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多尔衮与多铎关系亲密,但对他这个大哥却要求甚为苛刻,让阿济格心里一直十分不快,既然多铎没有打败过王彦,那他倒是很愿意试一试,击败王彦,使得多尔衮、多铎难堪。
吴三桂见阿济
第324章 偷袭
夜幕降临之时,黄旭东与随行的士卒,返回了明军大营。
这时王彦为了营造出明军的强势,已经率军离开了宜城,向北推进了百里,全军压向清兵,与襄阳之南的清兵大营相距不过六十余里。
王彦得知黄旭东回营,心里不禁松了口气,他让亲卫将黄旭东带到大帐,亲自相迎道:“克渊先生冒生命之险,行计于清营,请受彦一拜。”
黄旭东作揖回礼道:“国公不必如此,在下还要感谢国公,给我这个扬名天下的机会,哈哈~”
王彦见黄旭东的神情,就知道计划已经成功,遂即微微一笑,“看来阿济格、吴三桂以中我虚张声势之计,今夜必定连夜退回北岸,那么北路清军退回河南,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大军作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旦清军退回北岸,那么之前攻打襄阳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士气大跌,而清军困于粮道太长,就只能有退回河南就食。
王彦为了使清兵北撤,然后主力转进江西,应对郑芝龙降清之后的危局,可谓煞费苦心。
“我在清营中观察,吴三桂确实已有退兵之意,我这条性命就是他力保下来,毕竟国公援兵一到,他已经很难打下襄阳,加上武昌失守,襄阳已成鸡肋。吴三桂怕国公摧毁浮桥,断他归路,所以放我回来,又假意应下战书,实则已经准备撤退了。”黄旭东回忆道:“不过,阿济格似乎不太甘心,他虽然答应国公的挑战,但我担心他可能会有其它的打算。”
按道理说,清军得知明军有大批战船,汉水上的浮桥有被摧毁的危险,肯定是要退回汉水北岸,更为安全,但阿济格的姓情粗鲁,恐怕不会按常理出牌。
王彦闻语,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才说道:“他若不退兵,那今夜肯定会想法烧毁我军船只,我却不能让他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战船,全是些运输物资粮草的小船。”
汉水上游水流比较急,小船和一般的船只,光靠桨力,很难在逆流中快速行驶,甚至需要纤夫,才能逆流而上。
王彦手中的船只,大都是些征调过来的小船,却根本无法完成袭击清军浮桥的任务,只有车轮船和大战船,才可以在逆流中快速航行,但湖广毕竟处于内陆,地位也不是十分重要,所以极少配备大型战船,而车轮舟工艺复杂,制作成本太高,在宋代兴盛,在明代却稀少起来。
事实上,明军根本没有派遣船只冲破清军封锁,到汉水上游烧毁清军浮桥的能力,王彦只是用布遮盖一些小船,虚张声势而已。
“在下觉得,阿济格真的来袭,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只要将他打疼,那他必定按着国公的意愿,乖乖罢兵休战。”
王彦闻言,微微点头,思考片刻之后,便将营内诸多将领叫来商议,布置策略。
片刻后,一众幕僚和将军们来的大帐内,王彦遂即将情况说与众人听,让他们分析,阿济格可能实行的突袭之策。
