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不过某太子这里能用于返点的银子就这么多,已经悉数发放到位了,想要更多的话,那就组织人手去挖金矿吧,只要挖出来有价值的东西,那便是赚到了。

    坐拥储量那么大一座金矿,还好意思哭穷的话,某太子就只当是什么没听见好了,你们要是执意懒到自己饿死的地步,谁也帮不了你们!

    余下的事情,就可以交给户部和郑芝莞来做了,户部尚书李侍问负责向藩王们拨发既定的粮食,而郑芝莞则负责调配船只,安排藩国子珉登船。

    船不够用就去买去抢,反正现造是来不及了,索性就让倭国与泡菜国多作贡献好了,尤其是泡菜国,也就没必要保留可以出海的交通工具了……

    如果有可能,连泡菜战舰都不能放过,有一艘算一艘,全部都要征用,以后也要做到,对方下水一艘,这边就要征用一艘,让泡菜人吃海带汤都变成奢望才好。

    想要船也行,先免费送给大明爸爸提供一万包大米再说,否则就要承受大明爸爸的怒火斯密大~!

    谈完正事,用完膳,下午某太子就带着这对叔侄前往东宫卫队的营盘,顺便视察一下狗腿子们的训练情况究竟如何。

    甩锅爹对此十分好奇,也要一探究竟,毕竟他到了南都也要整顿那边的京营,能学到一些仙界的练兵之法也是极好之事。

    “父皇,除东宫卫队之外,勇卫营亦有两千人在此接受训练,预计明年便可结业,随即沿运河南下南都了。”

    黄得功是资深业内人士,一眼便看出了里面的门道,便马上申请帮助所部训练一部分士卒,某太子鉴于其保驾的功勋,便欣然应允了,而且也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东宫卫队的骨干便是出自勇卫营的精英,堪称是“青出于蓝”,究竟能否“胜于蓝”,那边要看接下来三年之内的成果如何了。

    第一阶段是各种基础训练,第二阶段便是刺刀见红的实战了,前面是打地基,后面是建楼宇,几乎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嗯~!”

    崇祯看到营盘里安置了各种他说不上名字,外形又令他非常好奇的物件,有士卒在其上攀爬或奔跑,碍于情面,他也不好意思主动询问,只得等待这逆子介绍一二。

    “这边是基础训练,模拟各种地形和障碍,主要训练士卒们的各项基本功,譬如攀爬、越野、翻滚、冲杀等项目。”

    基地里早已建了诸多的板墙、网墙、水坑、双杠、吊环、平衡木、铁丝网,新兵们可以“非常愉快”地爬来爬去、跑来跑去、钻来钻去。

    为了强化每个班的协同作战能力,还能整班整班的扛木头,玩得不亦乐乎,不好好玩就要进小黑屋“休息”,所以大家干劲十足……

    “那边是队列训练,远处是射击和投弹训练!”

    某太子介绍完近景之后,便伸手指向远处约百步左右的地方,一些部队已经完成了基础训练,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

    “……队列?”

    崇祯没好意思说后面半句,这也需要训练?

    能站齐不就行了?

    要求这么高所为何用?

    不过既然这逆子要求手下如是做,或许必有奥妙。

    “是的,父皇,训练队列的目的就是要求士卒们令行禁止,动作整齐划一,尤其是在战场上,必须依令而行,不得有误。在训练时便要强化士卒们这种能力,进而实现条件反射,到了战场上才能发挥出来。虽然看似简单,但譬如站军姿这种事,譬如他们几个,也是一项耐力考验!纹丝不动,如此简单的事情,却并非所有常人都能做到。”

    在某太子来看,这种训练时很有必要的,尤其对于很多连枪都没摸过的壮丁,只有按部就班地练习,才能给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然不等训练结束,就全变成了。

    “……哦~!”

    崇祯听了若有所思,这些士卒站的齐整也就罢了,走得还十分的齐整,看上去颇有精兵之风,倒是值得一观。

    “父皇,士卒们经过队列训练之后,便可适应长时间的候命状态,这在战场上尤其重要,因为在对峙与拼杀时,都是需要耗费极大体力的,而且多次重复简单的动作会消磨极大的耐心,故而必须加以训练方可得偿所愿。也只有最耐心的一方,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固若磐石,动若脱兔,历代强军,皆是如此。少量人或许看不出甚子模样,待有数百、数千人集结起来,便能可瞬间分出高低了。”

    某太子说罢,便让周遇吉将旅长陈国威所辖的一个步兵营,约五百人集结起来,给甩锅爹展示一番。

    队列走的好,那就是很有面子的事情,甩锅爹就是一个在乎面子的皇帝,这也算是投其所好了。

    这个步兵营已经完成了队列训练,进入射击及投弹阶段了,将他们调过来给甩锅爹走一便是没问题的。

    很快,五百人便以田字格的形式分列而立,前后左右距离均匀,静候命令,不见有一人陡然异动。

    “枪~上肩!”

