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周口的?李和想不出周口有什么名人了。

    付彪指着高个子道,他叫许恒大,做建材推销的,天天要约我见面。我就开了个玩笑,我说我在京城,有本事你追到这来,结果这小子真来了!

    他也不得不佩服这个人的业务能力,把他缠的太紧了,只得摇头苦笑。

    许恒大?李和终于想起来了这个大佬,比马阿里还牛气的一个人,就因为这一口糟糕的普通话,又不善于忽悠,估计不为大众所知。

    之所以后来出名,还是因为和马阿里搞了一个足球队。

    不过这人口才虽然不咋的,可看着倒像是天生的业务员,为了一单业务,从南方追到北方,可见韧性之足。




473、大乌龟
    如果李和还是上辈子的那个小富即安的状态,或者年龄稍微年轻一点,一定会把自己知道某个人或者听说过某个人当成自己认识某个人,因为这种例子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太多。

    因为他也是普通人,总有那种虚荣感,感觉似乎和那个牛人有所交集,然后心里美美的,还大张旗鼓的炫耀。

    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脸上贴金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毕竟这样的人现实中可不是少数,类似的人是把团队或者别人做过的事,说成是自己做的,而且编的还头头是道。

    不装,难吗?

    在他看来,确实是挺难的。

    但是,这辈子呢,他已经无所谓了,他的高度还是需要很多人仰望的,再说商界来说,也没几个人需要他仰望,他不俯视看人已经算是很有修养了。

    即使真需要他仰望的,他也懒得去凑趣,叫人一声哥不代表就是人家弟弟,在真有困难的时候,认识哪个大佬都不好使。他要是自己不牛逼,认识再多牛逼的人也没用,因为别人就不会记得他是谁。

    许恒大被李和这样盯着,有点不好意思,紧张的道,哥,我们是老乡?

    李和笑着道,信阳边稍的。

    徐恒大赶紧的掏出烟,道,哥,你以后多关照。

    李和接了烟,付彪小心翼翼的给他点着了。

    许恒大看的愣了,他不晓得他这老乡有多大的排场,可是能让付彪给点烟的,他压根就没见过!

    而且付彪在深广珠地区,算是横着走的人物了,眼光都是朝天看的!

    李和问付彪,这我老乡,关照着点,不就那点业务吗,让人家大老远过来。

    付彪点点头对许恒大道,那我听我哥的,我这个项目全部用你们家的材料,赶紧回去吧,直接到我公司签合同就行了。

    谢谢彪哥,谢谢李哥!许恒大欣喜难言,他想不到他的老乡一句话就能帮他搞定这么一个单子!这一个单子至少五六百万!他光提成就可以拿二十多万!

    李和冲他摆摆手,笑着道,行了,就这吧,你忙你的吧。大家以后都是老乡,等我去深圳多聚聚。

    一定!一定!许恒大忙不迭的道,这样的人他巴结都来不及呢!他哪里还能拒绝!

    他小心翼翼的倒退了几步,才转身走了。

    付彪道,哥,老乡也不用这么帮衬吧?

    李和笑着道,这种人有这种韧性,早晚会是吴下阿蒙,当刮目相看,卖个善缘也没错。记住了,多个朋友多条路,万事不用做绝了。这个人能帮衬就帮衬,能挖到你手里也算是你本事。

    付彪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李和不用大家再送,只让大奎和小威跟车。

    回到家,李兆坤带着几个孙子围在凉亭里面,悄悄私语。

    李和也好奇的往跟前凑,眼见他养在池塘里的大乌龟被爷孙几个给捞出来了。

    这次大乌龟是野生的,一直是放养在北极寺的许愿池里,有大土豪愿意花几万块买下来。博和尚自然不乐意,可是北极寺香火太旺,人来人往过多,已经不适合大乌龟活动了,他假公济私寄养在了李和家里。

    只见它棱角分明的背壳,上面有着厚厚的鳞片,身子至少有十几斤重,小脑袋上长着一双园园的微微的有点儿凸起的小而明亮的园园的眼睛,脖子长长的,竟有极大的伸缩性,有两条扁扁的胳膊儿和两条扁扁的腿儿,有五指形的蹼形的爪儿和五指形的脚蹼儿。

    李和问,你们捞这个出来干嘛?

    李兆坤吧嗒嘴道,多大了?看着年岁不小了。

    大乌龟今天好不容易出来晒个太阳,结果就莫名其妙的落到了李兆坤的手里,不过此时伸着脑袋,也不怵人。

    50多年了吧。李和好像是听博和尚这么说的。

    李兆坤道,好东西啊,你好好养着,你给他养老,他能给你送终!

