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买卖人口!刘禹的吃惊程度不在对方之下,穿越的初期,他就在大都城中见识过真实的人口市场,自己也曾花钱买过奴仆,当然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解救,来到南边之后,同样屡见不鲜,他岳家便有着几百家仆,而他自己家中,光是小妻子陪嫁而来的男男女女就有十多个,这么久以来,早已经习惯了出入有人侍候的奢侈生活,可是乍一听到这种事情,心中依然有些不舒服。

    直接颁布放奴令说实话还真有些舍不得,这就是所谓的‘由简入奢易,反之难’吧,刘禹叹了口气说道:“成玉,你带人去将那些有意出卖仆役的人家统计一下,不拘多少都由官府出面接下来,就用易物之法,作价几何你同他们去谈,换回来的人,男子补入衙中或是军中,女子识字者发往学堂,不识字的去医院、服务社等处。”

    “为何不径直补给他们工分”

    对此做法,胡幼黄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既然是以官府出面,走得公帐,那弄来的人自然也算是官府的人,能多一些人手可用,他自然是乐见其成的。

    听到他的问题,刘禹摆摆手解释道:“所谓工分,便是指的劳动所得,本官另可麻烦一些,也不想私相授受,此口不可开,更不可从你我这里开。”

    “下官明白了,那些市场呢”胡幼黄对此心领神会,不过此来的主要原因还另有其事。

    刘禹知道他所问的是直接取缔还是纳入管制中,以目前的形势来说,这种私自形成的交易市场规模并不算大,一道禁令下去就能让它们由明转暗,禁绝应该是不可能的,有需求就有交易,这是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后世那么严格的监控,黑市依然无法禁绝,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要官府一体管起来,费时费力不说,场地也不好办,交易大楼之类的建筑还停留在纸面上呢,一时半会儿哪轮得上它们。

    “睁只眼闭只眼吧,不过要严格管理出入库制度,服务社的交接班,一定要做日清月结,哪一处对不上,责任人立刻法办,堵住了源头,让他们做不大,便算不上大事情。”

    “只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胡幼黄出人意料地叹了一声:“不光是咱们这一头,近日过海而来的商家已有不少,他们所携带的货物不在少数,每日里都在打听,倒底哪一天才能开埠。”

    “市舶司的事情,不是应该找黄器之么,寻到琼州来做什么”

    “还不是看上了咱们那些事物,对于蕃人的那些,就有些不以为然了呗。”

    经他一提醒,刘禹才恍然,他居然把一件大事给忘了,当初能在这里搞出一大堆事儿,打得就是琼州开埠的幌子,现在都过去半年了,这事还没个影,难怪无论是早来的蕃人还是后来的大宋客商,都耐不住要




第五十章 制度
    “这种事情又不是头一桩了,前些日子某就同你们说过,有人在别处扣的分,在服务社又买了些事物,根本就超出了他的身家,到了第二日方能算出来,其人不知我等也不知,结果最后只能加以处罚,何其冤枉,若是有不法份子籍此大作文章,这岛上立时就会乱起来,到时候法不责众,吃亏的还不是我们家!”

    “孙管事,你说的在理,可我们又有什么法子,百姓们大多都不识数,自己有多少身家,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不是你们报上来,哪知道他花去了多少,可用都用了,少不得只能去追讨,麻烦事还在后头呢。”

    “可不是这个理,你同他们说吧,人家还听不进去,总觉着把东西放在别处心里不踏实,恨不能一股脑儿全都搬家去,这一来二去的,哪还有个准”

    ......

    刘禹进帐的时候,就听到了他们的抱怨,而为首的那人则是负责劳动服务社的孙七,也唯有他将这一切都看做自家的买卖,才会如此计较。

    他们所抱怨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数据的实时更新,由于采用的半人工方式,其时效性往往要滞后一天左右,这就带来了一些问题,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百姓还没有习惯这种信用消费模式,往往会消费超过了自己的身家,倒不是他们不想节俭,而是对于官府的诚信,有一种不信任。

