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不过也不所有人都对跳舞感兴,也有人端着食碟,酒杯,在大厅中四外游走,或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的,当然所聊的也未必都是闲事,其中也不乏有真正的国家大事。正如中国人的事情通常都是在饭桌上解决,其实欧洲人也有在宴会上协商的习惯。
华东**也举行过类似的舞会,只是规模没有这么大,当然也没有皇室在场,徐济超等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也都学过一些舞蹈,虽然不算高明,但应付场面是绝对够了,因此等其他人跳完几曲之后,也都各自邀请了舞伴,下场跳了几曲,但他们愿本都想着,只跳一二曲意思意思就够了,谁曾想有不少贵妇主动邀请,其中还不乏有年轻貌美的贵族小姐。
徐济超等人当然都不好拒绝,只能接受邀请,再下场跳舞,结果每个人至少下场5、6次,要不是后来徐济超和李三杰被海因里希亲王请过去和威廉二世说话,恐怕还没完。
整场宴会一直进行到晚上12点,一直到敲钟之后才结束,宾客们也都是尽欢而散,不过徐济超等人只觉得累得不轻,回到公寓就睡了,一直到第二天11点多才起床,好在是这天是圣诞节,德国举国上下都休息,因此这一天也没有公事,这才没有误事。
而在圣诞节之后,华东**和德国才展开了一系列的正式谈判。
首先当然还是在经贸方面,华东**和德国在经贸方面基本没有什么重叠的部份,德国出口到华东**的主要是机器设备,钢铁、军工产品等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商品,以及部份轻工业品,而从华东**进口矿产资源、生产原材料以部份手工艺品。互相之间都将关税降到了最低限。
不过双方对现在的贸易状况都有不满意的地方,华东**对矿产资源、生产原材料的出口有配额限制,而德国对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商品也有限制,由其对技术转让非常严格。因此在这次谈判中,德国要求华东**加大对德国出口矿产资源、生产原材料的配额份量;而华东**则希望德国能开放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并且尽可能向华东**转让技术。同时还希望德国加大在华东**的投资。
当然这样的谈判说明双方的贸易关系进入更高一层,不再追求单纯的降底关税,而且有特定的方佝,虽然没有原则性的冲突,但双方都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互相之间肯定会有一番扯皮弄筋,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互相妥的,只能慢慢的磨,急不来。
到是双方的土地置换谈判进展得十分顺利,仅仅只用了2、3天的时间就己经谈好,德国用德属东非坦桑尼亚南部约30万平方公里,德属西南非纳米比亚北部约14.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交换婆罗洲北的沙巴地区约6.6万平方公里,南部的兰陶地区约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双方还约定了一个附加条款,对方对交换的土地均有优先赎买权,并未经对方许可,不得将交换的土地出售或转让经第三方;如果因战争原因,其中一方基本无法保护交换的土地时,应优先将交换的土地转让给另一方,以防止交换的土地被第三方侵占。
尽管从总体来看,德国用大约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仅仅只交换到婆罗洲1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大亏了,但德国拿出的基本是荒无、未经开发的地区,而婆罗洲虽然也不算发达地区,但荷兰已在此经营了数百年,有一定的开发基础,因此条件当然要好得多。
另外德国拿出的两块地区,在非洲均不属于核心区,只能算边缘地带,而婆罗洲位置南海,甚致是西南太平洋的重要航线上,或是重要航线附近,周边基本都是己被殖民开发过的地区,并可以依托华东**在婆罗洲上的经营发展,因此无论是战略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远非是两块非洲的边缘地区可比。
而且德国获待了这两块不大的地区之后,可以和德属苏西威、德属新几内亚、德属萨摩亚等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形成联动,成为一个大的殖民区块,也有利于德国对这一块地区的开发。
当然华东**也并没有吃亏,首先婆罗洲本来是白得的一块地方,而且全岛面积达74万平方公里,让出10余万也并不算亏;其次是换到了非洲约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华东**十分轻易的就在非洲有了两个不算小的落脚点,尽管现在这两块地区都是非洲的边缘地带,但在旧时空里,坦桑尼亚、纳米比亚都是非洲比较重要的国家,说明这两块地区还是有发展潜力的,因此这笔交易也算值得。
