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刘禹差点被自己的口水给呛到,这风范,已经很有几分后世八卦杂志狗仔的意思了。
“听闻贵院刚刚完成了一例剖腹产子的手术,咱们就是来搜集素材的。”
“剖腹产子,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光是这个月,本院就完成了四十九例,再多一例,又有什么不同么”
陈自明笑着说道,赵月娥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走到赵三娘的身边,上下打量了一番。
“剖腹产子虽然不是新鲜事,可女子为产妇动刀,应该是盘古开天辟地头一糟吧。”
刘禹和陈自明同时笑了起来,这个女子的新闻敏感程度,已经达到出类拔萃的地步,正是这一行最重要的素质。
见他们没有否认,赵月娥一扬手,招呼身后的几个手下:“做事,拍照,正好刚出来,趁热打铁。”
几个人立刻分开来,有的拿出纸笔,有的手持一个小小的录音设备,将她团团围住。
赵三娘哪里经得住这种架式,羞得无处藏身,陈自明不禁摇摇头,将这一片地方让与了他们,与刘禹走向产房。
“这便是你说的宣传么”
“然也,把赵三娘树成典型,让百姓知道,这个职业,和杀猪是有区别的,这很重要。”
陈自明愕然:“杀猪”
“对,一个是拯救生命,一个是剥夺生命。”
“哈哈。”
七十岁的老医生笑得前仰后合,胡子颤抖地指着他说道:“你呀,这张嘴。”
百姓是需要引导的,这就是與论的作用,也是政府的责任,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肆意撅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信息闭塞,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来传递的时代,一个正确的與论导向,会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毕竟当一个人基本上解决了温饱和安全的问题时,就会关注度放到精神层面上来,戏剧、电影、音乐是一种,八卦故事,更是喜闻乐见。
因此,赵月娥很快就发生了自己的另一个天赋,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当中,每天奔波在全州所有的事故现场,大部分时候,甚至比李十一这个特务头子还要忙上几分,谙然已经有了几分新闻业女钜子的范儿。
在这份名为《镜报》的四开街头小报上,目前都是像大宋之前所做的那样子,免费发放到每一个护楼使的手中,再由这些伤残退役下来的老卒,在晚课识字的时候,读给每个楼的百姓听,以建成的近两万幢楼子来说,每次的印量就是两万余份,再加上官署、学堂、军营、港口等处的需要,这无疑是本时空全
第三十九章 制做
每个人都有希望,才是一个社会蒸蒸日上的推动力,假如这个希望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个国家或是民族想不强大都难。
刘禹从来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百姓,只是通过一项项的具体措施来推动,古人一早就有一句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上下同欲者胜。
很多时候,当一个民族处于危亡时,也是他最团结的时候,后世的华夏,如果没有倭国侵略者的威胁,可能过上很久,都会被外人视做一团散沙的东亚病夫。
如今的琼州百姓,之所以能够团结一心,也是因为有着元人这个外敌的存在,生存的危机,让他们没有了选择,不得不重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和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哪怕这种制度,在不断地挑战着他们过往的认知,和那些道德规范。
男女平等地做工、平等地进学、平等地成为建设者,平等地成为管理者,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顾惜惜和她的那些宫女们,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她们所有人的年纪,都超过了进学和成亲的年纪,按照本地的制度,她们没有了往常宫里的俸禄,只能靠着自食其力来过日子。
好在这些宫女,并不是那种平日里养尊处优的上层人物,这样的人,早就去了德祐府,她们几乎每个人都有着一定的手艺,绣女、医女、调香制粉、哪怕是洗衣做饭,也能找到用武之地,不必担心没有饭吃。
最不济的,也有一条出路可选,那就是嫁人。