姜曰广听完,轻抚长须,思索道:“襄阳城中还有高将军的军队,阿济格即便突袭,也不会动用全部人马,甚至他自己也不会参与。偷袭之事,贵在隐秘,我猜测他兵马不会超过万人,而且必定兵分两路,水陆同来,而我们的目标,除了将清兵击败,展示实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不能上清兵发现,我们没有能够冲破封锁,烧毁浮桥的战船。”
王彦闻语,心中明了起来,“阿济格的目的,必然也是毁掉船只,消除浮桥被毁的威胁,这样一来他便可以安心的继续驻军南岸。那此一战,我们便以船只来进行布局,如何”
&
第325章 阿济格退兵
高第急令船队调头,百艘舟船和木筏,顿时一片混乱,而这时岸上亦传出一阵喊杀之声,高第便知道全完了,明军早就洞察了他们的意图,甚至自己放火引出埋伏的清军,他们的行为都在明军的算计之中。
“快点~不要乱~”这时高第已经不想烧毁明军战船之事,只想着安全退回清营,可士卒毕竟不是正规水军,他看着一片混乱的船队顿时满脸焦急。
“将军有船~”江面上,清军的船队还没完成转向,负责观望的一名士卒却指着黑暗中的江面,惊声呼道。
高第闻语,顿时望向江面,果然见一片黑影向他们划过来。
清军的船只,大都是只有一支船橹,甚至连棚子都没有,而明军虽然没有什么大战船,但即便是运粮船,也要比清军的船好得多,何况大部分清兵乘坐的还是木筏。
苍山船在明军的战船序列之中,只能算是轻型战船,但此时他在高第眼中,却如同一座移动的小山。
海沧船中最小的叫苍山船,又名苍山铁,船体较小,高出水面,吃水五尺,设有橹,风顺则扬帆,风息则荡橹。
此船轻便灵巧,主要用于追敌和捞取首级,装备千斤佛郎机两门,碗口铳三个,噜密铳四把,喷筒四十个,火箭一百支,药弩四张,弩箭一百支。
全船三十七人,水手四人,战士三十三人,分为三甲,第一甲佛郎机与鸟枪,第二甲火器,第三甲冷兵器,是明军中比较常见的战船。
这时,高第见黑暗中,几艘苍山船,带着大量的走轲,小船向他们冲来,心肝顿时提了起来。
明军的船只都不大,几炮就可以被击沉,但高第的船上,除了一堆引火之物,连根毛都没有。
“点火,去撞他们,别让明军靠上来。”
高第情急之下,连连吩咐,但清军实在不擅长操控船只,而这时明军船上的佛郎机却已经在他身边炸开。
明军船队之中,真真的水师官兵也少,就只有三艘苍山船,其他都是不通水战的陆师,但好在明军之中南方人多,大都会水,会摇橹操舟。
明军船队撞入清军船队之中,顿时行成混战,但局势却很明显,明军以三艘苍山船为中心,四周的清军小船甚至不用攻打,便陷入了混乱。
一些船只点燃堆积在船头的干柴和火油,想要撞击苍山船,但却被明军用竹竿给撑开,有的则没撞上明军,反而撞上了自己的船只。
明军于船上,放箭,开炮,喷火,大批的清兵不是落水,就是被打死,高第见根本没得打,甚至连反击的力量都没有,于是急忙命令士卒往北岸摇橹,想要逃到岸上。
清军野战厉害,但水战基本残废,完全不是明军的对手。
高第乘着一艘小船,却被明将陈友龙发现,他连忙指挥手下,便见四名鸟统手来的船头,单膝跪地,抬枪击发,顿时就将摇橹的清兵打死,尸体跌入水中。
高第见此,大为惊恐,张望之下,见船上却只剩下他孤身一人,顿时肝胆俱裂,连忙跌跌撞撞的跑到船尾,亲自摇橹,但他是标准的北方人,摇橹半天,船在水流的作用下,反而更加靠近了明军,这使他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
‘轰!’苍山船与高第的小船撞在一起,船舷被撞的碎木四溅,整个小船,都侧翘起来,但苍山船余势未消,又继续向前走了一丈有余,才慢慢停下。u000b撞击的冲击力,使的船上的明军纷纷摔倒,船体发出一阵的吱吱嘎