另外双方约定的附加条款实际就是为华东**重新收回婆罗洲的全境埋下的伏笔,因为根据旧时空的历史,德国会在一战中失败,华东**就可以根据附加条款,收回交换的土地,而如果历史发生了改变,德国在一战中获胜,那么华东**则可以趁机吞并英法等国在东南亚的其他殖民地,这笔帐怎么算都不会亏。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一七四章 德国之行(六)
在赴德留学生的问题上,华东**也向德国提出十分详细的条件,总共分为五条:
一、第一阶段留学生合作为期10年,每年华东**向德国派出不少于300名留学生,在柏林设置华东**留学生公寓,由华东**驻德国领事馆下设留学生公寓管理小组负责,对所有华东**派驻德国的留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公寓的租赁费用,以及留学生的生活费用均由华东**承担。
二、留学生到达德国之后,先入住留学生公寓,进行1年的语言、习惯及入学前的相关文化知识学习,并适当开设一些专业课程,由德国派遣教师授课,并编写相关教材,华东**会派遣教员、翻译配合协助德方的工作。留学生公寓,每6个月进行一次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由德国安排,进入大学学习,或参加德国大学的入学考试,获得进入大学学习的资格。而派驻德国的留学生入住公寓之后,时满1年后必须参加考核,2年内仍无法通过考核的学生,将被遣送回国。
三、由德国安排入学的留学生,尽可能安排在柏林及周边地区的大学内就读,最好离柏林不超过8小时车程,在上大学期间,留学生都将安排在校内住读,并和其他德国学生混居。但在柏林及周边地区的学校就读的学生,每个月必须返回公寓一次,参加公寓组织的学习活动;在距离柏林超过8小时车程地区的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假期内必须返回公寓,参加公寓组织的学习活动,具体时间由公寓管理小组安排。
四、留学生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按文理科28比例分配,即20%的留学生从事文科类专业课程学习,80%的留学生从事理科类专业课程学习;而理科类留学生又按37比例分配,30%从事基础研究类理科专业课程学习,70%从事应用类理科专业课程学习。
五、学习期满之后,所有留学生的去向将由华东**进行安排,如果希望留学生继续在校深造,或工作或参加科研课题等,则必需向领事馆提出申请协商,获得领事馆同意之后才能进行安排,而未经领事馆同意,任何学校、组织、企业、单位不得以任何名议擅自决定留学生的去向,或鼓动留学生不服从华东**安排。同时华东**有权对不服从管理、安排、命令的留学生采取强制措施。
访德使团在出发之前,华东**也对留学生的组织安排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华东**派遣赴德学生的初衷,当然是希望能在短时间内,获得一批掌握了现代知识的高素质人材,提高华东**的整体素质,参与华东**的现代化、工业化建设。
不过这个想法虽然是很好,但俱体的操作起来,却不能大意,也不是简单的把人带到德国,往大学里一塞就可以什么事都不做,只等着在5年以后,收获到一批人材带回到国内去。在1872年到1875年间,清廷曾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年学生赴美国留学。尽管这批赴美国留学幼年学生最终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部份后来都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詹天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就整个留学计划而言,却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因为在这120名留学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人顺利完成学业;容揆和谭耀勋抗拒被清廷召回,自行留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学业;而李恩富和陆永泉则是被清廷召回后,又重新回到美国,才读完了耶鲁大学的学业。除此6人之外,其余有先期因不守纪律被遣返的9名、以及执意不归及病故者26名,剩余94人于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国,均未能完成学业。
