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从最初率领十万清兵进入湖广,下岳州,解荆州之围,击败李过、高一功三十万大军,到被王彦击败,丢失武昌,仅以三千惨兵南遁江西,只是短短六个多月的时间。

    从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到跌入谷底,这还不是勒克德浑全部的经历,他进入江西之后,便试图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以减轻清廷将来降下的责罚。

    江西一地,一直都是绿营作战,虽然为清军打下了许多城镇,但清廷对于领军的金声恒、王得仁,其实存在警惕。

    勒克德浑败入江西,想要从新崛起,就必须掌控一支数目可观的军队,江西的绿营便成为他想要掌控的目标。

    他相信如果他控制了江西的绿营,摄政王多尔滚也会默许,毕竟这江山是满人的江山,对于满清朝廷而言,满人始终比汉人要可靠的多。u000b勒克德浑进入南昌之后,利用清廷贝勒的身份,从王得仁手中接过南昌的控制权,并召见布政使,巡抚,掌控江西的粮草、物资,他乘着绿营军主力在赣南与明军激战的机会,留甲喇章京阿尔康领三百八旗监视王得仁,便一路向南,召见沿途各州各府官员,并意示他们,今后任何事情不必向金声恒告知,而是通报给他这个清廷贝勒。

    等勒克德浑一路到了,金声恒的大营,遂即又以贝勒的身份,接过整个江西战场的




第329章 万元吉
    赣州作为明军在江西最为重要的据点,周长约二十里,城墙高三丈,被赣江和贡水环绕,南面的护城河也宽达十丈,城墙宽厚坚固,心学大家王守仁层经略此地,平定了盗贼叛乱,万元吉督师赣南之后,亦是从新加固城池,使赣州城为大明的坚城之一。

    城内有近百座大仓库,可以储藏粮食、军械兵甲、火药,本来是用来收复全赣,北伐中原之用,但赣南的明军缺少训练,各地援军又人心不齐,不仅没有光复全省,反而连连丢失城池,物资只能一直堆在城中。

    这些物资虽然没有用在北伐上,却成了赣州明军守卫赣州的本钱,依靠他们赣督万元吉,便有为大明守下城池的决心。u000b万元吉约四十出头,字吉人,南昌人,天启五年进士,历任州府推官,进入大明官场,走上仕途。

    他在官场摸爬滚打二十余年,人生起起伏伏,真正受到重用,还是唐王登基之后,命他入赣督师,让他入阁做武英殿大学士,加兵部尚书衔,成为南明朝廷的擎天之柱。

    这次勒克德浑大兵压境,万元吉已经退无可退,他来赣南本就是为了皇帝移驾做准备,结果却始终不能抽出兵力,而赣南的情况也逐渐恶化。

    前些日子,朝廷传来讯息,天子已经秘密派遣使者,敦促楚督、粤督派遣兵马迎驾,算时间,此时陛下或许已经从福京出发,往赣南而来。

    这个消息让万元吉意识到赣州绝对不能失去,否则他就是断送大明朝廷的罪人,他必须保住赣州,保证陛下移驾的道路,以及迎驾之军,不被清兵切断。u000b此时无论是广东还是福建都已经不可能有援军过来,面对勒克德浑的五万清兵,万元吉只得尽量多地准备滚木礌石,安排弓矢,火炮,制作器械,积极备战,严阵以待。

    是夜,天空有些阴沉,密布着乌云,遮蔽了明月和夏夜的星空,看样子会迎来入夏后,难得的一场大雨,以消除暑气。

    密布的乌云遮盖下,大地笼罩在黑漆漆的夜色中,城墙上一队队士卒,打着火把巡视,风儿将火苗吹得不停飞舞,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清军兵临城下,明军不敢松懈,每隔一段时间,城上就有士卒将火把丢到城下,以此来看清黑夜中,城下是否有清兵偷城。

    城头上有千余名巡哨士兵来回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城下的动静,在护城河和赣水之上,也有船来回游弋,以应万全。