    可抱怨归抱怨,事情还是得做,孙七将昨日的数据交与负责处理的军士,看着他联上电脑,在触摸屏上按了几下,又等待了良久,显示进度已经完成之后,才会得到更新过后的手柄,整幢大楼五层数十个手柄弄完,所花费的功夫也是不少,等他将那些手柄打好包准备带出去,才突然发现东家就在这里。

    “郎君。”孙七低低地喊了一声,刘禹示意手下接过他的那包手柄,同他一块儿走出了帐子。

    “方才你说的那种事情,为数多不多”

    回答之前,孙七暗地看了一眼东家的神色,不见有多少恼怒之意,他定定神答道:“服务社开张不过数日,百姓们倒还算是规矩,每日里来的人虽多,多半都是瞧热闹的,他们有的是没有资格,有的则是囊中羞涩,真正有余力买得起的为数不多。”

    刘禹点点头,这是岛上的实情,在三百多万人当中,除开那些不事生产的富商大户、年幼的孩童,真正从事劳动的还不到三分之一,这其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军烈属,大部分家中都要负担一套房屋的成本,如同后世一样,每个月都需要付出几近一半的收入来供养它,余下的也就够个吃食,所余的委实不多,哪还有闲钱去买东西。

    “主要是最近几日,每天都有些人,超出了自己的身家,小的才想着同他们说道说道,以免百姓们有样学样,倒时候有多少东西都不够填的。”

    原来只是个苗头,刘禹顿时放下心来,拍拍他的胳膊鼓励:“你能想到前头,这很好。”

    “此事并非无解,只是目前还没有条件,在解决之前,辛苦你们了。”安慰了一句,见他眼睛有些浮肿,就像没睡好一样,不禁奇怪:“你在这里排了一夜”

    “不瞒郎君,昨日楼里关得晚,小的过来时,排在这里的人已经到了那一头,真要排下来一夜只怕都不够,小的就偷了个懒,先去去小睡了一会,等到下半夜才赶过来,没有等上多久。”

    “你家中还有娘子幼子要照顾,以后这种事情就无需亲力亲为了,不过就是个体力活,差人轮着来便是。”

    “兹事体大,交与他人,哪里睡得安稳。”

    “你呀。”刘禹摇摇头:“这只是一间,往后这岛上还会开上无数家,凭你一个人,累死也照顾不过来,让你掌总,就是学着怎么去管理,订下制度,找出其中的缺陷,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它,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才是你的职责。”

    虽然说得的是孙七,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他自己,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间公司,做为一个领导者,所做的事情其实都是有限的,草创之初,制度还不完善,自然会辛苦一点,可真要做到事必躬亲,神仙也挨不住。

    孙七的忧虑他心里十分清楚,就是那种什么都想掌控,交到谁的手里都不放心,恨不得天天盯着,看着它完成了才甘心,正因为刘禹自己经历过,才明白其中的辛苦,劳累还是其次,心累才是最主要的。

    当然,并不是说放任不管,正像刘禹说的,整个数据收集的过程,对于这个时空的人来说,其实就是一个体力活,他根本不用担心,有人会在这上头搞什么鬼。真要有人这么做,他高兴还来不及,因为这就意味着,人家已经提前掌握了电脑技术,甚至无师自通搞定了数据库系统,那是稀世的人才啊。

    “下头那些人,对你是否还有微词”

    从对方的犹豫中,刘禹一下子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在自己的府中,除开吴老四所领那一个都的亲兵,真正由自己带来的,只有眼前的这一个,而在服务社里,用的大部分都是之前璟娘陪嫁铺子里的那些伙计,其中还有些是叶府的老人,好几代为府中打理生意,怎么可能服气这么个区区新晋管事。

    “小的蒙郎君与大娘子信任,他们纵有不满,也不敢有所怠慢。”孙七是个心思玲珑的人,听出了些许言外之意,却不欲在这上面多说什么。

    “倒是郎君说的制度,颇有可取之处。”说到了这里他抬起头看了刘禹一眼,得到后者的鼓励之后,才继续说下去:“楼中商铺共分五层,每层有近百个柜子,多达数千种事物,现下百姓囊中不丰,每日的出入已是不菲,若是他日余钱多了,还不定是多大一个数目呢。这么大一个数目,若是照旧时的法子来做,只怕多有不实之处,到时候一旦出了什么事情,大伙儿面子上都不好看,如今日这般,一日帐一日清,纵然有什么错漏,也大不到哪儿去。”

