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下官倒是觉得,咱们之前的计划,无需改动过大。”胡幼黄指着澄迈县那一片说道:“以这澄迈来说,原来的安置计划是二十余万户,七十余万口,如此,要在县里建起四千幢以的楼子,平均下来,并没有多少余量,还要为商贸、广场、道路、行政等等设施留出用地,已经是满满当当了,这突然一下子,要增加三十万的安置计划,势必打乱之前的所有布置,时间和人手都有所不及。”
“你的意思是”刘禹摸着下颌,心里一动。
“如今琼山人口已近饱和,昌与澄迈相同,算加临高、宜伦两地,大概还有一百到一百五十万的余量,这个量眼下看远远不够,下官想,与其抠抠索索,不如大干一场,将第二期工程提前实施,既解决了安置问题,又增加了作工,岂不是两便。”
刘禹明白了,胡幼黄所指的二期工程,是这五个县的延伸,从宜伦到昌化、感恩,从昌到乐会,依然是环岛而建。
一直以来,琼州的建设都是从修路开始,琼山通往临高、昌两地的公路,已经完成了双向十车道的修建,堪后世高速路,它的最后一段,临高到宜伦的三号线,也会在近期开工,同时开始了两地的百姓居民楼建设,因为只有路修通了,那些海量的建筑材料,才能运过去。
胡幼黄的意思是加大这段公路建设,一直把它修过去,刘禹并不是想不到这一点,而是有心无力,他现在每天的工作除了教学,是搬运,一次两、三百吨的物资,对于数百万人的建设来说,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很多东西,如说水泥的取料、煅烧都在实验,只等确定合适的位置会开工,而钢铁厂,一时半会是建不起来的,再说了也没有后世成本那么低,质量那么好。
降低工程标准他第一时间在心里否定了,这里可是个海岛,每年都有台风过境,万一倒了楼死了人,是得不偿失的。
穿越进入了新阶段,应该有所突破才行啊。
“君衡,你以为呢”刘禹没有马决定,而是先看了一眼陈允平。
不得不说,事情做得多了,会锻炼人,如今的陈允平,只怕已经很久没有填词赋诗了,完全变成了一个能吏干员,连行为动作,都颇有几分官僚气。
他用手指敲了敲了地图的边缘,那里正是广西路的边界线:“下官在想,少保这一趟回去,百姓过海的速度只怕咱们想像的还要快,从广州过来,不算太远,但也不近,这条路,几乎没有人烟,咱们是不是还要派人接应一下”
这的确是个问题,从广州到海峡对面,途要经过肇庆府、德庆府、高州、化州、雷州,其后三个州都属于广西路,如今已经没了人烟,在这种地方行走,一路连个接济都没有,想想那种情形,刘禹浑身一寒。
“从广州到徐闻,一千多里路,君衡所虑甚是,这样吧,广东路内不归咱们管,出了路境,是高州的电白县,让船家辛苦一下,把渡海之处,放到那一带,百姓们少走些路,咱们也能少担些干系。”
刘禹的话让两人思索了一会儿,这等于说,他们将到两路交界之处去接人,平白增加了海的路程,其的风险也是可以想见的。
但是起在没有人烟的地方走陆路,孰轻孰重还真是不好判断,最关键的一点,这样一来,渡海的效率大打了折扣,一边是琼州海峡,一边是跨越整个雷州湾,只怕那些船东,都兴致不会高。
事情说到这里,刘禹抬起头看了看一直没有说过话的李十一,后者很肯定地一点头:“那一带没有鞑子侦骑活动。”
这是坚壁清理的好处,没有人烟,鞑子想抢个村子都抢不到,还要面对不知道躲在哪里的敌人,在野地里转了几天之后,只能撤了回去,现在广西路境内,只怕没有多少敌人了。
当然了,安南与广西也是一山之隔,抬抬脚过去了,没有哪个百姓敢独自回乡,这也是刘禹留着他们的原因。
“那做出决定吧,由州里出公告,凡是愿意去高州境内接人的,工分一律翻倍,人家冒了风险,咱们也不能亏待,那边的百姓最好都留在高州,太过分散了,没有多余的精力兼顾。”
刘禹一锤定音,两人知道这是最后的决定了,都是恭身领命,困难当然是有的,可用的人手不足,还要抽调那么多人去对面,陈允平的脑子里,已经急速地转开了,想想哪里不太紧要,先抽出人来再说。
