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十七年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遵命!”众人起身行礼。

    王彦随即又对吴晋锡道:“联系江西的事情,就由吴大人去办了。”

    吴晋锡行礼领命,王彦随即挥手让众人散去,他坐了一会儿后,与何腾蛟道了声别,便回到临时的王府。

    王彦的势力虽然从朝廷中撤出来,但他与朝廷之间,其实依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做了些什么,隆武皇帝能很快得知,而隆武朝廷的动向,也会有许多与他交好的官员写信告知。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彦先后收到了十多封信件,内容大多是关于皇帝移驻赣州,或者是皇帝准备亲征的事情。

    其中有两封特别值得注意,一是左懋第说明议和失败的过程,还有皇帝吐了次血,然后又满怀忧郁的询问了攻伐江南的胜算,二是姜曰广提及了谢迁的使者到了安庆后,金声桓将消息传给朝廷,皇帝已经传旨江西准备出征。

    各方的消息汇集过来,王彦逐渐理清了整个事件的脉络。

    满清在议和后,便一直没有消息传来,说是要交接江南、淮南,也没了下文,而朝廷派往北京的使者又没有半点消息传回,便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和怀疑。

    在王彦退出中央后,庞天寿借着皇帝的宠幸,在朝中开始安插党羽,许多楚党的位置都被阉党占据,引起了文官集团的不满,开始质疑议和的策略,以此来攻击庞天寿。

    正好这时有海商表明,发现满清正在向荷兰人购买枪炮备战,而不久




第697章 三家争功
    王府里,王彦抱着小儿,许嫣嫣抱着女儿,何枝枝挺着微微隆起的小腹,一旁站着几名嬷嬷,在院子里的亭子内说话。最新最快更新

    这时一名亲兵来报,说何腾蛟过来,王彦便将儿子交给老嬷嬷,又逗乐一下女儿,然后离开。

    他来到客厅,何腾蛟正在喝茶,见他进来,便起身行了一礼。

    何腾蛟在王彦面前一直喜欢摆长辈姿态,但王彦封王,特别是建藩后,他便很少摆丈人的架子,该行礼就行礼,比较规矩。

    王彦坦然受之,坐下后,何腾蛟便直接开口说道:“殿下,听说皇帝下旨让殿下打河南,可有此事”

    这圣旨上午才来,何腾蛟消息到是十分灵通。

    王彦点了点,叹了口气,“确实如此。泰山有什么想法”

    “这是皇帝害怕殿下夺取光复南京的功劳,所以才想出这么一条。”何腾蛟注视着王彦,身子往王彦的方向倾了倾,改变声调,似乎是怕人听到,低着声音道:“殿下现在既然已经建藩,又与朝廷矛盾重重,我认为这光复南京的功劳还是要争一争,甚至得想法打压朝廷。”

    从地缘上来讲,王彦就是去打四川,也不会去打河南。

    这地方一马平川,没有强大的骑兵,他可不敢去打,而且就算能打下,他的地盘拉的跟一根面条一样,太容易被斩断。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再加上一边多尔衮,一边豪格,两边对持着刚好,他插一杆子去打河南,等于把头插到两者间,使得两方对持缓解,反而过来把他爆捶,王彦怎么可能接这样的圣旨。

    这时,他微微一笑,便挥手道:“泰山多虑了,孤并没有接旨。”

    何腾蛟听了点点头,现在何枝枝有了身孕,生下男孩就是嫡长子,身上有一半何家的血,将来是要袭爵,是要继承王彦的基业的。

    王彦的事业有他何家一半,他现在就是何家的长工,何腾蛟可不能让他瞎折腾。

    何腾蛟见王彦没有接旨,松了口气,他沉默了一下,又道:“那殿下可是准备争一争南京”

    王彦没有隐瞒,正色道:“争,自然要争!”

    何腾蛟说的没有错,隆武不想让他光复南京,他同样也不想隆武光复南京。

    “殿下准备发大兵抢先进攻吗”何腾蛟身子一震。

    王彦也算久经战阵,自然知道不能含怒兴师,作战必须要做好准备才行,“前些天黎侍郎也说了,武昌的物资并不能支持大举兴兵,陛下要打江南,就让他先打,本藩按部就班就行了。”

    何腾蛟微微皱眉,这人怎么那么不急,他忙道:“若是皇帝先打下呢朝廷一旦掌控江南,威望必定如日中天,皇帝反过身来,就可以进行削藩。”

    王彦沉声道:“陛下最多能动用十万人,光江南就有十五万清兵,怎么可能打的到南京。”

    何腾蛟一想也是,虽说这两年来明朝打了不少胜仗,但大多是防守反击,王彦与郑成功攻打福建的时候,那也是兵力占优。

    清兵若是那么好打,南京恐怕早被光复了。

    皇帝这领着十万人去打江南,不会反过来让洪承畴给揍了吧。

    何腾蛟想了想,问道:“那殿下的意思是让皇帝打头阵喽”