    半夜时分,护城上的一艘明军哨船,一名士卒正占在船头小解,忽然他的正前方却传来一阵声响。

    他注视岸边,却忽然看见一大片黑漆漆的身影,向河边跑来。

    “敌袭~”哨卒见此,顿时大惊,不禁慌忙收回小家伙,然后跌跌撞撞的转身,拿起钟锤,敲响了挂在哨船上的警钟。

    一阵急促的“咚~咚~咚~”声响起,城上明军顿时一阵骚动,万元吉听到警钟声,也带着大队将领、幕僚,登上城墙,只是夜晚乌云遮蔽了月光,他们基本看不清十丈开外,护城河边的情况。

    这时发现情况的哨船,已经划到城墙边,城上一名值夜的千户立马向城下喊道:“蒋良,何事报警”

    那士卒闻语,一手指着河边,抬头回道:“千户,清军正往河里填土!”



第330章 广南变化
    七月底,广南之地逐渐到了最为炎热酷暑之时,隆武二年也过去了大半年,多日未曾降雨的广州地区下了夏季最为清爽的一场瓢泼大雨。

    大雨过后的原野和城池,显得分外的清爽干净,洗去了灰尘,洗去了暑气,使人们感到阵阵清凉。

    这天中午,一队骑兵从广州城出来,沿着珠江奔往广州码头,为首的绯袍大官,头戴乌沙,袍绣仙鹤,腰缠玉带,正是隆武朝大学士、广东布政使苏观生。

    自从王彦捣毁四姓海盗,又组建广东水师之后,粤海肃清,加之随着江南被战争破坏,江南对外贸易的份额向广南市舶司转移,广州一跃为最大贸易出口,使得广州开始更加繁华起来。

    珠江之上,每日都数百艘大船,在江面上穿梭,码头之上的苦力,也很快发展到近万人,整个广南一派繁忙之景。

    昔南宋偏暗一隅,能岁入一亿,宋高宗曾对大臣言,“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久任,庶蕾商肯来,动得百十万贯,皆宽民力也。”u000b今大明的处境,便是困于财政,王彦与苏观生早已制定大开海贸的策略,即便王彦在湖广,两人也时常通过书信往来,探讨发展贸易的策略。

    王彦在湖南组织大批商队运送货物来广州贸易,更是解决了广州无货可卖的尴尬境地。

    他今日来到广州码头,除了视察贸易,便是来看看官府刚从高棉、暹罗运来的百艘军粮。

    从广州到韶关的路上,已经修建大量的仓库,用来储存军粮,而这样的仓库,还要一路建到湖广,成为明军对抗清军的生命线。

    这些仓库,不仅可以储存军资,还能为湖南商人提供方便,他们只要交上一部分租金,也可以使用沿路的仓库。

    一场大雨过后,珠江的水面足足上涨了三尺,沿江的堤岸上,一队队民夫正在巡视堤防,他们见苏观生经过,纷纷行礼。

    同丁魁楚的时代相比,王彦、苏观生治下的粤地,虽然只有大半年的时间,但无论士绅还是百姓,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临近码头,珠江水面变得热闹起来,河中停着数百艘准备装卸货物的海船,大都是葡萄牙、日本、朝鲜来的船只。

    其中也有大明自己的远洋贸易船只,像这次从高棉、暹罗贩运稻米的船只,就是最近新崛起的一家海贸商行,而他们之所以能够接下官府的贸易订单,则是因为这家商行乃是曾经的扬州大盐商冯应昌与扬州人合股而建,其中王彦还出资五十万两,占商行三成股份。

    有这层关系,加之广东官员之中,被王彦安插了大量的扬州故旧,如何刚、周志畏、王志端、王缵爵、曲从直、扬振熙、吴道正等扬州官员,都被安插在广东官场的重要位置,冯应昌的靖远商行,可谓发展迅猛,不仅在琼州的造船场,得到发展,能够接到广东水师和官府的订单,用来做海贸的船队也得以组建,已经有了三十艘用于航海的大福船。

    靖远商行的发展,虽说来自官商之间的勾结,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名了广东商业的繁荣。

