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第四十七章 锦州之战(五)
    本来匪军就己被人民军的炮火打击打得大乱,因此在人民军向匪军的营发动进攻之后,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十分轻松的就突击匪军的营地中,而这时匪军根本无心恋战,纷纷四散杀出营地,作鸟兽散。

    其实匪军虽然遭到人民军的猛烈炮击,但现在的伤亡也只有1000余人,实际在人数上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就算是己经大乱,但如果匪军能够奋力死战,结果也未必会输,但匪军在本质上还是属于连盟性质,实际就是一盘散砂,各股土匪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在打赢的时自然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好去抢夺战利品;而一但战场处于不利的局面,则就立刻四分五裂,保存实力,因此这时各股匪军首领也都纷纷带着自己的队伍,逃出营地,四散逃窜,连杜立三也呼之不灵了。

    而杜立三也并没有和人民军死战下去的决心,其实随时都准备着逃走,一看现在大势己去,那里还久留,而且这时宋庆连己招集到200余名旧部,汇合杜立三之后,流水堡的方向逃窜,因为流水堡方向是通向蒙古的必经之路,也是杜立三和宋庆连在事先商定好的,一但战事不利,就向蒙古方有撤退,先逃回蒙古再作打算。

    人民军毕竟人数太少,虽然也拦截住了部份匪军,但大多数匪军还是逃出了营地。而在营地里剩于的匪军人员见大势己去,无法逃脱,也只得向人民军投降,而人民军一方面安置投降的土匪,一方面也分派兵力,分路去追击土匪。

    杜立三带人向流水堡方向逃出20余公里的距离,还没等缓过一口气来,只听前方枪声大作,前方的10余名士匪全部应声倒地。杜立三也不禁大惊,赶忙勒住坐马,凝目观看,只见在前方的道路上,排出一排砂包,后面是持枪射击的人民军士兵,而土匪还在接二连三的中弹倒地,其他的土匪纷纷后退。

    而杜立三的心里却大急,因为他己看到拦截的人民军数量并不多,打算组织兵力进攻,力争能够突破人民军的防线,毕竟这里是逃入蒙古的必经之路。

    其实这时拦截的人民军只有1个连,还是地方守备军,而且而且甴于时间紧迫,也来不及构筑完善的防御阵地,仅仅只垒了一些砂袋。而杜立三带领的土匪大约有4、500人,其中他的旧部人数约有160余人,其他的都是在半道上加入,因为见是杜立三带队,觉得跟着他一起行动,逃走的机率会大一些,因此如果这时这股匪军能够奋起一搏,拼死进攻,确实还是有很大的把握可以突破人民军的防线,从而逃脱生天。

    只是现在土匪的心气己丧,斗志已馁,那里还有勇气奋力死战,一见前方有人民军拦截,就立刻转头逃跑。杜立三和宋庆连策马在土匪群中来回冲突,大声喝止:“不要跑,不要跑,冲过去,冲过去就安全了。”

    但现在根本没有人听他们,就连杜立三的旧部也有不少都加入到逃窜的行列中。杜立三急得满头大汗,对宋庆连道:“老宋,现在咱们该怎么办?”

    宋庆连正要说话,突然只听“卟”的一声,额头上迸现出一蓬血花,脑袋一歪,裁落下马来。

    杜立三大惊,道:“老宋,你……”

    就在这时,只听坐马发出了一声悲呜,四肢一软,仆倒在地上,好在是杜立三的反应机敏,极时将脚从马蹬中甩出,没有被倒地的战马压住,而且在倒地时,他又就势一滚,躲到了一棵大树的背后,同时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宋庆连的意外死亡,也彻底打消了杜立三奋起一搏的勇气,因此在大树背后躲了一会儿,稳定了一下子情绪,也随着其他的土匪一道,逃离了人民军的拦截。

    众人一口气又走出了5、6公里的距离,前后都没有看见人民军了,杜立三才稍稍松了一口气,找了一块大石,坐下来休息。这时他身边只剩不到200人了,见杜立三坐下来休息,也都纷纷坐下,毕竞这来回反重折腾,也都累得不轻。

    这时有几个土匪来到杜立三身前,道:“大当家,咱们现在到那里去?”

