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我当然知道。何军给了李和一根烟,又给自己点了一颗,你注意多,你帮我想想辙,再这样穷下去,可怎么办呢?
李和苦笑,没那么好解决的。
没事,你说说,就当咱们哥俩闲聊。何军受不住李和的欲言又止,忍不住劝道,你随便说说。
咱们能做的不多,但是做到了极致,也是有帮助的,第一是修路,要想富先修路,这个是不容置疑的,好东西拉不出去,不能上市,说发展经济就是空话。
何军吐了个烟圈,道,这点我同意,市里都在想办法争取资金修路。
李和继续道,第二点是教育,不光是我们市里,就是全省,也是注定将来是摆脱不了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命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常态。
何军点点头,这避免不了人才流失,留不住人啊。
李和道,这点是对的,但是不能因为人才流失而忽略了教育的投资,按我的想法,不但要输出劳动力,还要输出优质的劳动力。我的意见是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总归会有人成才的,他们有朝一日出息了,必会对本地经济有反哺。
何军叹口气道,这也是大投资啊。
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窟窿。
李和想了想,深吸一口气道,我对市里捐助一千万吧。
何军愣了愣,膛目结舌的问道,你没开玩笑吧?
我是开玩笑的人?李和笑着道,但是我有一个要求。
何军激动的道,别说一个条件!就是一百个条件我也应了!
他仔细的想了想李和今天的社会地位,才确认李和的话可能是真的,他真的能拿出一千万!
我要求专款专用,只能用在中小学农村校舍的改造上,如果用款合理,以后我会继续捐。
这个我答应你!何军知道李和担心什么,现下的风气确实不好,他承诺道,账本我会给你看。
那我信你。李和摁灭了烟蒂,伸了个懒腰。
何军继续道,那我也提一个要求?
你说。
何军认真的道,我希望你这次不要躲了,我们开一个捐款仪式,希望到时候你能出面,在电视台记者面前给大家做一个社会表率,我相信这会有很强的社会正面意义。
李和哈哈大笑道,还说拿我当朋友?你既然晓得我性格,就不会拿这种话来套我。
我不是那个意思。何军急忙解释道,我就想你做个典型,这样会有更多的人以你为榜样。
李和笑着摆摆手,道,我不是图虚名的人,就这样吧,等我回京后,会安排人到市里找你,会以集团公司的名义办理捐款。
那我留个我办公室号码?何军小心翼翼的问,要知道平常人想知道他的联系方式有多难。他见李和点头了,拿出了纸笔,把号码写好递给了李和。
行了,说到做到。李和为了表示重视,还把纸条郑重的装到了衣服的口袋里,还拍了拍口袋表示不会忘记的。
他从包厢里出来,找了一圈也没找到李隆。
刘老四冲着他指了指墙壁的拐角,李隆正对着一个女孩子有说有笑。
那女孩子笑声不断。
李和不知道他兄弟什么时候有了这种幽默感。李隆是最没幽默感的,段梅都经常说他死板。
李和皱着眉头,站在李隆跟前,一言不发。那个女孩子看到李和吓了一跳,赶紧的跑了。
李隆却是红着脸,低头不语。
493、前途
聊的什么,这么开心?李和只能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解释,男人都有劈腿的冲动,对于那些抓紧一切播种机会的男人来说,年轻拥有 s 型身材的辣妹确实是比自家的老婆更有吸引力的。
没什么,她就问些工作的事情。李隆心里比较忐忑。
行了,去洗把脸吧,然后回家。李和是没脸面去教训弟弟的,毕竟他自己已经犯了错,底气有点不足。
李隆去洗手间以后,边梅过来对李和道,甭多想,没事,是那个丫头不知道天高地厚,自己发骚罢了,想攀枝想疯了。
真的?李和有点担心。
边梅没好气的道,你自己兄弟什么性子,你不了解,不要说他没那个心,就是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胆,段梅能撕了他。
李和笑着道,那倒是真的。
按照李隆的性子,在段梅面前拉屎都拉不出硬屎橛子。
边梅咬牙切齿的道,我跟段梅是好姐妹,我也不能害了她。那个丫头越来越过分了,仗着一点姿色,没事都会找一些有身份的客人卖弄,等会我开了她,让她别处骚去。
李和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宁可错杀,也不放过。
谢谢了。
边梅继续道,那我给你们开个房,散散酒劲,休息一会再回去?
