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郭冬云笑着道,这只是控股产业的员工,你是不是忘记我们与政府国企建立的合资厂了?光一家扬洲机械厂就是一个万人大厂了。如果我们再把不控股的投资产业算进去,员工还会更多。

    在场的许多人都是忍不住窃窃私语了,随着麦肯锡的人梳理的越详细,在场的人看李和的眼神越来越不一样。

    这将是怎么样一个巨无霸企业!

    而掌控这个巨无霸的人才刚刚30岁!

    要不是有保密协议的约束,他们就要出门大喊,新的世界首富诞生了!

    特别是麦肯锡的人都不肯相信,他们接受的项目会是一个全球第一大的公司,而且还诞生在中国!

    这简直是一个国际玩笑了!

    哪怕这些资料都是他们亲手整理的!

    其他的先不说,当他们看到托管在高盛莱茵的dellib苹果这些500强的股票托管凭证的时候,他们的内心立马就崩溃了,必须是承认这一事实了!

    当然,这是一家很大,但是跟强壮都不沾边的企业联合体,什么乱七八糟的的企业都有,他们相信眼前这个男人,一定是个投资狂人,什么样的产业都有,反正捡到篮子都是菜。

    而且更令他们不敢相信的是,这家联合体的人力资源结构,也是相当的草率,许多高层居然是小学文化初中文化!

    天知道他们的内心有多崩溃!

    终于他们开口提到了这家大杂烩的企业的弊病,这次轮到一位高挑金发碧眼的女孩子陈述,如同很多企业的通病,不管是金鹿集团远大集团内部拥有太多的管理层级,这是一个草率而又庞大的官僚机构,在这个等级体系中,从生产的工程到董事长的办公室之间隔了13个层级。光一个金鹿集团有130多名管理人员拥有副总裁或者副总裁以上的头衔。

    我的错。李和喃喃自语,他曾经让于德华放手经营,不必事必躬亲,请专业的人士来操盘。可是他没想到,于德华会请这么多的经理人,而且都是堆砌在一起。

    当他听到金鹿集团有76个业务部门的时候,更是一阵叹息。可也是理解的,毕竟金鹿是靠出口起家的,从纺织鞋帽类到搪瓷缸能日用品都有,基本是一类产品一个部门。

    接下来他又听到了对远大集团的分析,远大集团在一年内居然出台了70多项企业内部制度!

    李和终于觉得还是企业的制度有问题。

    也许这就是历史规律吧,钱穆老先生在分析中国历史时指出,中国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繁密化。于是,有些变成了病上加病。越来越繁密的制度积累,往往造成前后矛盾。这样,制度越繁密越容易生歧义,越容易出漏洞,越容易失去效率

    a




467、小生意
    人生总有那么几道你无法逾越的坎儿,就算是你开吉普也没用但是呢,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所以对我本人来说,眉毛上的汗水,眉毛下的泪水,总得选一样。

    回忆录就是留下一段文字让别人感动的文字,是一路奋斗的历程,是一路有多少次让自己热泪盈眶,也让别人感动的回忆。让学生懂得悟道才是好老师!

    李和在台上一本正经地,最关键的地方说的还真诚!

    但是,台下呢,已经笑疯了!

    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连一直在台上保持严肃形象的袁明等人都忍不住的哈哈大笑,他们第一次发现了李和的这种幽默感,他们一直以为李和是个老成的年轻人。

    台上台下的人从来没有,或者说这辈子都没寄希望于能听到这样集幽默与哲理于一身的演讲!

    只有平松等人的眼角抽的厉害,因为他们知道李和有多懒,跟血和泪压根不沾边!他们都知道李和很忙,创业很累,甚至一天都很难保证有16小时的睡眠!

    不过他们肯定不能拆台的!

    那不是找死吗!

    台下的掌声刚起来一点点,想使劲鼓掌,又不敢鼓掌,害怕打扰李和继续说。

    李和善解人意的道,没事,可以来一点掌声。

    这时候台下彻底就绷不住了,底下的笑就没听过,鼓掌的手恨不得给拍断了才好!