清廷的留**童计划失败的原因很多,除了清廷自身的观念落后、保守之外,幼童在美国接受西方的教育,过美国式的生活,逐渐改变观念,也是一个重大的原因,留**童的观念改变也是有好有坏,在留美期间,这些幼童有的换装西式服装,有的剪去辫子,参加各类体育活动,这到是无伤大雅;有的崇尚自然科学知识,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失去了兴趣,有的接受自由、民主、平等之类的近代观点,也可以接受;但还有的幼童与美国的女孩约会,甚致信奉了基督教,这就属于有些出格了。
华东**当然不会像清廷那么保守,但留**童计划失败的某些教训,还是值得借鉴的。华东**当然要比清廷开明得多,什么穿西式服装、剪辫子在华东**根本就不算事;而参加体育活动、崇尚自然科学知识、接受自由、民主、平等观点也是华东**所提倡的,甚致是恋爱、信奉基督教,华东**也不会明确反对,只要是不影响学业,当然也不会支持。
但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本质还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仅仅只靠华东**这5、6年的努力建设,能够改变的毕竟只是极小一部份。尽管这些学生大多是来自青岛、上海这两个目前华东**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城市,但他们仍然保留着十分清晰的传统记忆,何况随着留学计划的进展,华东**也不可能只从青岛、上海选人,肯定会扩展到其他地区,而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为落后,更为接近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形态。而德国是这个时代世界现代化程度最高,科学最发达、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因此留学生到了德国之后,所见所闻,观念难免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也肯定会产生一些思想观念上的冲突。
而且在旧时空里,中国人的智商、学习能力是公认全球最强的民族之一,只要给他们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国人的成就是决不会输给欧洲人的。而只要是人材,当然是在那里都会受到重视,因此当德国人发现在留学生中有天资聪颖的人物之后,也难免会起留为己用的想法。另外,也不能保证华东**的敌对国家,如英国、法国会从中破坏,鼓动留学生背叛华东**。
尽管赴德留学的学生都是华东**精心挑选,至少在政治上是比较可靠的,而且在留学期间,华东**也会加强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但毕竟都没有经受过什么重大的考验,谁都不敢保证在这些留学生中,有人会受到西方现代先进、丰富物资生活的诱惑,而选择背叛华东**,因此自然必须要在事先做好充份的预防工作,以备不测之需。
当然这并不表示华东**会反对有天赋的留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继续在德国深造,甚致是参与一些科研项目,但这些都必须是建立在由华东**控制的前提条件下,简单来说就是,只有华东**允许留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继续在德国深造,参与科研项目,他们才能留下来,如果华东**不允许,他们就只能乖乖的回家,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因为这些留学生的全部费用都是由华东**承担的,因此华东**有权决定这些留学生的去留命运,而现在华东**可没有本钱替别的国家培养人材。
另一方面,华东**现在需要的是理工专业的人材,或者是基础研究类专业的人材,相反对文科、艺术之类的人材基本没有什么需求,因此留学的目地必须明确,华东**是希望在5、6年之后,收获到一批能够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的科学家、工程师,而不是一批只会耍笔杆子,高谈自由、民主、平等之类观点的所谓大师,毕竞在思想方面,元老们就足够用了。
而德国对此到是十分配合,对华东**提出的条件基本全盘接受。毕竟德国的大学教育十分发达,一年多收几百个留学生,根本没什么影响,而且多收留学生,还会增加收入,一名留学生所需的费用,要比一名德国大学生多出近一倍,这还不算前期一年过渡的费用。
当然只赚这点小钱还是其次的,重要的这批留学生在学成归国之后,其中绝大部份人肯定会对德国有较大的好感,等这批人成长起来,掌握权力之后,必须会成为华东**中的亲德派,这对德国来说,当然是极大的利好。不过德国也对华东**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要约束留学生,参与社会运动。华东**也不会拒绝。
