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对某太子来说,这就等于是一场吃货之灾!
漕运送抵京城的粮食一年才三百万石左右,让“四条腿们”吃掉三分之一?
这是对决不可接受的!
既然谷物含有植物蛋白,蝗虫含有动物蛋白,二者都是蛋白。
于是乎……
诞生了专门为马匹烹制的咸口的油炸蝗虫!
初期只是小规模尝试,选了战马与驮马各一百匹进行投放饲料。
观察一个月之后,发现没有任何异常情况,貌似它们还挺爱吃,而且在称重之后,发现这帮吃货居然还长膘了。
既然如此,某太子便决定可以大规模的推广开来了,反正仓库里的谷物是肯定不够喂马的。
战马一天可享三斤油炸蝗虫,驮马可享两斤,不同于谷物可以滥竽充数,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高蛋白营养品。
有的马夫更是和自己的饲养对象一起享用美食,自己一边喂马,一边把饲料当成零食来享用。
京城周边的蝗虫被捉光了不要紧,还可以派人去周边的府县去抓,半个北直隶的蝗虫都可往京城这边运。
东宫卫队所饲养的牲口们吃的就是油炸蝗虫,某太子特意近距离观察过,一个个都是膘肥体壮≈ap;油光锃亮的,说明这种饲料对它们非常合适。
“……”
崇祯听罢,也不好贸然答应给这逆子筹集粮食,他也知道粮食是当下最大的问题,朝廷倒是不缺银子了,但仍旧缺粮,海运和漕运都在想办法,不过还无法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
“为何铳上皆插匕首?”
为了缓解尴尬,崇祯只好另起一行,问起了自己好奇的事情,想来这也是逆子最新的发明吧,适才见是见过,但还要问个明白才行。
“回禀父皇,匕首名曰‘刺刀’,就是便于火枪兵近距离拼杀之用的,避免在开火过后遭到对方步卒的突袭。而且刺刀能够从枪口上摘下,方便士卒们切割食物以及防身。”
关于拼刺,适才已经表演过了,实战效果如何,还要有待检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辫子步兵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冲进明军步阵就能占到大便宜了。
“……如此可否抵挡东虏步卒?”
这是崇祯最为关心的问题,若是区区一把匕首就能让王师步卒的战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那往后每名士卒都要配备如此利器方可事半功倍。
“父皇,对战东虏步卒是需要一系列的武器装备的,从最新式的火枪,到全套的护甲防具,都需要装备到位,才能抵挡住东虏的重甲步卒的凶猛突击!”
辫子的重甲步兵,尤其是巴牙喇的战斗力是非常强悍的,据说一个牛录里面只有十人能够入选,当然是最为厉害的一群徒步辫子。
对付巴牙喇就要用数量优势抵消掉对方的质量优势,加上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才能击退来犯之敌。
某太子让周遇吉找来一个装备到位的士兵,给甩锅爹进行讲解:“父皇请看,这是名全副武装的士卒。头部有鸡头盔来保护,躯干皆有重甲遮挡,可以防止被东虏的重箭射穿。武器是一支滑膛燧发枪,射速可以达到鸟铳的一倍以上。侧后方是五枚手榴弹,点燃之后即可掷出,用以炸伤敌兵。若是近战,可将枪口装上刺刀,用以进行拼杀。”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火力输出,某太子还打算给每人配备一把短铳,这玩意在近战时,绝对可以给辫子一个天大的惊喜。
你重箭射不穿我,我一枪就能把你击毙,多爽啊~!
“……如此武装,王师士卒焉有机动灵活之优势?”
崇祯也不完全是个门外汉,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番,才皱着眉头询问额起来,这简直就把他的士卒变成了一只乌龟,还如何与敌兵周旋?
“父皇,我军少马,故而战阵将以战车为主,所有火枪兵都将围绕战车作战,无需追击敌兵。只要东虏步卒冲杀过来,发现无法杀伤我军士卒,那么他们便回不去了,于是乎,我军便可取胜!”
某太子自有一番逻辑可循,这是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别说眼前这位二货皇帝,就是关外的皇太鸡也蒙在鼓里呢。
“……这又是何道理?”
崇祯不相信这逆子所言,如此轻易便可取胜,那王师也不至于每每在关外损兵折将了。
“父皇,您试想啊,这东虏的步卒都身披重甲,跑两三百步过来,已然消耗了不少体力,再进行一番冲杀,只怕体力剩不下多少了。昔日冲阵能够取胜,皆因我军火力不足,防护不够。如今我军已然不同以往,同等人数,火力是昔日两倍不止。单兵防护能力又大大超过昔日,莫说钢刀,便是东虏的重箭,近距离都无法击穿我军士卒身披的盔甲,他们又如何能够取胜?倘若无法取胜,再从我军阵线里跑回去,岂不是将后背留给我军士卒随意瞄准开火?跑两百步距离,我军火枪可开火不下三次,最终又有几人能够死里逃生?”