    这时苏观生一行来到码头,便见到江边停泊的船只上,一群群码头苦力,正扛着货物,或是装上客船,或是从满载货物的船上,将物品卸下,好不繁忙。

    码头边上,还有从湖南



第331章 银票
    对于宋代的交子,苏观生也十分了解,随着广南经济的发展,大宗交易少则白银千两,多则上万,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白银,铜钱,西夷的金币、银币,十分混乱。

    从湖南、广西来的商人,每每要花大力气运送银钱,商人出来购买东西,也得抬着银箱子,实在麻烦。

    古代半斤八两,现在的单位是十两一斤,人们出行,带上一斤钱,搁在哪里也是不舒服的。

    商品经济发展,民间贸易平凡,如果能够出现象交子一样的东西,那对于经济必然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阁老,可是对这银票有了兴趣”一旁的陈邦彦见苏观生驻足,遂即笑道。

    苏观生点点头道:“此物若是盛行,必大利于贸易!本官想将此物掌握在手中,岩野以为如何”

    陈邦彦闻语,微微皱眉,轻抚了几下长须道:“此物虽妙,但我等却不知其规律,不明其道理,也不明白其运作,若是冒然出手,恐怕反而不美,将这银票变成又一个宝钞。我以为不如让其发展,百姓有所认同之后,官府也摸清套路了,在来做这银票之事。”

    一张纸能够与银钱相当,这使人很容易想到宝钞,而宝钞已经彻底寒了人心,如果官府冒然又发行什么银票,百姓只会以为官府要敛财,那样不仅银票名声会彻底臭掉,广州的商行也会受到打击,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岩野说的有道理~”苏观生微微点头,“那我们便先助其发展,静观其变。”

    这时,苏观生在外面微微一笑,向护卫的士卒使了个眼色,士卒立刻分开众人,“让一让,让阁老进来看看!”u000b众人这才发现原来广东布政使苏观生居然也在这里,吓得大家纷纷闪开,那西夷与钱掌柜听说苏阁老来了,也是立马大惊。

    苏观生走进内圈,那钱掌柜立马拜道:“小民给阁老见礼!”u000b那西夷却单手放在胸前,弯腰行礼道:“葡萄牙商人费迪南德迪奥拉,参见尊贵的阁部大人~”u000b苏观生看了看钱掌柜,扶起他问道:“钱掌柜叫什么名字,哪里人”u000b“回禀阁老,小民叫钱东娄,清远人,读过几年书,屡试不中,十年前来广州投入悦盛恒,现在是广州总号的掌柜。”

    苏观生看着他手中拿着的一张纸又笑着问道:“这就是十三家商行发行的银票真的价值三万两”

    “不敢欺瞒阁部大人,这银票确实能够在十三家商号的任何一家分号提取白银三万两。世人皆言,商人重利,但其实商人更重信义,今天有这么多同行在此,我悦盛行岂会自毁名声还请阁部明鉴!”

    钱东娄边说,边将手上银票承给苏观生,苏观生点点头,接过银票查看,见银票当中一行漂亮的小楷,写着“白银三万两”,他觉得并不稀奇,但仔细一看,小楷周围还有许多字体,光笔记就有七八种,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看不懂的符号和暗语,他才知道这银票不简单,暗藏许多玄机,外人根本弄不懂。

    这时苏观生便更加确定了那银票真能价值三万两,于是他微笑的对一旁的葡萄牙商人道:“今日本官便给你们二人做个见证如何,看看这银票如何兑换三万两白银,可好”

    “这银票要怎么换钱”苏观生看了一眼钱掌柜道。u000b这银票目前只在十三家商行之间流通,如果有广东布政使苏观生来见证,那推广起来,肯定会容易许多,钱东娄闻语,心里一阵激动,连忙说道:“回禀阁部,这银票本来要到城内兑换,但今日阁部可派人拿这张银票,在城内任何一家十三家商行的分号,都可以提银三万两。”

    “不是悦盛行也行吗”

