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孤舟

    清军骑兵的威力,在他的心中,就是无敌的。

    李亭能够战胜清兵白甲精锐吗

    一旦打不过,看现在清兵愤怒的样子,这次他们这些人无论军民,所有人都是被屠杀的下场。

    作为边军的将领,对于清兵,他太了解。

    他们就是一群恶魔。

    踏踏踏踏。

    白甲骑兵疾驰而来,大炮的轰鸣一直没停,他们头顶的红色铁球一样将他们砸倒砸死砸伤,但是他们的表现已然迥于刚才的蒙古人。

    虽是如飞一般的疾驰,但并没有所有人团聚一起,他们之间距离一直保持几个马身,前面被砸到,后面轻轻一带缰绳,战马竟是飞跳而过。

    一次炮击,20门大炮,顶多死30多人,2分钟内,6轮炮击,也就百余战死,百余受伤。

    按说已算伤亡惨重,但是白甲骑兵依旧加快速度,各个咬牙切齿中瞪着凶恶的眼神,挥动手里闪亮的弯刀,竖立一片刀光的海洋。

    一阵阵嗷嗷怪叫中,马蹄声如同雷一般,敲打着对面所有人的心窝。

    大多清兵眼中,已经到200步,只要冲过去,马刀一挥,所有敌人都将倒在他们马刀之下。

    此刻已经该考虑如何将对面明军如何一个个杀死,以解他们心头之恨。

    就连吴三辅,此事因他而起,让他们伤亡如此惨重,那就只能拉去喂狗。

    多铎催着战马,脸上不见喜色,却是忧愁之意,开始袭笼而来。

    蒙古人选择从侧面突击,被杀的被迫逃窜,而正面的火力,远不如正面,这……这不对啊,他该在这里留下至少差不多的火力。

    另外,今天上午的鸟铳也迟迟不见动静,那可是他一直担心的最大杀器。

    若一旦鸟铳出来,自己这些人,岂不是一下子……

    “明军何时有了一支这等强悍的队伍”

    多铎又是疑惑,又是怪异,心中有些打鼓。

    眼看前面已然进到差不多百步远,胜利就在招手,炮声似乎停了。

    多铎疑惑的抬头一看,刚才那个铁拳红旗下的红衣青年正朝他挥手。

    李亭眼看他们已经全部进入葡萄弹和线膛枪的射程,一边挥手,一边喊着:“鞑子们,你就死在这里吧!”

    说着话,李亭厉声吼道:“所有步兵上前!射击开始!”

    赵庆杰也嘿然一笑,手中猛地挥舞着一面方旗吼道:“葡萄弹,放!”

    随着赵庆杰这一声令下,炮台阵地浓烟滚滚,咚咚的炮声中,20门大炮,几乎齐声怒吼。

    而与此同时,大炮中间站立的红衣士兵,举起手中的枪,对着眼前已经肉眼看的清清楚楚的白甲骑兵。

    “嘭嘭嘭!”

    “咚咚咚!”

    &nbs




第一九一章 对苏班岱的安排
    多铎死了!

    他带来1000骑兵,跑回去的不到50人。

    这位清军中少有的年轻勇将,在这小小的渔村后被李亭一枪射杀。

    清军在作战,逃遁的蒙古人,岂敢跑远他们藏身在一个小山坡上,目睹了清军在战场发生的一切,顿时变的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这次对清军的剿杀,简直比对他们强之百倍。

    他们有些惊恐,又有些侥幸。

    “为何会这样”苏班岱脸色晦涩的说着。

    此战,清兵近乎全军覆没,多铎是贝勒,努尔哈赤的儿子,阿达礼是郡王,努尔哈赤的重孙,他们都战死在这里。

    苏班岱宁肯自己战死,也不希望多铎战死。他们部族归顺大清这条路,恐怕走不下去了。就是皇太极原谅他们,清军的将领,也绝不会原谅他们。

    该怎么办

    要想活下去,要想整个部族活下去,他没有别的选择。

    乱世之际,生存法则就是跟着最强大的人混,这样活下去的概率最大。原来这里的清兵强大,眼看兵锋直指锦州,他们若是不跟随也没有别的活路。

    可是今天,他们发现错了,这支奇怪的明军才是真正的强军。

    这支明军实在太可怕了,无论铳炮,都是一种无敌般的存在。

    更主要的是清军估计难以容纳他们,杏山城内的明军估计也难容他们。

    他们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在刚刚战胜他们的这股奇怪明军身上。

    苏班岱带着队伍,举起白旗,走下小山坡,一路朝小渔村走来。

    刚刚的战场经历,想起来依旧心惊胆寒,他牵着马走着,手一直抖动个不停。

    走过刚才的战场,一地的尸骸血浆,到处都是断手断脚血肉模糊的清兵,中间还夹杂着他们蒙古人的躯体。

    他走过多铎的尸体之际,看到他手里那把长刀,已经被铁块铁球砸的弯弯曲曲,刀刃那里犹如锯齿一般。一把威武的长刀,现在成了一个弯曲的血红长锯条。

    光看这把长刀,他就知道清军经历了何等样的铺天盖地的剿杀。

    在这样的剿杀下,清军依然能逃出几十人,已经算是他们的侥幸了。

    李亭得知他们前来,带着吴三辅等人,在战场旁边的一处草地与他们见面。

    “苏班岱!大明对你们不薄,你们为何要背叛朝廷为何要投降满清”