在这时,一个身影从外面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气喘不止地指着外面。
“抚帅、府君,船......船队到了。”
陈允平和胡幼黄都认得此人,是琼州港主持接待和登记工作的司户参军,平素所见的来船何只千艘,从来没有这么大惊小怪过,只有刘禹的脸色一喜,接着是一变。
他的救兵总算是到了,可麻烦也来了。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新家
“筠用兄,老孟,可把你们盼来了。”
刘禹却没有她那么多心思,赶到的时候,那些女子已经被听潮和刘府的人领去了宿营地,少不得还有一番鸡飞狗跳。
叶应及倒还罢了,原本胖胖的孟之缙,看上去整整瘦了一圈,竟然有了几分仕子的风采。
他二人不同于没见识过的宫人、工匠,当初在建康城里,就连能自行走动的铁车都司空见惯,这些亮如白昼的灯光,整齐划一的街道,还真不算太过稀奇的事儿。
孟之缙被几个月的海上生活,折磨得够呛,站在陆地上,只觉双腿打飘,脑子里阵阵发晕,哪里还顾得上东瞅西瞅,倒是他的几个孩子,好奇地来回跑动,他家娘子不得不尽力拉扯着,以免在人前失礼。
“嫂嫂一路安好。”因为叶应及的家眷就在本地,同船的女眷便不算多,对于这位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刘禹还是第一次看见真颜,只略略扫了一眼,并不敢多看。
只一眼,便在心里点了个赞,难怪就连忽必烈都心生绮念,对方正是那种典型的江南女子,端庄中不失妩媚,温婉中透着灵动,宛如画中走下来一般。
孟娘子当然没有戴什么帷帽,大概平日里也属于呆在后宅不常走动的,突然面对一个陌生男子的见礼,有些慌乱,微微一蹲身,口称:“叔叔有礼了。”
这条船上,除了叶应及、孟之缙和他的家人,还有一户人家,刘禹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心中稍稍有些失落。
陆君实,倒底还是走上了老路。
“陆家嫂嫂,一路安好。”
“见过叔叔。”
陆娘子有些拘谨,赶紧带着自家孩儿上前见礼,夫君与这位年青的抚帅是至交好友不假,可双方并不是通家之好,人家的这种客气,只会让她觉得不安。
好在孟之缙这个家伙的一席话,消除了些许的尴尬:“左右都到了地儿,什么礼的先不拘,找处地方吃饭睡觉是正经,不瞒你说,这几个月,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那海船,休要再让某上去。”
刘禹和叶应及相视而笑,老孟说得没错,以他们的交情,太拘礼反而显得生份了。
当下便命人,将女眷和家小都带去宿营地,他和叶应及走在最后头,至于其他的到来者,自有他人接应。
“殿下也来了。”叶应及的表情有些苦恼,这几个月在海上飘着,着实不好受:“我们赶到庆元府,没有追上官家,一直到了福建路,在瑞安府靠岸补充的时候,才知道他们落在了后头,既然如此,就不可能将殿下独自扔下,原想着送到广州,交与先期到达的宫中管事,可她自己不愿,一定要跟来看一眼,谁也劝不得。”
刘禹知道,以广州目前的形势,他们也不会放心将公主一个人扔在那里,反正最多还有一个来月,圣驾就会到达,那时候再送过去好了,如果有可能,他倒是希望,这个年仅十来岁的小女孩,能远离战争和纷争,在一个安宁的环境里长大,可惜,事情不是自己能做主的。
见他没有异议,叶应及继续说道:“你将这么多宫人擅自收留,倒底意欲何为”
刘禹一愣,这种问题,叶家三人中,叶梦鼎不会问出来,是因为他知道答案,叶应有纵然不明白,也不会这么问出来,也只有他才会这么直白。
要知道,连孟之缙这种纨绔,都知道要避嫌,可对上这位大舅哥,他根本生不出敷衍的心思。