美女爱英雄,这是千古不易之理,若是往常的大宋,女子最爱的,莫过于文人雅士,可是经过了国破家亡的磨难,此时的琼州,见天的宣扬,全都是那些雄雄的武夫,好男不从军,经过数月洗脑般的熏陶,那些过去为她们不屑一顾,视之为贼配军的糙汉子,看着竟然也不那么碍眼了。
如今谁不知道,这里的军士,才是社会上最受人尊敬的那一拨,单从一条就能看得出来,人家每天都会上识字课,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在这个时代,无论处于哪个地区,一个识字的人,都是千万人群中的极少数。
识字的军士,大大提升了他们在女人心目中的印象,于是,在这个特殊的营地里,差不多每一天,都会有人离开。
顾惜惜站在人群的外头,看着那些宫女哭成一团,她的心里有些发酸,脸上却带着笑,因为,这不是别离,而是另一种选择,又一个女子找到了男人,不管是不是心仪,至少,这个选择是她们自己做出来的,没有媒灼,没有家长,更没有强制。
截止这个月,营地里已经走了近百人,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她知道自己有一天,也会离开,但不会是嫁人,因为心里的那个人,已经成为了别人的丈夫。
“顾娘子。”
听到声音,她转过头来,听潮同她蹲身行了一礼。
“你不必这么客气的,我可担不起。”
“你是郎君敬重的人,担得起。”
听潮的话,让她笑了,起了一分促狭的心思,凑上前去,在对方的耳朵轻声说道:“去掉敬重二字,才是你想说的话吧。”
听潮先是一愣,既而面上红云飞起,完全想不到,看着极端庄的一个人,又是宫里出来的,竟然也会捉弄人。
“如今这岛上谁不知道啊,你是他的屋里人,迟早得过明面的,晚过不如早过,你家娘子,是不是安排妥当了,什么时候,让我有个借口,上门讨杯水酒吃啊。”
素来大方的听潮,被她说得低下头,娇嗔了一声:“顾娘子。”
顾惜惜握住她的手,柔声说道:“这有什么好害臊的,你到年纪了吧,再耽搁下去,才会让人说嘴呢,这些日子,承蒙你的照顾,我早就想同你道个谢了,正好今天你来了。”
“没什么,都是我应当做的。”
“你是应当,我是承情,不一样。”顾惜惜微微一笑:“其实我同你家娘子,是见过面的,也一早就想登门拜访了,之前他未归,我决心未下,并不是怕尴尬,如今不同了,有你,有你们,才是她的福份。”
听潮越听越不对,诧异地问道:“顾娘子要走”
“不是现在,怎么,也得等你有了名份。”
顾惜惜放开她的手,不等她再追问,岔开话题:“你过来,是不是要我做什么”
“嗯,州里让我来与你商量,这里的女子,你都知根知底,能不能统计一下,看看她们有哪些人手艺好,不拘是刺绣字画,都成。”
“这样啊,没问题,州里要她们做事么”
听潮知道她的顾虑,安慰了一句:“放心,是好事。”
“不独是你这里,凡是登记的百姓,有什么一技之长的,都会列出来,与你们同船的那些工匠,还有宫人的老师傅,如今都是州里的宝贝,把他们集中起来,技艺越是精湛,收入就越高,不用再作那种简单的活,靠手艺凭本事吃饭,有能力的,还可以自己开门市,鼓励多种经营呢。”
顾惜惜听明白了,也就是发挥她们的专长,去干擅长的事情。
第四十章 优惠
海贸配给,不是他的主意,因为这一块儿,是半官方半民间的性质,使用市舶司的设施,为的是增强公信力,而实际的操作,是由叶应有为首的一帮具有相当背景和财力的宋人来执行的。
在刘禹的规划中,这个没有名字的委员会,起到了转移矛盾的功能,因为那些大户人家,不是一幢粗糙的五层小楼所能吸引的,在他们的眼中,与素日里看不起的泥腿子为伍,是一件极为掉价的事,碍于官府的淫威,不能群起反抗,当然他们反抗过,但是失败了,失败后的教训,让他们认识到了这个政权与印象中的大宋,有着极大的区别,于是,便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隐忍。
隐忍不代表接受,更不代表认同,为他们找一条出路,避免那种血腥的后果,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毕竟人家只是不满,还没有什么行动,而且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是可以争取的中间势力,没有必要采取过于激烈的形式,适当地加以引导,让他们成为海上的先行者,为将来铺路,也未尝不可。
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人口数量太低了,他需要利用每一个人。
阿里.阿卜杜拉在看到他的第一眼,眼睛就笑成了一条缝,几乎看不见了。
“尊贵的上官,琼州的主人,伟大的征服者,海外的总督,未来的......”
刘禹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肉麻的吹捧,而且是当面,顿时有些挂不住。
“你是......”