    如果不是李和示意停下,这掌声不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我以前是当老师的,一直以为知识分子了不起,当老师有知识,当科学家都很了不起,当商人总觉得被人看不起。我那会呢,没钱,穷的只剩下自信心了,乐观得就像个屁一样,总以为自己能惊天动地。时常告诫自己,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没钱而绝望!因为我知道,以后没钱的日子还很多。

    是的,在座的许多人都晓得李和是做过老师的,这个让他们感觉真实,说的诚恳。甚至大家都还非常的佩服,要知道,他们来的时候是没有打招呼的!而且李和是脱稿演讲!完全临时被撵上台的!不亏是做老师出身的!

    但是攀比是产生烦恼的根源,看着早先做个体户的都发家了,这个刺激了我。他们怎么可以这么有钱?

    所以我就开始创业了,而且我坚信我能成功!大家要问了,为什么我这么肯定我能成功?因为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信心!我刚才说过大趋势,趁着大趋势挣钱,什么叫大趋势?改革开放是大趋势!小平同志说,我们要解放思想,要发展生产力。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李和终于谈到了正题。

    台下的人见李和说到了干货,开始坐正,侧耳倾听,静的只能听见大家彼此的呼吸。

    关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前景的书籍简直是不计其数。前两年,我们经济遇到了一点困难,这个美国人就开始不厌其烦的发表这个崩溃论,说中国怎么,怎么不行了!西方国家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相信西方国家的模式才是最佳模式来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一思维必然导致失望和不现实的期望。

    从1978年到今天的12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平均4,这个速度很惊人,这些都是在座的各位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改革开放,时代变迁,你可以把自己关在小圈圈内,却不可能永远阻止外人进来。所以对外开放不止是引进来,而且要想办法走出去,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这才是双向开放。

    那么,要竞争,就要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不能跟我们以前国营饭店似得。有次跟我一朋友去吃饭,那店里的店员很拽,翻着白眼问:你们吃什么?我那朋友说你们这里有什么特色菜,店员说:什么都有!我那朋友急了。李和见台下期待的眼神,故意停顿了一下,继续道,然后我朋友说,那就给我弄盘癞蛤蟆炒天鹅肉!

    大家一边笑,一边跟着点头认可!

    他们太佩服死李和了!

    一些台下的女同志都眼冒星星了!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年轻这么有钱,还这么有幽默感的男人!

    笑完之后,大家继续平声静气的听李和说。

    现在我做生意已经有十年了,我觉得商人了不起,但是做商人也难。因为许多商业上的东西学校没教,我也没在其他地方学习过。纯粹是靠自己对市场的把握独特眼光拼搏的能力打出来的。所以很多情况下都是抓瞎!商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稀缺资源,我个人认为,中国需要更多更好的商人。

    李和继续洋洋洒洒,拿出了老师说教的架势,说了半个小时。

    台下的人听的越来越激动,掌声一直就没断过。

    李和看了看手表,笑着继续道,我这人对时间没概念,如果大家觉得差不多了,就可以把我轰下去了。

    又是哗然大笑,继续!

    继续。

    许多人听得意犹未尽!

    只要去过苏联的,都对李和的家底多多少少有个了解,天知道李和的通商银行在苏联借了多少钱出去!而且这里许多人都找过李和的通商银行借过外汇贷款!

    李和切切实实的是他们的债主!

    哪怕没跟李和打过交道的,也是侧面了解过!光大手笔的买进波罗的海船运公司,就已经在国内的圈子传的沸沸扬扬了!

    何况还收购了达美银行和那么多的企业,甚至眼前在浦江的摩天大楼的投资和萧山宝马汽车的建设,都让他们惊为天人!

    有些事情在圈子里根本不算秘密!

    那我就再讲讲。李和笑着道,我的人生目标其实开始很简单,明明就只想做点小生意而已,没想到做成了今时今日这么的规模,这也给我带来了太多的责任和挑战,所以我到今天很后悔创立了企业。

    台下立马就安静了下来!

    小生意!

    远大集团!

    通商银行!

    金鹿集团!

    地大集团!

    国际开发银行!

    宝马汽车!

    哪个是小生意?

    如果不是因为跟金鹿和远大有合资,从来就没有人能想到这两大集团也是李和的生意!

    在他们的眼中,于德华和沈道如已经是很牛逼的人物了!

    结果今天呢,在李和面前,这两个人都是恭恭敬敬!