刘禹收起笑容,正色答道:“因为国家庇护不了他们。”
叶应及怔住了,国家这个概念,他不只一次听刘禹说起过,原以为不过就是朝廷的另一种说法,可如今仔细想来,又有几分不一样,好在他虽然直,却并不愚蠢,也从来不会将事情想得太过复杂。
“宫女也就罢了,那些黄门,要如何安置”
“想要活下去,总会找到合适的位置,在某看来,宫女也好,黄门也好,都不过是一群被抛弃的可怜人,在我琼州,只要有念头,就一定能活下来,如果他们觉得这里不好,想要去广州,也悉听尊便。”
“既然你心里有数,那某就不多说什么了。”
叶应及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那批手下,他掌着军器监,又将属于宫中内侍省管辖的将作监一并迁了来,连同各人的家属,便是数千人之多,再加上海司自己的人和家属,为了将人全都装下,已经将庆元府左近的大小海船一网打尽,都这种时候了,征用还是强索,又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到港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支数百艘的大船队,因此才会引得在码头上主事的司户参军大惊小怪,他还以为是宫中来了人呢。
在他这条船上,便是军器监下属的那些个作坊中,技术最为出众的老工匠,也是这个时代最为顶尖的手工业者,其中涉及到的行业五花八门,可不是他这里,那些只会修房子铺路的老工匠所能比的。
“陆君实随驾了么”刘禹状似无意地问道。
&
第一百九十六章 条例
谢堂在下船的第一天,就后悔了。
倒不全是因为这里的乱象,任何地方,一下子涌入那么多的难民,都好不到哪里去,更何况,本地的守军,在年前的泉州之役中,被调往了福建路,余下的这点子乡兵,加上新募的,自己不炸了营都算是好的了,哪还能管得了多少
这个时代的广州城,还远没有后世的那般繁华,靠着一个市舶司,有了些海贸的底子,可真正的大海商,全都掌握在福建路,一个泉州就将他们压得死死得,好不容易等到泉州败了,元人又来了。
当然,元人目前还在福建路,可是源源不断而来的难民,让这个岭南的首善之地,顿时紧张起来,真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广州城,离着他们下船的珠江口市舶司码头,还有三十多里,因为在五代时,曾为南汉的国都,倒是颇有几分大气,南汉是个小国,没有财力大肆扩张,整个城池高不过五丈,阔不过七里,位置大致在后世的番禺。
到了宋时,才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分别在原本城池的东两两侧各修建了两座新城,南渡之后,海贸发展得很快,为了容纳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朝廷对广州进行第三次扩建,用一道长垣将三座城池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如今的广州,已经更名为“德祐府”,成为继临安府之后新的行在,然而坐镇府衙的资政殿大学士、广东经略安抚大使、判德祐府贾余庆早就忙得不可开交,准确一点形容就是焦头烂额,哪还有一点初掌京师的意气纷发
难民只是其一,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圣驾已经进了广东路,迎驾的人手都不足,沿途还要加以安排,避免难民太多冲撞了,各级官署要进城,哪一个都轻忽不得,南汉的皇宫已经三百多年没有修缉了,也要马上整理出来,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需要银钱的,府库就那点存货,少不得还要去向商贾士绅打打秋风,头疼哪!
