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汉末召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秋风知了

    不多时,斥候来报,寻到了水浅之处,战马可以渡河。

    张辽看人马皆已准备好,当即下令起行。

    战马驰过龙舒水,行不数里,将至一处狭窄的谷道时,张辽坐下象龙陡然发出一声嘶叫。

    张辽悚然一惊,当即一声高喝,勒马住骑,身后六百骑跟着他齐齐停下。

    张辽目光一扫前面谷道,喝道:回骑!

    六百骑兵皆是训练有素,听到张辽这突如其来的命令,不知因由却毫不犹豫勒马回骑,折返向来时的原路。

    张辽带着骑兵刚刚折回,身后陡然响起喊杀声,张辽回头,只见谷道两侧高地上冲下来无数的人影,大吼着:诛杀张辽!

    他面色不由凝重起来,此处竟然有埋伏!

    出现这种情形,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倒霉催,刚好遇到敌人大股兵马,但从伏兵口中的吆喝来看,分明是针对他的,显然不是偶遇。

    第二种可能是敌人背后有一个很高明的谋士,精准的预测到了他面对巢湖情形时的选择,这不是没有可能,如贾诩郭嘉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巢湖之外的道路很多,他此次更是临时选择一条较远的道路,知道的人很少,从眼前的埋伏看,敌人数目不少,足有上万。在这种地方埋伏了上万人,显然不是处处撒网,而是极有针对性,敌人即便料敌如神,也不可能如此精准的埋伏在这条道路上,所以料敌先机这个可能性也不高。

    那么就只有第三种可能了,巢湖一带的暗影出了问题!而且还是暗影中比较重要的人物,因为他需要来回传递情报,所以他选择的路线暗影是知道的。

    从眼前的情形看,这个可能性是最大的。

    暗影发展这么快,遍布各地,要说保证个个忠诚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世家豪强势力在地方影响很大,蛊惑力又强,出现暗影叛变张辽心中也不足为怪,当初关东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就是先例,只要有一个义正辞严的理由,就足以令天下义士争相效死。

    但暗影叛变出现在这个关头就是要命了,此番张辽声东击西迂回救援,事前已经探知刘勋在庐江的兵力分布,并且远远躲开,战术是没有丝毫问题的,甚至他这边比杨汉那边还要安全,但如果情报被敌人掌握,那问题就大了。

    紧跟着出现的状况证实了张辽的猜测,他们来路上也出现了大股敌兵,从不远处的乡里涌过来。

    眼前的一切足以证明这场伏击是精准的探知了他的路线,情报泄露毋庸置疑!

    张辽不知道的是,袁术一直有把握杀死他的倚仗就是策反了他麾下的一个暗影小头领,加上**的暴露,也正是有这个底牌,他才能轻易说服江淮的世家豪强。

    这一处埋伏前后左右足有近三万人,其中更有数千正规军,此地出现正规军,只可能是庐江太守刘勋的兵马。

    从张辽先前掌控的情报看,刘勋的兵马主要分为两股,一股镇守庐江府,一股在庐江西北准备抵御南下的臧霸和黄忠主力。

    此地出现了刘勋的兵马,足见刘旭也参与了对张辽的谋划。

    也亏得象龙及时示警,张辽又当机立断回骑试探,令埋伏的敌人主动暴露,没有真正踏入埋伏圈,否则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但即便如此,眼下情形也是极为严峻。

    面对四面的包围,张辽又回头看了一眼谷道,谷道里正源源不断冲出敌兵,他又回过头来,来路上的敌兵也很快冲过来。

    危机前所未有的强烈!

    张辽心下沉重,却知道眼下容不得任何迟疑,一旦数万步卒将他们包围在这里,骑兵失去了冲锋纵深,奔跑不起来,那就难以突围了。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整个战场,钩镰刀直指来路方向包围过来的敌兵,喝道:矢锋!