“阿里.阿卜杜拉,你最忠实的仆人,来自于远方的客人,伟大的苏丹拜巴尔斯陛下派来的使者,向你致意。”
这个老鬼子居然向他行了一个吻靴礼,就是趴在地上,亲吻他的国内某不著名品牌跑鞋,还好奇地摸了摸上面的系绳。
刘禹的心里一阵恶寒,赶紧让他起来,同时给了一旁看热闹的叶应有一个白眼。
“行了,阿里,你就再说一车赞美的话,也不可能得到多出的配额,还是省省吧。”
“你错了,叶先生,阿里的赞美,全都出自真心,与生意没有一文钱的关系。”
“当然,一文钱,是不值得你开口的,怎么也得一百金吧。”
叶应有笑嘻嘻地与他插科打诨,刘禹看着他们笑而不语,这些来自于大食的商人,在过去的四五百年间,垄断了整个东亚地区的海外贸易,相对于后世的西方人,有着更大的冒险和牺牲的勇气,然而讽刺的是,正是因为他们的垄断,才造成了西方人不得不另寻出路,先后造成了地理大发现,和地球是一个圆形的理论,得到证实。
十三世纪的欧洲,还处于文艺复兴的前夜,接腫而来的黑死病和蒙古人的入侵,让他们进入了中世纪最黑暗的一段时期,而同时期的大食人也没好到哪里去,旭烈兀的征服,直接占据了他们最精华的一片地区,波斯,对于叙利亚和埃及的威胁,更是一直持续到了十四世纪初。
在这种形势下,大食商人频繁地出现在海面上,为他们的国家赚取维持战争的资源和金钱,其实与刘禹所做的,几乎没有分别。
听着他们的对话,刘禹也大概了解了是怎么一回事,元人占据了大部分半岛上的国家,余下的也在苟延残喘,他们一直以来最方便快捷的粮食来源地,被截断了,成本上的增加,使得他们的利润率下降了不少,于是这些来自于海外的蕃商,就想通过提高物品的输入,来弥补这段差距。
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叶应有虽然表面上嘻嘻哈哈,却一直坚守着底线,无论阿里怎么恳求,怎么胡搅蛮缠,都不为所动,已经有了几分合格管理者的潜质。
听了一会儿,就在他们僵持不下的时候,刘禹在一旁插话道。
“你需要哪些事物的配额。”
阿里先是一愣,既而一喜:“真的可以么”
刘禹点点头,他一喜之下,扳着指头数了数,几乎将供应社里所有的事物都包括了进去,除了他们自己弄来的粮食。
“你这个贪心的家伙,这是狮子大开口啊。”叶应有刺了他一句,虽然不知道刘禹的用意,但还是十分配合。
“你们宋人不是有一句话,漫天开价,坐地还钱嘛。”
阿里嘻笑着说道,刘禹也笑了。
“你说的这些,光是粮食可不行,得拿出本官需要的来换。”
“只要阿里有的,请尽管吩咐。”
刘禹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着叶应有,后者略略一想就明白过来。
“如果你能搞来更多的大食马,我可以考虑你刚才的要求。”
对于那块地区,能给刘禹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石油和迪拜塔,靠着源源不断的地下资源,他们轻而易举地过上了富祥的生活,眼下石油还埋在地下,唯一有价值的,就只有马匹。
在交通条件毫不发达的地区,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马匹都有着用武之地,何况是在十三世纪,速度意味着节约时间,而时间是他目前最奢侈的一种东西,根本没有办法用金钱来衡量。
拿义乌小商品,换取后世都堪称金贵无比的大食马,是无论怎么算都划算的买卖,实际上,从海贸的伊使就已经开始了,不过由于它的骄贵,又极难在海船上运输,因此,数量一直非常小,全都用于配种和繁衍,为此,他专
第四十一章 命名
谢堂弯着腰,手中拿着一把镰刀,锋利的刃口闪着青芒,手上攥着一把杂草,“吱啦”一声就能割一片,眼瞅着他的脚底下已经堆起小小的草垛,周围空出了大片,在他的身前,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杂草,全都没过了膝盖。
这里是位于中南半岛到马来半岛之间的一处岛屿,面积大概百里左右,放到陆上也就是一个下县,岛上一半被森林覆盖着,岛的中心位置是一座突起的山峦,周边地势较为平坦,还有一条小河从山间流出,直入大海。
他们选取的落脚地就是在河流的入海口,山林腐地加上鸟兽的粪便,使得这片土地极为肥沃,只要开辟出来,就能成为良田,谢氏一族大小口子近千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一个粮食问题。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一带已经被平整出了大片的田地,还建起了几条引渠,由于雨水充沛、天气暖和,根本不分什么春冬,在这十二月里,也能播种施肥,看着那些沉甸甸的稻谷,谢堂的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因为这里头,有他的一分汗水。
说来也怪,活了四十多岁,一生下来,谢氏已经成了后族,全都是在养尊处优中渡过的,哪知道庄稼是何物如今带着族人远赴海外,来到这不毛之地,反而比起在政事堂里当一个跑腿相公来劲,几个月过去了,眼瞅着,一大片的田地在自己手中诞生,一个完整的寨子,在自己的手中成形,上千的族人从忐忑不安,到满怀希望,从战战兢兢到,到心思安定,不再视这里为畏途,他算是真正体会了一回,什么叫做成就感。
“夫君!”
听到妻子的叫喊,他直起身,回头看了一眼,谢娘子一身利落的打扮,蓝布包头,穿着紧身的衣裤,浑身上下只露出脸和手,一是防晒,二是防蚊虫,脸庞也比初来时深了不少,看着有一种健康和活力,这些词,全都是他在琼州的时候学来的。
谢堂提着镰刀走过去,这才发现妻子的身后,还跟着一个人。
“相公。”来人朝他一拱手,自我介绍:“下官是权知昌化军仇子真,从昌化县过来,奉命与你一叙。”
“原来是仇太守,某家如今一介白丁,这相公什么的,再也休提,如不嫌弃,叫某的表字升道即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