想冲过来不容易,想跑回去,那就更不容易了。
除非你后背长眼睛,能够多开转瞬即至的子弹。
辫子只要冲过来,那就别想跑了。
谁敢从终点跑回,那就等着被明军士兵打活靶子吧!
(iishu)是,,,,!
第529章:崇祯打靶
【】(iishu),
“东虏士卒身披重甲,朕对此略有耳闻,不过我军士卒亦披重甲,此甲重几何?”
崇祯知道祖大寿经常报告说东虏披甲兵强悍无比,甚至达到箭矢无穿的地步,在王师士卒也如此这般之后,倒是有了些许抗衡的资本。
“全重约四十余斤!”
这算是最轻的版本了,再轻的话,那就防御力就要明显降低了,这个版本可以保证士兵的头部和躯干,以及大腿和大臂在近距离完全不惧辫子使用的清弓的施射。
“如此沉重,我军士卒穿戴繁琐不便,行动迟缓笨拙,又如何能够进击东虏?”
在崇祯看来,盔甲不但要坚固,而且要轻便,不能因为防御力而放弃了机动性,否则便是一群蠢笨的乌龟了。
“回禀父皇,当下我军能在阵战中取胜,已经是殊为不易的事情了,余下之事只能徐徐图之!”
一上来阵地战要打赢,运动战也要打赢。
父皇!
你真是想多了!
本宫给士兵装备如此沉重的盔甲的目的就在于,首先是让辫子的弓箭射不穿盔甲,这样既可以减少战斗伤亡,又能增强己方士兵的自信心。
其次就是一旦出现狗腿子们纷纷怯战的情况,有了这么沉重的盔甲在身,穿脱都不很方便,想从战场逃跑都是件难事,这样就降低了大规模崩溃的情况发生。
只要穿着这身行头,最省力的办法就是一直戳在战场上不动,否则不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能把人给累个半死。
辫子冲过来就是自投罗网,狗腿子们正好可以守株待兔,逮个正着,不撂倒千八百敌人,都对不起这身行头。
此一时,彼一时,以前他们打得过不代俵现在也打得过,不信就过来试试好了,输了的话,不光要留下辫子,还要留下头皮!
“……”
崇祯闻言便沉着脸,对这样的回答显然很不满意,但他也没有甚子收拾东虏的好办法,既然这逆子想要如此行事,那边由着他好了,亏也亏北廷的银子。
“父皇,只要我军可以阵战得胜,便能逐步扭转局势,慢慢将战线向北推进,直至收复沈阳等地!”
打不赢阵战就无法给锦州解围,锦州一丢,压力就直接砸到吴三桂的宁远城那边了,这孙子还不如祖大寿靠谱,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怕情况将会变得更加恶劣。
所以东宫卫队作为太子之师,短期内的目标就是阵地战,以给锦州解围为主要目的,而且不能出现大面积的人员伤亡。
某太子可不想耗费上百两银子训练出来的士兵,一战就挂掉一半,这么高的成本训练出来的狗腿子,可不是这么一次性消耗品。
“……你自行处理便可!”
此法是否可行,还尚待观察,崇祯也不好过早作出评价,万一成功了,自己就要掉进这逆子事先布置好的陷阱里了。
吃过几次亏之后,崇祯不得不谨小慎微起来,即便看不出里面的门道,也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批评意见了。
“适才你说有了新式火枪,这又是何物?”