    吴三辅顿时怒火万丈的冲着苏班岱等人吼道。

    放在以前,这些大的部族首领,朝廷还是多方优待的,吴三辅也不能随意呵斥。有着李亭刚刚打的胜仗,他现在有些有恃无恐。

    吴三辅的质问,苏班岱有些恐慌,低头辩解道:“吴将军,清兵威胁我们说。锦州城,马上要有一场大战。若是不跟他们走,他们就先将我们部族杀个精光。刚好他们缺人缺马,我们如果去,他们一定优待我们。给我们最好的牧场,让我们百姓远离战场。他们势力太强,我们根本不敢反抗啊。”

    吴三辅脸色铁青,根本不听苏班岱的解释,瞪着血红的眼睛,颤抖着受伤的手,抽出腰中的雁翎刀,缓缓举起,对着苏班岱的头顶。

    苏班岱等人,立即下跪求饶,痛苦流涕说着他们的无奈,就差没说朝廷兵力实在没办法保护他们的安全。

    “吴三辅!让开!我有话问他。”

    李亭在吴三辅身后呵斥道。

    “是,李总裁。”

    吴三辅恭敬的收手,站立一旁,不敢有丝毫不满的表示。

    苏班岱老于江湖,从吴三辅这个参将恭敬的表情,就知道眼前这个高个年轻人就是这支奇怪明军的统领。

    看着李亭,苏班岱也不由得恐慌起来,正是这个年轻人,杀的他们一半精壮彻底天人永隔,杀的清兵一千多精锐白甲骑兵折戟沉沙。这样厉害之人,焉是自己可以得罪的

    但是苏班岱很快就能调整自己的情绪,伏地跪倒在李亭脚下。

    “李……总裁。”尽管不知道这个年轻的头领为何是这样的头衔,苏班岱谦恭无比的说道,“我们部族将近万人,有着无数的牛羊,还有至少五万匹马。李总裁,我们愿意赶着牛羊,乘着马车,跟随李总裁,我们愿意将这一切都奉献给您。您将是我们部族的大人,是我们的首领,我们部族什么东西都任意你来取,我们都愿意奉献给您。”

    苏班岱一下子看到了李亭的话语权,立马跪下臣服,表示愿意归附之意。

    只要李亭说好,那个吴三辅实在不值一提。他能当参将还不是因为他哥哥吴三桂和他舅舅祖大寿,他本身又不是什么厉害的人物

    李亭刚才没有追击清兵,他看出来,他实在缺乏战马,而这刚好是自己的优势。此刻正是投靠的最好时机,有如此多的马,这个李总裁定是会好好待他。

    锦州周围,明军清军拉锯之地,百姓的选择就是两难。他们哪一方都得罪不起,谁势力强,他们只有跟着谁走。

    这个无关乎忠诚,更多的是为了生存。

    吴三辅还要再说什么,李亭一瞪他,吓的他半句话都不敢多说,灰溜溜躲远。

    这些蒙古人本是朝廷百姓,清军越过锦州,杏山两处军事要地来接他们,说明什么

    说明你们根本没有保护百姓的能力。

    在这样两军剧烈交锋的拉锯区,要求无比忠诚的百姓,简直是脑子有病,再说官军中投降的也比比皆是,何苦要为难百姓

    李亭不会追究他叛逃之事,更感兴趣他刚才所提的马匹之事,还有一个清兵围困锦州之事。

    “苏班岱,要归附我可以,第一你要派人带着我们的人去将你的部族解救回来。第二,你要帮我打探周边消息。”

    说是派人,其实就要他的人和李亭的人一起跟济尔哈朗作战。

    李亭虽不追究以前之事,但是对于以后,李亭也要他们拿出态度的。

    “好!好!阿尔巴岱你带人前去…”

