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79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争斤论两花花帽
430、莫斯科
造成苏联崩溃的导火线,是1991年8月的政变,这起事件始终是这个国家重要的转折点。
事件的发动者是一群纯粹他们不甘心红色政权的垮塌,想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但是却没想到自己的举动却成了苏联的催命符。
事件的结果是改革激进派的叶利钦悄悄的掌握苏联所有的中央机构,逐渐开始掌握了最高权力,戈地图形同虚设,苏联议会在9月结束了自己短暂的历程和全部的活动。
苏联经济的病情在众多美国专家的悉心关照之下,情况可想而知。
国际金融家开动的超级通货膨胀这部财富绞肉机正在朝着苏联碾过,大批苏联社会主流人士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大学教授医生军官工程师纷纷走上严寒的街头,去兜售各种价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乞讨。
这时候李老二都很贴心的给他们送上一张去中国的机票。
这些苏联专家去了中国之后,在带动吸引其他苏联专家去中国又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的作用。
他们在中国享受到上帝般的待遇后,自然要想办法通知在国内的亲戚同学好友,因此依次一拨一拨的苏联人在没有机会去欧美的条件下,自觉去中国大使馆领了机票,拖家带口的去了中国。
由于许多人有着将来回归的心思,他们都很强烈的要求把家安在中国的东北边境,一时间绥芬河黑河都是非常的热闹。
截止到9月中旬,到达中国的苏联人已经有5800多人!
虽然有很多是家属,可是专家人数依然有2800多人,这些到达中国的,无疑不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中国政府的财政很大的压力,地主家都没余粮,何况是杨白劳!
外国专家局的人每天都是愁眉苦脸,为了给这些苏联专家找口粮也是费尽了心思。
他们能做的是赶紧把这些人的人事档案材料分类建立起来,具体起来有很多,比如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
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这都决定着这些人的去处。
目前安排人员最多的地方,无疑是李和的合资企业,因为这里有李土豪发工资供着开销,肯定不会差钱。
只有一部分实验室,政府咬咬牙从有限的经费里挤出来了一点,把这些专家都妥善安置了。
在中国科学家的集体一致的要求下,给苏联专家的待遇必须在他们之上。
要想马儿跑,得给马儿草。
再说,二十多年前,这些人是他们的老师,今天他们依然有资格做老师。
金融不设防的莫斯科,在毫无准备和监管的情况下开始金融自由化。
美国金融家通过独资和合资,在前苏联境内设立了大量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包括索罗斯在内,通过各种灰色手段,以相对高一点的利息吸收卢布储蓄和向前苏联国有银行取得卢布贷款,正在为大肆的做空卢布做准备。
这是一次世纪大拍卖。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迅速最疯狂的私有化。
西方人没有浪费机会,苏联内部的当权者也没有闲着,他们乘私有化改革之机,损公肥私,化公为私,把苏联几代人艰苦奋斗积累的成果,瞬间化为自己口袋里的财富。
李和也在做着这个准备,只是他没有西方人这么明目张胆,这么的贪婪,他是带着真诚的友谊和大把的现金来的。
铁木耳亲自带着一箱子的美钞找到了他的格鲁吉亚老乡戴维切克瓦伊泽,戈地图的办公室助手。
摇曳的昏黄灯光,让两个人的轮廓在黑暗与光明之间时隐时现,整个房间安静的出奇。
铁木耳率先打破了沉默,把箱子往戴维跟前推了一下,戴维,你是个聪明人,给自己留条退路吧,我可不希望让我引以自豪的年轻外交官会最后灰溜溜的回到老家。
那么你的要求?戴维在格鲁吉亚出生长大,因为他开朗的性格和地道的美式英语,使他任职于苏联驻美大使馆的时候,就成为hsd受欢迎的人物。
他发现现在不再了解自己是谁。作为一个自豪和爱国的格鲁吉亚人,他一直尽职的服务于苏联政府,他是格鲁吉亚人,又是苏联人。可是他的儿子出生的时候他就决定先学格鲁吉亚语。
直到现在,格鲁吉亚独立了,他成为了一个外国人,虽然他还服务于苏联政府。
是回到故乡做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还是继续待在莫斯科做一个外国人?
他无法自由选择。
列宁格勒金属工厂。铁木耳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戴维皱着眉头道,一家已经停产的企业。
是的。
那么我想你应该对中央锅炉汽轮机研究所有想法吧?戴维直视着铁木耳,再加五十万美金!