既然在盔甲上面占不到便宜,崇祯决定再看看这新枪,说不定能够找到一些破绽。
“是儿臣仿自仙界的一种武器,无需安装火绳,用燧石击发即可开火,装填效率可以提高一倍不止。之前我朝也有类似的武器,不过没有这种燧发枪更为合适士卒们使用。”
“查尔维尔1777”式燧发滑膛枪那流线型的细长外表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虽然大明的版本只有一米四长,但威力却丝毫不逊于原版。
不带刺刀,全重约十市斤,由于某太子不知道实战情况如何,所以大口径版本和小口径版本都在同步生产。
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枪本事,而是产量太低,每天制造出来的合格产品只有五十支左右,照此速度制造,一年不过一万八千余支而已。
光是东宫卫队的编制就高达三万,还有其他作战部队等待补充武器,起码要达到年产五万支新枪,才能基本满足各部的换装诉求。
火枪厂已经算是竭尽全力在生产了,但与实际缺口相差甚远,主要原因就在于擅长锻造高质量枪管的高级技工太少。
从南都地区调集上万名的工匠们已经陆续抵达京城,预计随着他们熟悉锻造工艺标准之后,产量便会翻上一倍不止。
这些人世代久居江南,当然不愿意来战乱频繁的北方定居,但政令一下,想要保住脑袋,就必须遵从朝廷的命令。
连同他们的家眷在内,男女老少涉及近十万人,幸好有败家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大运河可以运输人员,不然这千里迢迢的北上之路便会走得很困难了。
即便是东宫卫队的士兵,暂时也只能用鸟铳来进行射击训练,一来是新枪产量低,二来也不可能让这些菜鸟用高价的新枪来练手。
不过倭国特使横山拓也的办事效率很高,在上万两银子的驱动下,很快便运来了一千支鸟铳,自然都是不曾使用过的新枪。
第二批一千支也是刚刚运抵京城,从枪支上的做工和符号看得出来,并非是他家出产的,而是收购过来的,不过质量还算可以,完全可以媲美大明制造的鸟铳。
原来某太子与倭国签订的合同时为期五年,每年采购一万支“铁炮”,其中的一半份额归横山拓也所有。
但当下的情况是人多枪少,必须对合同里所涉及的订购数量加以修改,提高到每年四万支,时限与采购价格不变,总数高达二十万支,绝对是一笔惊天的大订单了。
倭国生产的“铁炮”的性能当然比不上自家的新式燧发滑膛枪,但胜在量大管饱,不然就指望这点产量,那就只能让狗腿子们拿着二手货上阵杀敌了。
如果双方初期合作愉快的话,某太子甚至可以授权横山家生产自己研发出来的新式燧发滑膛枪。
在对比过双方制造出来的武器之后,某太子发现倭国的工艺绝不逊于大明这边,其工匠的锻造水准必然达到了很高的级别。
眼下有了足够多的银子,“北地”还有铜矿可以开采,便可以利用倭国的产能来为王师实现武器方面的更新换代了。
双方的兵工厂满负荷运转的话,加起来一年起码能制造出五万到七万支合格的新式燧发滑膛枪,五年左右便可以为三十万明军完成换装。
三十万也就是当下朝廷可以养得起的一线作战部队规模,预计花费在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左右,加上一些边角废料,军费总开支在一千八百万两上下。
这是基于朝廷岁入两千五百万两银子的背景下,要是南北朝廷岁入达到三千至四千万两银子,军费开支还可以适当调高一些。
短时间内,即便朝廷的总岁入可以有飞跃式的增加,某太子也不打算进一步扩充兵马了,主要是粮食不够吃,实在没有余粮养活多出来的狗腿子们了。
有余粮的话,莫不如雇佣倭军和欧陆佣兵来替自己打仗,这些人的战斗力不低,见钱眼开,舍得拼命,实际效费比远超于明军。
“嗯!不错,不知产量几何?”
崇祯觉得此枪甚是精美,不但眼见为实,还亲自接过来把玩了一番,不论是外观还是手感,都极为的认可。
“眼下工匠人手不足,每日仅能造出五十支。不过儿臣已从南方调拨了工匠,近日抵达京城,相信产量会逐步得到提升。父皇若是觉得此枪还算入眼,儿臣愿呈献两支,用于父皇狩猎之用。”
“送”是说不出口的,要送就只能说“献”,这样甩锅爹的面子才说得过去,而且可以用新枪来堵住这位二货皇帝的嘴,免得到了南都之后又抱怨工匠都被自己给弄走了。
“……嗯!也好!”
崇祯本想拒绝,不过自己的确比较喜欢这外型优雅的新枪,鉴于这逆子主动呈献,姑且就手下好了。
自从继位以来,在这十二年里,崇祯非但没有出过京城,连皇城都没踏出过一步,趁移驾南都之良机,游山逛景也不错。
有了这新枪,自己狩猎与否另当别论,挂在显眼之处,也能起到装饰的作用,闲暇之余看一看也可以赏心悦目。
“父皇不若在附近靶场可以试射一番!”
见到甩锅爹貌似忽略了工匠的事情,自己送礼的目的便达到了,某太子旋即进言,免得事后这位二货皇帝再抱怨没有玩过瘾。
“……哦?倒是不错的主意!朕要看看这新枪准头如何!”
听到这个提议,崇祯稍加思索便答应下来,虽然比不上狩猎那般刺激,可对男人来说,能够使用火枪也是件乐事了。
某太子心忖:您要是没用过枪,那就别提准头的事情了,省得被旁人看见弄出大笑话出来,不脱靶就算是万幸了。
在一行人的陪同下,崇祯很快来到了靶场,二十步外摆着一个一丈见方的靶子,中心位置已经涂上了红点便于射手标准。
这里只有连枪都没摸过的新兵才会打这种距离的靶子,只要稍加训练,通常都是三十步起步,然后是五十步、七十步、一百步。
甩锅爹由于是皇帝,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懂得整个装填和清理过程,所有附加流程都有专人来负责,他只需要标准目标,扣动扳机就齐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