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七月新番
八月中时,一行人来到清澈的大河边,名为金城的小邑处。
喜君,过了此地,便是张掖郡了。名叫驰的狱吏如此告诉喜,他是负责此次押送的吏,去过张掖两次,轻车熟路。
喜点了点头,他听说过,二十七年时,陛下西巡,听巫祝言西王母事,有意西拓,遂使黑夫李信为之祭河源。
那黑犬白马二人在积石山献上二牢后,就跑到这一带,黑夫在此看到了西羌人的薅羊毛之术,将之嫁接到北地郡。不曾想,羊毛,竟成了帝国北方边疆诸郡的支柱产业,一件件厚实且粗糙,还散发着些许臭味的羊毛衣,不仅让戍守军士再无冻寒之患,更走入千家万户,成了北人必备的过冬之物。
而李信是位锐意进取的将军,他看出此地西有西羌之利,控扼大河上游,又迫近月氏,是兵家必争之地,遂令兵卒在此掘土筑城,因为掘到了不知什么时候什么人埋下的黄金,遂命名金城。
现如今,经过数年发展,金城已十分繁荣,尤其是过河的渡口处,每日都有来自咸阳的徭役戍卒排队过河,他们奉命去修筑长达千里的驰道,以及上百个亭障。
而对面也不断有船只泊来,载着来自西域的奇异物产驼铃阵阵的商队,甚至是胡人小邦的使团
与喜他们擦肩而过的,便是一支在秦军士卒引领下,东张西望的使团,却见他们头发卷曲而黝黑,鼻梁挺拔,胡须浓密,衣着竟是一整块布披在身上,一直从肩膀垂落下膝盖以下。
中原人与蛮夷戎狄,衣着习俗有异:东方曰夷,被髪文身;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被髪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
然而眼前的异乡人,却是第一次见,与传统意义上的蛮夷戎狄皆不同。
应是西域胡人,那些胡邦,衣裳言语,千奇百怪皆有之。
狱吏驰如是说,后来他们一问,果然是西域来客,一个名叫大夏的邦国使团,要入咸阳朝见秦始皇帝。
大夏?不是太原别称么,陛下还称大秦疆域‘北过大夏’。怎么西边也有?
喜有些被弄糊涂了,但也未深究,直到这时,一行人才算真正深入边陲。
但眼前的河西张掖,与喜想象中遍地枯石,绝无水草的荒芜沙漠,相差甚远。
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雪山下的水草富饶之地,森林中,马鹿獐子飞影掠过,草原上,牛羊成群结队,它们是关中牲畜的主要来源。
而在发源于雪山的河流灌溉下,两岸多有屯田,眼下正值粟熟,来自中原的一万户移民正在完成丰收。
不过,干活的仍以妇孺居多,男人们则骑在马上,手持矛戟,巡逻在刚建立数年的移民村邑周围。远处山岗上出现的人马影子,会让他们紧张兮兮,立刻敲锣jing告,顷刻间,不管男女老幼,全民持械,鼓噪之声大作,远山的骑从,这才消失不见
事后一问缘由,喜才得知,这里并不安全,来自湟中的羌人不时出没,掠夺农民们积累一整年的财富。那些羌人各有君长,没有统一约束,骑在马上呼啸而至,得手后又席卷而去,难以制止,如今已成张掖东南部的大患
李将军也派人来保护,甚至数次深入湟中,剿灭羌部,但这群天杀的羌人,像是闻到血味的野狼似的,怎么杀都杀不完。
一个被羌人夺走妻儿的边地移民有些悲愤地告诉喜,他们现在只能自发组织起来,全民皆兵,与之对抗。
喜只是一个谪贬罪吏,他能做什么?只希望沿驰道修筑的烽火台,还有不断从中原调派至此的驻军,能保护这些黔首。
旅程继续向前,渡过黑水河后,治安略有好转,由于祁连山余脉的阻隔,西羌人已无法深入至此,但黑水下游的猪野泽,仍然盘踞着月氏五部之一的休密部。
作为唯一投降秦朝的月氏人,休密部被允许保留领地,但眼下,他们的存在,已同湟水西羌一样,对驰道构成了威胁,据说李信将军,已有将他们再度迁徙之意。
最终,到九月中时,喜终于抵达了张掖郡首府,昭武城。
押解他的狱吏已第三次来此,他告诉喜,相传这座城邑的建造,还有一个故事:逐水草而居的【 】月氏部,一次狩猎来到这块水草茂美的地方,月氏王骑在高大的马背上向南远眺,巍巍祁连白雪皑皑,向北一瞅,绵绵合黎青翠欲滴,袅袅雾岚中百鸟和鸣,山脚下涛涛弱水一泻千里,令他心旌摇曳。
