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尤其是北方战事如火如荼,江南的勋贵居然一毛不拔,让几度崇祯极其恼火,却又鞭长莫及,这次移驾南都,看他们还敢对自己哭穷不成?

    崇祯倒是要看看,在南都的这些勋贵里,谁敢大言不惭地成为大明帝国第二个“黄豆公”!

    “父皇,儿臣还想起来,江茜有钨砂,都是露天矿,非常便于开采。儿臣可每岁向父皇采购价值十万两银子的钨砂,若是在江南事先炼成钨锭亦可!”

    看似十万两因多,其实这得按照到岸价,也是就是运抵京城仓库的价钱来计算,某太子可不会另行支付运费。

    “……钨砂?此为何用?”

    崇祯对此非常疑惑,逆子要铁或铜倒是可以理解,但要采购这么一大批钨就有些让他匪夷所思了。

    “启禀父皇,钨这种金属耐高温,不易融化或变形,一来可作为灯丝,二来可作为炮弹!”

    往后买灯泡也是可以赚钱的大买卖,从开采到运抵,明年能到货就不错了,所以必须提前跟甩锅爹打好招呼才行。

    再者就是做炮弹的弹头,同铁做的炮弹,在出膛是由于温度较高,铁制尖弹头在触及到坚硬物体时会发生变形。

    “坚硬物体”就是棱堡,在科学院的砖家们经过一番尝试之后,发现用拿皇炮发射钨弹头可以打进棱堡的墙体里。

    所以某太子就是要专门制造一批钨弹头,用以对付西方的棱堡,尤其是在郑老屁的军队久攻热兰遮城堡不下的情况下。

    金属钨做的炮弹并未是普通的原型,而是与后世的稳定尾翼穿甲弹一样的造型,只不过性能要差得多而已。

    即便如此,犹如箭杆一样的锋利弹头也能在动能的驱使下,直接打进仿造棱堡的墙体里。

    想一次就摧毁棱堡的墙体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打几千枚钨炮弹的话,却能瓦解掉其看似坚固的外壳。

    某太子教授给郑老屁用迫击炮居高临下攻击热兰遮城堡的招数不过是邪招,这得是己部占据绝对的地形优势下才能发挥出来的战术。

    而在广袤的平原上,一旦己方部队遭遇巨龟一般的棱堡,那真就是望堡兴叹了,完全没有任何办法。

    当然,棱堡之所以备受推崇,就是由于其绝佳的防御能力,而钨炮弹只是某太子用来攻克棱堡的手段之一,只有配合其他武器,才能稳操胜券。

    在眼下这个非常时期,将钨炮弹卖给郑老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起码能跟反舰导弹一样,让自己大赚一笔。

    “……哦哦~!”

    崇祯听了个一知半解,又碍于面子,不好细问,既然逆子如是说了,那八成应该是这样子,想来此物也应该没有其他用处了。

    “父皇有了两淮的煤矿、江茜的钨矿、马鞍山的铁矿这三座宝藏,便有了与江南奸佞集团的较量的资本。儿臣以为这还不够,父皇手里不但要有硬实力,更要有软实力。所谓‘软实力’便是舆论,譬如这《京师日报》。父皇到了南都,只恐新政会遭致奸佞集团的激烈反对,但只要在南都开办一家《南都日报》,每天都对广大百姓宣传父皇的新政之优点,长时间的向其渗透,久而久之,百姓也都不是傻子,便不会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左右了。而且这报纸也算是一项非常赚钱的买卖,父皇自己便可运作,无需勋贵插手,一年赚十万两银子不在话下。”

    报纸就是生意更是一种武器,用好的话,其作用并不比军队小多少,而且可以雇佣大量的御用文人站叫助威,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看过报纸之后,活活的被气死。

    “……当真如此之多?”