    “自然,今日为了让阁部与诸位同行进行见证,我悦盛行自费银钱,让兑钱的银号将营两运来。”u000b苏观生见此,遂即吩咐一



第332章 闽中之变
    大雨过后的珠江口,显得甚为宽广,近百艘战船从江口驶入,船帆遮蔽江面,蔚为壮观,使得人们纷纷驻足观看。

    苏观生见此,不禁一阵疑惑,他望着远处的船只,乃是广东水师的战船,可平时水师基本不会进入珠江,今日为何要百艘战船一同驶入,甚至不惜阻塞珠江航道。

    在王彦的集团之中,除了王彦之外,其手下之人,其实并没有什么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以及在朝廷中拥有特别地位的人才,特别是缺少能够支起一方政务的大文臣。

    这道不是说,王彦麾下的人物不堪重用,而是他们的资历太浅,没有能够掌控一方的威望。

    在王彦离开粤地之时,他其实已经将粤地的权利,移交给了苏观生,而不是他的心腹刘顺。

    刘顺的能力毕竟有限,他撑不起广东一地的大局,而苏观生在官场上打滚多年,从地方做到中央,有着丰富的行政经营和大局观,因而无论刘顺、还是施琅都得接受他的节制。

    这时苏观生,不禁从新从下马,脸上漏出不快之色,回头对身边护卫道:“打旗语,问水师为何驶入航道”

    广南市舶司经历了大半年的发展,已经稳定下来,贸易量每天都在增长,算得上是苏观生心头之肉,他见水师堵塞航道,影响了贸易,自然心里不快。

    他身边的士卒,自然不懂水师的旗语,于是连忙抱拳应下,而后跑去寻码头值哨的军官,他们要维持航道秩序,所以能够识别运用旗语。

    这大半年,施琅统领的水师一直没有出现什么差错,从来没有什么孟浪之举,今日的举动,却让苏观生脸色沉了下来。

    这时,方才离去的士卒却跑回来单膝跪地道:“回禀阁部,水师打旗语说,请阁部上船,有大事商议!”

    苏观生闻语,心头更是疑惑,有什么大事,施琅不能向他禀报,反而让他上船商议,他实在搞不清楚施琅唱什么把戏。

    这时一旁的一名官员却提心吊胆道:“阁部,不会是要哗变吧~”

    施琅原来是郑氏的千户,听那官员一说,苏观生心里不禁一紧,心想,“莫不是郑芝龙许下什么好处,施琅准备复投郑氏”

    陈邦彦见苏观生眉头皱了起来,却连忙说道:“阁部,水师之中,多是楚国公旧部,副将俞方棋乃是国公心腹,就算施琅要哗变,他也会出来阻止,再者施琅以千户之位,提拔为广东水师总兵官,这都是国公的恩惠,他不可能做出任何出格的事来!”

    “有理~”苏观生点点头,但他心里却更加疑惑,于是皱眉道:“备船,本官就去看看施琅要搞什么名堂!”

    水师一直巡视粤海,几个月来从来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今天却做出这样的事情,还要求苏观生上船商议,实在是太过反常。

    不多时,士卒便备好了小船,苏观生遂即与陈邦彦一起登船,士卒摇着船橹,慢慢向水师靠拢过去。

    等船靠近了,福船上遂即放下木板,苏观生、陈邦彦在士卒的搀扶下,登上水师大船。

    甲板上,施琅、俞方棋脸上都显得有些焦急,他们见二人登船,连忙迎了上来,行礼道:“阁部恕罪,事出突然,末将也是乱了方寸,才冒然率领船队驶入珠江~”

    “施将军是水师总兵官,怎么如此孟浪~”苏观生责备一番,可他心里也更加疑惑了,他眉头紧皱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施琅见此,神情凝重道:“郑芝龙降清了~”

    “什么”

    “阁部,郑芝龙



第333章 桂藩监国
    自郑成功入安平城,对郑芝龙进行最后一次劝谏,反被郑芝龙囚禁在安平城之后,福京朝廷便知道郑氏投清,已经无法挽回。

    隆武与心腹大臣商议之后,没有等派入湖广的使者送回迎驾军的消息,便匆匆忙忙的带着皇后、太子、以及少数大臣,以支援江西的名义移驾延平。
1...8081828384...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