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叛军士卒忍不住在心中怒骂,狗日的贼配军,都已经认输了,还他娘的追,这是要斩尽杀绝啊!

    悍将赵慎宽面目狰狞,手持骑枪一如既往的风驰于千军之前,战马飞驰,骑兵转眼就撞入逃兵的尾部,赵慎宽纵马上前,将一名逃窜的步军刺得扑倒于地后,马上又盯上了下一个目标,那是一名武卫军的千户官。

    一千骑兵杀入叛军尾部,后面的叛军立时惊恐的前涌,这又引起了中间叛军的慌张。

    “殿下怎么办”萧起会急声问道,再不做反应,六万多人被这一千骑兵搅乱,形成溃败,那就成天下笑柄了!

    鲁王注视着尾部的情形,脸色阴沉,“金督镇,你带人去挡一挡!”

    金声桓没有废话,走在后面的是他的武卫军,他立刻一抱拳,拔马冲下土坡,在下面驻马的四百多名骑兵,立刻紧随着他,逆着士卒逃走的方向,向尾部疾驰,去阻拦撞入尾部的官军。

    金声桓跃马挺枪,脸上杀气腾腾,身后骑兵纷纷将手中兵器握紧,其中一骑拿出号角,一边奔驰,一边吹响,呜呜的号角声响起,奔逃中的武卫军微微一愣,这是集合骑兵的号角声,惊惶前涌的武卫军骑士,纷纷勒住马缰。

    武卫军也有千余骑兵,不过没有单独组成一军,而是分散在各营,平时充当护卫,或是承担斥候的责任,大会战时,再集中在主帅身边,听后调用。

    金声桓一边奔驰,沿路不断有武卫军的骑兵,向他汇集,不多时,在他的身后,便有了一千多骑。

    鲁王见金声桓去迎击追来的骑兵,鼻子里重重出了口气,然后下令




第1125章镇江大战中
    金声桓和郑成功是唐王的左膀右臂,一个善于陆战,一个拥有强大的水师战船。

    当年楚赣大战,金声桓大败入赣清军,诛杀满达海,解武昌之围,逼得多铎仓皇撤退,可以说也是一战成名。

    在大明与满清交战的过程中,王彦指挥的战斗,杀的满清夷王无疑最多,其次戴之藩阵斩阿济格,剩下就是金声桓指挥的赣北大战,李元胤割了满达海的脑袋。

    虽说满达海的地位,远远不能和阿济格相比,可是两场战役对于明朝的影响却完全不一样。

    戴之藩指挥的战斗,只是围堵阿济格劫掠湖广,这场战斗即便是输了,对于明清之间的实力对比和攻守之势的影响也不大。

    金声桓指挥的赣北大战,对明朝的影响却十分巨大。

    当时,王彦主力尚在四川与吴三桂在川东大战,清军大举反攻湖广和江西,王彦根本无法支援。

    如果楚赣大战输了,王彦就算打赢了四川之战,明朝的局势也会极为被动,处于绝对劣势,但是金声桓守住了江西,并解了武昌之围,才使得明朝彻底站住了脚跟,从被动挨打,进入相持,甚至反攻的阶段。

    因而金声桓的名声还是十分响亮,也正是因为这一战,让他有些膨胀,觉得可以和王彦比一比了。

    在金声桓看来,他是和王彦一个层次的人物,至于赵慎宽,不过无名之辈,王彦手下一部将而已,他乃中土英雄,岂会将一无名之辈放在眼里。

    金声桓一举骑枪,夹紧马腹,他大喝一声,“儿郎们,冲!”语毕,便领着汇集而来的武卫骑兵,向横冲马军冲去。

    冲在最前面的武卫骑兵,纷纷将三眼铳夹在腋下,其中几员亲卫骑兵,很自觉的加快马速,逐渐超过金声桓,将他挡在了后面。

    骑兵对冲死亡率极高,金声桓的身份,早已经不能冲锋陷阵,亲卫们自然要将他护住,哪能让他真的冲锋在前,万一要是被铳打死,那武卫军不是立时完蛋了。

    金声桓这样冲锋,是极为危险的事情,可是他不得不冲一次,后军已经混乱,武卫军本来就士气不振,只有他亲自上阵,才能激励士气。

    横冲马军一边,赵慎宽长枪一指,他身后千余骑兵,趋之如骛,穿着胸甲的骑兵,同样将三眼铳架在腋下,准备点燃火绳,而几名骑兵同样前奔,把赵慎宽挡在了身后。

    两支骑兵迅速接近,横冲马军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金声桓身上,这使得跑在后面的武卫军士卒,得以解脱出来,纷纷跑下官道,将战场让了出来。