于是月氏王率领部族在茂密的芦草丛中放马狂奔,忽然,一对交配的马鹿跃入他的眼帘。月氏王看见这对高大的马鹿,十分狂喜,不便带着部众,张弓如月,引箭如飞,向双鹿shè去。
但接着,那两只马鹿,竟踩着祥云飘向空中,顷刻消失在白云蓝天之间
鹿虽未猎到,但马鹿消失的地方,却成了月氏人定居之所,月氏王抓来西域城邦的奴隶,在他们劳作下,一座城邑拔地而起,取名昭武。
如今,昔日引弓数万,独霸河西的月氏已灭亡,月氏王被李信砍了脑袋,部族或逃或亡。李信则鸠占鹊巢,秦人移民也随着驰道,慢慢迁徙到此,彻底改变了昭武城的人口结构,如今城内半数已是秦人。
在昭武城外,喜也终于见到了决定他未来命运的征西大将军,定远侯李信。
与李信的初次会面是在弱水边游猎的营帐,李信高坐一张虎皮之上,身边是两个侍酒的美艳胡女,高鼻深目,喜进去时,她们正在为李信奉上精致的于阗白玉盏,接着将冒着寒气的觥盖打开,用金勺将带着甘甜之香的暗红色液体钥出,缓缓斟入盏中,再含情脉脉地双手奉上。
这是西域送来的葡萄酒,在咸阳是十分名贵的饮品,但在李信这,却跟喝水差不多
但这副悠然享乐的做派,让崇尚极简主义的喜大皱眉头。
在喜眼里,李信是和黑夫完全相反的人,黑夫厚重,李信锐利;黑夫事事谨慎,李信不拘小节;黑夫节制己欲,李信及时行乐;黑夫打仗怂为先,喜欢结硬寨打呆仗,李信好用奇兵,他自己,就是用来刺穿敌人的剑尖。
还有,黑夫面黑,李信发白;黑夫被叫做黑犬,李信则被誉为白马
但李信,亦有一种黑夫不曾有的,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情直爽!
喜?我听说过。
李信轻轻摇晃白玉盏,一旁的胡女还伸手为他擦去嘴角酒渍,酒汁鲜红,犹如人血:你的名声,比你本人来得更快。
有人说你诽谤中伤陛下?又有人说你直言进谏,一心为公,因此被贬,你说,我该信谁的话?
都不可信。
喜不卑不亢:若为法吏,当自查信证据,不可轻信罪人言辞,将军请自度。
果不其然,的确是位直吏。
李信笑了起来:既然你精通律法,那就在军中,做军法吏吧!
喜有些发愣,军法吏?那是百石的小官,虽然相比喜曾经的职务不算什么,但他现在是待罪之身啊,直接任命为吏,不要紧么?
李信的理由,却让喜哭笑不得,更加坚信,这位定远侯,是真醉了。
我喜欢你这名,喜,喜气!
李信指点着喜,起身倒了一盏葡萄酒递给他:正好近来,张掖郡也有一件大喜事!你来的路上,可遇上大夏使者了?
大夏使者?
喜拒绝了酒水,却想起一个月前,在金城渡口遇上的,披着一块垂膝之布当衣裳的一群胡人。
不负数载苦寻,上千人倒毙大漠啊!
李信今日心情甚佳,他将手中美酒高高举起,嗟叹道:吾等找遍了昆仑北山,都未寻觅到西王母邦踪迹,直到在葱岭以西造访大夏,他们竟知道,西王母邦的下落!
美酒美人相伴,异域建功立业,郁结多年的心结,总算被松开了一丝缝隙!
李信这一次,总算未再辜负陛下厚望!
第675章 按图索骥
典客,乃是秦朝九卿之一,掌诸归义蛮夷,相当于后世的外交部+民委。
而典客之下的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分别管出使翻译蛮夷部落朝贡之事,此外,在边疆各郡,还设置了郡邸长丞,直接负责各属邦。
乌氏延,便是张掖郡典客长丞,这个新建的郡,户口虽少,但却控制着秦朝与部世界与沟通的孔道,乃至于三十六国的外交,所以秩禄比北地陇西的高一些,六百石。西域的乌孙楼兰姑师于阗等入贡,都要由他经手,可谓禄低而权重。
但秦始皇三十五年九月,乌氏延却将西域事务统统扔给属下,亲自带着一个使团,匆匆前往咸阳。
那便是喜在大河渡口见到的蓬头卷发,高鼻深目,身披白布为裳的大夏国使节。
这群大夏人,好似乡巴佬进城,从进入大秦疆域起,就兴奋不已,看什么都好奇。
乌氏延对彼辈的一言一行都十分关切,让花了大半年功夫,学会大夏语言的译者一一道来。
禀长丞,大夏人说,他们原以为,秦人高为三丈,声音洪亮,寿命极长,最高可达三百岁高龄
乌氏延嗤之以鼻:我怎不知道?要是真能活三百岁,陛下也不会让吾等去寻找西王母,求长生了。
译官道:他们还说,秦人之所以长寿,其诀窍是整日喝凉水
乌氏延感觉很滑稽,据他所知,北地郡华戎军民,乃是学着黑夫郡尉的亲兵们,开始喝热水后,疾病才略有减少了,喝凉水长寿?好啊,让大夏人自己喝去吧!