    “哗~!哗~!”

    只是两个动作,背后的鸟铳便甩过来,扛到了肩上,顿时看得崇祯有些暗吃一惊,他还从未见过如此整齐划一的军阵表演。

    “枪~下置!”

    “哗~!哗~!”

    所有士卒接到命令,便从肩头将鸟铳卸下,把枪托朝下,戳在地面上,动作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与适才一样气势非凡。

    “原地刺杀~准备~!”

    “原地~向前~冲刺!”

    “杀~!”

    五百人便喊出了上千人的效应,不光是崇祯,连身边的内侍们都吓了一跳,胆子小的差点尿裤子。

    做完拼刺表演之后,最后便是最为吸引眼球的队列行进,也就是减配版阅兵式,这是很多人看过的,但作为大明皇帝的崇祯却没看过。

    “一!二!三!四!”

    “万岁!”

    “万岁!”

    “万岁!”

    一个步兵营迈着六亲不……呃……铿锵有力的步伐,用正步的方式,斗志昂扬地走过观礼台。

    虽然与后世的同行们差了好几条街那么远的距离,但在当下是足够用了,尤其是看得甩锅爹惊诧不已。

    想来大明开朝之初的精锐,也就是如此这般了吧。

    的确不同寻常,难怪连黄得功都要让这逆子代其训练人马……

    (iishu)是,,,,!




第528章:有兵无粮
    【】(iishu),

    区区五百人便能走出数千人的气势,不由让崇祯大为惊诧,若是北地兵马皆是如此,往后便再也无需害怕东虏铁骑入关劫掠了。

    不过崇祯转念又一想,眼前这些士卒训练三个月便如此雄壮,精兵之道岂能如此简单?弄些设施,走些队列,便能一蹴而就?

    以这逆子的心机,必定对自己有所藏私才是!

    决计无错!

    一定是如此这般!

    否则这逆子从仙界归来,将学到的兵法韬略加以实施,练出十万精兵,便可与当年的戚少保并驾齐驱了。

    “如此练兵,年需银两几何?”

    若是便宜的话,崇祯也想让黄得功照搬过来,在他眼里,能整排整排走齐的部曲便是确定无疑的精锐了。

    “回禀父皇,第一年由于需要采购武器、弹药、盔甲,加之其他作战物件,故而耗费颇多,每名士卒须约一百二十两银子。后两年成本会下降,每年需七十两左右,三年合计约两百六十两银子。”

    训练东宫卫队三万人马,三年总计便要烧掉近八百万两银子,这还没算上为其采购大量的飞艇与坦克的相关投资。

    海军是吞进怪兽,陆军的精锐其实也是,所有的装备都要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充足才行,否则光凭滥竽充数的武器外加拳打脚踢,是肯定钢不动辫子主力的。

    “……居然如此之高?用七八百万两银子足以供养数量两倍于此的其他部曲!”

    崇祯认为这样的培养实在是太过高昂了,这些兵马投送到战场上到底能否发挥出预期的作用尚且不得而知,若是也被东虏打得丢盔卸甲,那就显得过于得不偿失了。

    “父皇言之有理,只是王师主力现在南方进剿流寇,他日凯旋而归,便要参加北伐行动。当下北方各地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仅凭南方各地支应。若是儿臣这里新编的部队数量过多,只恐在三年之内,连北伐的粮食都凑不出来了!”