铁木耳笑着道,乌克兰机械厂,乌克兰最大的机械厂,上亿美金美金的资产也只卖了200万美金!
哪怕是乌克兰本国人民都不甘寂寞了,打扮清纯的乡村女教师季莫申科,忍不住了,她从乌克兰开始私有化后,控制了乌克兰多家大型企业航空公司和银行。
10万美金。戴维听了这句话,还是最终妥协了。
成交。明天我送钱给你,那么你可以做准备了。
铁木耳开门出了这家小小的咖啡馆,出门后特意饶了五六个圈子,见没人跟踪后,才径直找到停在远处的汽车。
李和听到铁木耳的消息,高兴的很,军工企业他没法下手,可是这些世界顶级的民用企业,他绝对不会手软。
世界上生产冲动式汽轮机的企业一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其中就有列宁格勒金属工厂。
列宁格勒金属工厂是苏联最早生产汽轮机的工厂。早在195汽轮机。
汽轮机技术绝对是世界顶尖的!
他没有在地化经营的打算,不会在苏联搞合资,不会在苏联开厂,一旦普京大帝出场,都将灰灰湮灭,俄罗斯本国根深蒂固的经济寡头,都没躲得了普京大帝,他李老二又怎么能幸免?
所以他现在的原则就是,能搬的设备就尽量搬,能偷的资料就偷,能挖的人就挖!r
431、皮条客
西方世界在苏联的土地上寻找发财机会,在目前的现状下,企业界在巧行投资获取暴利,而科技界则在大星攫取苏联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
一个高级物理研究员的工资只有1500卢布,都没有一个公交车司机的工资高,而莫斯科的物价仅在一月份就涨了百分之三百五十。
在研究工作难于开展和个人生活陷入困境的双重压力下许多与外国同行有着良好关系的研究人员决定到国外工作以度过难关。
特别是青年研究人员在经济私有化的进程中抛弃了科学事业而去寻求能赚更多钱的工作。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于人才外流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喜的是苏联研究人员涌入西方可以增强它们自已的研究实力,弥补本国科研人员之短缺。
忧的是苏联的人才外流给它们造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
苏联庞大的军事工业体系在几十年中已经造就了一大批核武器和导弹方面的专家,人数如此众多的核专家欲出国谋生,这对那些极欲发展核武器的国家来说真是天赐良机。
美国非常担心萨师傅和利比亚老卡这样一类人物可能会用重金弓诱苏联的战略武器专家为他们服务,从而给西方造成极为严重的潜在威胁。
为了消除这一隐患美国正在考虑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如跟苏联的情报机构合作,你看,你们的人都叛逃了,你们管不管?
可惜,苏联从军队到情报机构,都忙于捞钱和政治斗争,没人管这种闲事。
美国人没辙,赶紧的又划拨出来了上亿美金,希望能抢在许多国家的前面,把这些极端重要的核专家捞回美国。
戈尔巴乔夫是没能力管了,他的命令仅限于克里姆林宫几栋楼之间,正到处想办法借钱,厚着脸皮要求去参加在英国举办的西方七国会议,也就是所谓的g7。
在会上他恳求这些西方的朋友借钱给他。
老布什拍拍他肩膀,兄弟,我看好你哟,你一定要撑住!
至于借钱,再研究研究。
整个莫斯科已经是叶利钦说了算,他已经停止了对苏联各个部位的财政拨款,对于这些苏联的各个部位的工作人员,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滚出俄罗斯,要么服从。
反正各个独立体的国家是有样学样,以戈地图为首的苏共想从这里拿钱,门都没有!
各个地方都是擅自截留了地方上的财政,不再上交苏联中央。
那么原来属于苏共的研究机构军事单位企业,甚至是军队和情报机构都是忧心忡忡,要么想办法赶紧找靠山,要么就是趁着俄罗斯没有接管之前想办法捞钱。
所以来苏联淘金的人越来越多了,已经不止是西方人了,七大洲四大洋的人是来齐全了,他们在这种重大利益面前,可是不怵美国的。
苏联人自己都不管了,你美国人凭什么来管?
捞金各凭本事!
就是英法等国在利益上都不一定和美国的利益保持一致,何况他国。比如,中国就第一个站起来表示不服,老子刚尝到了甜头,想让我罢手,门都没有!