    六百骑兵立时行动起来,在奔跑中成阵,四百五十个枪骑兵在外,一百五十个箭骑兵在内,六百骑犹如一支利箭,朝来路的敌兵冲杀过去。




第六百七十九章 袁杀辽
    烈日炎热如火炙烤,龙舒水南岸这片大地上,惨烈的大战已经持续了半个时辰。

    一支骑兵在战场上纵横驰冲,留下一地尸体,然而还有数不清的人马从不远处乡里大喊着冲出来,一波一波不见尽头。

    杀!

    张辽的声音是嘶吼出来的,钩镰刀划过弧形,锋芒过处,挡在身前的两个敌人连头带肩被劈作四截!

    钩镰刀一回,又一个冲上来的敌人脖子被钩镰勾断。

    飞溅的鲜血混着汗水,让张辽的眼睛有些模糊,先前他一发现不妙就立即后撤,然而还是没有冲出包围,这里埋伏的敌人太凶悍了。

    在这半个时辰内,张辽带着六百骑至少斩杀了近三千敌兵,然而这些敌人非常顽强,几乎是个个奋不顾死,让他的骑兵速度越来越慢,而且在惨烈的厮杀中已经折损了一百多骑。

    要知道他所带的这些骑兵全是精锐,个个都能以一当十,损失一百骑已经是南下以来最大的损失了,让张辽心中杀机剧烈。

    他能够感受到,最先围上来的这些敌兵全是死士,否则又怎能让他的骑兵损失如此之重!

    余下的五百骑也是个个带伤,激烈的厮杀了这么久,体力均在下降,酷热的天气又加剧了体力的消耗。

    与巢湖那些匪寇不同,这些死士配有盾牌,而且极为凶悍,便是被长枪刺中,也要死死抓住长枪,等候另一个死士从旁攻击,很多骑兵就是这么阵亡了。

    还有一些骑兵的战马被射杀或刺死,落地后很快被那些死士围起来,来不及救援就被群攻杀死。

    在这场厮杀中,张辽是那些死士攻击的重点目标,但无论多少死士进攻,在张辽面前都是寸步难进,不但有亲卫护持,张辽本身就是万人敌的存在,他已经数不清自己杀了多少人,握着兵器的手心湿滑,分不清是血水还是汗水。

    战马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骑兵的箭矢已经射尽,箭骑兵也换上了武器冲杀。

    又一波冲杀过后,敌人留下一地尸体,仓皇退却,最先冲上来的那批死士已经基本死伤殆尽,余下的那些敌兵一时间不敢进攻。

    张辽手握钩镰刀,回过头去,跟随的六百骑兵已然不足四百,却依旧杀气凛然,凶悍无畏。

    目光扫过那些惨死的同袍,张辽眼里闪过痛惜之色。

    但眼下不是悲痛的时候,张辽望了一眼北面的龙舒水,又回望南面敌人设伏的谷道,经过半个多时辰大战,此时谷道两旁高地的伏兵都已经下来参战,只有谷道前阻拦着数千敌兵。

    张辽目光陡然一厉,钩镰刀直指谷道:向南冲锋!突围!

    他在战斗中已经观察很久了,四面皆敌,两旁的乡里不必说,那里不知埋伏着多少敌兵,而且小道墙垣交错,障碍堆积,不易突围。

    从战局上看,北面来时淌过的龙舒水是最佳的突围方向,但敌人既然设了埋伏圈,又怎会不断他的后路!

    张辽通过几次试探和观察,断定北面是个更大的陷阱,那个方向看似容易,实际上更加凶险!

    事实上张辽从一开始认准的突围方向就是南面的谷道。

    谷道看似突围最难,很容易设陷阱,实则未必。

    因为张辽此番从巢湖出发,行军急速,敌人纵然收到情报开始设伏,能调动如此多的兵力已经是惊人了,绝对没时间准备什么陷阱工事,是以谷道中更大的可能是没有陷阱,唯一的阻碍就是谷道两旁高地上的敌人,在那上面可以抛石滚木,对他们的突围形成最大的威胁。

    所以他只能不断向北突围,迷惑敌人,惨烈的厮杀将高地那些敌兵吸引下来,直到此时高地上几无敌兵,而且谷道中有敌兵行动,足以证明没有陷阱,他才下令骑兵回转,向南突围。

    虽然从战场到谷道口这两三里距离足有六七千敌兵,是四个方向中最多的,但张辽就认准了这个方向。

    杀!杀!杀!