    杜立三怔了一怔,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回答,这时杜立三也有些迷芒,自己到底应该去那儿去,从流水堡逃脱是不可能了,而其他道路也未必就能轻松,但再逃回去营地的方向,也不是上策,说不定人民军就在那里等着自已。难到说要逃进山里去吗?虽然说土匪都是占山为王的,但杜立三却深知深山老林并非是安全之地,因为这一带并不是他所熟悉的环境,逃进深山老林极容易迷失方向,被困在山中,不仅粮食断绝,同时又会受野兽的攻击,因此不到万不得己,是决不能躲进深山老林里,由其是陌生的深山老林。

    这时到是又有一些土匪聚陇过来,因此杜立三的身边又聚集了3、400人,这也让杜立三稍稍有些安心,毕竟人多总是让人觉得安全一些,于是杜立三也想,不如换一条路试试,碰碰运气。于是杜立三带领众人,起身重新出发。但走了还不到1公里,只听马蹄声响,一支骑军从大道上杀了过来。

    这支骑军正是大凌河战场派来的增援军力,共计一个连,是属于张作霖部,虽然这个骑兵连赶到战场时,这一战己经进入尾声,欧阳隆兴也没有给他们俱体的指令,只是他们在战场上自行判断行动,而骑兵连的指挥官汲金纯,也是土匪出身,因此对土匪的行动十分清楚,在战场上转了几圈之后,就立刻发现了几个匪军的逃窜方向,于是汲金纯将骑兵连一方为二,每队2个排,分从两个方向追击下去。而汲金纯带领的这一队骑兵,却正好追上了杜立三的匪军队伍。

    当然现在汲金纯并不知道,杜立三就在这支匪军队伍中,但还是率领骑军,向匪军冲杀上来。

    其实两个骑兵排还不到100人,但这时土匪那里还有再战之心,再战之力,何况骑兵的冲击,在这个时代仍然还有相当大的威力,因此匪军立刻就被骑军冲得大乱,四散奔逃,但在骑兵的面前,连逃生都是十分艰难的,往往没逃几步,就被骑兵追上,或是被战马冲撞倒地,或是被骑士用马刀砍死。

    其他各地的战况也都差不多,由于各条出路基本都己被人民军封锁,每条道路上的匪军都遭到了人民军的阻击,因此根本就逃不出去。有一部份土匪被迫逃进了深山老林中,而大部份土匪在眼看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向人民军投降。

    王克复站在半山的一块突出了悬崖上,向山下看去,虽然不能看到整个战场的全貌,但也能看清相当一部份,在人民军的拦截追击之下,匪军或死或逃,或是向人民军投降,心里也不禁叹了一口气,这一场突击锦州的战斗,不仅彻底失利,而且杜立三部也基本全军覆没,俄国希望借再次突击锦州,增强自己在谈判中的筹码的目地,也彻底落空了,因为即使是杜立三能逃出生天,恐怕也没有什么大用了。毕竞当初选择扶持杜立三,就是由于杜立三的势力最大,而现在即使杜立三活下来,部众恐怕也所剩无几了,价值自然是大大降低

    在人民军向匪军营地发起进攻时,王克复就知道这一战己经彻底失利了,自己如果还不快找条退路,结果不是死于乱军之中,就是被人民军俘虏。如果别的土匪被人民军俘虏,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比如去当苦力什么的;但自己是绝对难以幸免,因为自己可是在华东**那里挂号通缉,尽管华东**也没有花多少精力真的通缉自已,但如果自己主动送上门去,华东**也绝不会给自己留下后路的。于是王克复和几名幸存的日兵当即选择,逃进深山老林里。

    土匪们不敢轻易的逃进深山老林,但王克复和日兵却并不怎么害怕,因为他们是受过系统的野外生存训练,而且还有野外生存的神器——指南针,足可以确保在深山老林里不会迷失方向,只要能够保持方向,在深山老林里的生存就会减少一半的困难。至于说食物和野兽,有枪支在手,也不是太难为的事情。

    几个人钻进密林里,并且爬上一座山丘,果然就摆脱了战场。王克复在半山崖上感概了一阵,这才转过身来,对另外几名日本人道:“杜立三是靠不住了,我们走吧。”

    一名日本兵道:“王桑,我们现在去那里?”

    王克复道:“我们还是先回蒙古去,现在只有蒙古境内才能确保安全,然后将这一战的情况发给福岛将军,等待他的指令。”

    其他几名日兵也都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王克复的决定,于是王克复拿出指南针,确定了方向,带领着其他几名日兵,向西而去。



第四十八章 锦州之战(六)
    无论是七里河战场的陆军战斗,还是大凌河边的骑军对决,战斗的时间都没有超过1个小时,即使是在七里河战场上,加上后面人民军在各条道路上阻击匪军逃窜,也不过是一个上午而己,但清理战场的时间却一直沿续到丁下午黄昏时分才结束。