    京城这边的东宫卫队有三万人马,陕茜榆林地区进行编练的六旅还有约三万,这是给左懋第和孙传庭准备的部队。

    一旦老孙头在湖广地区损兵折将,这支新军就要从陕北开赴湖广作战。

    乐观地说,就算孙传庭能够屡战屡胜,暂时用不着预备队进行补充,新军也要交给陕茜巡抚左懋第来指挥,好前去苷肃剿灭跟王朴一样,抗旨不尊的柴时华。

    这新增的六万人全都要靠从南方运来的粮食来供养,而且黄得功的勇卫营在扩编之后,情况也是如此。

    作为大明王师五大主力之一的白杆军主帅秦良玉,还在某太子的特许下,在泗川进行了大规模的扩编,届时也会消耗当地的粮食。

    这一下子就多出来至少八万人马,同时还要积攒北伐的粮食。不算战马的那部分,光是人吃的,起码要攒够两百万石才行,这特么就太难了……

    与此同时,洪承畴和孙传庭所部近二十万大军也需要就近取粮,会直接大量消耗附近布政司的粮食。

    某太子不可能本末倒置,让南方正在作战的部队饿肚子,以此来换取新军各部及畿辅周边驻军的口粮。

    有了“海外金山”每年高达七百万了银子的预付款,某太子完全可以每年都编练三万精锐。

    但问题在于没这么多粮食来养活自己的狗腿子,自己有钱也不能立刻买到粮食,而且关键在于皇太鸡是不允许某太子这么大规模整军备战的,在秋季之前可能便会入关了。

    银子与粮食一点都不矛盾,可以说,只要郑老屁同意帮忙,某太子有多少银子就能买到都少粮食。

    但皇太鸡与粮食很矛盾,不光不让某太子攒起来,还要率领他的辫子军入关来抢粮,这就让某太子很郁闷了。

    要喂饱畿辅周边的灾珉,以工代赈的法子倒是不错,但灾珉赚到了银子,便会去买粮食,同样会快速消耗掉漕运的粮食。

    所以当下整军备战只能量力而行,先练三万兵马,往后等手里有了余粮,再说扩编的事情。

    当了摄政王,某太子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下面有这么多张嘴需要自己养活,喂饱了他们,那些嘴就会阿谀奉承自己。

    一旦喂不饱,只怕自己就要被他们生吞活剥,最后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某太子让左懋第和颜继祖在陕茜和山栋境内大规模推广种植土豆和地瓜便是这个原因。

    在改良之前,这两种作物的亩产并不会太高,但只要每亩能够收获一石,那便是谢天谢地的好收成了。

    这连南方上等水田半年的产量都比不过,可现在北方各地都在被太阳所炙烤,根据左懋第派快马送来的最新报告,陕茜境内的黄河已经断流。

    陕茜除渭河流域还算较为正常之外,其他地方几乎一个月都下不来一场雨,就算下也是小雨,根本无法解决干旱问题。

    农户们种下十分耐旱的土豆和地瓜,等秋收之后,一亩地能有半石收成,只怕大伙就要惊喜得泪流满面了。

    陕茜一时半会倒是不会受到辫子大军的威胁,那里最大的敌人就是连年的干旱,陕南还好一些,尤其是陕北,男丁不当兵基本就是死路一条,因为庄稼根本就绝收。

    现在好了,陕北挖出了煤炭和石油,百姓们在劳作之后,手里起码有了丁点的银子,能够买粮了,还可以佐以烤蝗虫作为营养丰富的大餐。

    左懋第在奏疏里说,他到了陕茜,第一件事便是在巡抚衙门之外,设立桌案,然后带着一群手下,当众吃油炸蝗虫。

    从他往下的官员,但凡有品级,有一个算一个,文武官员每人一碗,谁要是吃不完,他就可以凭借尚方宝剑,罢了他的官职。

    在不计其数的父老乡亲的注视下,结果一群心里咒骂左懋第不已的官员吃得还挺香……

    某太子当初就是要让满朝文武明白,人要是到了绝境,其实比蝗虫可怕得多!

    只要陕茜的百姓们能够大快朵颐起来,想必过不了多久,当地的蝗虫就要灭绝了!

    你想啊~!

    那地方,尤其是陕北,有的是煤!

    吃蝗虫,一不犯法,二不花钱,三不费劲,没事就烤串吃呗~!

    尤其是蝗虫富含动物蛋白,烤过之后咀嚼起来特别的香。

    只要吃过的人就会明白,吃这玩意比吃鸡蛋还香!

    所有灾珉都吃不起鸡蛋,但谁要说自己吃不起蝗虫,那就是欠抽了!

    某太子让《京师日报》刊载关于吃蝗虫的新闻之后,大街小巷也有了不少卖蝗虫的摊位,烤蝗虫和油炸的都有售。

    很多吃不起鸡蛋的穷人经常就买点这玩意来解馋,由于某太子说一碗蝗虫相当于三个鸡蛋,故而这生意居然还挺红火。

    不少摊位都是家族行当,由半大孩子出城去捕捉,然后交给家长来烹制并销售。若是家里不善于此道,也可直接卖给城门口的官方收购网点,一斤五钱,童叟无欺。

    一个孩子全天捕捉的话,少说也能有两斤的收获,卖钱之后可以去买馒头吃,至少不会被活活饿死了。

    官方收购蝗虫也不是再返销给灾珉,而是另有用处。

    根据黄得功的上报,不光是勇卫营,畿辅地区各部的战马都严重缺料。

    “料”就是指谷物和豆类,一匹战马每月须用料三石、盐九升、草至少一千五百斤。

    盐和草都好说,山栋的海盐在秋天就能大丰收,草也能就近去割,唯独这“料”就很难凑了。

    一万匹战马每月就需要三万石粮食,加上数万匹驮马以及征调来的牛、驴、骡,一个月就要吃掉近十万石粮食!
1...320321322323324...4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