    对于三百多骑而言,无论多么惨烈,只要张辽这个灵魂在,只要张辽一声令下,只要张辽长刀所向,他们就立时气势如虹,刀山火海也敢毫不犹豫的蹈过去!

    张辽一马当先,钩镰刀左右横扫,四百骑紧跟其后,向敌兵南线发起最猛烈的攻击。

    南面这六七千敌兵自开战以来就一直追着张辽的背后打,虽然震慑于张辽铁骑的战斗力,但因为在如此激烈的战斗中张辽始终没有将主攻方向放在他们这边,导致他们渐渐失去警惕心,认为张辽不会向南突围,原本的阵型也在追赶中失去了紧凑。

    却不防备张辽此时陡然转了方向,朝兵力最强的南边冲过来。

    南线的将领面色大变,他可是亲眼看着这支铁血骑兵在这片战场上创造了怎样的杀戮,此时看到这支骑兵的竟然朝他们这边冲过来,不由寒毛陡立,嘶吼道:结阵!快结阵!快!

    那些士兵也是慌作一团,那将领陡然又想起了什么,厉声道:丙曲丁曲速速上高崖,张辽要从谷道突围!

    然而骑兵奔冲速度何等之快,象龙速度更是风驰电掣,那个将领正在指挥战斗,张辽象龙已经奔至,手起刀落。

    在众人惊骇的目光中,那将领人头滚地,犹自带着茫然。

    象龙再次突进,张辽又一刀斩断了将旗,紧跟着他身后众骑兵奔至,朝南线撕裂。

    龙舒水北岸的密林中,道路拐弯处,数不清的士兵正在挖陷阱,设绊马索,丢鹿砦拒马。

    一个相貌威严的中年人站在密林中,遥望河对岸战场,他正是庐江太守刘勋,袁术手下重臣之一,坐镇庐江,拥有数万兵马。

    此时的刘勋本该率大军进入豫州救援袁术,或是协助张勋防守寿春,或是在庐江西北防御臧霸与黄忠南下,或是在自己的大本营皖城,但他却出现在了这里,显然目标就是张辽。

    刘勋身旁还有一人,一袭青衣,面色冷肃,看着不远处的战场,眼里尽是杀机。

    刘勋看了此人一眼,道:袁统领,听闻陛下在汝阴遇害,不知是否谣传?

    袁统领冷冷的看了一眼刘勋:陛下生死,自有天命,某只知陛下有诏,不惜一切诛杀张辽!

    刘勋接触到袁统领冰冷的目光,不由打了个冷颤,强笑一声:吾从前方调一万兵马至此,便是要杀张辽,张辽不过六百骑,如今丧失近半,其死必

    话未说完,忽然有一个青衣人急忙来报:统领,不好了,张辽正向南突围,谷口怕是难以阻挡!

    袁统领神色一冷:袁刀,速速告知袁枪袁戟袁射,带飞骑抄小道截杀张辽!又向刘勋道:刘太守,守好此处,张辽若逃,汝亦大祸临头。

    说罢,袁统领头也不回大步离去。

    刘勋看着袁统领的背影,神色变幻不定。

    这时,刘勋另一侧一个青年问道:这袁统领却是何人?

    刘勋摇头道:吾对此人所知也不多,只知他乃陛下亲信,本名不知,被陛下赐名袁杀辽,这几年隐在巢湖一带暗中为陛下培养死士,有千人,个个善骑射,号为黑风骑。

    竟是黑风骑!青年不由色变。

    刘勋奇道:子扬亦知黑风骑乎?