    最终统计的战果是,在七里河战场,人民军击毙匪军成员1917人,其中包括俄兵112人,日兵135人;俘虏2145人,包括俄兵87人;日兵12人,另外经过俘虏的辩认,确定杜立三及其他三名大匪首的尸体。人民军阵亡69人,受伤173人。在大凌河战场上,人民军击毙蒙古骑兵1052人,俘虏487人,不过两名首领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赉却从战场上逃离了;而人民军阵亡54人,受伤121人。另外这一战共计缴获步枪1124支,战马263匹,马刀798柄,收获也颇为丰厚。

    而就在人民军与匪军、蒙古骑军激战的时候,张作霖率本部的2营、3营向埠新县发动进攻。这时在埠新县里只200余名匪军,正在清点收拾杜立三在锦州地区劫掠到财物,准备撤回赤峰去,结果张作霖率军杀到,匪军根本就守不住埠新县,被张作霖攻破,又俘虏了150余名土匪,而杜立三劫掠到的财物也全都成为人民军的战利品。

    杜立三第一次突击锦州时,连续攻下了3座县城,因此劫掠到的财物自然是不少,仅白银就有7万余两,黄金有1000余两,粮食10余吨,另外其他物资、布匹、衣物等,都不计其数。

    总体来看,这一仗确实是取得了一场大胜,而且在这一战之后,基本歼灭了匪军,并给蒙古骑军以重创,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再聚集这样庞大的兵力,因此可以确保锦州的安全。

    当然歼灭了匪军,也并不等于就没有事了,毕竞锦州和蒙古有漫长的接壤线,在目前华东**和蒙古处于敌对关系的情况下,这也是未来锦州安全的最大隐忧。另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埠新县。因为按这个时代的行政划分,埠新县不属于锦州府,而是属于内蒙卓索图盟地区,这是由于内蒙地区的汉化较深,因此在内蒙的边缘地区,也形成了一些县城。

    军政两方的元老经过协商之后,由指挥部的名议,起草了一份报告,正式向东北管理委员会提出两个要求:一将埠新县纳入到锦州市的管辖范围内,同时出兵占据朝阳县,作为锦州市的外围屏障;二是进攻赤峰,彻底捣毁匪军的老穴,并在赤峰建立军事基地。

    朝阳县位于锦州的西北方约80公里的位置,也是属于内蒙卓索图盟地区的一个县,和埠新县一西一东,形成锦州市地区的外围屏障,这样即使再有匪军聚集,也难以直接威胁到锦州;而赤峰位于锦州西北方约220公里的位置,属内蒙昭乌达盟地区,人民军占据赤峰,不仅是彻底捣毁匪军的老穴,而且也是在内蒙东部打入了一个支点,为华东**在蒙古地区扩张,扩大对蒙古地区的影响力,都可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现在俄国己经全面渗透入蒙古地区,在远东战场失利之后,肯定会进一步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力,利用蒙古的力量来牵制华东**,甚政是打一场代理人战争,因此就算华东**和俄国谈判成功,达成了和平协议,但下一步的斗争焦点肯定是在蒙古地区;而从旧时空经验来看,蒙古的分裂势力现在虽然还没有成大气候,但也己俱备了相当大的力量,而华东**要想在这个时代避免蒙古分裂,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必须介入蒙古的事务,将自己的力量、影响力渗透入蒙古地区,对蒙古的分裂势力形成威摄,并阻止蒙古分裂的继续扩大。

    同时高瑾又以锦州市**的名议,向东北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将这次战斗中缴获的7万两白银拔给锦州市**财政,用于锦州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因为这次匪军的突击,给锦州地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因此需要资金进行重建,而且这一笔白银也是匪军在锦州地区劫掠到的,理应用于锦州的恢复和发展。并将俘虏的匪军留在锦州服役,为锦州的恢复和发展出力,以弥补他们的罪行。

    两份报告申请发出之后,高瑾也没有闲着,立刻将歼灭匪军的消息传遍锦州各地,又分派各县的县长赶去上任,并且和指挥部协商之后,决定在每个县都派驻两个守备军连,以维持各县的安全和县**的工作;而张作霖只在埠新县留下一个营驻守,其余的军队也都撤回到锦州来。

    高瑾则要求各县的县长到任之后,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三件工作,一是建立起税收体系,以确保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二是建立警察体系,以确保各县的日常治安秩序;三是趁着缴匪的余威,开展土地工作。

    毕竞高瑾到锦州上任,是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缴匪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发展锦州地区的经济,才是真正的重头戏,而且锦州地区也具备发展经济的潜力,首先锦州是关内关外及蒙古地区的关建节点,商品流通很发达,其次是人民军在锦州驻守其间,也对锦州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在葫芦岛修建了可停靠万吨货轮的港口,并修建了通向沈阳的道路,另外在锦州的库房里,还留有约5万银元的资金。这笔钱在清廷的府一级地方来说,这是相当充足的资金。

