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车旦被绕得有些不明所以,拄着胳膊肘要打听清楚。

    “在部队,不分同乡甚子的,俺们就按官职大小行礼。若是按岁数的话,那太子爷来了,俺们岁数都比太子爷大,那可咋办?”

    车元知道在部队,班长要听排长的,排长要听连长的,连长上头有营长,营长凡事还要请示旅长,一层层的官职可多了。

    “哦哦!那倒是这么个理!”

    一知半解的车旦听了只得懵懂地点点头,别的不清楚,他倒是知道太子爷年纪很小,但威望很高,旁人见到都得跪地施礼,不然可是大不敬之罪。

    “好了,早点睡吧,明天哥带你去城里逛一圈,瞧瞧太子爷开的商店,那里面可玩好了!”

    车元虽说白天已经去过一次了,但现在想起来还感觉意犹未尽,故而还想再去一次,起码不能让三天假期给白费了。

    翌日卯时刚到,也就是早上五点,车元便本能地起床了,这是在部队养成的习惯。

    他们有半小时的时间把自己的琐碎事情收拾好,然后就开始在校场上集合出早襙了。

    “哥呀,你这作甚子啊?”

    车旦睡眼惺忪地看着自己的二哥,他可是不愿意这么早就起来的,好不容易可以不去上工了,还要起早。

    “你小子懂个球,那商店可不是啥人都能去的,而且要排队才行,去晚了就进不去了!快点收拾,赶紧去解手,俺去雇车。”

    车元之前跟弟弟一样懒散,但在部队被收拾了三个月之后,也变成了一个勤快人,容不得弟弟继续睡懒觉,一把就给他薅起来了。

    哥俩收拾妥当之后,便搭乘村里车夫的马车,去往城里。

    在路上,车旦还说城里人比他更懒,根本就不会有人起早去逛甚子商店。

    结果到了千奇百货商店门前,哥俩便大吃一惊,已经有百十来号人在排队了。

    里面不乏有车旦认识的战友,也都跟他一样,带着自己的亲友过来逛商店的。

    “哥啊,你说这人咋这多呢?都是一大早就起来的?”

    看见眼前人山人海的景象,车旦不相信这些人都跟他们一样。

    “那可不是嘛,就是因为太子爷这商店太好了,比其他店铺强多了!”

    车元在不知不觉之际,就给太子爷做起了广告,采用的是口碑营销模式,这也是其他人的供识,不然也不会一大早就过来排队了。

    城里的很多富绅会派家丁前来排队,到时候自己过来进行替换就可以了,只不过主人起来的都比较晚,仆人们排早了是没用的。

    请帖在主人手里,他们即使排到位置了,也进不去,不然仆人带着请帖进去,等主人过来时却进不去门,那就更为尴尬了。

    能起早前来排队的人,要么是真的能起早的少数富绅,要么就是闻鸡起床的官兵。

    现在才过七点,而商店九点才开门,也就是说,众人要在外面干等一个多小时。

    太子爷广发请帖只是为了增加商店的人气,真正有钱之人,并不需要亲自前来。

    只需要浏览购物单上提供的商品,订货之后,商店这边就会派人送货上门了。

    前来光顾的多半是富庶人家的夫人、小姐,以及有大把休闲时间的纨绔子弟。

    这些人就是为了享受逛街所带来的愉悦感觉,尤其是千奇百货商店还会提供卓尔不凡的购物袋,回去正好可以卖弄一番。

    “瞧见了吧?人家这才叫日进斗金的生意!”

    “可不是嘛!没等开门,就已然是顾客盈门了!”

    两位商人在对面的茶馆里饮茶闲聊,他们起来是要看看千奇百货商店的生意如何,果然不出所料。

    昨天会长已经回去跟他们说了,太子爷要启动“海外金山”项目,已经在朝会上当众宣布了。

    陛下已然认购了一成,郑芝莞也代俵郑氏认购了一成,户部得到了金山的两成股份,刨去太子爷的那份,余下两成价值每年四百万两银子,会向商会与文武百官公开募股。

    每年四百万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就看各自心里的权衡了,不过首辅薛国观已经表示要认购五千两银子。

    一群拥护太子爷的武将们也表示会认购,加上勋贵,不会少于数十万两银子的额度,却也是小头而已,真正的大头就在于各行各业的商会。

    “海外金山”是否属实,无从考证,众人只能从目前朝廷在山东半岛所开采的诸多金矿上面验证真伪。

    这里面有很多金矿是先前从未探明的,若是开采情况属实,说明太子爷的确在仙界知晓了诸多金矿的位置,那众人便可以略为放心地投资“海外金山”项目了。

    京城这边的商会总会会长是粮商于松屹,两个副会长是盐商马永亮与茶商范巧智,昨日三人皆在大殿上表示会认购五千两银子的份额。

    按照十个行业来划分的话,每个行业需要认购三十万两之巨,即便每个商人认购五千两银子,也需要六十位商人才能将本行业的那部分给吃下。

    这决计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但既然太子爷吩咐了,众人当须尽力而为,好在太子爷没有硬性规定每人的认购份额,不然就棘手了。