当然,除了对德国的这五点条件之外,华东**对留学生也有详细的管理制度,除了生活规则、加强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之外,也包括对专业选择、恋爱、继续深造、留德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另外在第一年的准备期内,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游览之类的活动,并且也鼓励留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组织各种体育运动队伍,并和德国其他学校进行比赛。
毕竞华东**实行这个留学计划的本质,还是希望这批学生都能够成材,当然不会故意去限制留学生的行动、成长。制定这些规则规定,只是预防万一而已。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一七五章 德国之行(七)
除了贸易谈判、土地置换和留学生问题之外,华东**和德国的文化交流也在如期进行。而且辜鸿铭很快就将这次文化交流变成了他个人的独角戏,而让访问团中其他参加文化交流的学者都成了他的陪衬。
在12月26日,在华东**访问团的文化小组在柏林大学和德国学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辜鸿铭作了题为【东西方文明的异同】的演讲,并且还是以全德语进行演讲,在演讲中,辜鸿铭一方面历数了东西方文化、文明的不同之处,另一方面又着重指出了西方文化、文明中的缺陷,而如何才能弥补这些缺陷,辜鸿铭给出的答案是东方的儒家思想。这个演讲的内容也引起了德国学者们的极大兴趣。
而且尽管这时柏林大学己经放了假,但由于这是中国和欧洲进行的第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加上这几年德国对华东**的舆论报导也比较正面,另外远东战争的胜利也给这次文化交流活动增加了不少份量,德国是一个尚武的国家,国民大多也都崇尚武力,尊重强者,因此最终还是吸引了500余名学生来听辜鸿铭的演讲。
其实东西方文化、文明各有所长,都有精华和糟迫,只是现在西方的科技、社会发展水平均要高于东方,因此在文化、文明方向,西方的话语权也要大于东方,但这并不等于西方文化、文明中的缺限就消失了。
政治家当然喜欢将本民族的文化、文明标榜成最完美、毫无缺陷的,以此来增加国家的凝聚力,提振国民的士气与信心,但作为学者,却在西方的盛世中看到了危机,毕竞西方文化、文明的缺限、危机不仅存在,而且还是十分严重的,因此许多西方学者都在试图寻找解决西方社会的缺限、危机的办法,有的从制度着手,有的则在宗教中去寻找,有的则希望通过教育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还有的将希望寄托在一个强有力的****的身上。
而辜鸿铭给出的答案,德国的学者们未必都认同,但确实是给这些学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至少可以做为一个参考。当然也有些听演讲的学者、学生的民族主义思想情绪较重,不仅不能认同辜鸿铭给出的答案,同时还认为辜鸿铭的这个答案毫无意义,一个劣等民族的思想,怎么可能解决西方文化、文明中的缺限和危机呢!因此在辜鸿铭演讲结束之后的提问环节,纷纷发言质问,有些人的发言甚致还相当激烈。
不过辜鸿铭对此也早有准备,将这些人的质问一一的反驳,而且说得有理有俱有节,不卑不亢,毕竟学术交流可不是骂大街,讲究要说道理、摆事实,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理,因此辜鸿铭的反驳不仅将质问的人说得哑口无言,并且还借反驳之机,进一步证明了他的答案是正确的,至少是有一定的正确性。而还有一些比较持客观态度的学者、学生们,则对辜鸿铭的学识、机智、渊博十分佩服。
其实东方文化也好,儒家文明也好,都有自身的缺限和不足之处,但在座的德国学者基本对东方文化,儒家文明都所知不多,虽然有些人也研究过东方文化,儒家文明,但不过是支鳞半爪,缺乏系统的认知,学生就更是对东方文化,儒家文明基本一无所知。其实在这个时代,整个西方社会基本都没有对东方文化,儒家文明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学者,在旧时空里,实际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社会、学术届才有人系统的去研究东方文化,并涌现出一批比较知名的汉学家,费正清(英文名约翰金费尔班克)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但东方文化实在太过博大而复杂,要远超过西方文化,许多人穷尽毕身也未必能够窥见全面,而西方学者往往又受到西方文明的先入为主之见,因此在研究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既使是像费正清这样的学者,在其著作中也会出现不少错误观点。