    但要大力发展经济,首先是需要大量资金,没有钱当然什么都玩不转,仅是靠这5万银元当然是不够的,因此高瑾才打那被缴获的7万白银的主意,7万白银可以拆合约10万银元,加起来就有15万银元,再建立起税收系统,就可以稳定的确保财政收入来源;其次就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次战斗,人民军共计抓接近3000名俘虏,基本都是年轻的劳动力,而且还不要工钱,这样的好处高瑾当然是不会放弃的,只要是有钱、有人,高瑾才能够大展拳脚的发展锦州的经济。

    三天之后,东北管理委员会发来了回复,首先赞同守住埠新县,并攻占朝阳县,将这两个地区都并入锦州市管辖,县长人选和县**的成立,都由锦州市**决定,然后上报管理委员会。但进攻赤峰的军事行动暂时缓行,因为这一战之后,华东**很可能会和俄国重启谈判,因此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节外生枝。

    而对高瑾提出的申请,管理委员会不仅全部答应下来,而且还将除了武器之外的全部战利品,包括100匹马,全部都移交给锦州市**,以支持锦州的恢复与发展。

    本来高瑾就是华东**重点陪养的年轻官员,而且这次到锦州上任,立刻就缴匪成功,尽管仗是军队打的,但高瑾作为锦州市**的最高领导者,也同样是功不可没的,毕竞缴匪成功,是军政双方精成合作的成果,因此对高瑾提出的要求,自然是全盘答应下来,而且高瑾提的这些要求也并不过份,都是合理要求,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收到了管理委员会的回复,高瑾也十分高兴,她对锦州的发展早就有一全套计划,只是需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现在这个条件达到,高瑾也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高瑾计划的锦州发展,主要有三条:一是道路基建,虽然人民军在锦州驻扎时,修建了不少道路,但主要是从锦州通向沈阳的道路,而在锦州内部,还有很大的欠缺,高瑾的计划是要从各县都修建一条直通锦州的道路,这样可以确保锦州地区的内部流通速度。

    第二是在锦州地区建成五小工业中的水泥厂和发电厂,只靠锦州自身的力量,是无力建全五小工业的,高瑾经过慎重的考虑,认为水泥厂和发电厂最符合目前的锦州,首先是这两个工厂的投资相对偏小,而且水泥厂对基础建设有重大的作用,由其是现在锦州要大建道路的情况下,水泥厂是有很广阔的市场前途的;而发电厂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在这个时候,谁能够抢先一步,就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到先机。

    第三是向青岛申请开始进行锦沈线的铁路修建。锦沈线本来是华东**第二个五年计划中141工程之一,也就是完善中东铁路的支线建设,锦州是关内关外的重要节点,计划中的锦沈线的最终端是在山海关,将来可以继续沿伸到关内,连结关内的铁路线。

    现在锦州地区的安全己经恢复,而且锦州也开始进行道路建设,并成立水泥厂和发电厂,这些条件都有利于锦沈线铁路的修建,可以和锦沈线铁路共同发展。而且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至少需要3-4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同时需要的人力也必将会超过万人,因此在铁路修建期间,将会产生极大的需求,毕竟有大量的生活用品的采购,配套设施的建设,都必然会极大的刺激锦州的地方经济发展。

    锦州市**的其他元老也对这三点计划十分赞同,如果能够得以实施,可以大大促进锦州地区的基础建设、工业化进程及经济发展。



第四十九章 重启谈判
    华东**的最终目地还是以战促和,迫使俄国回到谈判桌上来,并接受华东**的条件。而要达到这个目地,只是歼灭锦州的匪军是远远不够的,毕竞缴匪只是防御性质,而达到让俄国感受到疼痛,就必须进攻,因此就在锦州缴匪战争的同时,秦铮在沈阳坐镇,调兵遣将,再次向俄国发动了进攻。

    这次人民军的进攻是分东西两线进行,东线兵力为2个师1个团,由伯力沿阿穆尔河前进,进攻庙街(尼古拉耶夫斯克),而西路则是从爱珲城出击,越过黑龙江,进攻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兵力为3个师。

    这两路人民军的进攻都没遇到太大的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俄军在庙街、海兰泡的驻军并不多,在海兰泡只有2个营,而在庙街只有1个营2个连,这和人民军的进攻兵力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了;另一方面则是这时己是3月底4月初的时候,天气开始转暖,冰雪己经融化,行军的条件要比上次的收关行动要好得多,由其是进攻庙街,可以利用解冻之后的阿穆尔河运输物资,不再需要用到雪撬狗了。
1...375376377378379...547
猜你喜欢