    在刘禹听来,孙七的这番话并不是从财务的角度来说的,而是人情,因为在名义上,这里的一切都在璟娘的名下,可是实际上做主的却是他自己的,夫妻本是一体,对于外人而言这并没有什么,可是对于家中那些下人来说,就不一样了,其中的微妙处,也只有孙七这样的人才体会得出来。

    正是因为这样,刘禹才会格外强调制度,做事只凭好恶,讲究快意恩仇的那是武侠故事,不是现实社会,越是自由的国家,对于制度的要求就越是



第五十二章 失态
    让他们有些无奈的是,这附近没有太高的山,就连建筑也是以老百姓的自建房为主,自然也就高不到哪儿去,等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处五层高的楼房,要求租下最高的那一层房间时,才发现这里离着园区稍稍有些远了,差不多有三里多。

    它并不是附近最高的一处,然而就角度来说,只有这个方向才能看到里面的仓库大门,据之前在这里观察的同事说,里头经常会不分昼夜地进出货物,王冰希望亲眼看一看,他们倒底是在做什么。

    不过盯了一个晚上,都没有出现同事所说的那种情况,在一千五百米的距离上,他手里的望远镜里,只能看到一个紧闭的仓库大门,而他却想知道里面的运作情况,为此一刻都不敢懈怠,直到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才突然发现天色已经亮了。

    “去睡吧,让我来。”

    正当楚青想接过望远镜时,那只拿着它的手丝毫未动,就连眼睛也没有离开。

    “没事我再盯会儿,你去......”

    他的话并没有说完,就被楚青打断了:“我们说好了,白天是我的。”

    王冰没有坚持下去,他知道楚青的性子,松开手将望远镜交给她,扶着有些麻木的腿脚站起来,眼前居然还有些眩晕感,看着她那一脸的担心,他挤出一个笑容:“我出去买点吃的。”

    楚青没等他出门,就站在了窗户的位置上,在这个距离上,肉眼只能看到远处的一抹影子,那一片建筑并不算高,一幢八层的办公楼显得很突兀,以它为界,一边是仓储区,另一边则是厂房。

    此刻天色慢慢亮起来,通往厂区的道路上,已经出现了三三两两的工人身影,更多的人流,正从大门外涌进去,看样子他们应该都是住在这附近,以步行者居多,也有些骑电动车的,许多人手里还拿着吃食,一边吃一边走。

    她拿起望远镜贴上眼睛,王冰之前已经将焦距调整好了,镜头里立刻出现了清晰的图像,在她的移动下,从大门慢慢朝里面走,最后定格在当中最大的一间仓库上,从她的角度能看到两扇铁门占据了大部分的墙壁,按照这个比例,只怕一辆火车都开得进去,让人不觉有些诧异。

    过了一会儿,身后传来开房的声音,王冰提着几个袋子走了进来,反身一脚把门踢上,一边朝里头走一边问道:“怎么样,有动静吗”

    “看样子他们开始上班了,仓库门还没有开,没什么动静。”楚青头也不回地答了一句。

    “那就先吃东西,粉、虾饺、凤爪、还有粥,你喜欢什么,我拿给你。”王冰将那些袋子放到桌子上,从里头将那些一次性纸盒拿出来,热腾腾地还冒着气。

    “随便,你拿什么都行,我不挑。”楚青不是说客套话,她的确在吃上头没有多少要求。

    王冰端了一碗粥,拿了些零食,帮她拿过去,刚走到窗口边上,就听到她诧异地说了一句:“咦那是什么。”

    王冰一愣,赶紧朝窗外看去,太远的距离看不清楚,楚青应该指的是仓库那边,而他却看到了另一边,就在通往园区的那条马路上,一辆黑色的汽车夹在人流当中缓缓开了过来,车牌是当地的,不用去查,他也知道那辆车在海昌公司名下,他感兴趣的车子里面倒底是谁