    王彦点点头,“本藩已经发令从两广和湖南抽调精锐过来,并让黎侍郎加紧准备物资,只要时机成熟,本藩便立刻发兵,将光复南都之功揽入手中。”

    何腾蛟见王彦心中早有决策,点了点头,没提其他意见。

    王彦见他不说话了,却有事情要与他商量。

    “泰山,西南贵州川南川东军阀林立,有皮熊、侯永锡、马应试等人各据一地,又有弘光朝的大学士王应熊、樊一蘅,还有黔国公沐天波一伙,局势十分复杂,



第698章 蓄势待发
    ?南京作为明朝的南都,光复带来的政治意义十分巨大,可以说谁光复了南都,便站在了政治上的制高点。最新最快更新

    特别是隆武、鲁藩血统先天不足,无论谁做了江山,都感觉有点像是远房表兄,乘着家里公子不在,窃取了家族的遗产。

    光复南京,对于隆武和鲁藩而言,是抵消他们血统不足的绝佳机会,谁先进南京,谁的法统地位就无法动摇。

    若是隆武先入,那就是主宗子孙不孝,使得天下板荡,社稷沦丧,而他以旁支疏藩的身份,力挽狂澜,光复宗庙,功绩可谓直追汉之光武。

    唐藩一脉,等于再造河山,重开祖宗基业,天下法统便自此归唐。

    若是鲁王先入南京,那皇帝轮流坐,明日到我家,隆武寿元一尽,必是鲁藩承继大统。

    除了隆武与鲁王外,王彦也想要这光复南京的功劳和威望,他若能先入南京,则朝廷与皇帝必然被他逐渐架空,由他来掌握明朝今后的走向,反之,他最好的情况,也只是沦为地方割据政权,最坏,兵败身死都有可能。

    光复南京的功劳,三方都要争取,这决定了明朝之后的政局走向,谁让步,谁以后就得靠边站。

    现在是三家逐鹿,共争法统。

    隆武三年,大体而言,湖广、江西、广东等地都是风调雨顺,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灾荒,收获的粮食,再加上从南洋购买来的米粮,足够民间和官府使用。最新最快更新

    可战事,光有粮不行,还得有银饷,有草料,有器械装备,须要做出各种准备。

    何腾蛟在接受王彦的委托后,没几日便启程前往贵州,王进才领着一万人神策右军随行,再加上年前就调入黔中的神策前军陈友龙,王彦在贵州已经放了两万兵。

    有这两万兵为后盾,相信何腾蛟能够对贵州进行整合,然后确保诸多商号对贵州矿产的开采,以及防备窝在云南的孙可望。

    何腾蛟离开武昌后,总督府邸便被王彦霸占,在江北规划的汉阳新城没有建设完成之前,王彦暂时便在此处理诸多事物了。

    近日从江西传来消息,隆武三月初抵达赣州后,并没有停歇,于三月中旬便到了安庆前线。

    于此同时,江西明军频繁调动,金声桓武卫左军下属的李元胤、阎可义、罗成耀、徐启明等众多将领,以及武卫右军,武卫中军的孙守法、王得仁等人,纷纷带着各自的人马向安庆一带集结。

    隆武大阅诸军,除了留下两万新卒看守各地外,共集结七万大军。

    皇帝亲征,加上江西去年打了一场大胜仗,士卒对清兵不再恐惧,一时间士气盛极,只等皇帝祭祀,宣读讨夷檄文,便从上往下猛然冲向南京。

    为了配合皇帝,郑成功也留下两万看家,亲自帅领三万大军乘坐战船北上,从海路进攻,欲与隆武会师南京城下。

    一时之前,江南大地波涛汹涌,白云苍狗,大战之势,如云海滚动。

    在湖广大地上,王彦所需要的粮食、草料、军械、饷银,也整船整船的往武昌运送。

    从广州经过珠江,再过灵渠,然后进入湘水,最后进入洞庭湖联接长江到武昌。

    在这段水道上,船只密布,水道就如同流动的血管般,将各种物资送到武昌。

    王彦下达动员之令,征发民夫数十万,水道两岸都是光着膀子的纤夫。

    在各条官道上,从早到晚的都络绎不绝的骡车、驴车和独轮车,各地农闲的百姓和府兵,全部都参于到了运输队伍之中,众人车推肩挑,遮道而行。

    除了运送物资的民夫之外,军队也在大规模调动,在武昌附近训练的新卒,被发往两广,而两广的忠武、忠至则往武昌调。

    王彦并没有预料到,这么快就会攻打江南,他原本是想等新卒形成战力后,再发动江南之役,但现在局势变化,等新兵练好,已经来不急了,他只能将精锐调来武昌。

    原本退役的许多五



第699章 议事堂
    王彦在众人的目光中走到那最高的位置坐好,然后挥一挥手,笑着说道:“天下非一姓之天下,本藩致力与众位共治。这议事堂制度初建,本藩与众位都是第一次参与,众位且先入座,我们试一试是否可行。”