因此,当一封普通的名刺被人送进来,他本能地感到了一阵厌烦。
“谢府?浙东过来的,你看这城中,还有哪里可以安置,郡侯郡公也是一般,要不然你家里腾出来,让他们进城可好”
贾余庆一时间没想到那上头去,谢堂在京师的名声不显,甚至可以说是低调,唯一做得出格的事,还是他离京之后,他怎么也没将这个“谢”字,与太皇太后的亲族联系到一块儿,至于对方身上的封爵,的确不算什么,他自己都是个开国郡公呢,两浙过来的贵戚、宗亲何其之多,一个侯府还真不一定摆得上台面,再说了,城里的确已经人满为患,就连城门的开启都不同往日,那些城兵们看谁都像是难民,多一个人进城,就多一张嘴要吃喝,更何况是一大家子。
于是,身为枢府长官的谢堂就被这么华丽丽地无视了,他之所以没有动用枢府的名头,是因为一个难以启齿的原因,此时他的官署还在广东路与福建的边缘呢,以他的身份,此刻应当随驾,而不是单身进城。
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面子不算数,再搬出已经逝去的姑姑来他拉不下这个脸,看着满屋子的老小,心头的悔意便由然而生。
谢氏是个大族,在谢道清入宫前,就已经在浙东扎下了根,更远一些,甚至能上溯到“王谢”的那个谢字上去,哪怕就是做为旁支中的旁支,也是有史以来数得着的望族。
到了他这一代,特别是最近这一二十年,谢氏在宫中风光无限,他们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簪缨世家讲究个风评,平日里祸害乡邻的事情固然少见,可身为后族,横行无忌也是有的,哪曾受过这种气
谢堂看着他们的眼神,似乎一言不合就准备打将进去,只等着他这个族长的一句话!
他也同样不忿,可心里很清楚,那是取死之道,如今比不得往日了,谢氏一族风光了多少年,就被人忌恨了多少年,此刻大树一倒,多少人挖空心思等着他们出错,更何况,是在这流民遍地之地,激起民忿。
广州城外,到处都是逃难的百姓,可也分等级,像他们这种大族,不缺钱粮、不缺人手,便能独自占据一块好位置,普通一些的,也能依着本乡本族,好歹吃食上有个保障,最惨的就是那些无依无靠的,特别是居于城中的百姓,本就没有田地,纵然有些积存,在几个月的逃难中,早就挥霍殆尽,如今只能靠着官府的施舍度日,就凭丰每日两次稀薄见底的粥水,身体健壮些的还能饿不死,稍稍差一些的,都是能不动弹就不动,只等着哪天撑不住了,也就解脱了。
种种惨状,都让谢堂看着心惊,那里头有多少是京师这等繁华之地出来的,怎么就落到了这个地步
朝廷若是连自己的百姓都护不住了,那它还有何用
强压下心里的波澜,谢堂摆摆手,等在场的人都安静下来,朝着几位须发皆白的长者一拱手。
“诸位叔伯,诸位族亲,广州城进不去了,就是进去了,咱们这一大家子,也没处落脚去。”
他的话音刚落,场面就“轰”得一下子炸开了,原本千辛万苦地逃到这里,想着有个朝中执政相公,怎么也不会比别人差,可没曾想,现在连城门都进不去,这种心理上的落差,顿时就化成了不甘。
“为何”
“咱们可是圣人
第一百九十八章 私奔
docuele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eleame = "rfs_" + rsetdef[3]
张炎没想到会在广州城下,遇到这个差点成为自己妻子的女子。
对此,他不是没有憧憬过,公府家的千金,又是炙手可热的圣人亲族,其人性情如何,会不会骄纵得难以挟制毕竟谁也不愿意,有个家世显赫的悍妻管着,影响了平日里的呼朋唤友,风流快活。
后来,这事不知道怎么地停下来了,原因他多少也了解一些,大父战死在独松关下,朝廷急着迁都,连一道封赠和恩荫的诏令都没有发出,原本落的家世,没了支撑的人,哪还有什么指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