第326章 激战万安
东面天空终于泛起了鱼肚白,天空中乌云笼罩着大地,使人感到压抑和沉闷。
卯时来临,清军主营内又响起了咚!咚!咚!的巨大战鼓声。
各营士兵如蚁聚集,迅速在大营中排列阵型,清军将大批的攻城器械,以及搭建的观战台,推到万安城北面两里之外。
顺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金声恒等部攻占江西重镇吉安,此后汇集总兵柯永盛部,大军挺进赣南。
四月,万合失陷,沿溪失陷,五月,南赣巡抚李永茂命令副将徐必达扼守泰和,不几日,知县战死,泰和又陷。
清军沿着赣水,逆流而来,沿途州县俱被攻破,徐必达退守万安。
六月金声恒围万安,必达死守,然清兵甚众,逐渐无法支撑,坐镇赣州的赣督万元吉与大学士扬廷麟商议,认为万安乃赣州最后的屏障,遂即扬廷麟率云南、两广援军一万人,入援万安。
如今在万安城下,一万三千明军,已经与五万清兵,在城上拉锯了二十多天。
万安的城墙已经千疮百孔,城上城下,到处都是折断的兵器,毁坏的旌旗,以及乌黑了的血迹。
此时攻打万安的主将已经换成了从湖广逃入江西的勒克德浑,他虽然战败,但清廷现在还没责罚下来,而金声恒也不明白勒克德浑的处境和遭遇,只是对方是清廷贝勒,加之勒克德浑严密封锁他在武昌战败的消息,很快就夺取了军队的指挥权。
本来江西之地,金声恒可称第一,但现在却来了勒克德浑和三千八旗大爷,他的地位立马降低下来。
对此,他心里十分不快,写信送往南京,询问江南总督洪承畴,清廷为什么会不通知一声,就派勒克德浑入赣。
古时讯息不便,金声恒想要得到回复,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而勒克德浑却急于借助江西战场,建立战功,好用来将功补过。
金声恒手上的兵力,很快就被勒克德浑利用他贝勒的身份,剥夺大半,耿继茂、沈永忠都被他安插进绿营之中,掌握大批兵马。u000b此时勒克德浑并不在搭建的高台上,而是带着十几名将领骑马巡视万安县城。u000b二十余日的攻打,已经让勒克德浑失去了耐心,他今日就要一举拿下万安,然后攻取赣州,占领江西全境。u000b万安县城不高,城墙大约两丈五尺,墙体也不够宽厚,城头只能容两辆马车并行,火炮等守城器械几乎没有,城下也有护城河,但只有一丈五尺宽,而在二十余日的攻打之中,河内布满了尖桩的护城河,早以被泥土填平,墙朵也被炮弹消掉,城墙甚至出现了裂痕。
勒克德浑围着城墙转了一圈,心里已经有数,在清军入侵之前,赣南之地承平日久,对于战争根本没有多少准备,而本就陈旧的老城墙,在二十多日的猛轰之后,已经到了极限,虽然城头上密密麻麻站满了明军士卒,他们人人张弓搭箭,警惕而不安地注视着城外的清军慢慢聚集,但勒克德浑知道,破城就在今日。u000b这时,已经被提拔统领一万绿营的耿继茂,飞奔来报,“启禀贝勒,各营已准备就绪!”u000b勒克德浑看了看,阴暗的天空,遂即说道:“开战吧!”
片刻后,惊天
第327章 赣南之危
高台上,金声恒听了勒克德浑之语,连连赔罪,口道不敢,勒克德浑见此微微冷笑,他就是要打击金声恒的权威,彻底掌握江西的清兵,只要他有四五万人马在手,就算清廷想要责罚他,也会稍微有所顾忌。
这时他微微冷哼一声,遂即向后一挥手,高台上的旗手立马挥动战旗,鼓声顿时再次响起,变换成急促起来鼓点,战鼓急擂,这是发动攻城的命令。u000b东城外,耿继茂大吼道:“攻城!”