    于松屹、马永亮、范巧智三人昨日回去便分头行事,除了将消息立刻转告给本行业的同行们之外,还需要通知其他行业的商人在今日上午到太子爷提供的会所院子里开会。

    哪怕仅仅是十个行业,每行只有二十人参与,总和也有两百人之多,茶馆的一层肯定装不下这么多人,分成两层都听不清说话,只得去会所的院子里行事。

    这原来是勋贵府邸,后来一直空着,于是被太子爷遣人改成了会所。在内城总供有两处,另外一处则是文武官员消遣娱乐的地方。

    “昨日,在下已经将消息传达出去了,想必今日前来的诸位同仁多少都业已获悉了。太子殿下将‘海外金山’的两成股份对外发售,总价每年四百万两银子。而且购入了‘海外金山’的股份,便有资格购买铁路公司的股份,这铁路与火车都是仙界玩意,太子爷让我等商贾入股,可是天大的福气。诸位都是纵横商海之人,此事如何,自会权衡利弊得失。在下已经与诸位会长、副会长谈妥了,我等愿意每人皆购入价值五千两银子的股份,总额不下二十

    万两。诸位愿意购入几何,在下愿意洗耳恭听!”

    于松屹先给众人介绍了一下大致的情况,然后带着众多各行业的一、二、三把手给众人起个示范带头作用。

    下面坐着的众人闻言都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们不想买那么多份额,又不想公然得罪太子爷。

    别的地方不敢说,京城这一亩三分地可都是由太子爷说了算,谁敢闹事,那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连公然发动叛乱的京营上万人马,都被太子爷的手下给斩尽杀绝了,还差几个飞扬跋扈的商人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海外金山”究竟在哪里,更不清楚火车与铁路是何模样,故而还在犹疑之际。

    见到众人还举棋不定,副会长马永亮便接着补充道:“昨日,鄙人与百官有幸见到了太子爷施展仙术,点亮了一盏电灯。此乃鄙人亲眼见到,绝非子虚乌有之事,那电灯比新式油灯还要明亮数倍不止。可想而知,太子爷所掌握的仙术还远远不止于此。诸位莫要等到这铁路已经建起来了,才想要投资入股,届时便悔之晚矣。太子爷已然下令工部从明春开始建设从京城至通州的铁路,只要建成通车,那便是个巨大的进项,诸位若是就此错过,休怪鄙人未能提醒。”

    “海外金山”项目是远期投资,就算知道具体位置,也遥不可及。

    而“火车铁路”项目是近期投资,很快就能见效,届时便可鉴定真伪。

    听太子爷说,火车更可以用来运兵,想必朝廷也不会拿如此重要的军事项目来开玩笑。

    前两位都开口之后,范巧智顺势接着跟进说:“诸位都是商界行家里手,自会寻觅商机,不过在某看来,商机无需寻觅,只要紧跟太子爷的步伐便可成功。太子爷允许我等自行瓜分市场份额,不就是天大的好处么?诸位已然尝过了甜头,还不想继续吃进?往后等到太子爷开设的诸多项目都开始日进斗金,诸位还想掺和一脚,岂不是儿戏?若是我等皆在观望迟疑,致使太子爷将这两成股份卖给了江南商人,岂不可惜?每年四百万两银子,对江南诸多同行来说,只是眨眼工夫便会吃的丁点不剩了。”

    等三位话事人相继说完,众人又陷入集思广益之中不能自拔了。

    在诸多行业里,最为积极的是意想不到的一个行业。

    著名的四大粪阀认为又到了自己表忠心的时刻了,于是乎便开始了视银子如粪土的行动,开始公然向外倾倒自家的“商品”……

    占据内城东部市场的张氏、内城西部的刘氏、外城东部的孙氏、外城西部的李氏便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表示每家都会认购五千两银子的股份。

    看得粮、盐、茶、铁、瓷、酒、布、糖等行业的商贾们,以及赌坊、典当、姐楼、出租等行当的大佬们都感到莫名惊诧。

    旁人不知道,粪阀们是最先一批享受觐见太子爷待遇的商人,跟太子爷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城里所有的公厕都是他们出资修建的。

    粪阀们也最清楚太子爷的为人,太子爷让你经商,你才能算是商人。

    否则别说商人,你就是连做人的资格都会丧失掉。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商海里也是如此。

    尤其是当下的京城风云变幻,极难判断形势如何。

    唯一能够保命的方法,就是仅仅抱住太子爷的大腿不放。

    用太子爷的话说,本宫让尔等吃过亏么?

    修公厕不就是将尔等所需的商品集中起来,省得挨家挨户上面收购了么?

    粪阀们可是不希望有朝一日,自己饥饿时要用自己的商品来果腹……

    (iishu)是,,,,!




