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孤舟

    “飞起来了……”

    惊呼声,此起彼伏,连连在教军场响起。

    气球飞的很慢,犹如行走的人一般。无数人在下面叫嚷着,竟跟着叫着喊着尾随其后。

    高鹏郑云九带着几十人穿插其中,一直不敢放松,跟着气球往外面的一块荒地而去。

    陈新甲终于敢去看那个大圆球,不知何时,那个大圆球已经升上去有3丈高,就像在树梢一般,此刻,他脑子里已经想象着李亭站立在里面,拿着望远镜打量着整个北京城的样子。

    圆球越来越小,已经有十丈高了,陈新甲心中几乎如同炸药爆炸一般,将他炸的几乎要窒息掉。

    这……却是军国重器,再远的敌人,只要这圆球上天,早早的就能发现。

    “天佑大明!皇天保佑!”

    陈新甲激动的颤抖着,跪倒在地上,老泪纵横。

    皇上说的对啊,李亭做的好啊,这是我兵部的功劳啊。

    以后这军国重器,就能为我军所用了,天啊,这是上天送来的利器!

    诺大的教军场,王公侯伯,内阁六部,大明的要员们,全部抬头望天,眼珠子一直跟着红球转动。襄城伯激动的浑身颤抖,他这京师大营,又要有一新的利器,就是打赌输给李亭又有何妨

    薛国观掐着自己的大腿,一阵阵钻心的头疼,让他终于相信这是真的。

    左都御史铁青着脸,茫然的看着飞远的红色圆球,一句话也说不出。

    身后百余位御史都茫然的互相打量着,他们不知为何会发生这等事。

    四周人的欢呼声,让他们在众人眼中特别的孤寂。

    一位年轻的御史猛然高叫道:“这乃是陛下之意,陛下特意不让吾等知晓而已。”

    所有的御史都要给自己一个解释,给自己一生的信仰一个支撑。

    李亭飞天万万不可,若是陛下有意,那就是天意!

    “吾皇万岁!”

    左都御史第一个反应过来,立马跪倒在地,欢庆皇帝的胜利。

    “吾皇万岁!”

    所有的御史们反应过来,立马跪倒在地欢呼起来,这是陛下的胜利,绝不是李亭的胜利!

    史可法皱着眉,呆呆地望着天空,毒辣的阳光不时让他不得不眨一下眼。

    可是,他始终不肯扭头。

    那个红色的圆球已经升上天,下面的大篮筐里不时飞出一张张纸片,漂浮在空中。

    李亭真的飞上天了。

    这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千万人亲眼见证。

    &n




第一八二章 第二次飞天
    十几分钟后,李亭返回教军场,正欢庆的人群自动让出通道,等他走过,更大的欢庆声浪一直响个不停。

    一路点头微笑着来到刚才起飞的高台附近,襄城伯正守在李亭的马车旁,眼看李亭过来,高声吼道:“李亭,如何天上怎么样”

    李亭擦擦汗,轻松笑道:“一样的热啊。”

    这时,所有的勋贵全部跳下马车,一起围拢过来,问长问短。李亭一面应付着,一面高谈着陛下的声明,才是这次飞天胜利的主因。

    众位勋贵,全部无一例外的赞同,纷纷大赞陛下的英明神武。

    应付好一阵子,李亭才得以抽身,回到自己的马车上,擦洗过后,换好衣服。

    这时,史可法已经在旁边等候好一阵子。

    “李亭,你虽成功飞上天,可是,只怕你的麻烦更大啊”

    “什么麻烦”

    “能上天者,那些百姓会如何想还不把你视为神人,你可知道,读书人对此是绝不会容你的。哪怕今天没事,以后可就难说了。”

    “哈哈,大人过虑了,若我一人上天,当然有麻烦,若是很多人上天呢”

    “你什么意思”

    李亭朝高台一指道:“大人,你看,他们在做什么”

    高台之上,有两人人进到木篮筐里,这次一个是高鹏,另一个是京师营的军官。

    旁边襄城伯正举着火把,乐呵呵地准备点燃火炉呢。

    史可法眼前一亮道:“你是让其他人也飞天”

    “正是!”