    战马飞驰,眨眼间双方距离拉近到一百步,金声桓透过挡在身前骑兵间的缝隙,已经可以看间迎面而来的横冲马军的面庞,还有身上的铠甲。

    同武卫军上下,铠甲不一不同,冲过来的骑兵,穿着统一板甲,军官只是头盔不同。

    “杀!”一声怒吼,横冲马军一边已经引燃了药线,攻击阵型里,立时腾起一片硝烟,武卫军一边也同时引燃了药线,两方加起来近千支三眼铳引火待发。

    万蹄践踏大地,溅起片片尘土,大明朝最宝贵的骑兵,应为双方立场的不同,将进行一场亲者痛仇者快的厮杀,无论哪一方胜出,都不值得歌颂。

    骑兵是战场上,最令人胆寒的力量,双方骑兵都以决死的勇气撞向了对方的攻击阵型,刺耳的嚎叫,战马地动山摇的冲击,汇聚成一股洪流,震动大地。

    一瞬间,两支骑兵,便如同两柄宝剑,撞在一起。

    “砰砰砰”一片密集的铳声响起,三眼铳以极快的速度射出三发,藏于铳管中的弹丸,借着火药的推力,急速射出,相聚不到五十步的两支骑兵之间,被火药爆炸的高温,烧得通红的弹丸,划出道道红线,双方射出的铳丸,立时交织成一张密集的大网。

    这张红线交织的网下,战马嘶鸣,骑士哀嚎,骑兵不断的摔倒,武卫马军如同撒豆子一般纷纷坠马,人数居然比横冲马军多出一半。

    双方都使用同样制式的三眼铳,金声桓大为惊讶,可是他还没来得及深究,两军便已经撞在了一起。

    长矛穿刺,钝器挥打,两支骑兵如钢铁洪流一般激烈的碰撞,团团血花绽放,惨叫声和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几乎令人发狂。

    一瞬间,金声桓身前的亲卫,就全被砸落下马,这位武卫军的大帅,直接暴露在横冲马军面前,但这位悍将,并不惧怕,而是怒吼一声,挺起铁枪突刺,长枪立刻将迎面而来的一名骑兵捅离战马。

    长枪捅在骑兵的胸甲上,将骑兵的身体捅离马鞍,枪头撞到胸甲,立时火星飞溅,居然没有一下捅穿!

    金声桓直觉的手臂发麻,如同捅上了一块铁板,事实上,他确实捅的就是一快铁板。

    半个枪头没入板甲之内,那甲上还有几处凹陷,应该是方才铳丸击中后的结果。

    金声桓的长枪一下被卡在了板甲上,而这时,一名骑兵立刻狰狞的挥舞着三眼铳,向他砸来。尾迹之下,他立时怒目圆蹬,大吼一声,舞动长枪,居然将那骑兵的尸体挑起,猛然甩出,枪头借着抛力从板甲上拔出,而尸体则直接将挥舞着三眼铳的骑兵咋落下马。

    所有的武卫军,几乎都面临着与金声桓一样的问题,金声桓使用的是铁枪,可绝大多数武卫军都使用木制的骑枪,不少骑兵虽然将横冲马军捅落战马,可是不少枪杆在巨大的冲撞力下,居然纷纷折断。

    赵慎宽突入阵中,接连捅落四名骑兵,不禁发出一声畅快淋漓的怒吼,才引部



第1126章镇江大战下
    听鲁王的话,他是彻底将王彦视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孟德了,总之如果仍由王彦继续掌权,王家人迟早要篡夺他朱家的江山。