城下清兵便推着巢车和攻城槌,抬着攻城梯,以队为单位,近五千清军扛着百架攻城梯向城头如潮水奔去。u000b护城河在之前的攻击中,早以被填平,清兵一只手,抬着梯子,一支手拿着战刀,后面是大队刀盾手,发足狂奔。
关宁、江北四镇、武昌左镇,原本是大明朝最后的精锐,他们与后金,与流贼打了二十余年,从士卒到军官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而当他们投降清廷之后,大明的处境可想而知。
秦国练兵,男子十五赴籍,成为耕卒,二十为正卒,等于秦兵在正式入伍之前,已经当了五年的预备役,而成了正卒之后,依然不能称为精兵,还得先在地方服役一年,维持治安接受训练,然后才能成为戍卒,或者服役于边疆,或者成为戍卫都城的帝国精锐。
秦国用七年时间,才将一个农人,训练成精锐的战士,古代士卒,并不象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士卒得懂队列,掌握快行、慢行、跑步的节奏,保持行列的整齐,起座跪伏,都要遵循命令,战争不是打群架,几万人交织的战场,队列不整,将领如何指挥
除此之外,战场上基本听不到将帅的声音,军队行动全靠金鼓的声音,战旗的挥舞,士卒要通过鼓声的轻重缓急,根据旗帜的挥动,来判断命令。
就这些基本的要求,就算是一个现代人也不一定内在短时间内学会,军训一个月,也只能踢踢正步,喊喊口号而已。
完成这些,还有大军列大阵,每个士卒要在几万人的队伍之中明确自己的位置,还要懂得阵型的变换,这有多难
即便是上面都会,也还得历经战阵,使得士卒经历杀戮,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
王彦能在湖广击败清军,靠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因为他收编了一支久经战阵的顺军。
在赣南,明军与清兵的差距有多大,一个是与流贼作战多年的左部叛军,一个则是一群基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农夫,实力根本不城正比。
南京失陷以来,明军败多胜少,鲁监国二十多万浙兵烟消云散,就是因为新募之兵,实在是打不过久经战阵的清兵。
赣南的情况就是如此,万元吉苦苦支撑,看上去兵马与清兵相当,但士卒的质量却存在巨大的差别。
城池连连失陷,也不是因为不抗清,而是真的干不过,无论将领还是士卒,都太缺少经验。
抵抗过的城池,都要屠城,这是清军的规矩,万安打了二十多天,城破后一场灾难不可避免。
清军士卒,大都带着圆盾,可以抵挡城上设下的箭雨,但在奔跑中还是不断有清兵中箭倒下,伤亡逐渐扩大,但破城后可以进行掠夺抢劫,却激励着清军,悍不畏死,双目通红的向城池冲来。
左部军队,还是明军时,就时常
第328章 兵临赣州
隆武二年注定是一个动荡的年份,浙东鲁监国的失败,江南士绅抵抗陷入低潮,使得抗清势力和南明朝廷的权威进一步削弱。
隆武帝的信心和福京朝廷都陷入了困局之中,唇亡齿寒,韩魏亡,而齐楚亦危,唐鲁之争,使得南明两支最大的抗清武装,处于对立之态,相互之间不能支援。
今鲁藩流落于舟山,而隆武朝廷也尝到了同姓之争的恶果,浙东失陷,江南清军全力压向福建,使得隆武朝廷内部迅速破裂,郑芝龙倒向清廷,朝廷危如累卵。
随着明庭的衰落,天下各地,也变得风起云涌起来,各方势力,都在为了各自利益,进行前所未有的争斗和扩张。
在湖广,拥唐派与清军接连大战,想要凭借楚地的胜利,来挽救帝国的颓势,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但终究无法扭转帝国的颓势,匆匆结束与北路清军的决战,而意图南下救驾。
在川陕,曾经摧毁了帝国根基的两大流寇之一的张献忠,与大明楚国公王彦达成默契,从颠覆明朝的统治,转为成为川蜀抗清的主力。
大西势力涵盖四川、汉中,并有夺取三秦之意,汉族内部的矛盾,逐渐被满汉之间的取代,抵抗满清的入侵,成为汉族各个势力的共同目标。
清廷的势力,则依然迅猛的增长,随着满清掌控大片土地,以及以洪承畴、吴三桂、范文程为首的汉族官绅的支持,又镇压了剃发令的动荡之后,清廷已经基本控制占领的地区,能从土地上收取税收,能从地方获取兵源,从一个靠劫掠为生计的半游牧政权,向封建政权转化。
天下风起云涌,各方人物纷纷登场,要说这小半年里,谁的经历最为精彩,并非连连大胜的王彦、何腾蛟、也非郑芝龙、更不是张献忠,而是清廷贝勒勒克德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