第544章:二选其一
    【】(iishu),

    “会长,非我等不愿拿出大笔银两来购买这海外金山的股份,实在是眼下难以筹措呀,我等手头的银两之前补缴了税费,又买了紫金债券,还要留下一部分来作为运作资金,否则定然是难以为继自己的营生啊!”

    有人借此大吐苦水,这种情况确有其事,一些商贾们之前为了保住自家的性命,先后购买了三百余万两的资金债券,加上被迫补缴的大笔税款,的确让他们中一些人感到伤筋动骨了。

    “是啊!是啊!我等也有难言之隐啊!当下经商殊为不易,北方各地皆是天灾连连,百姓那有银子来采购商品啊?还望会长多多包涵啊!”

    不少商人其实兜里都还有些银子,只不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一座既然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海外金山拿出大把的银子,实在是让他们难以接受。

    “我等皆以守法经营,还望会长在太子爷面前称述厉害,决计不可竭泽而渔啊!起码要等到明春之后,我等手头有了周转银两才行募股亦不迟啊!”

    断然拒绝是绝对行不通的事情,那样的话肯定会热闹太子爷,但先托上个大半年再说,或许是条良策。

    “言之有理啊!会长,我等非卖国求荣之卑鄙晋商,只是尚需时间缓和自己的营生,还望会长体谅!”

    既然有人打算采取拖延战术,那么计策立刻得到了同行们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附和起来,表示只有这样才能让各自的生意延续下去。

    “诸位所想,在下已然明白。实不相瞒,在下也想明春再行购买,只是太子爷要的是银子,不是时间。太子爷召见在下时,也言明了其中的利害。太子爷说在晋商被一网打尽之后,边关报告仍有不少被朝廷禁止出关的货物被运往东虏那边,至于是谁,太子爷并没有点明。太子爷说,海外金山就是给某些人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否则,便是冥顽不灵了。太子爷便要公事公办了,晋商俬通东虏的下场,诸位都应该清楚吧?太子爷之前并未对我等畿辅商贾行雷利手段,只是用晋商以儆效尤,若是诸位之中有人做出卖国求荣之事,那太子爷便不会继续姑息纵容了。在下不知道这害群之马到底是何许人也,只是告诉诸位,莫要被他所蒙蔽,此等贼人伏诛之时,尔等可愿为他陪葬?”

    于松屹是粮商,在晋商覆灭之后,在太子爷的扶持下,与几个同行成为了取代晋商的重要角色。

    今后不光是京城百姓所需粮食,连每年至少六十万石的军粮订单也落到了他们手中,光是军粮一项,少说也价值近一百万两银子。

    太子爷已经吩咐了,由于担心在入秋之前东虏便会提前入关,故而京城的主要粮商必须尽快将南方的夏粮装船运抵京城。

    银子的事情好说,可以开出每石一两八钱银子的到货价,若是情况特殊,还可以略微上浮些许。

    太子爷已然平抑了京城粮价,每石零售价不得高于二两银子,这与粮商们的进货价格几乎相差无几。

    不过太子爷还有后手,那就是补贴,根据当下的具体情况,给予每石一钱至五钱银子的补贴,这样就能维持向京城大规模运粮了。

    若是按照这个标准,照惯例,向京城运输三百万石粮食,会比往年多收至少三十万两银子,而且只高不低,既然有利可图,粮商们当然乐意接下。

    这笔钱自然是有朝廷来出,粮商们自然无须担心,只需做好本职差事就行了,擅自提高粮价,或者闭门惜售,那可是要点脑袋的。

    太子爷也说了,只要粮价在每石二两五钱以内,不论粮商们运来多少粮食,朝廷将全部吃下。

    照旧理说,这是决计是做不到的,因为北方各地藩国众多,所需甚大,朝廷根本就早已负担不起藩国的开销。

    但太子爷另辟蹊径,将藩国移至海外,虽说整个搬迁需要数年之久,可毕竟开了先河,给朝廷节省了极大的支应。

    没了藩国的巨大累赘,又抄没了勋贵的家当,莫说每石二两五钱的价格,就是每石三两银子,朝廷也拿得出来。

    于松屹等粮商也明白,向京城运输的粮食越多,他们赚的也就越多,而且可以见到太子爷,当面禀明情况,不怕某些官吏从中克扣银两。

    刨去成本和税费,于家每年少说也能净赚两万两银子。有鉴于此,他自然会向着太子爷说话,因为那就是自己的财神爷。

    “会长莫要开这等玩笑,我等可是守法商贾,万不敢做这满门抄斩之事!”

    于松屹的一番话将一些胆子小的商人给吓得不轻,万一被厂卫给冤枉了,那全家人都要跟着遭殃了。

    “是啊!会长,我等已然是洗心革面,不会偷逃税款了,更不敢勾结东虏,那可是死罪啊!”

    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商的下场是何等的悲惨,他们是非常明白的,谁都不想步其后尘。

1...333334335336337...4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