    王士琇听鲁王这么说,对方完全将自己当做了大明的刘玄德,而他的血统比卖草鞋的刘皇叔纯得多,对于朱家的江山,也看重得多,说“汉贼不两立”无疑也更有分量。

    王士琇是王彦的心腹,可是他是文人出生,虽然支持王彦,可是并不想内耗,不想大明的元气损失在内部的政治斗争之中。

    数万浙兵,还有武卫军,这都是大明的军队,其中金声桓、王翊、阮骏都是能战之人,用来对付满清和金国,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现在一内耗,以楚王现在的心性,其中大部分人都会被杀,王士琇并不想看到,所以他才出来,劝说鲁王,可是没想到鲁王开口就是“汉贼不两立”,一副势不两立的架势,让王士琇没法子再谈。

    所谓“汉贼不两立”表达的是对正统的争夺,绝不妥协的态度,在鲁王看来,他代表的才是汉,是传统的忠君势力,是帝室,而王彦则是窃汉之贼,如果鲁王服软,那就代表他接受了王彦的合法地位,认可他是汉相,那大明朝就真的完全掌握在王彦手中了。

    刘玄德不可能承认曹孟德,鲁王眼下也不可能承认王彦。

    “殿下对楚王殿下有什么不满,可以在朝廷上解决,弹劾楚王!士琇虽是武官,但也知道,如今朝廷不禁言论,并非容不下不同的政见!殿下这样起兵,反叛朝廷,岂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鲁王的话,已经没有了商量的余地,可王士琇还是劝说了一句,“如今局势已经明朗,殿下为了数万将士,江南百万计的百姓,认输吧!”

    “在朝廷上解决”鲁王拉住马缰,战马躁动不停,他身体起伏着冷哼一声:“朝廷早被奸党把持,怎么在朝廷上解决!”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个大致的方向和大势在,如果能在朝廷解决,鲁王也不会冒险起兵,他正是冥冥中似乎感觉到这个大势并不在他一边,变革的车轮滚滚,他无法在朝堂上阻止,所以才走上武力解决的路线。

    王士琇皱了下眉头,“殿下,不服楚王便起兵叛乱,若他人不服殿下,是否也可起兵呢士琇言尽于此!我给殿下半柱香的时间,若殿下还不愿意收手,我就只能将殿下锁拿,交给朝廷发落了!”

    王士琇不希望看见内耗,他已经近了一个正直大臣的责任,无愧于心。

    此事的是非他看的很清楚,虽然这次楚王故意引诱,但是起兵就是不对,这跟说不过就动手,没啥区别,作为楚派内部的建制派,他非常厌恶任何人破坏规则。

    王彦信任他,让他领兵追击,也是因为这一点,他知道王士琇和高一功、刘顺这些人不同,他是有政治理想,心怀天下和民族的。

    能说的,王士琇已经说完,语毕他便一拔马缰,领着骑兵疾驰回阵。

    鲁王看着他的背影,冷哼一声,也打马回阵。

    六万叛军在旷野上,列下了简单的阵型,挖掘壕沟,设置拒马,这些手段已经来不及做,可是一辆辆大车,却被推到了步阵之前。

    鲁王骑马奔回阵中,萧起会等人立时迎接上来,鲁王冷着脸,一挥马鞭,“布阵,准备迎战!坚持到天黑,我们便趁着夜色东撤!”

    夜晚大家都行动不变,骑兵也是如此,撤退起来比现在要容易得多。

    中军阵中,一杆龙旗大纛被突然竖起,那是鲁王的王旗,也是战旗。

    王士琇奔回本阵,见叛军阵中,令旗挥舞,号角绵延,身批重甲的长枪手居前,铳手在后,骑兵蔽于两翼,显然准备顽抗,内心一叹。

    浙军和武卫军都是和清军正面硬刚过的部队,在明军序列中,都可以称为精兵。

    虽然他们军心涣散,可是长久以来的训练,却已经刻在了骨子里,只要军令一下,六万多人的大军,便逐渐按照中军发出的号令,在旷野上摆出了密集的阵型。

    阵中每一个士兵卒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跑步前进,站定之后,便开始检查武器。

    王士琇见了觉得有些可惜,但还是一挥手,“炮队,准备!”