李和道,不用,老四和大壮都没喝酒,让他们开车吧。
出了门,李和上了刘老四的面包车,李隆上了大壮开着的卡车。
关于孩子出去读书的事情,杨家已经给了决定,支持把杨淮送出去读书。帮着下这个狠心决定的是杨老太太,她少小识过几个字,是个掐尖要强的人,有长兄的榜样,也听过一些见识,见过分分合合,知道这孩子要出息,就不能在家里窝着。
她掰开了揉碎了对孙子杨学文道,你没读过几天书,是俺跟你爷的错,想送你去也没那个条件啊。可现在条件有了,就不能再耽误在孩子身上,读书不一定有出息,可不读书一定没出息。孩子他大舅既然有心了,要带着孩子出去读书,咱们为了孩子,也厚脸皮应着吧,让他大舅多费点心。这钱方面就不能再让他大舅掏了,你两口子这些年应该手里有积蓄,走的时候都给孩子带上。
她自然晓得这俩口子的家底。
杨学文道,奶,小淮还啥都不懂呢,太小了吧。
不小了,不小了,现在孩子都养的娇气了。你舅爹,你知道多大就出门读书了吗?9岁的时候就寄宿到汉口读书了,搭船走路,那比现在辛苦多了,那时候俺记得老娘眼眶都哭没了,可是俺爹说的一句话,至今记得清楚,‘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老太太不自觉的陷入了过往,她说的舅爹是他的哥哥,她又对李梅道,远的不说,你那个小妹子,是小五吧,那以前那个调皮劲,可是上次回来呢,瞧着就不错了,有教化自然不一样了。
李梅笑着道,大了,懂事多了。
她其实也反对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的,按她的想法,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又有两个兄弟帮衬,孩子想去哪里读书都没问题,何必千里迢迢送到外面读书。
再说,他大弟弟在家里读的书,那时候条件那么苦,还不是照样读出了出息。
杨学文道,奶,那是香港啊,很远的,不是汉口,汉口跟香港一比,根本没多远。
为了弄清楚香港在哪里,他还特意去查了一圈的地图,那个距离,让他心生畏惧,那可是他亲儿子啊,他实在不忍心送那么远,哪怕李和一再保证进出香港很方便,他随时可以去香港看看孩子。
杨老太太不屑的道,别以为俺不知道香港在哪里,河对岸的当年回来了很多当兵的,有人说你舅爹在淮安吃了败仗,最后去的就是香港。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还活着了,算算也有71了。
她说的很是落寞,她曾想过去找,可是她一个裹着小脚的女人,能去哪里找呢?
她也想着她的哥哥有一天会回来老家找她,她每隔着几年都要回河对岸的信阳老家,告诉村里村外的老邻居她现在的住处,生怕她的哥哥找不见她。
人越老越念旧。
听你奶的吧,送出去吧。杨木匠一直在旁边吧嗒吧嗒的抽烟,好不容易开了口。大重孙子也是他的命根子,他比杨学文还要舍不得呢,可是他知道,老太太的话是没错的,孩子要出息,哪能耽误在家里。
杨老太太的精明,他是清楚的,他习惯了老太太的指令。他一辈子做的最划算的买卖,就是两斤高粱面换回了杨老太太。
杨学文和李梅两口子,经过两天的商量,终究还是同意了,不过只送杨淮,家里的老闺女是太小了,一步都离不开人。
李梅反复的跟李和确认,真的能随时去看看?
李和笑着道,能,你要是愿意,我带你一起送孩子过去,你要是愿意在那边陪孩子读书也行。
那俺就放心了。俺就不去了,家里事情也多。李梅心里矛盾,要是去照顾杨淮,家里的一摊子事情谁能顾?
至于她要给李和学费,李和是坚决的拒绝了,这个算我的,我要是接了你的,李沛和李柯我怎么弄?
那不能让你跟在后面贴钱,我们也有的。杨学文强行要把存折塞到李和的手里,这张存折他是放了三十万的。他这些年也没少赚钱,光是倒腾了一回国库券,进账也有百十万了。
李和笑着道,我自己大侄子,我花钱天经地义,你们别说了。
段梅和李隆两口子,比杨学文两口子还纠结。
李隆向来是无条件的相信哥哥的,可是两个孩子都送出去,让他很是不舍,至少要留一个在身边吧。段梅甚至想过陪孩子去读书,可是一想到人生地不熟,一下子就胆怯了,大人都这样没底,何况还是两个孩子呢?
可是一想到两个花花绿绿的小姑子,她又止不住的心动了。两个小姑子的变化,都是瞧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她跟婆婆商量,让婆婆过去带孩子,只要婆婆在孩子身边,她也能放心不少,可是婆婆也不同意
当然不止她一个人是这个想法,李梅也是这个想法,她当然希望王玉兰随着过去照顾三个孩子。
所以王玉兰此时觉得自己俨然成了家里的罪人,好像她不去香港,三个孩子就没法读书了,是她耽误了三个孙子的前途。
494、夹心
不止王玉兰有了这种强烈的愧疚感,就连李兆坤在大闺女和小媳妇的眼神中都有点不自在了,他一辈子吊儿郎当,没干过正经事,临老了都不愿意帮衬孙子。
他也在反思,难道临老就不能做点正事吗?