    “周边之地,我立即派人出去,30里内,一有风吹草动,



第一九二章 要将他彻底打倒
    义州城内,济尔哈朗的帅府内,依旧灯火通明。

    哭闹声,叫骂声,响成一团,几乎要把房顶掀翻一般。

    皇太极端坐正中,神态冷峻,两眼冷厉的盯着跪在下面哭诉的济尔哈朗。

    天子的庄重与威严,此刻依旧。

    “你还有脸哭”暴怒的阿济格吼着从旁边座位上跳出来,对着济尔哈朗的后背一脚踹过去,济尔哈朗当场摔了一个跟头,回头看是阿济格,他没敢说话,只有重新跪在皇太极面前抹泪。

    在阿济格这个暴怒的皇子面前,他岂敢多说什么

    “陛下,我们一定要报仇!”阿济格冲着皇太极一脸悲愤的嚷道。

    这时,一直坐在旁边的阿巴泰、多尔衮、鳌拜、尼堪等一起来到济尔哈朗身后,罕见的跪倒在地,高声哭喊道:“陛下,我们一定要报仇!”

    皇太极点点头,眼中露出一道寒光,冷冷的说道:“这仇我们一定要报!”

    说着话,他眼光扫过脚下的阿巴泰、多尔衮、还有站立旁边还瞪着济尔哈朗的阿济格,缓缓说道:“多铎是我们的十五弟,先帝在位时,最是宠他,我们做兄长的,也是一样都让着他。如今,他不在了,朕和各地弟弟一样心痛。”

    说着话,皇太极眼泪已经腮边滚落下来。

    “阿达礼是我们二哥代善的孙子,还不到20岁,如今被人打死,朕也一样痛心。朕该如何跟二哥交代啊此仇不报,朕何以做天子”

    皇太极的表态,让几个皇子止住悲声,满意的起身,殷切的眼光全部一起看向他。

    皇太极止住哭泣,冷厉的眼光扫过多尔衮道:“十四弟,多铎生前跟你最是要好。他的仇,我们该如何报”

    多尔衮虽满脸哀伤,站立在哪儿,身体依旧笔直如剑,稳重的大将气息一如往常。

    多尔衮拱手道:“陛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多铎乃是我们少有的勇将,所带白甲精兵一向无敌于天下。今日海边那些明军,竟能连着两次大杀我精锐白甲骑兵。明军精锐,我们全部交过手,没有一支有如此之战力。以我看,这根本不是明军,我们要先查清楚到底是哪里来的队伍,是谁来统领,再做打算。”

    一旁的阿济格也皱眉道:“能是谁呢明朝的大将我们近乎都打遍了,没有见过如此能战之人啊难不成是海上的郑芝龙来了看他也没这般厉害罢”

    多尔衮摇摇头道:“绝不是郑芝龙,郑芝龙海战强,陆战尚不如普通明军。”

    那是谁呢一时间大厅之内,各个都是迷惑之色,就连皇太极眼睛也有些迷离。

    “陛下,我知道是谁了。”

    脚步声响,一个穿着文官官袍的中年汉人,从外面跑了进来。他大约四十四五的样子,相貌堂堂,体格魁梧,正是大学士范文程。

    见范文程进来,皇太极和多尔衮脸上都闪出一丝喜悦之色。

    范文程虽是汉人,可对于清室一向忠心耿耿,不仅能帮皇太极出谋划策,甚至也能领兵打仗,还有一件要务,派往北京城内的探子,都是由他掌管。

    北京城一有风吹草动,他这里很快就能汇报给皇太极,因此,极得皇太极的信任。

    施礼罢,范文程拿出一沓纸张,旁边有人转交给皇太极。

    众人传阅一遍,他们看到里面反复提到一个名字李亭,还有他的各项事迹。

    范文程解释道:“这是我们北京城的探子发回的密报,上面说,李亭在北京飞天之后,大办银行,大卖马车,还让户部将明朝的几个小地方抵押给银行,然后贷款给户部,用做明朝各项用度开支。

    而他自己,准备用一个船队,载运百万石稻谷,送到锦州之地,用做当下守城急用军粮。

    这上面的密报发出之时,李亭尚未出发,没想到,他几天之内,竟已经到了。”

    范文程的解释,让厅内众人越发困惑起来。

    “李亭才19岁,这也太年轻了吧他办这些事,难道都是真的吗”

    多尔衮拿着纸张,颤抖着手回身问范文程道。

    密报中的李亭,尽管年轻,但是他的消息,一个比一个令人震惊



第一九三章 壕沟的设置
    就在阿济格连夜忙碌起来,抽调兵力,选派强将,将周边守城的大炮全部调集,又急令沈阳出动火器营和炮兵的时候,李亭让吴三辅派人跟洪承畴祖大寿带信,尽快准备卸运粮食。

    李亭围绕小渔村,重新布置炮兵阵地,这一次时间充足,分别在正西、正东、正北,东北,西北五个地方,尽量选择高岗之地,没有高岗的地方,也连夜堆土一丈多高,设置炮台。各设置10门大炮。
1...6768697071...1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