    崇祯听了便惊诧起来,他对报纸的作用也是十分的认可,不过听这逆子所言,其中还蕴藏着非常之大的利润,比他想的金额还要高得多。

    “此非儿臣妄语,姑姑与姑父如今已然无需后邸支应花销了,自从运营《京师日报》之后,驸马府便可以自行生活了。父皇,此为今晨送来的报纸,每份不过十文钱。但俗话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其实报纸赚钱的门道在于里面的广告。除了前八版刊载朝政消息,不得刊载广告之外,余下四十版均有广告,每期的广告总收入大致在六百两银子以上。这报纸又新增了夹页,就是这个单页,每份广告收入三十两,五份便是一百五十两,报纸总计广告收入可在七百两银子以上。全年出版的话,光是广告费,便可收获二十余万两。”

    作为目前整个大明目前唯一的媒体,《京师日报》是非常赚钱的,几乎做到了垄断市场。

    即便往后有了其他报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京师日报》也将是当之无愧的传媒霸主。

    不但在畿辅地区销售,还畅销整个北直隶,甚至会被运到山茜与山栋,连泗川都有了分印,报馆可以享受广告分红的待遇。

    “……果真是一项好生意!”

    崇祯若有所思地呢喃起来,怪不得这逆子说驸马与妹妹已经不需要后邸支应了,原来有了报纸便可以赚到如此多的银子。将这生意用来帮助自家人,也算是这逆子有心了。

    昨日挑灯夜战了许多份报纸之后,崇祯对这方面也是颇有心得,看这逆子在报纸上刊载的诸多文章,他对其中的一些是较为赞同,而另一些则表示疑惑或反对。

    但主动权握在这逆子手中,自己私下如何评述乃至愤怒都无济于事,这也便是报纸的好处了,能够让出版的一方享有绝对的话语权,而且能够影响到阅读之人。

    若是自己在南都也出版一份类似的报纸,岂不是可以事半功倍了?

    鉴于这个逆子对自己出版报纸也很是支持,想到这里崇祯不由兴奋起来。

    “这报纸加上三处矿山,以及蜂窝煤生意,父皇可年入不下百万两银子。儿臣再将一些新奇的发明,诸如牙膏、牙刷、肥皂、铅笔等物件委托给父皇做代售,想来一年收入两百万两银子当是不成问题的,应该可以应付后邸与勇卫营的开销了,这也算是儿臣尽孝心了。”

    某太子估计后邸加上黄得功的部队,省着用的话,一年的开销有两百万两应该是足够了,给甩锅爹的那一千万两银子完全可以不用先填进去。

    “……朕算是承下你这份贺礼了!”

    拿人手短,虽说是自己儿子给的,但崇祯心里再郁闷,也不好在嘴上责备这个逆子了,更何况移驾到南都之后,事事都需要大把银子来支撑,不得不让崇祯未雨绸缪起来。

    “再有,父皇,当下您有一千万两银子的消息,很快便会传到江南那边去。等您移驾南都,会有不少人惦记您兜里的这笔钱,会想方设法地以朝廷的名义让你出钱……”

    某太子可是担心傻乎乎地再拿出自己的银子去补贴南都户部的缺口,这种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所以还是要事先叮嘱一番才行。

    “此事无需你襙心,朕自有分寸!”

    想起那些一毛不拔的臣子,崇祯心里就十分的恼火,他的内帑都快被掏空了。此次移驾南都之后,不论南都那边的朝廷如何缺钱,他都不打算再行贴补了。

    崇祯非但不打算自掏荷包,而且还要让那些手里有钱的臣子们自行往外掏钱,不掏的话,那他就可以照搬这个逆子的诸多手段了。

    即便这些人早有准备,崇祯就不信那些铁公鸡能把自己府宅的银子全都藏起来,只要搜出一部分,哪怕是一箱子,他也可以借题发挥了。

    “父皇,儿臣还有个不情之请!”

    将一揽子生意都介绍给了甩锅爹,把这位二货皇帝吃饱喝足,那就可以说些小事了。

    “……但说无妨!”