    高鹏正是前面试验这气球的,今天李亭飞这个,本就是为了给银行给马车打广告之用,现在让高鹏接着飞,带上京师营的军官。

    这次成功之后,以后就交由京师营慢慢去一步步完善了,他就不管这事了。

    京师营乃是皇帝最信任之人来统带,质疑他们,简直只有自找麻烦。

    史可法点点头道:“你这次想的还真周到。”

    ……

    其他人都在欢庆,魏藻德和左都御史铁青着脸在一个角落里商议着对策。

    两人都好长时间没有缓过劲来,李亭飞上天之事,已经板上钉钉,他们都是亲眼所见,现场更是成千上万人能够见证。

    这件事,很快就会传遍京城,甚至传往全国。

    伴随着李亭的威名,则是他们这些清流们,将作为陪衬出现在李亭的传奇中。

    这时,一个翰林紧张的回报道:“李亭他们已经回来了,安然无事,看来他飞天之事已经完全成功了。”

    魏藻德眉头皱的更紧,一脸不悦。

    是他,激李亭飞天,又是他秘密串联,跪请皇帝圣旨,令朝中大臣来观看。

    他想象中的胜利没有了,他所有的行动,成为李亭的助力。

    原来雄心勃勃的计划,竟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

    心中一阵阵的苦涩,让他想起“为他人做嫁衣”,对,就是这样的感觉。

    他的所有准备,成就了李亭,也让自己成为李亭的陪衬,别人眼中的笑柄。

    他想了一阵,尽量让心情平静下来,低声道:“看来,我们还只有继续说他是妖,他是真正的妖怪。我们只要一直说下去,他这飞天之行,就永远解释不清楚。”

    左都御史摇摇头道:“要说还是你来说吧,我不想掺和这事了。”

    说着话,一脸的萧瑟,他实在是被惊到不敢再斗下去。

    要跟李亭斗,谁能想到,他真的能飞天啊

    以后再来什么,谁能知道

    现在即使李亭说男的能生孩子,他都不想参与了。实在是今天的结果,让他所有的信仰都要崩塌。

    只要左都御史跟着自己,自己能够影响都察院,他倒不信搞不臭李亭的名声。

    他想了想,看着左都御史道:“御史大人,我们身为读书人,所谓何事,无非就是替圣贤发声。如今,李亭这样的妖孽,跟我儒道绝不相容。

    你要捍卫读书人的圣人之



第一八三章 殖民者与外国银行
    当第二次飞天顺利完成之后,兴奋的襄城伯还要打算第三次飞天,一匹快马传来皇帝旨意,急命内阁、兵部、户部等要员紧急进宫。

    教军场内人喊马叫,一辆辆马车飞一般的跑上大路,浮尘飞起,弥漫在大路之上,久久难以散去。

    重臣走了,王公侯伯等勋贵也紧接着回去,就连锦衣卫也跟着骆养性也乘着马车急急回去。

    李亭也往城内走,不过,皇命跟他无关,他只是飞天结束回去而已。

    他的车上,还有一个闲人,就是史可法。

    前面车辆走过,浮尘久久不散,李亭车子走在后面,吃了一路的浮尘,实在呛的难受。

    李亭将车子停靠在大路旁边一棵大槐树下,树荫浓密,空气一下子清新多了。

    不时有普通百姓还有一些步行的底层官员走过马车,议论声还是集中在刚才的飞天,还有李亭的马车和南洋银行。

    “他们这马车可是真快,要跑起来,一个时辰能跑四五十里。等俺有钱了,也买一辆这样的马车。”

    “等你有钱你没看吗今天乘马车的最起码也是二品官员,像你这样的五品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买的起了。一辆马车一千两银子,你还得养马吧。就是买的起,你也养不起。”

    “哎!也是。光养车也要花很多钱,不比这买车便宜到那里去。靠朝廷的俸禄那里养的起”

    “今天那银行至少能有700万两银子,刘二一个个的帮那些王公侯伯算过,他们打赌都输了,非得给那银行钱不可。”

    “银行那叫存款,放在那里还是自己的钱,你这都不懂……”