    距离他们三里远的园区仓库,大门早早地就打开了,从里面开出来一辆平板拖车,上面只装了一根木头,就是那种长约二十多米,最宽处的根径达一米左右的大木头,而在拖车驶出仓库之后,那两扇巨大的铁门就缓缓地合上了。

    几乎与此同时,从园区外驶进来一辆奥迪a6,车子在门口停留了片刻,便延着宽敞的马路开了进去,一直到办公楼前才停下来,而早早就站在楼前等候的陈述等人,马上迎了上去,看着从车里头下来的几个人。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中科院南岛植物研究所的吴主任,这位是海大农学院的涂教授,这是海昌公司的陈总。”

    一番介绍下来,双方都没有客套下去,陈述拿起手机看了一下时间,估计仓库那头已经准备好了,笑着一让说道。

    “太早了吧,要不先吃点东西,我让他们一会拉过来,就在楼下看。”

    一旁那位吴主任同样笑了笑:“出来的时候吃过了,陈总,你也别客气,我们就想看看,你所描述的那种木头,究竟是个什么样”

    而那位涂教授却没有什么表情,他抬起左手,看了一下表针:“还是先看东西吧,今天有个会,要赶早班的飞机,看完了也好去机场。”

    陈述明白他们的心思,空口白话的人家根本不信,只怕这一趟都是碍于面子,打算随便走个过场来的,她不动声色地一摆手:“嗨,都怪我,应该先拍几张照片的,一忙就给忘了,那行,这边请,仓库就在不远。”

    在前边带路的是公司的办公室职员



第五十三章 背锅
    “于仲明,箱子里的所有资料,你负责找人收录进数据库里,大概会有三百多万条,全部要用手工录入,公司里所有的文员都由你调配,如果不够,可以去外面临时请人来,录完之后多核对几遍,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

    “好的,刘总,我记下了,马上就会去做。”于仲明毫不犹豫地写在本子上,至于那些箱子,看着确实有些唬人,不过对于一个优秀的文员来说,文字录入不过是个基本功,这样的人并不难找。

    “嗯,除了人工核对,这个u盘里面,有一个数据库,等你们完成了,再同这里面的做一个比对,把有出入的找出来,一切要以箱子里的手写原始资料为准,然后再加以改正,把改正过后的数据库同样做成u盘里的形式,这件事就算ok了。”

    刘禹这一趟回来,主要就是想要完善这个数据库,毕竟那边的人是第一次接触电脑,录入的时候使用的是手写板,未必不会出现谬误,而只有纸上的资料才是经得起验证的,因为它经过了胡幼黄带人进行的多次核对,前后延续了数月之久。

    将事情交给于仲明和他的部门,也是由于他们处理的全都是异时空的那些事情,等于是刘禹的私人机构,也正是因此,对于他们的使用,刘禹毫不客气,等到对方听完记下,他才又开了口。

    “联网的事,有眉目了吗”

    于仲明把刘禹给他的u盘收起来,拿着手里的那个笔记本回答:“照你的指示,我找了帝都中关村的一家系统公司,那些扫描器就是他们提供的,本身就有联网功能,根据我们的要求,他们又加了一些新的功能进去,经过试验基本能达到要求,就是在硬件上还要做一些调整。”

    “说说看。”于仲明说的扫描器就是那种手柄,前方是个多功能录入口,可以扫条码、二维码、ic芯片,中间有个小小的液晶显示屏,稍下一些是个按压式指纹模块,握把里面是可充电式锂电池,按照他们的要求,将来还会加入摄像头,以备更大的用途。

    “根据我们的要求,要处理五百万以上的用户,数据吞吐量很大,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又有比较高的要求,以及考虑到可扩充性和便宜的维护性,他们希望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一定的区域内,设定若干个数据处理中心,各中心以下,再分布多处节点,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处理器,骨干网以光纤相连,其他的各处辅以千兆网,至于最后的扫描器,用无线网连接到节点上,所有的数据经过多层传递,再汇总到中央处理器,以达到实时的信息交换。”

    对于他说的这些专业知识,刘禹并不怎么明白,不过大致意思还是懂了,听上去有点像是电信网络,网络科技发展到了今天,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应用体系,他关心的也就是应用层面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可靠、易用、容错率高。
1...305306307308309...4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