    趁着自己心情好,崇祯便打算听听这个逆子肚子里还有什么坏主意。

    “儿臣希望将三弟留在儿臣身边,教授他一些儿臣从仙界学来的知识,待其成年之后,儿臣希望派他去西方游学,开拓眼界,也好彰显我大明之天威!”

    朱慈炯这货在后邸,每天所谓的上课就是走个过场而已,除了吃就是睡,睡醒再接着吃,这么下去就是一个标准的“皇家死肥宅”了。

    所以某太子作为兄长,已经为这货安排好了今后十年的日程安排,现在自己身边学艺几年,然后去欧洲留学几年,之后再回来,就应该有小有所成了。

    说不定还能带回来好几个女友,估计会让甩锅爹哭笑不得,因为这些女友可能都已经是孕妇了……

    “此事……且容朕先行思量之后再行答复!”

    (iishu)是,,,,!




第516章:何时北伐
    【】(iishu),

    自己正处于春秋鼎盛时期,只要不弄到国破家亡的地步,犹如那个逆子妄言的那般凄惨,至少还有二三十年的寿命可享。

    故而让三子朱慈炯学些本事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即便今后不能继承大统,也不至于像大明其他藩王一样窝在王府里混吃等死。

    祖制规定藩王如此,但祖制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起码祖制没说如何收拾东虏,如今被这个逆子给刺激的,崇祯也只能活学活用了。

    对于逆子所言之内容,崇祯以为倒是可以,两个儿子均为皇后所生,乃是亲兄热弟,逆子定然不会加害三子,跟他学些本事也无妨。

    这逆子据说在仙界就待了不长时间,便返回人间,就有了如此的手段和学识,崇祯也想看看这逆子能将三皇子教得如何了得。

    自己到了南都之后,若是不忙,便亲自教授四、五、六这三位皇子,若干年之后便可与三皇子做一番对比了。

    只是崇祯对于让皇子不远万里前往西方留学之事还较为谨慎,三子即便在成年之后前往海外求学,也是件困难至极之事,自己还要三思之后方可答复。

    “父皇,还有一事,非常重要,但并非当下便要实施,最早也需要到明年下半年方可进行,不过儿臣以为还是须要提前向父皇禀明,而且要预留一笔银两用以支应届时开销!”

    给你介绍那么多项目,让你赚了那么多银子,接下来,就该从你兜里往外掏钱了,否则岂不是很对不起自己?

    “……何事?直说无妨!”

    崇祯被说的一头雾水,听起来还挺严重的,不由好奇起来。

    “儿臣从仙界学到了千里传讯的技术,名曰‘有线电报’,打算从明年下半年开始,铺设从京城至山海关的通讯线路,有了这个电报,不论是畿辅被兵还是山海关有恙,都可以提前预警,任何消息在一分钟之内,便可传到数百里之外,方便至极。不过造价颇高,七百里距离尚需不下四十万两银子。父皇无需担心,此线路成本由京城这边承担。若是父皇有意,儿臣便事先通知工厂提高产能,多制造出一部分,用以铺设从京城到南都的线路,但造价须父皇来承担,大致需要一百万两银子!”

    某太子宰起甩锅爹来是脸不红来心不跳,下手又稳又狠,当年大清修建从津门至松江的电报线路,距离三千里,造价不到十八万两银子。

    工业化生产当然会大幅度地降低造价,如今大明的铜线拉丝是纯手工活,造价高昂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全球独一份,贵一些是理所当然的。

    折算下来,大清那是六十两银子一里地,大明的这是六百两银子一里,几乎是一米一两银子,足足贵了十倍,所以高下立判,一分钱一分货,贵就是好!

    没有天然橡胶就用人工橡胶外加沥青作为线缆的外衣,再加上其他一些材料,便可以做成了与后来性能差不太多的线缆了,制作线缆的具体方法就不能广而告之了。

    “……世间当真有如此凌厉之技术?可以在转瞬之间便实现千里传讯?”