    他身后的骑士,立刻取出号角,仰头吹响,便见在马军尾部,一队由战马拖拽的火炮部队,立时向前奔出。

    这些火炮由两匹健马拉拽,长长的炮身固定在两个轮子的炮车上,马匹拉起来,跑的飞快。

    从长长的炮身,可以预见射程自然远超佛郎机。因为是由青铜铸造,所以要比铁炮要轻许多,因而炮身虽大,却便于机动。

    黄铜或者是青铜,虽然价格昂贵,但质地坚韧,不易爆裂,这种青铜速射炮,发射的炮弹接近六斤,有效射程达两里,可是说是目前野战中,打得最远的武器。

    近百门速射炮,在战马的拖拽下,迅速奔向远处一个土坡,操纵的火炮的炮手,也都骑在马上,或者坐在马车上,整个炮队的速度,比骑兵慢不了多少。

    车轮滚滚,卷起一片尘土,鲁王在阵中看见这支部队,脸色立时沉了下来。

    金声桓和浙江诸多将领,或许还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参与朝廷的秋操,但是鲁王在南京却看过去年的秋操,看见过这种炮队。

    “殿下,怎么回事”金声桓见鲁王脸色一沉,不禁问道。

    鲁王用马鞭指着距离步军大阵两里左右的一处土坡上,官军的射速炮队,飞快的将火炮拉向高地,操炮手们立马翻身下马,拉掉马栓,几人合力将大炮摆正,百门火炮片刻之间,就将炮口对准了他们。

    金声桓见了脸色一变,诧异道:“他们打得这么远吗”

    明军野战有许多火炮,可大多都是放在炮车上了佛郎机,射程不过三四百步而已,红衣大炮虽然能打个三四里,可是这种重炮,运送不便,基本都只能用来攻城,野战基本用不上,金声桓到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两个轮子,被马匹拉着跑的火炮。

    鲁王一脸严肃,“必须要想办法,将他们的炮阵端掉!”

    这时在横冲马军之前,一名骑士手中的香已经烧了一半,王士琇脸色一沉,没有废话,“传令炮队轰击,叛军阵脚一乱,立刻冲垮他们!”

    骑兵想要对付结阵的步军,除非有重骑冲击,光靠袭扰,短时间内很来击败步军,只能围起来,慢慢磨,等候时机。

    毕竟步军不可能总是保持着结阵的状态,只要他们一松懈,骑兵的机会便来了。

    王士琇的命令却简单粗暴,就是用火炮轰乱步阵的阵型,然后直接出击。

    这种战术,以前从未出现过,这是因为以前步军相对于骑兵,在武器射程上具有更多优势,宋代的踏张弩,神臂弓,明代的佛郎机、火铳射程都超过骑兵的骑弓,骑兵只能围困,慢慢袭扰乱阵,等待步军出现破绽,然后忽然突袭,夺取战争的胜利。

    可是这时,横冲马军拥有射程远超叛军任何武器的随军炮队,这些火炮在叛军武器够不到的地方轰击叛军,马军只要等叛军混乱就行了。



第1127章插上一脚
    明朝共治四年的这场三王内乱,北方的两个强敌,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交战这么多年,各方势力间的密探,早已遍布对方的阵营之中。

    南京被明军打下之后,满清有很大一部分军队和官员,滞留长江之南,许多人都投降了明朝。

    多尔衮虽然杀了谭泰等人的家眷,可是大部分投明之人,满清却没有能力惩戒。

    这些投靠明朝的满清官员,去向也有三个方面,一部分投靠了南京朝廷,做为中央朝廷审核自然严厉一些,所以这一部分多半与满清断了联系。

    另外两部分,投降了唐鲁两王,当时两王为了抢夺南京一战后的果实,所以开出了比中央朝廷更好的条件,来吸引这批人投靠他们,以便接受更多的地盘,像萧起会连官职都没动一下,继续出任浙江巡抚,许多人未经过审核,就被招抚过来。

    这样一来,许多歪瓜裂枣,都被招抚过来,并且其中不乏与满清依然保持联络之人。
1...274275276277278...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