而辜鸿铭曾在欧洲留学达14年之久,是这个时代极少有的学贯东西的学者,这也让辜鸿铭在与德国学者的辩论中占尽了便宜,因为德国学者对东方文化,儒家文明知之甚少,根本不知道东方文化,儒家文明的缺限所在,有时还会引用一些错误观点;而辜鸿铭对东西方文化、文明的优劣都是洞若观火,在辩论中自然也就能避实就虚,而对一些东方文化、文明的错误观点也一一进行了解释和澄清,这也让在场大多数学者、学生都觉得只是了解了这么多东方文化、文明的情况,这次听演讲就是不虚此行了。
第二天,德国的各大报纸几乎都全文刊登了辜鸿铭的演讲内容,由于辜鸿铭就是用的德语演讲,因此内容也基本没有偏差,将辜鸿铭想要表达的意思全部都表达清楚了,没有出现翻译的偏差。而辜鸿铭也顿时名声大造,这时又有报纸将辜鸿铭毕业于德国知名学府莱比锡大学,并在这里获得了文学、哲学两个博士的经历给报导出来,这下更是引发德国学术界、教育界的热情,这样一位学贯东西、知识渊博、反应机智的东方学者,原来曾在德国的大学中就读,并获了博士学位,自然是让德国学术界、教育界觉得脸上有光,而此之前,辜鸿铭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就读的经历,则被德国媒体给忽视掉了。
随后在29日、31日,辜鸿铭又在柏林大学以【中国人的气质】、【中国是文明型国家】为题,进行了2场演讲,而到场来听辜鸿铭演讲的学者、学生、社会名流极多,几乎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第三场演讲,有近一半的人是站着听完了。
同时德国其他各地的知名大学也都纷纷给德国外交部发电,邀请华东**使团的文化小组去进行学术交流,当然也都点名要求辜鸿铭亲自到场,因此一时之间,辜鸿铭到成了访问团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光芒完全盖过了其他人。
不过随着元旦来临,德国全国要休息三天,因此访问团也暂时停止了活动,留在公寓里庆贺在异国他乡度过的新年,华东**是采用以公历为主,兼顾农历的历法,按照旧时空的规则,将公历1月1日定为新年开始,称为元旦,农历新年称为春节,农历元月15定为元宵节。这套历法规则,从华东**成立之初时就开始实施了,访问团的工作人员、学生也都己习惯将公历1月1日视为新年开始,而在国内时辜鸿铭曾对这套历法制度进行过吐槽,认为以西方历法为主,这是本末倒置,但这时却没有半点不满之意,欣欣然和众人一起欢庆新年到来。
当然在元旦假期中,访问团也没有全部放松,而且将前一阶段访问的成果发电向国内报告,同时又制定安排了假期结束之后的访问行程计划,其实不仅仅是文化小组受到了大量的邀请,访问团也接到了奥匈帝国、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家的邀请,希望访问团能在结束德国的访问之后,再去他们的国家进行访问。
虽然这个时代的交通和以前相比,己有了大幅提高,但从中国来欧洲一趟也并不容易,而且从中国来个访问团也是十分难得,在10年前李鸿章访问欧洲时,共计出访了德国、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五个国家,现在华东**刚刚取得远东战争的胜利,正是风头正劲的时候,远胜过当年的李鸿章,因此欧洲各国才都纷纷邀请华东**的访问团来本国访问,也算是一件盛事。
但英法二国并没有向华东**的访问团发出邀请,毕竟两国刚刚和华东**打完仗,而且还是惨败,一时都拉不下脸来,另外二国指责日本和华东**改善关系,并以此为由制裁日本,现在如果邀请华东**访问团来本国访问,那又算什么事呢!但英法二国都不想直接和华东**对抗,而是采用扶植代理人牵制华东**的策略。毕竟距离太远,鞭长莫及,而华东**的实力,也不是轻易能够击败的,何况现在二国在东南亚地区都有大量的殖民地,万一真把华东**给惹急了,这些殖民地都将会受到巨大的威胁,因此适当改善和华东**的关系,其实对二国也是有利的。现在英法二国的**都在评估邀请华东**访问团的利弊得失。
而远东战争的另一个参与方荷兰,已向华东**访问团发出邀请,毕竟荷兰的实力太弱小,无力和华东**相抗衡,因此还是尽快改善和华东**关系为好,反正对于欧洲国家来说,今天打仗,明天讲和是常态了。
现在的这个情况到是访问团没有想到的,不过这不是访问团能够决定的情况,因此只能发电回青岛请示,反到是文化小组己经搞定了第一批访问大学的名单,辜鸿铭在德国留学5年,当然那些大学是真正的名牌,那些是野鸡大学,首批访问时共计6所大学,分别是莱比锡大学、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图宾根大学,而首站当然就是辜鸿铭的母校莱比锡大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