难道就不能为了孙子辈做点贡献吗?
难道就不能为儿子闺女减轻点负担吗?
要不咱俩去吧。李兆坤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戳了下同样睡不着的王玉兰。他已经走到了杀虎口,不得不做决定了。他想了大不了少打几圈麻将,但是一想到能天天陪着他的宝贝孙女,这点损失也是值当的。只要孙女要求,刨了自家的祖坟都没多大的毛病,家里那天牲口,跟几个娃娃比起来,算的了什么!
他点着了一根烟,把心思话向王玉兰吐出了。
想好了?王玉兰很高兴他男人愿意正儿八经的跟她商量一回事了,她男人一辈子横竖什么都不管的,此时能商量家庭大事,从两个人结婚到现在都是不曾有的。
李兆坤故作深沉的道,为了娃娃,还能怎么样,不然你小媳妇要吃了你呢。
那牲口都给他奶。王玉兰赌上了气,家里一堆的鸡鸭鹅,还有两头大肥猪呢,她决定不便宜了她小媳妇,哪怕给了都落不了好。
李兆坤道,随便你吧,往好了想,那边照样还能养牲口,还能种菜,二和不是说,那片山头不都是咱家的吗,栽梨树,杏树都成。
哎。王玉兰忍不住叹了口气,她的孙子外孙她要看顾的,老了不就还有这点用处吗?
听到老俩口愿意去香港,不光段梅和李梅高兴,李和也是高兴。
李隆早早的开车去省城买了飞机票,三个孩子,加上老俩口和李和,总共是六个人的机票。
关键没有老俩口,李和也带不走这三个孩子,要不然有一个闹腾了,他都顾不上。孩子们亲他归亲他,可是愿不愿意跟他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说不得要费一番手脚,老俩口跟着就方便多了,三个孩子对着老俩口,比跟着爹妈都习惯,恨不得离爹妈远远的,只跟着爷奶过。
因为爷奶从来都是以他们为中心,连一句重话都舍不得,要啥给啥。
所以走这一天,段梅和李梅哭的稀里哗啦,几个孩子确实莫名其妙,心里还隐隐有兴奋。只有杨淮舍不得太奶和太爷,只要这俩这,他可以把天捅个窟窿。
杨老太太抱着杨淮,一会心肝,一会肉,抹抹眼泪,对李和道,他舅,那以后你费心了,不听话,你尽管揍着,这孩子皮实的很。
李和道,婶子,你放心吧,没事的。
王玉兰道,俺们在呢,你还能不信俺。
杨老太太道,信,信,他姥姥姥爷,你们受点苦了。
眼看时间要到了,王玉兰赶忙的拉了儿子儿媳妇,说乡里的往来,哪家的人情要顾着,哪家的人情不能少,都仔细的做了交代。
上了车,她对着窗外一晃而过的是荒草野花狼洞河水,还有那麻雀山羊的背影蝴蝶的翅膀,还有乱葬岗泥巴路
那个熟悉的公社已经被抛在身后,她实在舍不得这地,这丘陵,这河,甚至那野草。
到了机场,王玉兰抱着李柯,李兆坤一手牵着一个男娃,李柯拎着大包小包上了回京的飞机。
李和先把他们带回京,待忙好集团改组的事情,才能有功夫送他们去香港。
王玉兰没有反对意见,她不识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穿的新鲜光亮,是为了会会大亲家,她倒要看看这亲家有多大的脸皮来赖着不走,拖累着她的亲亲儿子。
到首都机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钟,王玉兰有点晕机,一路上都没精神,下了飞机扶着栏杆差点吐了。
李兆坤难得的体贴了一次,拿着茶杯要给媳妇喝点水。
李和让王玉兰坐在机场外的停车道歇一会,来接机的平松自然要在一旁等。
走吧,走吧。王玉兰嫌弃自己没出息,可是又不好太耽误工夫。
驱车到了家,何芳知道婆婆要来,都是特意请了假回来的。
王玉兰确实摆起了谱,没看大媳妇,直接抱起了李览,一口一个,肉乖乖。
李览被搂的紧紧的,看着瞪着眼的老子,没敢拒绝奶奶的宠溺。
娘,进屋歇着吧。何芳心疼儿子,小脸被憋得通红,自然要赶紧把儿子从婆婆手里接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