    堂内诸多官员听了,齐齐一礼,然后便寻找自己的座位坐定。

    之前都是王彦坐在中堂,众多下属端坐两侧,但现在除了七省卿外,众多官员却都坐到了王彦的对面。

    虽然王彦的座位,比他们高三个台阶,但这种感受却与往日端坐两侧大不相同。

    这议事堂,是王彦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義等于一起构思出来。

    王彦与诸多官员对立而坐,是想引用宋以前的君臣坐而论道,而王彦的座位最高,则是考虑到藩主需要威仪,控制局面,能够与众多官员制衡。

    众人毕竟是第一次参与,所以动作有些磨蹭,好半天才全部坐了下来。

    王彦见此,便说道:“那就先由礼部卿来说明规则。”

    七省卿分别为,兵部卿、吏部卿、礼部卿、工部卿、刑部卿、户部卿,督察部卿。

    这种划分目前只能说十分粗糙,有的部大,有的部小,有的事多,有的事少,今后还要完善细分。

    目前七省卿,王彦还没有完全任命,空着几个位子,等着拉拢其他势力加入。

    礼部卿由顾炎武担任,他闻王彦之语,站起来,先转过身去给王彦行了一礼,然后转回去,对众多官员拱了拱手,便提声说道:“殿下,诸位同僚,这是第一次议事,目前先定下了这么几条规矩,今后发现有什么纰漏,再另行补充。最新最快更新”

    顾炎武看了看对面二十多双眼睛,齐齐的看着他,顿了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目前定下五条,一是议事由礼部卿主持。二是每次议案由七省卿提起,并进行陈述,而在此期间,诸位同僚不得打断。三是在陈述结束后,诸位同僚得到礼部卿允许后,可以询问并发表意见,再由部卿进行解释。四是解释结束后,反对的人少,议案便下发到各部执行,若反对的人多,则由提议部卿重新提议,改日再议。五是,若部卿连续三次提议都未通过,则交由藩主决策,或是撤调部卿另行任命,或是藩主强制推行。”

    制度刚刚架设,中间肯定还会面临各种问题,所以王彦在议事堂中,依然要保持着巨大的权利,而且王彦虽然限制君权,但却也不是说要将权利完全分散。

    中国历代都是大政府、大中央,偌大一个帝国,几万里的版图,必须要保持一个强力核心,才能使天下不陷入动荡,不四分五裂,至于怎么限制权利的同时,又避免内部不成一盘散沙,保留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还是需要慢慢摸索。

    众多官员听了,感觉有些新奇,但大多都能很快理解规则。

    跟着王彦的官员,大多都是心学门徒。

    王阳明小时候读书,先生便问他,“你为什么读书啊”王阳明回答说,“当圣贤啊。”

    这回答的多好,按着佛家的话说,这是慧根啊。

    可是先生却不这么认为,觉得这小孩脑子有问题,告诉他,“读书是为了科举,为了出仕,像你父亲一样中状元。”王阳明却反驳,“科举不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

    儒家思想本身是为了培养人格,但却不断异化,变成了一个功利的东西。

    士人最高的追求,是成就一枚君子的人格,成为儒家的圣贤,但理学给这条道路,定下了各种规矩,想要成儒家的圣人,就得看他们的书,考他们的试,遵从他们的礼仪,君子不君子,圣贤不圣贤,由他们这些老儒说的算。

    可是不是圣贤,为什么要由他们说的算了,再王阳明看来,这群掌握话语权的腐儒自身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看他们的作为,大量的都是人面兽心,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成不成圣,不该由这些人来决定,而是看自己的内心,这使得王阳明最终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心学的伟大,就在于他解放了思想,向内心求圣,而人人有心,那人人在成圣的道路上,都是平等的,打破了理学维护的条条框框。

    如果你没觉得这种冲破思想的禁锢有多伟大,那可以对比同时期的西方。

    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黑暗中世纪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就提出来,每个人都能通过读圣经,来直接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皇、教廷作为中介,打破了教廷对信仰的垄断,而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冲破禁锢。

    这与心学内心求圣,不依靠理教定下的条框,是一个道理。

    后世心学传入日本,激励了明治维新一代的日本人,当时的日本名将东乡平八郎就说:“一生



第700章 号角吹响
    议事堂的会议从早上一直进行到旁晚才结束,或许是因为第一次,所以众多官员很少提什么意见,觉得合理,便立即通过。最新最快更新,提供免费阅读

    这其中,谈论的关键,其实说白了,还是银钱。

    农耕民族作战,有时候更多的比的就是后勤。

    王夫之提出铸钱和借款两件事情,是与王彦商量过的,目的都是解决这次江南之役的花费。

    一般来说,铸钱是朝廷的权利,地方上是无权铸钱的,但王彦现在虱子多,也并不在意这么一条,毕竟铸钱能快速增加他的收入。
1...169170171172173...3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