    听了这逆子的一番话,崇祯在震惊之余,心里更是异常的激动,若是真可以实现的话,倘若大明北地发生战事,他身在南都也能迅速得报了。

    “儿臣已经让户部预留了五十万两银子,专门作为建设电报线路的开支,其他在建或筹备项目亦是如此,叫做‘预算’。如今朝廷计划和实施的每个项目均须提前做好估算,与户部商定之后,便将项目款项预留出来,不得擅动,要做到专款专用,并随时监察,防止中饱私囊或者挪作他用。”

    这事可不是画饼,最迟明年秋季之前就要开始建设,一旦建成,京城与山海关之间便可以互通有无,随时知晓对方的情况,做到未雨绸缪。

    如果用于出口也可以,只不过会在造价数字后面乘以“2”,多出来的部分都是净赚,想想这买卖,某太子做梦都能笑出猪声。

    主要销售对象就是那些财政状况良好的下家,譬如法国、奥斯曼、威尼斯等地,这买卖概不赊欠,一律一次全款。

    即便购买电缆的下家将电缆刨开,要弄明白里面的材料构造,也造不出来类似的东西,因为没有橡胶就无法做到隔绝水对铜线的腐蚀。

    橡胶也只有西班牙人能够弄到,等他们搞明白电报的制造方法之后,恐怕都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一百万两银子?当须耗费如此之巨?”

    崇祯见到信誓旦旦的样子,多少也有点信了,反正是京城至山海关的线路先行铺设,届时结果如何自然会水落石出,就是这巨额造价令他有些吃惊。

    “父皇,这仙界的技术都很贵,若是不贵便是极易掌握之法,人间早就有了。人间从未有过飞艇,便是因为技术复杂,导致造价高昂,这可以千里传讯的电报亦是如此!实际花销可能不胡这么多,但还是希望父皇可以做足预算,以免届时捉襟见肘。”

    某太子要把造价高的原因说的合情合理才行,还得给二货皇帝打好预防针,免得到时候又嫌建设线路太贵。

    “……哦哦~!朕会认真考虑!”

    想起三十万两银子买二十艘飞艇的事,崇祯也就多少可以理解了,若是这电报真能发挥应有的效用,一百万两银子也是可以接受的。

    朝廷有钱就让朝廷出,朝廷暂时没钱的话,他可以用内帑的银子先行垫付,而后再让户部还款,总之这电报线路是要尽快修好的。

    按照账面的计算,建设成本不会太高,但实际铺设起来就说不好了,将要顾及实地情况,有必要的话,还要建立多支保护线路的巡逻队,防止有人把线缆捞出来卖钱……

    “如今太仓相对充裕,朝廷准备何时北伐,收复辽东失地?”

    这是崇祯最为关心的问题,他虽然移驾南都,但并不意味着关外的失地就可以不要了,拱手送给皇太鸡了。

    之前是穷于军饷,每每被此事所制肘,导致将无战心,兵无斗志,而今非昔比,崇祯自然要关心一番,尤其是这个居心叵测的逆子该如何对付东虏。

    这逆子诡计多端,而皇太鸡老谋深算,正好是棋逢对手,崇祯总算可以摆脱这个让他备受苦难的泥潭,悠哉游哉地坐山观虎斗了。

    “儿臣若说‘五年平辽’,父皇是决计不会相信了。在儿臣看来短期之内,朝廷是无法收复辽东失地的。整个过程起码要耗时十年,甚至二十年时间,方可得偿所愿。”

    想短期就收复辽东,就必须团灭辫子数万的骑兵主力,那需要高达前来助战,再不济也得凑出一个“豹”式装甲旅才行,否则您还是洗洗睡吧。

    “……怎会如此漫长?”

    此番话让崇祯大失所望,不过想来有了“五年平辽”那事做铺垫,也尚在情理之中,并非是刻意敷衍自己,还没让他立刻发火。
1...310311312313314...4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