莫斯科可谓是乱象纷呈,各国势力在此角逐,陷入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的局面,这些势力背后还有几个大国和土豪国的力量,关系盘根错节,局面颇为混乱。
土豪国的石油虽然目前卖不上什么价,可是也是不差钱的。
李和作为一个个体来说,他的胆量一直很小,也有自知之明,捞的都是些小鱼小虾。
但是他却鼓动刘保用和袁明等人捕捞大鲨鱼鲸鱼,国家机器一开动,再大的问题也是小问题。
因此到访莫斯科的中国代表团,也是一波接着一波。他几次看到刘保用等人在偷笑,想着也是战果丰硕,只是不该他问的,他很少问罢了。
在重大利益面前,中国倒爷们在苏联奋更加的不顾身,他们很多人都没有李和那么的顾忌,他们敢挣敢抢,也什么都敢做。
中国人勤劳归勤劳,可是狡诈起来,自己都怕。
他们慢慢跟着日苯人美国人也学会了玩合资的把戏,一点点的钱的投入,就可以掏空一个厂子的核心资产,掏完之后,拍拍屁股走人。
尽管苏联境内遍布着四五千家合资厂,但实际开工生产和营业的不足一百家。
中国人来的越多,李和越是高兴,他希望中国人能在苏联学到这些合资的经验和门道,因为九十年以后,西方人又把这套把戏在中国又重新运用了一遍。
西方企业入股中国企业后,基本采取合同设下陷阱合资亏损增资改造董事会迫使中方让权或退出控股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手段,硬生生的获得对原合资公司的绝对控股权,然后冷落或萎缩中方原先的品牌,从而要么将中国市场按照它的意愿重新洗牌,获得利益最大化,要么获得核心资产后抽身走人。
李和名声在外,来找他借钱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他很好说话,只要看人差不多,基本都借,倒是博了一个仁义的名声。
这是好是坏?
这不一个拉皮条的家伙都来找他借钱。
李老板,你不要小瞧了这个生意,真的是大生意,咱们一起合伙吧。
一个脸面黝黑,看着一脸憨厚的家伙找他要合伙做生意。
兄弟,你这是做上瘾了啊?李和可没有被这家伙表面的忠厚老实给蒙蔽。
这家伙叫陈有利,不久前还是中国劳务出口到苏联种地的一个农民。
劳务出口,即向国外提供劳动力或服务,谋取外汇收益。
劳务输出在我国是项新兴事业,陈有利算赶着了机会,来到了苏联,曾经最大的梦想就是在苏联种一辈子地,可是大概这里的中国人都赚钱了,让他大受刺激,干脆擅自脱离队伍,地也不种了,出来做了皮条客。
他仗着不错的俄语口语,手里拉了一大票生活难以为继的苏联姑娘,专门介绍给来到这里准备开洋荤的中国人,别说,他的生意还真不错。
在莫斯科,这不算犯罪,更让他有恃无恐。
李和对陈有利谈不上好感,也谈不上恶感,可一起做这种生意,他想都是不用想是直接拒绝,虽然他很认可这家伙的能力。
能率领一支五六十人的女子军团的绝对不会是一般人。
李和见过陈有利手里的女子军,论年龄,差别就够大的了,从才十四岁的黄毛丫头到年达五六十的老太太都有。
其来历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人老珠黄,有的刑满释放,有的嗜酒成疾,也有为生活所迫的,在这行寻找成功的捷径。
里面甚至有干这一行的世家,外祖母的女儿兼外孙女的母亲在内,三代同堂一块儿干的。
她们本来都是一个个都蓬头垢首,脸庞浮肿,面容漠然茫然的在莫斯科共青广场附近的三个铁路终点站拉客,可陈有利偏偏把他们组织在了一起,花本钱给她们梳洗打扮,然后专门把她们介绍给中国客人。
陈有利介绍的中国客人出手阔气,素质也好,人品也不错,绝对是她们的理想客户,她们干脆就铁了心的跟着陈有利了。
而对一些中国人来说,也愿意找陈有利手下的姑娘,主要是因为安全。
有的人开始不懂行,为了节省一点点的皮条客的费用,自己去铁路站找,可是被偷的偷抢的抢,甚至还有被灌醉后推出出租汽车了事的。
更倒霉的是,有的人辛苦的地积攒的钱,一夜后一下子就在此不翼而飞,姑娘们同他们不告而别了。这种倒霉事,不少人都遇着了,可是又不能诉苦,因为这太丢人了。
可是在陈有利这,是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所以陈有利的生意是越发好了。
即使出了事情,陈有利也一力承担,更是在这里打出来了名声。
李和很是感叹,真他娘的是行行出状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