    ……

    李亭坐在马车上,听着一阵阵的议论,哭笑不得。有羡慕马车的,有搞不清楚银行是怎么回事的。

    刚才散场之际,李亭再次跟那些勋贵谈了他们的赌约,倒不是担心他们不履约,总是要打消他们最后的顾虑。

    先是襄城伯拍板他的20万两银子,3天内必然送到。

    定国公等几位国公也表示10天内,银子一定也会送来。

    其余的侯爷伯爵等这才一个个大致定下来,一个月内,银行的第一批大存款才能全部到账。

    再加上郑元勋从江南筹来的300万两银子,1000两银子的底子,银行运作有了真正的底气。

    大资金才能有大魄力,李亭心中踌躇满志,不光借款给朝廷有了基本的保证,南洋商社下一步的行动,开发朝廷担保的几个港口也有了更大的助力。

    招商移民,对外贸易,发展工业已经在李亭的心里打下腹稿。

    跟李亭踌躇满志不同,史可法自从上车,一直没怎么说话。茫然的看着窗外,长满厚茧的粗手抱头,正做冥思苦想状。

    “李亭,定是来了紧急军情,依你看,会是在那里”史可法转过头,眯着眼问李亭道。

    李亭不用想,应该是关宁锦防线之事,上次在宫中谈借钱之事,陈新甲就反复提到建虏正图谋锦州城。

    崇祯十三年,宁锦之战慢慢拉开序幕,不出意外,应该是那一带的事情。

    李亭淡然的挥挥手道:“应该是锦州一带的战事。不过大人不必担心,现在有了银行,朝廷从我的银行借钱,有了钱,就不必担心守不住锦州城。”

    “你这银行……真的能够维持下去吗”史可法又紧张的问道。

    李亭心道:我是拿几个大港口的商税与关税做的担保,虽说一下子绝对不够,可是两三年时间,商税关税一定能够超过千万两银子。

    南宋之际,国家偏安一隅之地,一年财政收入高的时候达到一亿贯以上,比现在明朝的收入还高很多,靠的什么,海外贸易占了大头。

    当年的贸易远比不上当下李亭在南洋的布局,南洋人口也是极多,再加上还能通过荷兰人英国人葡萄牙人,将货物售卖到欧洲美洲之地,这样一年的贸易量将是以前的不知多少倍。

    一旦这样的大贸易起来,这几个港口一年的商税关税也将是天文数字。

    清朝末年,每年的海关也有三四千万两银子呢。

    李亭这里,加上商税,莫说千万两银子,就是上亿两也是有可能的。

    李亭点点头道:“史大人,你放心,不出几年,朝廷绝对不愿意以这几个地方的商税关税再来担保银行借款。

    朝廷一定会想办法收回去的。”

    “你是说,这几个地方,将来一年收税能超过一千万两银子”史可法诧异的睁大眼睛。

     



第一八四章 陆运的消耗
    “义州处于广宁和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地势开阔,土地肥沃。贼将济尔哈朗正在修筑义州城,四周田地全部用于军屯之田。看似修城屯田,实则剑指锦州城。一旦攻打锦州,义州乃是绝佳之粮草基地。

    他们可进可退,我们锦州现在已经陷入被动。出城野战,实难取胜。若想锦州坚守,此时必须立即送粮草入锦州城和宁远城。我们现在急需200万两银子,运60万石粮到宁远,其中20万石送至锦州。”

    陈新甲一进屋,拿来一张地图,给李亭介绍道。

    一旁的倪元璐连忙说道:“李亭,现在军情紧急,今日借钱,跟上次商议的无关,是一笔新的借钱。我们现在急需这笔钱,钱一到,我们就立马启运粮草,急送宁远锦州之地。”

    “你们今日紧急进宫,原来就是谈借钱之事啊”

    李亭一边吃着饭,一边问他们两个道。这两位尚书压根不管李亭饥肠辘辘,进屋就开谈。

    “何止借钱之事陛下听说你银行已经筹集了有700万两银子,也不管银子有没有到,已经下了圣旨,暂停了今年的辽饷。”

    停了辽饷李亭没想到,崇祯皇帝倒是雷厉风行。

    自从辽东战事开启,朝廷从万历四十六年开始,平均每亩地加征银九厘,开始用于辽东的战事。天启年间又将盐税还有其他一些税加上去,崇祯年间,更是越加越多,每年征银几乎达七八百万两。

    辽饷朝廷用七八百万两,中间经过层层盘剥,实际征收估计超过几千万两,百姓苦不堪言,可谓明末将百姓逼向造反的重要导火索。

    从停辽饷一事看,崇祯并不糊涂,相反还算是一个不错的人。

    最大的缺点顶多不合适做现在这个位置,尤其是乱世中的皇帝,若是天下太平之际,说不定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陛下停了辽饷,停的好。”李亭一边吃着饭,一边赞赏的说道。
1...6465666768...13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