而大夏人对塞里斯的国家想象竟是: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无战争
这就更与大秦无日不征的相差甚远了,对了,塞里斯,这是大夏是对秦人的称呼,直译过来是丝国。
大夏对秦朝,或者说中原的印象,就完全来源于丝绸,以及近来走俏的糖。
九月中旬,进入内史地区,看到市肆随处可见的丝帛后,大夏人变得更加兴奋,他们拿着叮当作响的银质钱币,疯狂购买所有看见的丝帛,完全不顾乌氏延:这只是劣质粗帛,山东之帛更佳的劝慰。
其结果,自然是因为使用违法货币,啥都没买到。
在中原普普通通的丝绸,在大夏人眼中,却是神迹和美的象征这世间,哪里还会有第二种布料,披三层后,透明的丝质罗纱,还能将女神雕像的脐眼完全显露出来呢?
而对于丝绸到底是怎么来的,大夏人也当着乌氏延的面,进行了一次剧烈的争吵。
有人侃侃而谈:赛里斯人所用织绸缎之丝,来自一种名为塞儿的小虫。此虫的大小约两倍于甲虫,吐丝时如树下结网的蜘蛛。蜘蛛八足,该虫也有八足。赛里斯人于冬夏两季建房舍蓄养该虫,并用该虫所吐细丝缠绕其足。先以稷养四年,至第五年改用青芦饲养。青芦为此虫最爱,虫因食之过量,血多身裂而死,体内即为丝。
但有人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更加离奇的想象:应是林中有羊,有人勤加灌溉,梳理出之,成精细丝线,半似羊毛纤维,半似粘质之丝。
此人在途径陇西,看到秦女纷纷织羊毛衣,更坚信不疑
乌氏延越听越好笑,直到一个整日手持芦苇笔,在皮革上写写画画的文质学者说道:不必争了,亚氏曾说过,丝织品,是由一种头上有角的大蛆所产之茧织成!
乌氏延依然笑容满面,转过身却有些惊讶,那个叫亚氏的贤人也太厉害了吧,说的竟仈jiu不离十,居然还能笃定,这种蛆形变先为幼虫,次为蛹,然后出蛾,,一整合过程要用六个月的时间!
但其余大夏人皆笑之,认为这不可能。
为了保护商业秘密,保持大秦的贸易顺差,乌氏延加强了管控,杜绝使团与任何人接触,导致机密失泄。
就让他们继续保持一无所知吧,想象越离奇,对这种名贵布料的渴求也越旺盛!
不论如何,中国的形象在大夏人眼中,恰如其丝绸一样,轻盈神秘高贵。
对他们来说,遥远的东方是一个梦,这里晴空万里,皓月朗朗,如梦如幻,仙境一般,恰似雾里之花。
而现在,随着西域打通,迷雾消散,双方才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不过话说回来,大夏对秦了解泛善可陈,秦人对大夏,其实也知之不详
一回到咸阳,以防疫为名,将大夏使节团关进驿站里,乌氏延就忙不迭地,与大秦九卿之一的典客,也就是昔日北地郡守,如今的建成侯赵亥通气。
将他如何去到大夏,与大夏人谈了什么,一一道明。
禀典客,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馀里,妫水南北。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有王,而城邑往往置小长。其众可百余万,兵十余万,善贾市,其都曰薄知,言语重九译,以银为钱币,钱之阳面绘其王容颜,阴面绘其神裸身之像。
大宛此时作为大夏国的盟友,正依靠大夏庇护,抵御正在逼近的大批游牧武士。一年前,当他们接触到神秘的塞里斯人后,将其告知给大夏,大夏王对此极其重视,这才有了乌氏延的薄知城之旅。
可以这么说,整个西域三十六邦加起来,都不如薄知城带给乌氏延的震撼大!
都市周围用高大的城墙围筑着,白色石块堆砌的神殿体育场宫殿等,规制整齐,大夏人尤爱人物雕塑,形态各异,或立或卧,站满梁柱。
荒蛮的尽头,竟是另一种形态的文明,这是秦人从未想到过的。
九州之外还有九州,阴阳家的论断是正确的,世界,比想象中更大!
但乌氏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寻找西王母邦,数年来,他走到一个地方,令译者粗通当地言语后,就不断追问:
吾等要找有蓬发戴胜持杖梯几,美貌的帝女之神西王母,其居弱水负炎火之山肩有三青鸟,可使人不死,亦可使人间风调雨顺
西域各国面对这个按图索骥的问题,多是迷茫地摇头,唯独大夏人似是听懂了,他们身着长袍的长老们,在石柱所筑的厅堂中一番剧烈讨论后,大夏王给了秦人肯定的答复。
我们知道!
这才有了大夏使节团对咸阳的回访。
但赵亥根本不相信大夏人,坚信他们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陛下欲寻西王母不假,但你是否想过,大夏之人无缘无故,为何如此热心?
乌氏延极力解释:典客,据我所知,西域商贾所购丝帛及糖,皆荟于大夏。大夏人利秦之美物,欲与秦亲善,好获取更多丝糖。
这么说吧,大夏,是秦朝在西方的第一贸易伙伴,所以才费力结好于秦,希望能多得丝糖。
不过乌氏延还是对赵亥隐瞒了一件事:他从译官偷听汇报的话中隐约了解到,大夏购买丝绸,多半不是自用,而是向西,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他们的同族邦国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