    这什么话。李和气结!可是他亲爹这话没毛病,乌龟比人耐活。他见李览满头大汗,拿着小竹条满脸兴奋的挑弄着大乌龟,因此没好气的道,大中午的不睡觉,干嘛呢,赶紧去睡觉。

    李兆坤看见李览哆嗦,心疼坏了,猛地往上一吊眼珠,冲李和瞪眼道,你能你咋不上天,滚一边扯犊子去。

    何龙在帮着姐姐家掏鸡笼里面的大粪,俯着身子一锹一锹的从笼子里掏出来,然后把框里堆满,再一挑一挑的担到小竹林里呕粪。

    看见爷俩正掐着呢,姐夫脸面憋得通红,因此他很识相的没去打招呼。

    李和看见了他,笑着道,辛苦你了。

    何龙知道躲不了了,才回道,就是一点手头活,没啥辛苦的,姐夫,你去睡一会吧。

    你姐呢?

    何龙道,回去上班了。

    哦。李和脑子也昏沉沉的,可是又不愿意睡觉。

    打开收音机,泡了壶茶,坐在堂屋里发呆。

    毒花花的太阳把树叶晒得低了头。院中的爷孙几个还在继续研究乌龟,王玉兰正拿着抹布在屋里擦来擦去,恨不得把木头漆都给蹭下来。

    她最讨厌的是家里的两只鸽子,拉屎都不分地方,刚清好的院子,不注意就出现了一滩。

    要不逮了?算一盘菜。

    没事,养着吧,给孩子玩。李和有点舍不得,鸽子扑棱来扑棱去,起码能给院子带来一点生气。

    还没到下晚,大槐树底下的人又开始唠嗑了,那声音都传到了李和家的院子。

    无非是盼着拆迁,这左边拆了,右边拆了,只有他们这一片迟迟不见动静,这可急坏了一批人!

    张老头的鸽子都杀了四五年了,也没见拆迁,失望的心情自不必说。

    各家住的房子千疮百孔,一下雨算要了亲命了,外边小雨屋里中雨,外边大雨屋里暴雨,有时候雨实在太大了,全家人都上院里避雨去。

    现在都是求爷爷告奶奶的盼着拆迁呢,哪怕住小一点的筒子楼,也比这鬼地方强啊!



474、争论
    建国以后,首都的城市建设一般都偏重在旧城区外围,以致使城外面积越来越大,占用农田越来越多,市政管线越拉越长。

    而旧城区则变化不大,旧城以紫禁城为中心有各种文物古迹,这些构成了一个丰富多采的历史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是历史知识建筑科学园林艺术自然科学宗教文化等各种科学的结合,既要开发又要保护,拆迁规划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相对于城外轰轰烈烈的拆迁运动,旧城内也就只能修修补补了,虽然见缝插针也盖了一点新房,但大半是零星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街区。

    许多地方危房遍布道路狭窄,交通拥堵,雨水污水排不出,煤气热力进不来。

    首都是门户,关系着国际形象,整洁干净是必须的,因此许多地方又不得不加快拆迁,只保留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需要,像旧城根坛根的危房都在拆迁和改造,在原有棋盘街式的格局上,展宽卡口,打通堵口,使南北和东西交通顺畅。

    世界各国的旧城改造基本都是这个路子,日苯伦敦和东欧诸国说有千百年的传统建筑时,都是吹牛逼的。

    光一个伦敦就被勤快的希特勒同志不计本钱的投了成吨的v1和v2导弹,帮着翻来覆去的拆了好几遍,今天的伦敦只能说翻新工作搞得漂亮。

    随着后来改建修缮和拆迁工作的加快,皇城根底下的本地土著基本都搬迁到了五环外,只有老胡同里还能找见几个。

    没戏了!张老头看见下水道公司进驻三庙街,发出了一声不甘心的吼声!

    如果这里真的要拆迁,就不会再劳民伤财的搞什么污水管道工程了,说明肯定是不会拆迁了,他们还得继续住下去。

    李和一边咬着黄瓜,一边笑着道,这里要改造修危房,肯定要搬迁一部分人出去的,运动运动还是有机会的。

    你少说这酸话。张老头看了看李家高大的门头。

    这样的大宅子住的多好,我就不喜欢楼,我二儿子在我们县里买了楼,我就懒得去,跟养鸽子似得,住的人浑身不得劲。李兆坤是个自来熟,此时带着几个孙子靠在墙边,也忍不住插了话。

    在他看来,他儿子一个外地人都住着这么好的房子了,这些本地人岂不是要住的更好?

    不然怎么说是首都人民呢!