    青年面色凝重的道:半年前,巢湖最厉害的匪寇是郑宝,其次张多许干,那郑宝最为骁勇,观天下大乱,意欲劫持百姓渡江,要吾为之划策,吾本不愿,又患其势,不想郑宝招惹了一股势力,一夜之间坞壁被破,郑宝人头落地,麾下大小头领死伤殆尽,上万人马惶恐而散,紧跟着数日之间,张多许干亦亡,吾探知那股势力便是黑风骑,没想到竟然是仲氏秘卫,此人统领!

    刘勋所有所思的道:袁杀辽袁杀辽,莫非此名竟是专为杀张辽而取乎?抑或陛下组建黑风骑就是为了杀张辽

    刘勋说到这里,也不由悚然。

    那青年则是沉吟道:传言黑风骑有一个头领,五个副头领,方才袁杀辽呼唤了袁刀袁枪袁戟袁射几个名字,若还有一个袁剑的话,那合起来就是刀枪剑戟射杀辽

    刀枪剑戟射杀辽刘勋喃喃道:陛下究竟与张辽有何大仇?竟至于此!

    也难怪刘勋不知,如今除了张辽和薛明郭成,袁术这边知道雒阳道上张辽暴打袁术之事的也只有纪灵了,当初跟随的袁术的护卫和那个姬妾出了雒阳就全部被灭口了,因为这些人在身边,袁术就始终觉得他们眼里透露着嘲讽,岂能忍受?也亏得薛明和郭成被张辽劫持走,否则二人也难免被害。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于仇恨,为了报当初的奇耻大恨,袁术比历史上发愤图强了太多,不但兵力比历史上雄厚,而且出了用小人偶诅咒张辽外,还专门训练出一支死士,更为几个头领取名刀枪剑戟射杀辽,就是为了杀死张辽。

    如果张辽知道这一切,就会真正理解打人不打脸这句俗语的缘由了,尤其是对于袁术这种任性妄为心高气傲的主,打脸之仇更甚于国仇!

    只是这种仇恨带来的强大往往容易剑走偏锋,并不算真正的强大,所以袁术没来得及看到张辽身死,就在豫州战场上遭遇大败。

    刘勋不知道这些,慨然道:张辽已不足四百骑,遭袁杀辽截杀,其亡于此,天下又生变也。

    青年神色凝重的道:使君,张辽不亡也罢,若其亡,其麾下犹有数万兵马在北,九江庐江必遭大祸,还望早做准备。

    子扬多虑矣。刘勋不以为然的摇头:张辽其强于董卓乎?董卓死,十万凉州人自相内斗,几至消亡,而今张辽在扬州不过两万兵马,张辽一死,彼等不足为虑也。

    使君!

    青年还要再说,却被刘勋阻止:张辽不过一人也,不见三头六臂,非神哉!

    这时,有人来报:使君,细作传来消息,张勋领一万兵马,带袁氏一族从寿春而来,意欲借道,渡江前去投奔孙策。

    刘勋眼睛一亮,徘徊两步,立时命令道:可速截之!不可使其渡江!

    青年看着刘勋神情兴奋的离去,不由暗叹,他先前便劝刘勋不要参与伏击张辽,刘勋不听,如今劝刘勋做防备,刘勋还是不听,看来自己要早做打算了。



第六百八十章 袁射
    战场之南,张辽带着三百多亲卫撕开了一道口子,冲入谷道。

    果如他所料,敌人没有来得及在谷道中挖陷阱,只是在高地准备了石头,如今高地敌人已经皆尽下去,冲过防线后谷道可谓畅通无阻,后面的敌人根本追之不及。

    冲出五六里长的谷道,另一头并没有伏兵。

    看着身边伤痕累累损失惨重的一众亲卫,张辽强忍心中悲痛,回望谷道那头的追兵,眼里闪过一抹暴戾的杀机,随即转过头,他是主帅,眼前并非冲动的时候。

    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如今张辽的亲卫与敌兵伤亡近乎一比十五,还是在被伏击的劣势下,如此战绩放在其他诸侯身上足以自傲自诩了,张辽却自傲不起来。
1...310311312313314...3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