,冷笑着道,这份文件你们看看,希望你们顾全大局,牺牲小我。
晃晃酒瓶子,酒没了,李和也就不再喝,把碗里最后剩下的几粒米贱兮兮的舔干净,才抹抹嘴。
点起烟后,慢悠悠的道,
目无法纪的人应该不是我,我想有些人应该是不懂法的,包括宋秘书你在内,按照新颁布的《公司法,股份制企业只有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三方具有管理权决定权和监督权,那么宋秘书,你这样大张旗鼓的,是什么意思?
有的国企虽然已经实行了股份制,但是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行政隶属关系。
董事会成员和总经理不是按规定程序产生,从董事长总经理到企业高层仍然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免,还有的改组前原党政班子集体入董事会,形成决策层和执行层合二而一,一套人马。
有的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后,仍然同财政部门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书。在行政上作为政府部门的直属企业,在财务上的隶属关系还要归财政部门管理,形成一仆二主,倒增加了婆婆。
股份制目前还只是试行阶段,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我们主管部门当然要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的资产重组,给予指导意见。
宋秘书不以为意,要不是因为现在实行了股份制,他真不用来这里受气,不管怎么样,这个程序要走,不然较起真,抓住毛病,也是个事。
李和笑着道,为了避免不合格的大股东和管理层伤害中小股东利益,地大集团已经同磨研所已经提请召开股东大会。
召开股东大会做什么?宋秘书皱着眉头。
李和道,股东大会的目的主要是讨论是否要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金以增强四砂厂抵御风险的能力,重置股权结构以完善其内部治理,支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他不准备带他们玩了。
这些都是老套路了,越来越多的合资或合作企业在华经营数年后,通过增资扩股,转变为母公司控股型合资企业甚至是独资企业。
769、意想不到的狙击
目前合资企业中,外资增资扩股得以轻易实现的原因,主要在于有关合资企业的立法缺乏限定性规定,并且合资企业运营实践中的操作不规范所致。
按照目前的政策来说,增资不需要三分之二股东,更不用需要全部股东同意,也完全可以单方面增资,如果原股东不认购新增资本,他的股份当然就稀释了。
他不怕得罪本地所谓的地头蛇,四砂最值钱的就是技术员工和他之前投入的设备,实在混不下去,大不了搬迁,从工人到设备都可以给挪了!
有本事从苏联挪过来,他就有能耐挪走!
只是不到那一步,他不会这么做,毕竟整个这一片的投资环境还是不错的,论政府信誉,在全国都是排的上前五的。
绝对不像有的省份,混到政府信誉破产,曾经有一个省份,混到被国开行提请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暂停政府及企业融资,并倡议所有金融该机构全面停止购买该省政府及地区债券。
这是什么意思?宋秘书对于这个新名词并不陌生,作为一个秘书,除了要笔杆子溜,还要学会与时俱进。
李和不顾对方的脸色,摊摊手,请拭目以待。
不再搭理对方,其实他现在对那个张魏桥比较感兴趣,也是传说中的牛人啊,只是他对其事迹了解的并不多。
李总,谢谢,真是客气了。
李和请吃饭,这让张魏桥受宠若惊。
李和笑着道,坐吧,不用客气,这酒还是你带过来的,我也是借花献佛。
谢谢,谢谢。张魏桥接过李和倒满的酒杯,先和李和碰杯后,站起身又朝着齐华等人遥举,一饮而尽。
好酒量。李和竖起大拇指。
李总,这里我是地主,有什么吩咐你尽管说,这关系我还是有点的,大的不一定,小的肯定没问题。张魏桥豪气的很。
没事,你能过来,已经是情谊,我倒是说于德华这个人多嘴呢,来麻烦你。李和笑着道,生意可好?
张魏桥道,承蒙于总的关照,全国棉纺全行业连续亏损6年,目前只有我们的棉纺厂这两年越发兴旺,出口订单都做不完。而且资金有缺口,于总还千方百计的主动帮我介绍银行贷款,对于兄弟的情谊,实在是没话说。
李和问,是找通商银行贷的款?
张魏桥道,你也认识吴经理?
吴经理?李和哪里知道是谁,董事长姓黄,叫黄炳新。
黄炳新?对,我记得董事长是叫黄炳新,虽然我也有点身家,可是跟人家一比,没法比啊,所以还真没机会见。李总,听你的意思你很熟?
恰巧认识。李和笑笑。
李总,真是真是张魏桥费了半天的脑子也没找到合适的词,急的额头冒汗。
张总是想说交游广阔吧。金琳适时的接了一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