    我可没你这好福气。张老头心里当然没有好气,他一个城里人还没一个乡下的老农民住的舒服呢,我住的才叫鸽笼呢!

    天上发过一阵红之后,便慢慢的灰暗起来,小小的凉风吹过,一阵强烈的槐树花香气。各种颜色的蜻蜓在屋檐底下飞旋,小燕子麻雀也一排排的落在电线上,招的孩子们把鞋扔上去。

    李兆坤听不明白这话的意思,尽管一头雾水,不过也没空搭理了,追上了在巷子里乱跑的孩子。

    李和看着李兆坤的背影,心里一阵的感慨,他们兄弟姐们几个,一辈子就没有过这待遇。李兆坤才不会管他们的死活呢。

    晚上睡觉的时候,李览被丈母娘抱走了,李和终于得了兴致,不需要暗中行摸索之事。

    因此不按兵法,一味野战,快活到心窝里去了。

    何芳自己去洗了一个澡,回来后道,吴波上次把那钱还了。

    你接了?

    何芳叹口气道,他什么性子,你不是不知道,不接能行吗?不过现在看着挺好的。

    李和问,他还是一个人?

    何芳点点头,恩。我说要给他介绍一个,他都是不乐意,估计心里还是放不下赵青。

    有时间我再去劝劝她。李和又问,老赵他们回来没有?

    回来了,孩子考大学的时候,才请的客,我们都去了不少。

    有时间都招呼一下,来家里聚聚。

    李和想想,好多同学都已经长时间没联系了。

    哦,对了,刘波结婚了。

    李和好奇地问,谁能受得了那货?

    嘴里向来吐不出狗牙的人,夫妻关系能处理的来,才叫怪事。

    何芳笑着道,人家也没说的那么差好吧,对象好像是商业局的,挺秀气的,没怎么聊过,人怎么样,还真不清楚。

    两口子,你一句我一句的絮絮叨叨了一个半夜。聊着聊着,两个人的情绪又上来了,弄到那形消骨化也不肯休。

    第二天一早,李和起床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利索了。

    何芳嗤笑道,活该!

    李和叹气,好火费碳,好女费汉。

    从吉尼斯纪录来看,也是有根据的,一个女人一天可以会百十个汉子,可是让一个男的整十个试试,保证精毁人亡。

    何芳又气的踢了他一脚。

    李爱军唉声叹气的拉着李秋红进门了,想不到李和的父母也在,对于空着手来,颇有点不好意思。

    李和招呼道,坐,秋红什么时候回来的?

    李秋红笑着道,回来有一段日子了。

    何芳在旁边解释道,还帮着替老四带回来好多东西呢,李览的小玩具都是从国外带回来的。

    李秋红笑着道,那算什么事,就是个顺手的事情。

    李和问,这就算回国了?不准备出去了吧。

    李秋红道,我的毕业证已经拿了,不像李冰念医科比较长,她还要两年吧。

    何芳给倒了杯茶,笑着道,回来好,有什么想法没有,考虑好在哪工作没有?

    李秋红还没开口,李爱军就气呼呼的道,正被她愁的没招,我好不容易给她托了关系,让她进银行,可她死活不乐意,非要进我那破鞋厂!我带她来,就想着你们帮我劝劝她,这么大了还不听话!

    李秋红反驳道,哥,你那是什么年代的想法了?还真拿铁饭碗当宝贝啊,你稀罕我可不稀罕!

    李爱军气急,早知道你想到鞋厂上班,我还费心费力送你出国干嘛?不光是对不起我,还对不起你李哥!你想想你李哥替你操了多少心!

    兄妹俩吵了起来,李和慌忙打圆场,对李爱军道,没你说的那么严重,你没见那么多老师教授都下海了吗?她学有所成,愿意进鞋厂帮你忙,是好事,你没必要拦着。再说,你鞋厂大学生也不少,人家不也是大学生嘛,人家能干,秋红一样能干。

    李爱军有他的想法,她在家里就是小姑奶奶,我还能指望她进鞋厂帮忙?你说这进银行多好,对一个姑娘来说,稳当就够了!我还指望她其他出息不成?

    李秋红斩钉截铁的道,我已经说明白了,打死我都不去银行的。

    李和好奇的问,你学的是金融吧?进银行也算对口了,不至于这么排斥吧?

    李秋红道,我有同学在里面上班,我都看清楚了,进去就是受老鼻子气,你说我这年纪轻轻的,至于吗?

    李爱军道,我都给那边打招呼了,人家知道你是我妹妹,能怎么着你?

    他是存款和外汇大户,说起这话底气十足。
1...329330331332333...8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