    你还后悔?

    你有个屁的后悔!



468、签字
    刚才大家对李和还是一副崇拜的要死的样子,此刻大家恨不得来个雷劈死他!

    李和一副无奈,我没觉得自己特别有钱,都是普通家庭出来的,这么多年我们家的生活习惯也没有大变化,顶多房子大一点,也就大一丢丢嘛。

    李和说的很认真,很动情,说的他自己都信了!

    台下的人更不淡定了!

    你丫应该是中国首富了!

    说这话,不是招人恨吗!

    闭着眼睛说瞎话,你良心过得去吗!

    试问,谁不想住在比普通人大一点的房子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呢?

    我曾经很渴望金钱,但是我发现,钱有什么用?我现在对钱没兴趣,金钱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快乐。要说最快乐的时候,还是我曾经当老师的时候,我很怀念我在学校的那段时光。

    台下的人此时只有一个感觉,这个笑话好冷!

    你不爱钱?

    求求你!你把钱给我好吗?

    我欠你的贷款可以不还吗?

    大家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我依然还是保持着节俭的好习惯,每次买菜我都要去还价,但是我这个人又不善于讨价还价,因此每次到菜场我都是跟在大妈后面,等大妈跟老板讲好价钱以后,我跟着说:老板,我也来两斤!这也叫跟定趋势!跟做生意是一个道理。

    全场再次大笑!这个包袱抖的大家措不及防!

    李和继续说,大家继续听。

    7分钟16次掌声。

    李和最后道,我们将来会有各种各样的合作,万事开头难,中间难,最后更难。但是我将继续与各位携手前行,风雨共济!谢谢大家,就讲到这里了。谢谢!

    全体站起来鼓掌,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这么清新脱俗的演讲!

    台下的人许多都是国企的一把手或者二把手,他们参加的最多的就是会议,听的最多的就是各种演讲,但是从来都没有李和这种风格的演讲!

    他们今天才发现,原来演讲也可以不走寻常路!

    至于李和都没想到,随手几个段子都能这么火爆!

    他一下演讲台,袁明迎过来道,真是很精彩!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精彩的演讲!

    谢谢,全是胡说八道,希望不要介意。李和有点不好意思了,他只管尽兴的在上面扯了,忘记旁边还有领导,说的尽是口无遮拦了。

    王一乾说,我看很好,说解放思想,你这就是解放思想!不拘一格!

    在场的人都是哈哈大笑。

    国资管理局的吴主任提醒道,袁部长,王部长,大家看看是不是可以举行签字仪式了?

    袁明和王一乾对视了一眼,袁明道,可以了,开始吧,马上都十二点了!

    签字仪式?李和自己暗自纳闷,哪里有什么签字仪式,自己怎么会不知道?

    郭冬云低声附耳解释道,之前我们所有的谈判基本都定了下来,持股比例,投资额度,都已经协商妥当,但是只有一部分是签约了,剩下的一部分企业,袁部长他们说等你回来办个签字仪式,我本来想今天跟你说的,想不到他们今天就来了。

    这些人的突然到访也把郭冬云打了个措手不及。

    没事,你忙你的吧。李和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

    郭冬云赶紧的安排秘书把自己这方的资料拿过来,同时很庆幸自己这方的律师今天都在。

    袁明说,今天的所谓签字仪式,总共五家家,主要当典型来抓。

    今天他们也没发言,电视台记者也没带。

    没问题。李和表示理解,新年之后国企开始试点股份制改革,虽然在股份制上有很大进步,但当时仅是推行试点,关注点还是在企业经营自主权上面。现在既然开始大力提倡,他们这些人总要做个样子,而他自己无疑是最好的合作对象和例子。

    这个时候,走过来了四个人,国资管理局吴主任一一向李和介绍道,这是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的何局长。

    这是国家测绘局温局长。

    中航第一集团公司谢书记。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周书记。

    这些人和李和握手,无非是夸些年轻有为的词。李和只得笑着回应。

    在没签字之前,李和大概看了一遍合约,第一份合约是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地大集团以200万美金和在苏联运回来的设备入股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旗下的华北石油钢管厂装宝鸡石油机械厂,分别持股1510。
1...326327328329330...83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